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是三年。<br /><br />守完了祖父的孝,守完了祖母的孝。<br /><br />除服这一天,许氏吩咐朱玲玲特意做了两桌好菜,上了自酿的米酒。<br /><br />穿了三年多的素服,这一天全家上下也换上了亮色的衣衫。<br /><br />好酒好菜上桌,许氏站了起来。<br /><br />“第一杯,敬老太爷和老太太。”<br /><br />许氏带头,将酒撒在了地面上。<br /><br />“第二杯,敬暖暖。”<br /><br />“大伯母,使不得。”<br /><br />春暖惊慌不已,连忙回话。<br /><br />“听我说完。”<br /><br />众人都不吭声,听许氏诉说着过去三年多的辛酸。<br /><br />“时间过得很快,但是,自肖家出事以来,每一天我们都是度日如年。”许氏道:“从抄家后,就是暖暖在各处奔波打点;离京来蜀地的路上,也是靠着暖暖照应;来到蜀地,肖氏大族的忘恩负义,让我们一度陷入了绝境,若不是暖暖凭着一身的本事,我们估计都饿死在蜀地了……”<br /><br />众人点头。<br /><br />大伯母许氏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存在的。<br /><br />再回首,来时路真的很苦很苦。<br /><br />“现在的我们,有吃有家有余钱,个个都有事儿可做,也是靠了暖暖的支撑和谋划。”许氏道:“暖暖照应着京城的玉儿,还亲自去了漠北。”<br /><br />“她一介女儿之身,经历了超乎常人想象的苦难才让我们肖家有了今天,这一杯,敬她。”<br /><br />“敬暖暖(二妹妹、二姐姐)”<br /><br />举杯相敬,敬她的勇敢、敬她的坚毅、敬她的聪慧;敬她的大义……<br /><br />“多谢。”春暖鼻子发酸,眼角有泪:“也敬您们,敬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敬我们的不放弃,一起努力拼搏的过去,一起奋斗的未来。”<br /><br />“暖暖说得好。”许氏举起了杯子:“第三杯,敬我们大家,敬你敬我,敬我们的坚持和努力。”<br /><br />众人眼里都有了晶莹的泪光,仰头一饮而尽,喝的是过去的辛酸和苦涩,是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br /><br />这一顿饭,在京城的时候会叫做晚宴。<br /><br />宴后自然是要围炉煮茶,谈未来的安排。<br /><br />“暖暖的亲事在腊月十二日。”<br /><br />亲事已定,这是肖家重中之重的事儿:“春宁,你阿姐的陪嫁这些都安排好了吧?”<br /><br />“回大伯母,已安排好了。”<br /><br />“嗯,不错,春宁也是历练出来了。”<br /><br />许氏很欣慰:“玲玲,你把暖暖手上的俗务接过去,让她安心待嫁。”<br /><br />“是,母亲。”<br /><br />朱氏其实已经慢慢的操持着肖家的俗务了。<br /><br />当初初到蜀地,肖家一穷二白,连住的房子都是佃的,她还将厨房烧了个精光。<br /><br />三年多的努力,肖家落地生根,有田有地有余钱,还有了自己的产业,这一切,都是春暖挣来的。<br /><br />而春暖出嫁,将张老爷茶楼的红利留下了,她只带走赵明华的红利。<br /><br />嗯,用赵明华的话说,成亲后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的。<br /><br />自己要出嫁了,春暖也有些话交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待。<br /><br />“大伯母,母亲,三婶,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身子骨好才有未来。”<br /><br />“长嫂,家里就交给你了。”<br /><br />“春宁,你任重道远,但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还是那句话,身子骨要紧。”<br /><br />“弟弟妹妹们则要在各自喜欢的事上做好做精,在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兼顾的时候,专一就会得到最好的结果。”<br /><br />事无巨细,春暖都交待得一清二楚的。<br /><br />腊月十二,黄道吉日,宜嫁娶,肖家与赵家结秦晋之好。<br /><br />按照风俗,肖家是在腊月十一日宴客。<br /><br />肖家压根儿就没有亲戚,正常来说,来添妆的人不多。<br /><br />但是,许氏得到罗婶子传递过来的消息:全村人都要来给春暖添妆。<br /><br />皆因为,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的人都请了春暖看诊,小到伤风感冒,大到骨折长疮之类的事儿,让春暖一看也不需要诊费,而且因为春暖的原因去百草堂取药都比别家都要便宜。<br /><br />真正是让大家小病不拖,大病能治,安全感瞬间提升。<br /><br />许氏在京城是办过大宴的人,但是在蜀地,在村里,她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风俗。<br /><br />朱玲玲承担起了全部的责任,请了罗婶子来指导。<br /><br />席面按罗婶子的预算,准备了十二桌。<br /><br />因为村里的风俗就是送礼后全家大小都要来吃饭,让她感到奇怪的是正宴是在早上。<br /><br />罗婶子说女方正宴在早上,男方的正席在中午。<br /><br />添妆的人会在头一天晚上来,所以会来吃两顿饭。<br /><br />朱玲玲也不太懂,就在罗婶子的推荐下请了厨子,厨子开了菜单子,春宁和罗叔一起去采买了很多鸡鸭鱼猪肉,厨子做的席面叫九大碗。<br /><br />这样的席面做出来色香味俱全,连许氏都称赞。