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如今迫切地想同大盛交好,不惜让出五座城池,定然是大梁境内有问题出现。<br />\n林知清不相信太子想不到这一点,但……那是五座城池!<br />\n这么大的诱惑,到底还是让人心动的。<br />\n而且,那大梁使臣态度虽诚恳,但话里话外都是“两国安稳”的核心问题。<br />\n这其中其实暗含威胁之意,有一种你不同意,我就要同你没完的意思。<br />\n在这种时候,大盛不应该低头的!<br />\n倘若要战,怎么就不能战呢?<br />\n可以用一个女子的血肉灵魂去交换五座城池,却不能冲锋陷阵,用手中的刀剑去夺五座城池吗?<br />\n林知清本就不喜大盛漠视女子之权利的风气,听到这里,心中的不喜到了极致。<br />\n但她没有贸然表现出来。<br />\n方才太子已经说了,大盛并没有公主可以和亲。<br />\n大梁使臣似乎早有预料,只笑了笑:“听闻大盛有一句老话,娶妻娶贤,是不是公主又如何呢?”<br />\n“哦?”太子眼神深邃:“使臣的意思是?”<br />\n“此次宫宴,倒是让我见识了大盛女子之风采。”大梁使臣不紧不慢道:<br />\n“既无公主,王侯之女亦可。”<br />\n“咚!”<br />\n太子的手微微敲击着桌子,发出了不大不小的声音,仿佛下一刻,就能随机决定某个人的命运。<br />\n林知清低下了头,她总觉得今日之事很是奇怪,不想被注意到。<br />\n太子扫视一圈殿中众人,开口道:“此事事关重大,待我回禀父皇以后再作决定。”<br />\n“太子殿下,且慢。”大梁使臣勾了勾嘴角:<br />\n“此乃两国邦交之大事,大盛股肱之臣皆在此地,如若能在各位同僚的见证下定下此事,我同国君也有个交代。”<br />\n如此急不可耐?<br />\n周围的人纷纷议论了起来。<br />\n“没有公主,那平宁郡主岂不是……大梁那头都是些野蛮人,平民郡主身娇体弱,怎么能受得住呀!”<br />\n“大盛都多少年没出过和亲之事了,如今这种情况可怎么办呀!”<br />\n“那可是五座城池!咱们大盛疆土扩充可是一件好事!”<br />\n“呸!什么好事!”林泱泱低声开口,不甚赞同:<br />\n“这好事若是落在她们身上便知道疼了,大梁国君已经到了知命之年,谁想嫁给一个老头啊?”<br />\n陆南月也忍不住皱眉:“一定得牺牲一名女子吗?”<br />\n林知清深吸一口气,她也回答不出这个问题。 <br>\n\t\t\t', '\t')('\n就她自身而言肯定是不赞同的。<br />\n但如今的大盛,做主的是皇上,是太子。<br />\n太子有和亲之意,皇帝的态度呢?<br />\n皇帝会不会不同意?<br />\n想到这里,林知清抬头看向太子。<br />\n太子还在思考大梁使臣的话,他微微颔首:<br />\n“使臣言之有理,王公公。”<br />\n他只唤了一声王公公,王公公会意,往外走去,想必是去询问皇帝的意思。<br />\n第479章 以一女之嫁换天下太平!<br />\n“皇上应当不会同意吧,清妹妹?”林泱泱忍不住低声开口问。<br />\n陆南月也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她。<br />\n她们想从林知清口中听到“不会”二字,想以此来慰藉自己。<br />\n此时此刻,无论那即将被选中的女子是谁,她们都不想看着别人踏入深渊。<br />\n林知清沉默良久,没有开口。<br />\n或者说她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不愿说出那残酷的答案。<br />\n几人还没能说上几句话,王公公便回来了。<br />\n“这么快!”林泱泱忍不住嘟囔了几句。<br />\n陆南月按住她的手,示意她不要开口。<br />\n随后,众人的目光都紧紧跟随着王公公的身影。<br />\n王公公站到太子身边,声音尖利:“传皇上口谕,允!”<br />\n说完以后,他凑到太子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br />\n大梁使臣闻言,嘴角上扬:“皇上圣明,太子殿下英明!”