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广场上,密密麻麻跪满的臣民用最卑微虔诚的姿态,用最狂热的赤诚向着那位站在奉天殿正门外的男人送上渺小却是最真诚的祝福。<br />\n朱允炆仍然提着气没有说话,这个时候的他不仅仅是一个帝王,更是大明乃至明联的神。<br />\n迈开脚步,踩着御阶拾级而下,沿着奉天殿外广场正当中的赤红色地毯,一步步走向承天门的方向。<br />\n在朱允炆的数十步之外,他的孩子、宗族、盟国国君和臣民们亦步亦趋的跟着。<br />\n直到走到承天门的门楼,朱允炆才转道,沿着东侧的登城阶,步步登高。<br />\n在之前进入奉天殿的时候,朱允炆就是从东殿进入,而现在登城,亦是走的东侧。<br />\n这跟之前大明的礼法是截然相反的。<br />\n洪武朝大朝会、大礼节,太祖皇帝都是从西殿入朝。<br />\n因为大朝会和大礼节永远都是在清晨破晓的时间便举行,这个时间点,恰是太阳自东而升,如此帝君自西而入,是有一层与金乌遥相呼应的含义。<br />\n而朱允炆今天却自东入,已经是有以人代神的意思了。<br />\n‘君父才是苍穹下亿万黎庶心中唯一的太阳。’<br />\n这次盛典的流程,出自的恰是许不忌的手。<br />\n也是许不忌梗着脖子跟御前司争论了许久。<br />\n‘正是天无二日,金乌皓月在君父这也不过米粒昏暗之光,有何资格与君父并肩御极天下?’<br />\n正因为有许不忌的坚持,所以今天的盛典流程,朱允炆才会如此这般。<br />\n等走完了所有的楼阶进入到承天门上的城门楼内,朱允炆这才缓松下一口气来。<br />\n据了整整几个时辰,怎可能不累。<br />\n“距离大典阅兵还有一刻钟,皇爷先歇会。”<br />\n城门楼内早早就备下了软座和茶水点心,倒是可以帮朱允炆压压饿,填补点肚子。<br />\n这个时间点,朱棣和许不忌等人也陆续鱼贯进入,各自找到座位落座。<br />\n多丰盛的东西没有,倒是一人备了一碗热粥。<br />\n君臣之间,包括这些盟国的国王都没有多说什么话。<br />\n直到时间临近,朱允炆才放下茶碗起身。<br />\n一人起,众人皆起。<br />\n“时辰快到了,奏乐。”<br />\n双喜看了一下时间,冲一旁摆摆手,马上便有人跑出去打旗语。<br />\n承天门外的大广场,十几万观礼人群中有一片单独的区域,大约几百人规模的鼓乐阵看到了旗语,齐齐奏响手中的乐器。<br />\n乐声起,十里长街顿静。<br />\n十几万观礼的百姓都停止了窃窃私语,齐齐挑头看向承天门城楼正中心的位置。<br />\n辰正一刻,万众瞩目之中,朱允炆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所有人的视野之中。<br />\n“万岁!!”<br />\n十几万百姓,齐齐抬起手臂,攥紧了右拳。<br />\n这一刻,人无分男女老幼。<br />\n便是连被父母抱在怀中的婴孩,这一刻都停止了自己的小骚动,滴溜溜着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向朱允炆的方向。<br />\n山崩地裂的万岁声持续了数十声,才在朱允炆扬起右手手掌的那一刻渐止。<br />\n外金水桥的桥口站着几名大汉将军,在万岁声结束之后才大吼出声。<br />\n“标兵就位!”<br />\n两列怀揣最新式燧发枪,悬配刺刀的明联军人左右转向,踩着鼓点整齐的迈腿。<br />\n“啪!”<br />\n清脆的军靴落在了平整厚实的街道上,发出清脆且短促的击地音。<br />\n待等两队的标兵全部落到准位,原站在两排标兵中间的一名武将转身冲向承天门方向,躬身拱手。<br />\n“臣,东南战区南京卫戍指挥使,阅兵总指挥铁铉回禀,参阅方阵列阵已毕,待吾皇降谕。”<br />\n鼓乐静止,天地一片寂然。<br />\n朱允炆提了一上午的气,终于在这一刻开了口。<br />\n“开始。”<br />\n“是!”<br />\n鼓乐顿促,西长安门的方向,响起了炮鸣之声。<br />\n礼炮四十门,纪念皇明四十年。<br />\n炮声毕,代表着阅兵式正式开始。<br />\n最先出场的便是南京京营中最精锐的护旗营。<br />\n这是一支不负责打仗,其职责只是负责国旗、军旗的升降保管。<br />\n但这个营,又是全大明最难进的一支队伍。<br />\n三代根正那是最起码的门槛,你说你一孤儿寻不到祖上的根那就别指望了。<br />\n等满足了这一点之后,接下来才是大面积的遴选。<br />\n身高、体重都有要求。<br />\n这支队伍每天练习的项目极少,除了队列、升旗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所以也因此被军中戏称为‘这就是一支仪仗队,花架子。’