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今后征伐的时候,调遣禁军出征。<br />\n“诸卿可有异议?”<br />\n安排完毕后,李瑄向文武百官询问道。<br />\n“臣等无异议!”<br />\n调兵回中枢,增强中央军兵力,对国家是好事。<br />\n李瑄点了点头,吩咐兵部确立调动信息。<br />\n天策府已经完成框架,都督四年一换,届时李瑄会在南方最少挑选两名都督,升职入天策府中。<br />\n然后提拔新的都督。<br />\n不够升迁的都督,会转换地区。<br />\n年龄过大,李瑄会劝说他们回长安、洛阳养老享福,为后面的将领腾地方。<br />\n“赵尚书,现如今各国国王、酋长、使节,已陆陆续续到达长安,你和鸿胪卿要妥善进行安置。”<br />\n“按照各地文书,明年三月之前,使节会尽数到达长安。确定于三月初五,在花萼相辉楼举行百国大宴,向天下诸国展现大唐的威名,使诸国尽心侍奉于唐,按时纳贡,不敢侵犯。”<br />\n李瑄开始确立明年的一件大事,向赵奉章吩咐道。<br />\n举行百国盛会,不是他想听“天可汗”,而是类似于一场亚洲会盟,正式确立以大唐为主的领导地位。<br />\n增进大唐的外部交流、经济商贸,以便于接下来计划井然有序地进行。<br />\n外部安稳,才能致力于内部稳定发展。<br />\n大唐要大赚周围小国的金银珠宝,用以发展大唐的工商。<br />\n“回陛下,臣和鸿胪卿已在筹备此事,一定会彰显天朝上国的礼仪和大唐的风采,使万国服膺……”<br />\n赵奉章出列向大唐回禀。<br />\n自大唐立国以来,从未有过这种盛况。<br />\n即便太宗皇帝被称为“天可汗”的时候,也远远不如今时今日。<br />\n大唐灭东北、西南,一举奠定无上声威。<br />\n许多国王冲着李瑄的“天将军”的名头前来。<br />\n在西域的时候,李瑄留下太多传说。<br />\n不管是仰慕,还是为了自己的国家。<br />\n一众国王酋长到长安拜见天可汗,才算心安理得。<br />\n“盛会虽然重要,但不可铺张浪费。如隋朝一样,将丝绸包裹在树上,不过是徒增耻笑。户部对此次大宴要有严格的预算,不要超过。”<br />\n李瑄向赵奉章叮嘱道。<br />\n他可以去天中洛阳,到达更壮丽巍峨的明堂,接受百国朝拜。<br />\n这样更体现天子的尊贵。 <br>\n\t\t\t', '\t')('\n但一来一回,会劳民伤财。<br />\n毕竟是搬迁中枢的大事。<br />\n但比华丽更具魅力的是威严,让百国看到大唐的无上威严,比看到那些包裹着丝绸的树木,更有冲击力。<br />\n“臣遵旨!”<br />\n礼部尚书赵奉章和户部尚书韦见素同时向李瑄拱手。<br />\n在朝会的最后,李瑄再次点明对常平仓的建设,务必要尽快做到常平百货。<br />\n还有慈幼堂、乡学的建设,拼音、数字的普及,以及各县印刷坊的建立。<br />\n“退朝……”<br />\n“恭送陛下……”<br />\n一场望日大朝会落幕,文武百官送别李瑄离开太极殿。<br />\n此次朝会韦伦所提出对寺庙、道观的整肃,使百官觉得又是一场大动作。<br />\n自古以来,一旦统治者对佛、道产生不信任,绝对可以生杀予夺。<br />\n但李瑄只想整顿风气,将不属于寺庙、道观的东西拿下来,使大唐增加更多税收,使更多百姓能摆脱束缚……<br />\n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难,终会圆满<br />\n在韦伦的主持下,于乾元三载元月,整肃道佛运动开始。<br />\n大唐月报总编辑孙逖收到命令,于十二月下旬,就开始提前出版二载十二月的报纸。