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第470章平平无奇,辉煌奇观(12)<br /><br />10月29日。<br /><br />《盗梦》泰国戏份拍摄完毕,转国内场景。<br /><br />飞机上。<br /><br />沈三通略带疲惫的问助理:“新闻汇总给我。”<br /><br />不是开银趴累的。<br /><br />是拍戏。<br /><br />狗日的罗伯特跑路,要重新安排拍摄计划,顶替的二毛演员年龄接近三十岁。<br /><br />设定有出入,道具要重新设计。<br /><br />拍戏之外,还要处理公司日常文件。<br /><br />沈三通打算再过两三年,一年弄一部戏,其他挂个监制。<br /><br />两部戏工作强度太大。<br /><br />王景为了让港圈活下去,每年要拍好几部戏。<br /><br />沈三通是为了给大陆头部演员机会,也要高强度工作。<br /><br />当然,一年四个月左右呆在剧组,时不时还可以让人以探班的名义送安慰,比前世当土木佬好多了。<br /><br />助理把早准备的好的,圈内私下的、公开的相关报道,交给沈三通。<br /><br />沈三通扫了几眼。<br /><br />港岛那边丽姿退圈,银媒爆了出去。<br /><br />大陆这边,文化圈有一个乐子。<br /><br />《百家讲坛》的主讲人阎虫年,10月5日,参与签售活动。<br /><br />下午14:30,一名二十多岁男子,在阎虫年签名时挥手掌掴其脸部。<br /><br />事后,阎虫年坚决否认“签售被打”是缘起学术之争。<br /><br />理由是,首先双方须是学者,且从事学术研究,其次需阐述学术观点,并有论据、分析和逻辑论证的过程。<br /><br />阎虫年辩解,与行凶者素不相识,不曾言语争辩,所以他认为不是学术争论。<br /><br />阎虫年表示不反对学术争论。<br /><br />但要满足清史专业、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三个条件。<br /><br />沈三通心情大好,哈哈大笑。<br /><br />下了飞机,立刻上网,锐评了这件事:按照阎专家的观点,屠杀促进了民族融合。<br /><br />我弱弱的问一下,这位年轻人,是否也是用巴掌促进了彼此的交流?<br /><br />评论区立刻被抢沙发的网友淹没。<br /><br />调侃他终于找到账号。<br /><br />助理一看内容,眼前一黑。<br /><br />知不知道圈里什么人多?<br /><br />连忙提醒:“马上有人给你打电话。”<br /><br />沈三通打了个哈欠:“人在剧组,刚下飞机。勿扰。”<br /><br />没去剧组,转回国内剧组休息。<br /><br />沈三通先回公司安排《人在囧途》宣发。<br /><br />“一月份上映,宣发上要加速了,春节档要一炮而红,全力发行。”<br /><br />“这一次,大过年,首映礼要热闹,表演安排上。”<br /><br />“我看棒子那边,有个长腿女子组合挺火,可以找来表演。”<br /><br />下午。<br /><br />沈三通提前进组。<br /><br />继续《盗梦》国内场景拍摄。<br /><br />分组拍摄。<br /><br />场景,沈三通要求电影基调上,要现代神秘和古老文化,古老文明和先进科技交相辉映,构成令人惊叹的《盗梦》。<br /><br />像初升的朝阳,古老,又崭新。<br /><br />还要展现出,不是因为古老而强大,而是因为强大而古老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br /><br />剧本描述几句话,最多加个形容词就行了。<br /><br />但是呈现在画面上,需要大量工作。<br /><br />拍摄到638局有关戏份。<br /><br />沈三通亲自出面迎接一个人:“李老师,辛苦您来帮忙。”<br /><br />李学健老师属于艺术家。<br /><br />无论是表演还是做人,皆是无可挑剔。<br /><br />李学健反倒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我声音不行,就怕耽误导演的戏。”<br /><br />沈三通佩服老一辈的精神。<br /><br />之前沟通的时候,也是这个问题。<br /><br />00年,李学健被查出患了鼻咽癌,为此休养了2年。<br /><br />沈三通的电影一般只用原声,不过李学健的戏可以例外。<br /><br />拍了几场,极为丝滑。<br /><br />李学健扮演主角李卫国的师傅,也是638局的局长。<br /><br />在沈三通超凡大宇宙设计中,638局的局长,是那种,灭霸来了,大罗圣人来了,给个红头文件,说不许超凡就不能超凡的存在。<br /><br />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深不可测。<br /><br />沈三通对于638局的机构设定,也切合这一点。<br /><br />不是明晃晃的车标贴在黑车上到处乱跑,也不是门口雄伟辉煌大大的标志生怕别人不知道,也不是穿着的638工作服在动物园打鸟玩,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638。