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武曌颌首,朝李丽质温柔一笑,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她才是年纪更大的那一个:“不错,太子殿下在未来会成为我的夫君。”<br />\n长孙皇后怔愣了一瞬,和武曌清亮的眼眸兀然间对视,后者低垂了一下眼皮表示尊敬,但姿态之间并无卑下之意。<br />\n她一时间心绪复杂,却听怀中的女儿突然问道:“那冲表哥会成为我的夫君吗?”<br />\n长孙皇后猛地一惊。<br />\n天幕出现之前,女儿和侄儿之间,确实险些进行到订婚这一步,但天幕出现之后不久,此事就心照不宣地不了了之了。<br />\n是有人在丽质面前乱说,还是兄长的心思飘了?又或者,女儿并不是她想象中那样对这门婚事毫无察觉?<br />\n“当然不会。”武曌满脸都写着理所当然,“他可是你表哥,和你那两个哥哥是一样的。”<br />\n李丽质信服地点了点头,长孙皇后不着痕迹地松了一口气:丽质表面上乖巧可人,实则性子执拗,有时连她和二哥的话都不放在心上。<br />\n武曌能让她这么听话,实在是在她的意料之外。<br />\n长孙皇后在心中盘算着等会儿和二哥要怎么查这件事,面上却丝毫不显,朝武曌招了招手。<br />\n武曌从善如流地移步到这母女俩面前,长孙皇后轻轻地牵起了两个女孩的手,放在一起:“你们两个感情好,我也算是放心了。”<br />\n话音一转,她又略带深意地说道:“曌儿这几日多陪一陪你姐姐,过段时间,凤阳阁里的武姑娘们就都要搬出去了。”<br />\n武曌点头,一边向长孙皇后行礼告退,一边顺着李丽质的力道向外走去,心下思索着:皇后娘娘对姐姐有什么不满吗?<br />\n武曌百思不得其解,但很快,她便从李丽质口中知道了答案:“你姐姐终于要走了,我还有些舍不得呢。”<br />\n“殿下不喜欢我姐姐吗?”武曌记得,她们两个在一起玩得还算不错?<br />\n姐姐想要讨好公主殿下,她也想在深宫之中多一个帮手,索性当了一把幕后推手。<br />\n“也不是不喜欢。”李丽质牵着武曌的手荡来荡去,“毕竟她长得很像二娘嘛,看上去就很亲切。”<br />\n武曌被她逗乐了:“但是?”<br />\n“但是,她总是很刻意地讨好我。”李丽质嘟起了嘴,“她走了也好,我还是最喜欢二娘。”<br />\n第44章 宋明后续,仿制牌戏 天幕带来的,也并……<br />\n“娘娘何必告诉她?”侍奉在长孙皇后身边的宫人撇了撇嘴, “那武顺不是什么好东西,武曌难道就是吗?”<br />\n长孙皇后摇了摇头,制止了宫人的抱怨之语。<br />\n她低头浅笑, 掩下心中复杂的思绪。<br />\n是为了丽质?还是为了稚奴?又或者是为了她从武曌身上看到的另一种可能性?<br />\n武曌的性情有些孤傲了。<br />\n虽然早慧, 但毕竟还是个孩子,应国公的后院在杨氏把持下,应该也是风平浪静。<br />\n她还需要再锻炼锻炼。<br />\n宋朝。<br />\n赵匡胤还真不知道立个皇太女会有这么多波澜。<br />\n一觉睡醒,不是在和宗室扯皮, 就是在和礼部扯皮, 时不时还有些在野之人公开嘲讽他。 <br>\n\t\t\t', '\t')('\n这还是有天幕的情况,要是没有天幕, 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蹦出来反对他呢!<br />\n赵匡胤心中憋着一股气。<br />\n连皇后都知道顺着他的意思说话,不惜放弃掉自己的亲生子嗣。<br />\n而外面那些人呢?<br />\n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什么男孩本就厚积薄发, 什么难保陛下之后不会再有嫡子……<br />\n还有人说皇长女贤愚未定。<br />\n真是可笑, 立嫡长子为太子的时候,他们都不考虑此子是否贤德, 怎么轮到嫡长女,就开始担心她会不会资质不够了?<br />\n更何况这几日, 他让几个女儿跟在自己身边,其智其慧不输那些所谓的神童。<br />\n等等……神童?<br />\n想到天幕提到过的“营销”一词, 赵匡胤心头一喜。<br />\n他已经是皇帝了, 想要营销一个神童,比明女郎提到的那些人都容易得多。<br />\n明朝。<br />\n已是深夜, 屋中却灯火通明。<br />\n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忠义水浒传》,揉了揉眼睛。<br />\n这施肇瑞还真有两把刷子,让他都给读入迷了。<br />\n书是好书, 但朱元璋不知为何,有些忌惮它。<br />\n这细细一琢磨,发现能忌惮的地方还挺多。