第49章
('【天还没亮,而王安石起的太早了。】<br />\n赵匡胤品了一下这句话,仿佛是琢磨出来了一点。<br />\n他曾读过岑参的一首诗,前两句是“人到洛阳花似锦,偏我来时不逢春”,其间意味,大抵相似。<br />\n明女郎虽未曾说明这王安石变法是否成功,但他们已然知道后面钦徽二宗之事,由果推因,此人的变法应该还是失败了。<br />\n而失败的原因,就是这句弹幕吧。<br />\n商君之法,也是如此吧!<br />\n嬴政在心中默默感叹道。<br />\n和他同时代的秦朝贵族因利益受损而唾弃他、诋毁他,致使这样的智者未能善终。<br />\n但商君变法的影响极广极深,直至秦朝建立之时还尚未消失。<br />\n朱元璋作为唯一知晓王安石变法来龙去脉之人,忍不住也长叹了一声:“天幕总能说出一些大繁若简之语,王介甫此人,恰如此比啊。”<br />\n明月也在自己的视频里看到了这句弹幕,她默默地为这句话点了一个赞。<br />\n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众人,不论是保守派的司马光,还是变法派的王安石,又或者是摇摆不定、只站在自己认为对的那一方的苏轼,他们都是想让宋朝变得更好的。<br />\n但大厦将倾,人力所不能及也。<br />\n不只是王安石,古往今来有那么多变法者,超越时代的认知让他们变成了孤独的先行者,但通往光明的道路总是崎岖,黑暗并不会让他们退却,他们始终向着黎明的方向,彳亍前行。<br />\n赵匡胤后面,就是朱元璋了,他没有丝毫犹豫,将自己的抽取弹幕机会转让给了朱标。<br />\n不提朱标的神色有多么感动,朱棣又如何强忍着失落,明朝人又怎么议论纷纷,天幕才不在乎他们怎么想,只是默默地放出了朱标抽到的弹幕:<br />\n【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差点勒死嘉靖帝的那些宫女全都青史留名,被骂得很惨的万贵妃也都知道她叫万贞儿,反倒是马皇后、徐皇后、张皇后这些被褒奖为贤后的女人,都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名字。】<br />\n第43章 秦朝汉朝,唐朝后续 太子殿下在未来会……<br />\n秦朝。<br />\n嬴政怔怔地盯着手中的一串铜钱。<br />\n这是刘煓用来贿赂兵士的赃物, 倒是先一步被王贲送到了御前。<br />\n这可真是一串珍贵的铜钱啊,既见过汉高祖的父亲,又见过秦始皇。<br />\n嬴政哑然失笑。<br />\n他还从未想过, 刘邦的年岁竟与自己相差无几。<br />\n这样看来, 要么是自己寿数将尽,要么就是胡亥这个秦二世,在位的时间也比他们猜测得还要更短一些。<br />\n总不至于不过一手之数吧?<br />\n据说王贲到达沛县时,刘吕两家都已经被沛县县令看管起来了, 但最重要的刘邦和吕雉二人, 俱是不知所踪。<br />\n但不过一个时辰,两人便带着孩子自山林之中从容自若地走了出来, 来到秦军面前自投罗网。<br />\n足可见刘邦此人在沛县势力之盛,都已经是几近于阶下囚的身份,又有鼎鼎大名的王翦将军之子亲自前来抓捕, 竟然还有人敢为他通风报信。<br />\n哦, 对了,他此时尚未改名为刘邦。 <br>\n\t\t\t', '\t')('\n他叫刘季。<br />\n王贲去时用了三日, 押送他们回来又用了四日,明女郎所在的后世也度过了“一周”。<br />\n如今这些人悉数被关在狱中, 但罪名还尚未定下,嬴政自己也没有想好, 到底要怎么处置他们。<br />\n他现在很缺人。<br />\n刘季是个识时务的人, 不管是杀掉还是软禁起来,他都觉得有些浪费了。<br />\n刘家人倒是没什么特别之处, 王贲称他们看起来不过普通农人的模样,和那些六国贵族一个处置方式都算是抬举他们了。<br />\n吕家人,是嬴政最纠结的部分了。<br />\n吕雉已育有一女, 应当就是天幕中说过的鲁元公主了。<br />\n想到最近动作不少、野心勃勃的公子、公主们,嬴政觉得,他还要再斟酌一下,这母女俩要怎么用,要给谁用。<br />\n若是吕雉真的像天幕夸赞的那样有能为,不管是给吕雉封侯,还是给她的女儿封个鲁元郡主之位,嬴政都不会吝啬。<br />\n至于吕雉的父亲吕公......不知道是不是吕氏之人都擅长相人?<br />\n吕不韦压了父王的宝,这个吕公又压了刘季的宝,还都让他们押对了。<br />\n看来这“相面”也是一门学问,前者早已去世多年,后者倒是可以压榨一下,看看能不能教出来几位擅长相面的学生,他以后选人用人也能参考一下。<br />\n再然后就是吕雉的兄弟了。