而是在全国各地有各种分部,常规挂着科研所的名字,大隐隐于市。<br /><br />有些时候,甚至挂着婚姻登记处/社保办事处/街道办的牌子。<br /><br />简单来说截取近景是劳保手套,拉远一看是开着歼20的飞行员。摆在地上,是大排档常见的折叠椅。<br /><br />再过个几秒,即将飞天的宇航员坐上去。<br /><br />人们才恍然大悟,那不是普通的手套,是国之重兵飞行员的手套。<br /><br />那不是一般的折叠椅,是宇航员的折叠椅。<br /><br />沈三通对638局成员设计的镜头,是聊着柴米油盐,然后随意的进入一个房间。<br /><br />直接通过工作间进行脸部扫描+指纹验证的方式,进入一个电梯直达底部的638局。<br /><br />上一刻,普通人。<br /><br />下一刻,不装了。<br /><br />这种对于638局局长表演要求很高,要演出那种感觉。<br /><br />沈三通不得不佩服李学健的表演能力。<br /><br />穿着中山装,就那么简简单单的站着,就有画面了。<br /><br />演的真好。<br /><br />李学健是演什么是什么的人。<br /><br />陈导名,则是演什么都是自己。<br /><br />倒不是说演什么都是自己不好,这也是本事。<br /><br />从演员自身发展,有好处,容易吸粉。<br /><br />但是,从技术来说,当然是演什么像什么厉害。<br /><br />沈三通合作过的所有演员中,李学健是唯一让他感觉,在冯远正之上的人。<br /><br />能把戏牢牢包裹住,更自然的演绎出来。<br /><br />李学健演戏之外,很少说话。<br /><br />有天。<br /><br />休息的时候,对沈三通道:“你这剧本有意思。”<br /><br />沈三通听懂了李学健的意思:“我们来做救世主,也是和好莱坞学的,人家能拍,咱也试试。”<br /><br />李学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健笑笑。<br /><br />沈三通知道,李学健觉得稀奇。<br /><br />不只是李学健,都很新奇。<br /><br />也有担忧。<br /><br />很多主创担心观众接受不了东大人,来做救世主。<br /><br />剧组转场。<br /><br />沈三通这部戏得到了有关部委的支持,利用了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br /><br />02年4月8日,有关部门同意对816工程解密。<br /><br />现如今正在讨论对外开放。<br /><br />沈三通需要这样的场景,一番交流之后,选定了这里。<br /><br />好口碑带来的效应。<br /><br />沈三通的戏,拍的很好,场景很美,所以无论地方,还是有关单位都愿意配合。<br /><br />816工程遗址,位于cq市涪陵区白涛街道,紧邻乌江,背靠武陵山。<br /><br />66年批准建设。<br /><br />该工程打山洞用时8年,安装设备用时9年,总投资7.46亿元人民币。<br /><br />先后投入6万多人参与建设,工程历经急建、缓建、停建和转产4个阶段。<br /><br />816工程遗址轴向叠加全长20余千米,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br /><br />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主洞室高达79.6米,拱顶跨高31.2米。<br /><br />洞内有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130多条,建筑布局宛如迷宫。<br /><br />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br /><br />正式开始拍摄。<br /><br />看完素材,沈三通发现比预期还要好。<br /><br />这玩意,要是让他来搭建,笑死,他根本没本事。<br /><br />当时不到八亿,现在可能要加两个零。<br /><br />沈三通身处其中,似乎能感受到那个时代。<br /><br />参与的人,连地方是哪里都不知道,得到任务指令,就在这里付出自己的汗水和心血。<br /><br />有些人永远留在了这里。<br /><br />这股力量,是沈三通无法虚构的,是真实存在才具有的。<br /><br />他只是用镜头还原那么一两成,电影精气神就出来了。<br /><br />沈三通又不得不感慨。<br /><br />文化真的太弱势了。<br /><br />明明是近代史以来,中华文明一个辉煌的高峰,被反复解构。<br /><br />一提就是伤痕。<br /><br />这个词,操蛋到是米国给的。<br /><br />不是当时东大人自己做出来的,而是卢心华,短篇小说《伤痕》的小说发表后。<br /><br />米联社发了一篇文章,第一次用了“伤痕文学”。<br /><br />《参考消息》转载,才在国内传开。<br /><br />沈三通看着眼前可以用奇观来形容的工程,无论如何,不见伤痕的影子。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