<br />\n朱元璋敲了敲桌子,几名宫人从阴影处走了出来,垂首等待陛下的吩咐。<br />\n“拿一本《忠义水浒传》给老四,让他……”朱元璋思考了一瞬,决定学习天幕的提问方法,“让他找出来五条朝廷刊印此书的弊处。”<br />\n宫人们俱行礼应是,一部分人缓步行至阴影处,像一群没有自己意识的雕像,另一部分人则悄无声息地走出了内室。<br />\n天色已晚,但陛下的吩咐,宫人们绝不敢怠慢,他们要先去晋王处拿一本《忠义水浒传》,再带着书去燕王处传达口谕。<br />\n至于为什么去找晋王而不是秦王?<br />\n就算是宫人也知道柿子要挑软的捏。<br />\n想到这,不管是留在屋内的宫人,还是奔波在皇城之内的宫人,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br />\n陛下早前已经安排秦王、晋王负责推行此书,如今又让燕王找推行此书的弊处,这可真是……<br />\n天威难测,天威难测啊……<br />\n御前的宫女太监们面子都还挺大的。<br />\n已经睡熟的晋王被吵醒后虽有不满,但听闻父皇口谕,还是连忙去书房找来了一本崭新的《忠义水浒传》试印版。<br />\n朱棡旁敲侧击地问了问父皇要将此书赐给谁,但能在御前行走的宫人们,哪个嘴会不严实?<br />\n送走了这群难缠的小鬼,朱棡也再难入睡:自天幕出现后,陛下的心思就更加难以捉摸了。 <br>\n\t\t\t', '\t')('\n想到上蹿下跳的秦王朱樉,朱棡轻叹了一口气:二哥没自己看得清楚,他是一早就明白了,当着外人的面要口称父皇,只有母后和兄弟几个在时要叫爹。<br />\n但本质上,他既不是自己的父皇,也不是自己的爹。<br />\n他是陛下,是天下之主。<br />\n等宫人们赶至燕王住处时,竟发现燕王书房的灯也在亮着,尚未入睡。<br />\n负责传旨之人望着燕王手中的那本《忠义水浒传》,心中格外有感触:这便是东坡先生所说的“怀民亦未寝”吧。<br />\n陛下不允许他们这些阉人识字读书,但能干到他们这个位置,没点学问还真是不行。<br />\n只是在陛下面前要时刻谨言慎行,不要被发现罢了。<br />\n这些贵人们身在其中看不清楚,但他们这些宫人却眼明心净,自然都能看出,燕王的性情,是最像陛下的那一个。<br />\n朱棣匆匆从书房出来,一时忘记将书放在屋内,此时见宫人们的目光落在书上,连忙讪讪地解释道:“这是《忠义水浒传》,从大哥那里拿的,本王看入了迷,竟一时忘了时辰。”<br />\n“太子殿下和燕王殿下兄弟情深。”领头的宫人恭维道,话音一转,将陛下的口谕尽数转达。<br />\n跪在地上聆听圣谕的朱棣也懵了一瞬,但不妨碍他依照肌肉记忆拜谢父皇圣恩。<br />\n送走了宫人,朱棣一手拿着一本《忠义水浒传》陷入了沉思:陛下这是要干嘛?<br />\n而趁着月色回去复命的宦者也在沉思:如今在天幕的催化下,局势越发紧张起来了,他要不要也在这乱局之中掺和一脚,分一杯羹呢?<br />\n太子殿下光风霁月,一向以陛下马首是瞻,东宫的太监们一律都是大字不识一个,日后也不可能重用他们这些残缺之人;<br />\n秦王尚武,性情爆裂,被虐杀的太监宫女不知何许,陛下每每怒斥,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起不到一点作用,更不是个好去处;<br />\n晋王体弱,倒是个养老的好选择,但现在殉葬还未废除,他只怕自己跟在晋王身边,会和他一起英年早逝;<br />\n唯有燕王,他对于手下的宦者格外宽容,天幕也说过,他的后代里有人非常看重宦官,虽然是一位昏君,但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那就是一位伯乐知己啊。<br />\n正想着,思绪回转:怪不得陛下要防着他们这些太监,在他们眼里,这宫中确实没有什么秘密。<br />\n深宫之中,唯有皇后娘娘的小佛堂灯火通明。<br />\n供奉的佛像神色悲悯,但佛前的案上,马皇后正在抄的并非经书,而是在宫中已然盛行起来的《忠义水浒传》。<br />\n这可不是一本仁慈的书,马皇后杀伐的气势,让在烛火之中明明暗暗的佛像神情也变得凶恶起来,宛如怒目金刚,似乎要灭掉世间一切不平不义之事。<br />\n“皇后娘娘......”年幼的宫女崇拜地看了一眼纸上密密麻麻的字,附耳过去小声道,“御前的宫人们先是去了一趟晋王住处,又转头去了燕王住处......奴婢只探到了这些。”<br />\n小宫女的语气中略有失落,但马皇后这边却神色未变。<br />\n最后一笔缓缓落下,笔锋似乎要冲出这张纸去,但显然执笔者对力道的掌控极为精准,墨迹的断点,终究是停留在了纸的边缘之前。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