<br />\n整肃道佛运动为头版头条,诉明因果。<br />\n有除贱为良在前,世人责骂道观、寺庙的道士、僧侣,还有田连阡陌的耕地。<br />\n也相信是道士、僧侣背叛道祖、佛祖,利欲熏心。<br />\n一时间,道观、寺庙香火大大折损。<br />\n百姓们对至尊奉若神明,有至尊的诏书,他们双手赞成。<br />\n信奉佛祖,还不如信奉当今至尊。<br />\n是至尊实实在在地使百姓获得耕地,摆脱奴籍。<br />\n是至尊为天下带来棉花。<br />\n让他们真真正正地吃饱穿暖。<br />\n一些超然的僧侣、道士,对整肃道佛运动表示支持。<br />\n他们最清楚许多败类打着道祖、佛祖的名号,坑蒙拐骗。<br />\n更有败类土地兼并,豢养佃农,行豪强之事。<br />\n这个世上有不少隐世高人。<br />\n十数万的僧侣、道士,鱼龙混杂,其中有太多投机之徒。 <br>\n\t\t\t', '\t')('\n李瑄从锦衣卫耳得知民间的反应后,立刻勒令道士、僧侣、尼姑自由还俗。<br />\n他知道那些辈份高的僧侣道士会倚老卖老,阻止寺庙僧人。<br />\n但李瑄允许杀鸡儆猴,以儆效尤。<br />\n在李瑄看来,天下间或有神明,但佛与道,更可能是人为创造,生成信仰。<br />\n待整肃道佛运动结束后,让宗正寺、礼部、户部着手统计天下寺庙的人数。<br />\n以一个僧侣道士五十亩耕地去分发土地。<br />\n并令崇玄馆开始减少对道观的衣赐,节省国家的开支。<br />\n即便国家财帛空前,也要尽可能地节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br />\n华夏历三四五六年,乾元三载,元日。<br />\n武德殿。<br />\n“儿臣拜见父皇。”<br />\n新的一年,李瑄到武德殿中拜见李适之。<br />\n自李适之到达太极宫后,李瑄就将他安排在武德殿中。<br />\n一般三五天就会来看望李适之一次。<br />\n“七郎不用那么多礼节了。”<br />\n李适之起身,将李瑄扶正。<br />\n他的七郎是九五至尊,执掌宇内,没必要行此大礼。<br />\n现在李适之和李瑄,是父慈子孝的典范。<br />\n谁都羡慕李适之能拥有李瑄这样的麒麟子。<br />\n“阿翁元正好……”<br />\n李奕、李淞、李蓁蓁这才跪在地上向李适之拜年。<br />\n“你们又新一岁!”<br />\n李适之立刻将他们扶起来,笑呵呵地向他们发红包。<br />\n李适之也老了一岁,他已不如以往一样抖擞精神。<br />\n但身体却还健康,步伐也便捷。<br />\n接下来是李瑄的皇后、妃子们向李适之拜礼。<br />\n还将次女李霏霏交由李适之拥抱。<br />\n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r />\n和往常一样,点燃爆竹,饮屠苏酒。<br />\n希望来年家人平平安安,国家风调雨顺。 <br>\n\t\t\t', '\t')('\n“前日听大兄言,父皇在武德殿闷闷不乐,是孩儿有不周之处吗?”<br />\n小儿女们在庭殿中玩耍的时候,李瑄与李适之对坐,向他询问道。<br />\n他有父亲,他也是一个父亲。<br />\n但他更是一个皇帝,变革时期,即便只抓大事,也有诸多忙碌的地方。<br />\n在位两年,他没有举行过一次大宴,没有过一次狩猎,更未建筑一所宫殿。<br />\n在空余时间,他除了强身健体外,就是教导儿女。<br />\n他确实三天两头来武德殿,但只是一个问候,一时半会就会匆匆离开。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