<br />\n对这种戏语,这护旗营的营正反而看的很开,一句话就能呛回去。<br />\n“要是连我们护旗营都要上战场的时候,那说明你们全是废物。”<br />\n虽然这支队伍打仗未必是个能手,但仪容外貌着实是相当加分。<br />\n这些儿郎们,一个个英武俊逸,即使是在行进中,也个个如雕塑般,千人如一,毫无瑕疵偏错。<br />\n横看竖看,除了标位的那一个,你甚至无法透过排头兵看到他身旁身后的其他人。<br />\n自护旗营方阵之后,便是明联各国参阅的队伍。<br />\n暹罗方阵、日本方阵、印度方阵、南缅方阵、南华方阵。<br />\n朱允炆本是不对这些盟国的队伍报太多的希望,但真当拉出来参阅的时候,连朱允炆都惊愕了。<br />\n这水平一点都不比京营的精锐的差!<br />\n“苦练数年,今日能让陛下您满意,便是他们毕生的荣幸了。”<br />\n朱允炆身后几名盟国国王都脸上有光。<br />\n为了今日这场大阅,早几年这几国国内可是玩了命的下狠手来操练。<br />\n练好的有赏,练不好的就是一顿鞭挞。<br />\n这些盟国的方阵一样穿着最新式的明联制式武装,以齐步推进的方式行进着,直到抵趋到承天门检阅处的位置时,便齐齐将抗在肩膀处的枪支变成了端枪正步的方式。<br />\n雪亮的刺刀几乎直直抵在前面战友的脊梁后,却是转头看向朱允炆。<br />\n数千人的方阵同时开口,呼出山崩海啸一般的“明联万岁,皇帝陛下万岁!”<br />\n短短几年的时间,这些人或许还没有一嘴流利的汉语,但这句话却是说的字正腔圆。<br />\n几年练一句话若在练不会,那就没资格来参阅了。<br />\n“明联万岁,皇帝陛下万岁!”的口号一遍紧跟着一遍的响起。<br />\n紧跟在盟国方阵之后的,便又是大明的军阵。<br />\n南京军事学院方阵、步兵方阵、海军方阵、锦衣卫方阵都依此通过。<br />\n压轴的则是骑兵方阵和炮兵方阵,<br />\n最奢华华贵的,莫属骑兵方阵了。<br />\n横四十纵二十的骑兵方阵,清一色的阿拉伯高头马。<br />\n而这些骑兵身上穿的,则是通体镀金的全身铠,甚至连头盔面罩都配了个齐整。<br />\n胯下战马亦披全甲。<br />\n这是一支效仿马穆鲁克具甲骑搞出来的全甲骑兵,盔甲通体镀金。<br />\n别管打仗用不用的到,最起码看起来的视觉效果那是拉满的。<br />\n阅兵,要的就是看的过瘾。<br />\n而这支骑兵也没有如之前经过的方阵那般抱枪,反而一个个抽出了腰间刀鞘内的雁翎刀。<br />\n说这是雁翎刀有点不太准确,刀身比传统的雁翎刀更长也更薄,刀身自刀尖处至刀把,更是烙了纹路。<br />\n一道璀璨的金色龙纹。<br />\n这支骑兵抬臂将刀举起,而后引至胸前,刀背距离鼻梁不过一指之隔。<br />\n“吾皇万岁!”<br />\n跟夺人眼球的这支骑兵方阵比起来,排在最后的炮兵方阵便是显得黯然失色了许多。<br />\n黑漆漆的洞口有什么好看的。<br />\n但当这支方阵经过的时候,承天门上所有的盟国观礼人员,无不感觉腿软。<br />\n这才是真正的战争之王啊。<br />\n巳初整点,掐表一般的整个阅兵分列式结束了。<br />\n民众的情绪更加高涨和亢奋。<br />\n一整夜的受冻全值了,所有人都感觉周身上下一片发热,胸腔处滚烫无比。<br />\n也是这个时候,承天门楼上的朱允炆向前走了三步,踏上了准备好的讲话台。<br />\n人群不约而同的安静了下来,刚刚还无比喧闹的阅兵现场忽然便安静的没有一丝声音。<br />\n朱允炆静静的俯瞰着城门楼下十几万百姓。<br />\n一分钟、两分钟。<br />\n不仅仅是百姓,连同朱允炆身后的数百人都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br />\n十几万人无不身体发紧,肌肉僵硬,连呼吸都下意识的尽全力的保持着极微弱甚至压根不敢呼吸。<br />\n“朕,已经一上午没有说话了。”<br />\n开口的第一句,没有繁琐的长文,更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晦涩高深的古文点缀。<br />\n朱允炆像是打招呼一般,平平无奇的述说着。<br />\n“内阁和御前司跟朕说,朕今天在阅兵结束之前都不能说话,朕同意了。<br />\n因为他们在为朕操心负责。<br />\n朕今天穿的衣服是尚衣局负责的,朕今天填肚的吃喝是尚膳局负责的。朕的出行是御前司负责的。<br />\n今天大典的一切流程是内阁负责的,阅兵式是总参谋府负责的。<br />\n你们看,今天的一切从头至尾都有人在负责。<br />\n这是必须要明确的、不容置疑的地方,那就是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负责的主体。