<br />\n明女郎世界的历史里,吕雉的大哥吕泽不一定是刘邦手下最厉害的武将,但凭借着外戚的身份,此人在储位之争浮上水面之前,一定很受刘邦信任。<br />\n不然刘邦兵败之后,也不敢去投奔他。<br />\n若是连吕泽都能被朝廷重用,那之后天幕提及的汉初文臣武将们,被他收入囊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br />\n嬴政想到这,不由自主地摇头笑了笑,他就担心,汉初臣子恐怕大部分都与六国有关,刘邦用得,他用不得,这才可笑呢。<br />\n汉朝。<br />\n“你来看看这个。”刘彻将一卷竹简递给侍者,后者弯着腰双手接过,复又将此简递给下座的长公主殿下。<br />\n“取消妾室......实行与后世相同的一夫一妻制度......”卫长公主笑了一下,轻轻地摇了摇头,“这不可行,起码现在不可行。”<br />\n“为什么不可行?”刘彻好整以暇地看着女儿,他这样问,就存了一些考教的心思了。<br />\n“回父皇。”卫长公主一边在脑海中措辞,一边缓慢且沉稳地开始回答道,“妾的存在,并非为了争夺妻的权力和地位,而是为了帮整个家庭繁衍后嗣、抚育子女。”<br />\n就比如父皇,他若是没有妾妃,淮南王刘安恐怕就梦想成真了。<br />\n刘彻颌首:“你说得很对,可以想见,后世孩子的存活率比咱们要高上太多了。”<br />\n卫长公主也跟着点头,却听到父皇语出惊人:“但本质上还是因为,你想要征服的这个世界,现在做主的,基本上都是男人。”<br />\n她立刻正色道:“儿臣明白。”<br />\n“你不明白。”刘彻又笑了,“你如果只想当皇帝,其实不算太难,但你如果想消除男女之间地位的差距,那可就太难了。”<br />\n卫长公主沉默了。<br />\n刘彻从来都算不上是一位慈父,此时带着一点幸灾乐祸的语气说道: <br>\n\t\t\t', '\t')('\n“朕知道你怎么想的,你比据儿聪明,比据儿年长,在同等条件下,你能获得比据儿更多的政治资本。”<br />\n“就连性别也不再是劣势,因为朕的寿数长,等朕老了,你的威胁会比据儿小,出入宫闱也比据儿更方便。”<br />\n“朕没猜错的话,你不打算结婚生子,这风险太大了,索性过继据儿的子嗣,这样既全了天幕所说的历史,又不至于和据儿因权势闹出不可调和的矛盾。”<br />\n“你想得可太美了。”<br />\n刘彻越说,卫长公主的脸色越苍白。<br />\n父皇所说的这些都是她心中所想,但就算此时被父皇戳破,她也不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什么问题。<br />\n“你这是在害天下女子。”刘彻见她还不明白,叹息着摇了摇头。<br />\n卫长公主的眼神霎时一变,不甘心道:“就算是选据儿的女儿也不行吗?”<br />\n“那你就是在害她和天下女子。”刘彻肃容道,“再想想吧,你再想想吧。”<br />\n她明白了父皇的意思,想要自上而下地提高女子地位是不行的,即使是女皇也不行。<br />\n那到底该怎么办?<br />\n天幕能告诉她答案吗?<br />\n唐朝。<br />\n立皇九子李治为天子的诏书已经传至天下,但还需等礼部择选良辰吉日,才能将此事祭告天地。<br />\n长安城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典礼,但此时宫中又传出一道惊雷:陛下和应国公武士彟已经为太子和武曌订立了婚书。<br />\n武曌,已经是准太子妃了。<br />\n不提武士彟本人有多么惊恐,之前杀害亲女的武姓官员又如何扼腕叹息,长安城内陷入了空前的沸腾之中,这种燥热的情绪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恐怖速度向外扩散着,人们对于天幕的追捧也陡然间更上一层楼。<br />\n“弟妹?”李丽质在长孙皇后的怀里蹭来蹭去,像一只小猫咪一般,“弟弟就是弟弟,妹妹就是妹妹,弟妹是什么东西?”<br />\n“是准弟妹。”李承乾纠正妹妹。<br />\n李泰在一旁颇为心有灵犀地附和道:“还不一定能成呢。”<br />\n武曌站在一旁,神色不动,似乎一点也没感受到他们俩的恶意。<br />\n李丽质瘪了瘪嘴,什么嘛,根本没有在回答自己的问题。<br />\n长孙皇后好笑地摇了摇头:“你们俩啊,这时候倒是兄弟齐心起来了。”<br />\n她轻抚着女儿的后背,耐心解释道:“弟妹,就是你弟弟的妻子,武曌在未来会成为稚奴的妻子。”<br />\n“那二娘就和我们是一家人了!”李丽质惊喜地看向好友,她还是习惯叫武曌“二娘”。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