<br />\n大殿之内的人听到这话,反应各不相同。<br />\n荣嫔身体一紧,脸上毫无血色。<br />\n林知清闭了闭眼睛,果然,在大部分人心中,用一个女子换五座城池,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br />\n她抬眸看向对面的朝臣。<br />\n林青山神情愤愤不平,向右踏出一步:<br />\n“太子殿下,老臣认为,大盛如今的境况尚可,大丈夫顶天立地,万万不到利用女子换取和平之时。”<br />\n他这话中的火气极大,可在场的人心中都明白,林青山同林青寿兄弟俩皆有一子葬送边境。<br />\n和亲对林家人来说,或许是一种侮辱。 <br>\n\t\t\t', '\t')('\n但这与其他人有何关系呢?<br />\n沛国公眯了眯眼睛,同样上前一步:<br />\n“太子殿下,和亲之事乃是维护大梁同大盛关系的一种手段,不管和亲之人是谁,到底是受了大梁百姓的供养。”<br />\n“大盛需要一位女子,一位懂规矩、识大体的女子。”<br />\n“待和亲事宜结束以后,微臣提议为那女子建一功德祠,以作纪念!”<br />\n功德祠!<br />\n林知清在心中冷笑一声,这功德祠同贞节牌坊有何区别?<br />\n不过是身居高位之人对女子的一种规训。<br />\n很多女子的一生都困在贞节牌坊之内,葬送了自己的后半生。<br />\n更可悲的是,根本没有几个人能反应过来这是一种对女子的围堵与掠夺。<br />\n“殿下,沛国公之言有失偏颇,微臣有话要说。”一道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br />\n林知清抬头朝着陆淮看了过去。<br />\n陆淮目视前方,身姿挺拔:“大盛与大梁的关系百年来始终如一,但大盛依旧屹立不倒。”<br />\n“这离不开将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也离不开百姓们的托举,但接受百姓托举的并不是某个女子,而是如今站在朝堂上的我们。”<br />\n“如此说来,将所有担子压在那女子身上,是否太过苛刻了?”<br />\n他这话说得委婉,但任谁都能听出其中的意思。<br />\n大盛同大梁比邻而居,百年来始终争端不断,硝烟不停。<br />\n若是一个女子就能换取和平,为何还会缠斗数百年呢?<br />\n“小陆大人言之有理,太子殿下三思!”御史中丞缓缓跪下,态度一目了然。<br />\n林知清抿唇,看向高台上的太子。<br />\n见太子神色丝毫未变,她深吸一口气,随后缓缓起身。<br />\n陆南月见状,一把拉住了林知清的手,将其拉回座位:<br />\n“小清儿,我知你心中不忿,但这种时候我们是不能说话的。”<br />\n“倘若太子动怒,后果不堪设想。”<br />\n林知清轻轻推开陆南月的手:<br />\n“南月,若今日我不出声,改日我心中必定难安。”<br />\n话罢,她的眼神十分坚定,再次起身。<br />\n“太子殿下,既然皇上已经应允,方才出声的几位大人可同抗旨没什么两样。”大梁使臣率先开口,截断了林知清的话。<br />\n他的目光在女眷席面上扫视一圈,落在了林知清的脸上,转头继续开口道:<br />\n“尤其是长宁侯,他镇守边关多年,比谁都清楚将士们的不容易。” <br>\n\t\t\t', '\t')('\n“和亲,本就可以保两国边境和平,有何不可?”<br />\n太子殿下看着底下的几个人,缓缓开口道:“父皇口谕既在,孤听父皇之令。”<br />\n御史中丞王渊抬起头来,毫不客气地开口:“太子殿下……”<br />\n“王大人,若有异议,你可同父皇再议。”太子打断了他的话。<br />\n林知清的身体顿了顿。<br />\n话已至此,她心中已经明了,和亲一事板上钉钉,任何人再劝都不可能有任何回转的余地。<br />\n五座城池,就这么轻易地便买下了一个女子的后半生。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