<br />\n尚衣局负责为朕做衣服、尚膳局负责为朕准备吃喝、御前司负责为朕准备出行、内阁负责规制今日一切的流程、礼法,总参谋府负责今日的阅兵分列式,南京应天知府衙门负责规划你们今日的观礼秩序。<br />\n那朕负责什么?<br />\n只是在这里说几句话吗?<br />\n在这阅兵之后的演讲,通政司、翰林院也为朕拟好了稿子。<br />\n朕看了,文字优美、气势磅礴,是一篇极难得的千古好文。<br />\n几百人为了这篇文章的措辞用字,前后忙活了几个月才最终出稿,但朕没有用。<br />\n没有人可以负责朕说的每一句话,因为没有人可以为这个国家、为你们、为整个明联数亿子民的生计负责,只有朕!<br />\n这就是朕需要负责的地方,我们的国家,这个国家内的每一个子民都必须要明确的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他们负责的君王,而这个君王又是谁!<br />\n城东建了一个公园,那不是出自某个白痴之手,那是朕的命令。<br />\n城北又盖了一座高楼,那不是某个庸官为了贪图政绩,那是朕的命令。<br />\n城外又要建一条新的高速路,把旧有的京道拆除掉,那不是某个败家子官员肆意的挥霍国家的财政,那是朕的命令。<br />\n当我们的儿郎拿起刀枪踏上战场的时候,‘今天我们要去收复西域’,每一名士兵都要在心里知道,这是朕的命令!<br />\n当你们进入工厂投入生产的时候,‘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更强大的国家,将我们曾经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你们每一个人都要立刻知道,这是朕的命令!<br />\n这个国家的一切皆出于朕,朕为这个国家的一切负责。<br />\n四十九年前,大明在这里宣告立国,地不过江南一隅,四十九年后的今天,伟大的明联已经囊括了近乎整个亚洲。<br />\n四十九年来,你们在太祖高皇帝的带领下,在朕的带领下,在卒武健儿的浴血奋战下,在全国上下每一名大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强盛的、远迈青史汉唐的伟大时代!<br />\n我们伟大的明联,拥有着历史上最清明公正的法律、拥有着最富庶的经济、拥有着最最强大的军事力量。<br />\n这一切皆依存于我们拥有着一颗公明正义的心,拥有着不知倦怠的拼搏、拥有着勇敢无畏的精神。<br />\n明联的命运车轮将会在朕的带领下继续以不可阻挡的姿态滚滚前进,这不是任何人、任何敌国有资格阻止的,现在不会有、未来不会有,万世千秋都不会有!<br />\n明联的旗帜将会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升起,凡是阳光普照下的,终是明联的土地,终是明联的子民,日月所照,江河山川皆归于朕、归于明联,也归于你们!<br />\n朕为这个国家负责,朕即属于这个国家,而这个国家,伟大的明联则属于你们,属于全体明联的人民!朕将为这个国家鞠躬尽瘁,历史将证明朕所说的一切!<br />\n你们如果吃不饱,朕来负责,你们如果穿不暖,朕来负责。<br />\n你们遭遇了不公,朕来负责,你们遭遇了伤害,朕来负责。<br />\n这世间一切的困苦险阻,朕来负责。而这世间一切的荣耀与辉煌,将归你们!<br />\n你们只能有一个信仰,那就是在朕的带领下奋尽全力的建设我们的国家,让伟大的明联旗帜插满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br />\n朕之毕生心血和精力将只会用来带领你们继续大踏步的前进下去,直到朕精疲力竭、心血沥干的倒在前进的道路上!<br />\n英勇的明联军人万岁,伟大的明联和明联人民,万岁!”<br />\n随着最后的万岁落音,朱允炆扬起了手臂,握拳大吼。<br />\n整个承天门外广场彻底沸腾,现场被山崩地裂的呼声所淹没,大地为军民狂热的情绪所撼动。<br />\n苍穹都在这一刻摇摇欲坠。<br />\n这世间,只有朱允炆一个人,有资格为这个国家的一切负责。<br />\n这世间,只会有一个国家,那就是明联。<br />\n这个国家的百姓,只会有一个信仰,那就是在朱允炆的带领下,拼尽全力的建设这个国家,让这个国家进步的车轮以无可匹敌的姿态滚滚向前。<br />\n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领袖。<br />\n一个信仰只能追随一个神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