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不错。洛阳府是大唐两京之一,是大唐在中原地区最核心的城池,发展洛阳的时候,不要局限于这洛阳南北的城墙。洛阳府不止洛阳城,百万百姓皆衣食无忧,才算是富足。”<br />\n李瑄点了点头,对独孤峻表示肯定,又不忘对他提点。<br />\n“臣遵从至尊的教诲。”<br />\n独孤峻起身拱手,并向李瑄启奏:“臣有一建议,还请至尊酌量。”<br />\n“但说无妨!”<br />\n李瑄让独孤峻坐下直说。<br />\n他有容人之量,不会因言语过失去苛责臣子。<br />\n“回至尊,现乾元盛世开启,西北边患皆已扫平。当将中枢暂且迁至洛阳,一来可疏解长安的人口,不必再大量运输粮食到长安。二来可以借助南北大运河,对中原、淮南、江南等地区施加影响力。”<br />\n“关中四塞之地,然先帝五次就食于洛阳,已不复天府之国的力量。天子居于洛阳,可使长安暂且休养生息……”<br />\n独孤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李瑄。<br />\n迁徙中枢,创造盛世。<br />\n结合新法,独孤峻觉得想在工商上更上一层楼,中枢搬迁至洛阳为重中之重。<br />\n相比于长安,洛阳可以直接对河北、淮南、江南、齐鲁等省份产生影响。<br />\n这些地方,全部都是当前大唐最富庶的区域。<br />\n说到底,行省制度下,长安府距离核心稍远,对南方的影响力不足,还需要至尊亲自巡狩南方。<br />\n独孤峻担心因为武则天立神都洛阳的原因,使至尊不想移中枢至洛阳。<br />\n毕竟大唐是两京制,迁徙中枢,不是迁都。<br />\n“朕有过这样的想法。然长安虽然无法直接影响河北、江南,但长安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影响河西陇右、影响西域。那里的部族还未完全归心….…”<br />\n李瑄缓缓说道。<br />\n长安是四塞之地,但潼关、萧关、武关等对李瑄这种锐意进取的君王没有任何意义。<br />\n历史上,国都六陷,天子九迁。<br />\n真要到那份上,还不如直接亡国。<br />\n但李瑄中意于长安能对西境的控制。<br />\n诚然,大唐核心在崤山以东,但西域对华夏非常重要。<br />\n其实,李瑄认为发展南方,可以在长江旁选择一座新都,比如金陵。<br />\n这样可以加快岭南开放,早日进入东南亚。<br />\n但李瑄不想大兴土木。<br />\n而且华夏的地势,一直是北高南低。<br />\n因此北方更容易为都城。<br />\n幽州,李瑄则没有考虑过。 <br>\n\t\t\t', '\t')('\n历史上定都幽州,是要对抗胡人的威胁。<br />\n现李瑄扫清北方、东北一切障碍。<br />\n幽州作为行省的中心城市即可。<br />\n虽大唐是两京制,但只能侧重于一座城市。<br />\n选择长安,牢固河陇、西域、蜀地、朔方、瀚海都护府、雪域高原等。<br />\n选择洛阳,则依托洛阳四通八达的交通,以及大运河,发展核心地带的商贸。<br />\n“至尊,臣前往长安时,朱雀大街已铺上光滑的水泥路。您也计划在两京古道修水泥路。若此路修成,长安与洛阳七百里,车马三日即至。届时,中枢在洛阳则可影长安以西。”<br />\n独孤峻向李瑄回答道。<br />\n“我会好好考虑。”<br />\n李瑄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br />\n水泥路修成,要等到几年后了。届时西域、雪域高原对大唐的认可度会更高。<br />\n那时再考虑将中枢迁至洛阳,全力发展崤山以东。<br />\n他隐隐被独孤峻说动。<br />\n在当前的时代下,华夏是开拓者。<br />\n崤山以东,人口占据大唐总人数的五分之四以上。<br />\n工业革命,一定是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开始。