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机要用正道上
('王端远也不是没有心机,只是他的心机都在正道上。<br />\n他能做到京城守备,本身的武艺、人品都是可靠的。<br />\n而守备一职,管理营务,职掌粮饷,凡事军中种种,一桩桩一件件,都需要他调度安排,并不轻松,所以,他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br />\n但干的活多,挣得少,还不如张根这种无事弹劾弹劾人就能得了圣心的人收入的多,他虽与张根交好,也难免羡慕嫉妒恨。<br />\n他往常都把这个当成人之常情,人算不如天算。<br />\n直到今日,才发现论起体察圣意来,他真不如张根。<br />\n然而,王端远也不服。<br />\n如今因为老天爷给力,在赵鹤轩发毒誓的时候降下雷劈,外头整个天熙朝几乎一日之间就传遍了。<br />\n这消息一传出去,简直震惊天下。<br />\n赵鹤轩是先帝乳母之子,先帝又一向优容他。<br />\n本来这次他死了一个儿子,自己也受伤昏迷,虽然那么多人说他砍马砍缰绳,可是人在危机时刻,脑子秀逗短路也是正常的,有的人就深有体会,还帮着他说话。<br />\n但是,凡事就怕但是。<br />\n本来,赵鹤轩发下毒誓,就是为了堵悠悠众口的,辽王爷也替他说好话了,可是老天爷看不过眼去了!硬是降下雷劫。<br />\n现在整个京城都在传:“若不是真龙天子在场,恐怕就真劈死人了。”<br />\n还有什么比老天爷的雷劫更有说服力的?<br />\n没有!<br />\n为赵鹤轩求情的人都裹足不前。谁敢跟老天爷作对啊?<br />\n好死不如赖活着,更何况是天打五雷轰的死法?<br />\n受了赵鹤轩好处不假,但也不能为了那点好处,把自家性命都搭进去。<br />\n张根给了王端远保留意见,叫他这几日切不可骄傲,免得被抓住错处,在皇上心里再记上一笔。<br />\n张根走了,王端远在书房里头枯坐发愁。<br />\n他媳妇姚氏过来了。<br />\n两个人自幼青梅竹马,乃是一条巷子里头长大的,王端远到了说亲的年纪,左一个不行右一个不中的,后来再三问了,才扭扭捏捏的说了心思,他媳妇年纪小,那时候没开窍呢,被他可不就哄住了,两个人一晃十几年过去,孩子也有了三个,他又没有什么小妾通房之类,夫妻二人极为亲近。<br />\n如今姚氏走进书房,见他一点也没有立功升迁的喜悦,便问他怎么了?<br />\n这就是两个人自小一处长大的好处,王端远也没瞒着姚氏,直接说了。<br />\n姚氏听完就笑:“我给你出一个主意。”<br />\n王端远:“别乱来。”<br />\n姚氏:“我只说说,听不听还不是在你?”<br />\n姚氏给他出的主意,是让王端远去问她的母家表舅,内阁之中的安阁老安大人。<br />\n安氏一族,在天熙朝里出了许多能臣,从来是重臣,本家里头四五品官的就很不少人,甚至辽东那位府衙断案的安大人也是安氏一族的族人,只是跟内阁之中的安阁老并不是亲兄弟而已。<br />\n要是真论起来,安阁老也不是亲母舅,不过大家好歹的都有点亲戚关系,王端远也不是那种人品有瑕疵之辈,所以姚氏才敢大胆的给他出这个主意。<br />\n安阁老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王端远这种的能力又跟人家没法比。<br />\n“安阁老是朝廷重臣,先帝跟今上都十足的看重,我想,你遇事不决,心里没底,听张大人的意见后,不如再听听别人的意见,你说呢?”<br />\n这也是姚氏的聪明之处,她知道相公跟张根交好,所以不说张根坏话,而是叫自家相公再去别处取经。<br />\n其实自从朝廷出了那些个“风闻奏事”而不是“具实以闻”的弹劾之事后,御史台的名声便很不好,许多人家干脆躲着御史台的人走。<br />\n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姚氏嘴上不说,心里却也害怕,万一将来丈夫不慎有什么把柄落在张根眼中,张根会不会踩着丈夫上位呢?这可不好说。<br />\n姚氏从小嫁给王端远,对他是没有二心,只盼着他处处好,丈夫在外辛苦工作,她便做个贤内助。<br />\n她小意温存着,王端远怀抱娇妻,自然无有不应。<br />\n“今日已经晚了,我叫人递了拜帖,明日去吧。”王端远将妻子一把抱起来,声音温柔带着蛊惑,“我陪你去歇息。”<br />\n姚氏脸色通红,轻轻“呸”他一口。<br />\n王守备只觉得自己被妻子的香唾呸得神清气爽,一点愁闷都没有了。<br />\n次日小厮来回话,说安府已经接了拜帖。<br />\n王端远极为高兴,一大早就跑了过去。<br />\n等去了之后这才发现正是人家的早饭时间,顿时汗颜不已,等安阁老进来,立即道歉。<br />\n安阁老其实喜欢他这样的年轻人。话说回来,谁不喜欢能做事的人呢?<br />\n王端远也多长了个心眼儿,没说自己恐怕已经得罪了皇上。<br />\n只请教道:“虽然升了官,但其实感觉自己名不副实,担心难以胜任,接下来要如何行事,还请舅舅教我。”<br />\n说完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大礼。<br />\n安阁老道:“快起来。你能来我就很高兴,用不着行大礼。”<br />\n如今皇上骑虎难下,若是辽王仍旧留在京中,势必又不知要掀起什么血雨腥风,最近皇朝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安阁老也希望安稳啊。<br />\n但送辽王回辽东的人手么,却不好找。<br />\n一方面,暗处有不知来路的刺客,另一方面,第一次护送出了事,这第二次的人肩膀上的压力格外大些。<br />\n王端远是当初送辽王回来的人,本身武艺也过得去。<br />\n这人旁的不说,忠心是有的,不存在会反叛之类的事,想必皇上也知道。<br />\n安阁老也没暗示,直接明示的。<br />\n这个建议跟王端远之前心里想的不谋而合,他当即大喜过望,也不嫉妒李根了,万分感激了安阁老,回头就上了奏折,主动请命护送辽王回封地。<br />\n出乎意料的,这折子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赞同。<br />\n辽王从宫里也传出话来:“王将军是小王的救命恩人,武艺高强,如果能得王将军护送,小王不胜感激。”<br />\n石总管扯后腿:“王爷,刺客的事还没有眉目,而且赵鹤轩明显就是想加害王爷,现在三司会审也没出结果……”<br />\n辽王:“那要不你留京中?”<br />\n石总管这才不说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