<br />\n若真能完成工业革命,铁路、柏油路修建,拥有电报机等通讯,掌控西域易如反掌。<br />\n李瑄要做的,是尽快完成农业革命,将工商业推到一定临界点。<br />\n大唐必须快速进步,否则小农经济会显得十分脆弱。<br />\n迁徙中枢之事,待两京古道的水泥路修好再说。<br />\n李瑄又与独孤峻交流一些其他事情,最后,李瑄向独孤峻询问:“南下江淮的船只是否已经备好?”<br />\n“回至尊,大小一百艘船只,皆已备好。”<br />\n独孤峻向李瑄回答。<br />\n一部分天策卫沿着大运河南下。<br />\n另一部分则乘船跟随。<br />\n最大的一艘是李隆基曾经打造的龙船,重修一遍,为李瑄此次南下的主船。<br />\n“有劳府尹。”<br />\n李瑄点了点头,然后与独孤峻一起,慰问洛阳府其他官吏。<br />\n翌日,李瑄前往大唐月报总部视察。<br />\n六年时间,七十多期的发行,使大唐月报在大唐百姓心中,产生一定的地位。 <br>\n\t\t\t', '\t')('\n没有人怀疑大唐月报上新闻的准确性。<br />\n至尊亲笔撰写的《西游记》依旧在连载中。<br />\n对于凡夫俗子来说,《西游记》的故事老少皆宜,令人津津乐道。<br />\n李瑄看到大唐月报的发行愈发流畅,活字印刷,使大唐月报能在次月初三,陆续印刷出报纸,然后快马送往各地。<br />\n哪怕是南海,也可以在两个月内送达。<br />\n坐于家中,即知天下事。<br />\n大唐月报的出现,使消息流通得更快,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千千万万的百姓。<br />\n下午的时候,李瑄来到位于紫薇城的智慧宫。<br />\n智慧宫在紫薇城的宫城之中,由原本的弘文馆改建。<br />\n李瑄第一次到达智慧宫。<br />\n阿费夫等诸国学者、发明家,多达八百余人。<br />\n平日里,他们负责翻译自己国家经典。<br />\n同时,学习大唐的先进文化,知识。<br />\n也有学者研究大唐的历法、数学。<br />\n那些发明家则让他们自己捣鼓。<br />\n大唐也有一批学者在智慧宫,与外国学者取长补短。<br />\n李瑄来到智慧宫,宣布译书的学者,可以永久成为唐人。<br />\n凡发明利国利民之物者,依旧会奖励官职、爵位。<br />\n以激励这些外国人在大唐扎根,彻底为大唐效力。<br />\n阿费夫等学者动容,他们只是外来人,从未奢求过大唐的爵位、官职。<br />\n但有大唐皇帝亲口承诺,他们不得不信。<br />\n手舞足蹈,激动溢于言表。<br />\n大唐作为最文明的国家,有英武的天可汗统治。<br />\n看洛阳的布局和繁华,人人都想永居于此。<br />\n对一些波斯人来说,本来已被大食统治。是天可汗将他们解救出来,还能自称波斯。<br />\n一个个卯足劲,希望能创造出利国利民的东西,让天可汗看到他们的价值。<br />\n李瑄在洛阳城陪伴妻女数日后,在临走前的一天,召所有智慧宫的成员,到智慧宫听从他的演讲。<br />\n现智慧宫的祭酒为声名赫赫的文人萧颖士。<br />\n他在开元时期进士及第,起起落落,一直推后进为己任,被称为“萧夫子”。<br />\n李瑄之前请李白为智慧宫祭酒,但李白对这种以译书、数学、经文、发明、哲学思想为主的智慧宫不感兴趣。 <br>\n\t\t\t', '\t')('\n所以李瑄令萧颖士为祭酒。<br />\n虽然是从一品官职,但没有多大权力。<br />\n许多人认为智慧宫祭酒,连侍郎都比不上。<br />\n智慧宫中,大唐与外国学者加起来共一千三百余名,包括李瑄随行的官吏,坐得满满登登。<br />\n智慧宫的主殿布局是李瑄设计的。<br />\n如后世的大会堂一样,能坐一千多人。<br />\n更方便去交流。<br />\n“拜见至尊……”<br />\n李瑄和萧颖士进入智慧宫的主殿后,所有人起身拜见。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