<br /><br />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罗婶子道:“这就是九大碗的菜,一般是大户人家才有这么丰盛,庄户人家的九大碗会将一些贵重的菜换成蒸海带,蒸粉条之类的。”<br /><br />所以,春暖出嫁的席面已经算是大户的标准了。<br /><br />头一天晚上,添妆的人也是络绎不绝。<br /><br />罗婶子的嫁妆是一只新式的实心银手镯。<br /><br />“罗婶子,您这也太贵重了吧,您还是留着给三丫做陪嫁吧。”<br /><br />庄户人家,一个实心银手镯,这绝对是嫁女儿娶媳妇都能拿得出手的,罗婶子去给了她,春暖觉得有些烫手。<br /><br />“春暖啊,婶子就没将你当成外人。”罗婶子不由分说套在了她的手上:“再好的婶子也拿不出来,比这个差的婶子又不好意思拿出手。”<br /><br />“这要是在以前,别说银手镯了,就是一两银子让我掏出来都比拿命还难。”罗婶子道:“自从你们家来了后,你教了你罗叔推拿,小刚跟着春宁做事,三丫也帮你们做药丸,一来二去的,我们家呀,还有了不少的银子了。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这笔金额,我以前做梦都没想过会有的。”<br /><br />罗婶子是真不将春暖当外人,直接告诉了她,自己家存了一百二十两银子了,过了年也准备翻新大房子,还要置办一些田地,从此以后就要摆脱佃农的生活了。<br /><br />“恭喜你啊,罗婶子。”<br /><br />春暖会心的笑了,这就是勤钻研踏实的结果。<br /><br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顺。<br /><br />当一家人穷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折腾,就算折腾不出个什么花样来也没什么损失。<br /><br />但是,一旦折腾对了,那就是翻身把歌唱了。<br /><br />“这都是托了你的福,春暖啊,你是我们家的贵人,给你添这个妆是我们全家人商量出来的,这是我们的心意,你一定不能嫌弃。”<br /><br />“怎么会嫌弃,我很喜欢。”春暖道:“那我就收下了,多谢罗婶子。”<br /><br />投桃报李,既然罗婶子有家底能给得起,她就收下,未来必然也不会亏待他们就是了。<br /><br />罗小刚跟着春宁做事,也学了不少的东西;三丫在做药丸上很有天赋,以后大抵是可以长期留下来做工的,哪怕是许了人家后也可以让她挣些钱补贴家用。<br /><br />左大婶也和邻居们来添妆了,她们或是一个木盆子;或是自己绣的一对枕巾;或是一个保温水瓶……总之,林林总总用得上的小件物品,堆放在了肖家院子的角落里。<br /><br />肖家人都明白,礼轻情意重,她们都不会嫌弃的。<br /><br />许氏怕有什么闪失,从头到尾都是她在看着嫁妆单子添写。<br /><br />看到添了这么多,有点发愁。<br /><br />“赵家迎亲的人多不,嫁妆得一次性抬完,不能走回头路再来抬第二次。”<br /><br />“母亲不用担心,新姑爷让人传过话,迎亲的人有三十二人,我多准备了四桌的饭菜。”<br /><br />“那还好。”<br /><br />三十二台,也不少了。<br /><br />许氏看了一下,暖暖的嫁妆其实很拿得出手。<br /><br />当然,真正贵重值钱的都是赵明华私下里给暖暖添置的。<br /><br />自己这边值钱的是春玉从京城让商行捎来的,自己家里的那点银子只给暖暖买了庄子和铺子。<br /><br />肖家给的嫁妆比起肖春玉当年的嫁妆少了一大半不止,就很对不起春暖。<br /><br />当许氏再次给春暖说这话的时候,春暖连忙劝她。<br /><br />“大伯母,这已经是最好的了。”<br /><br />想当初,黄氏还惦记着呢,怕她女儿以后出嫁没有这么丰盛。<br /><br />“你这孩子呀,为这个家操碎了心。”<br /><br />又因为守孝从十五岁拖到了十八岁,都快满十九岁了才出嫁。<br /><br />这孩子也没有一丝的怨言。<br /><br />她是这么好的一个孩子,能嫁到赵家去,赵太太也是一个极好的人。<br /><br />“大伯母祝你和姑爷白头偕老,早生贵子。”<br /><br />“多谢大伯母。”<br /><br />春暖的脸有点红:“辛苦大伯母了。”<br /><br />春暖觉得,这个家啊,还真是离了大伯母不行。<br /><br />你看,明明是自己出嫁,母亲徐氏比大伯母还清闲。<br /><br />她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就在那里招待来客们,而村里的婶子们因为和她不熟,顶多只是说上一句:“恭喜”她则回复一句:“多谢,谢谢。”<br /><br />在自己的嫁妆上,母亲徐氏压根儿不操心。<br /><br />不过,这会儿得空的徐氏招了招手。<br /><br />“暖暖,你过来一下。”<br /><br />春暖跟着母亲去了她的屋子。<br /><br />徐氏从自己的枕头下面翻出来一本小册子交给她。<br /><br />“母亲,这是?”<br /><br />医书吗?<br /><br />母亲手上还有压箱底儿的医书?<br /><br />刚要翻,徐氏一把按住了书。<br /><br />“暖暖,这是你洞房花烛夜要做的事儿。”<br /><br />徐氏的脸先红了,这事儿她想让大嫂教导的,大嫂说你才是母亲,理应由母亲亲自教导。<br /><br />徐氏没办法推脱不了,只好将压箱底儿的书翻了出来。<br /><br />直接塞给了春暖。<br /><br />“你识得字,等会儿晚些时候你再翻一翻看一看。”徐氏脸红耳热:“新婚之夜都是这么一回事儿,姑爷要是对你……你就顺着点。”<br /><br />春暖总算懂了。<br /><br />“母亲,我知道了。”<br /><br />看把母亲窘成啥样了?<br /><br />男欢女爱之事儿,春暖是不懂,但是,男人的经络脉象什么的,她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得出来。<br /><br />那啥……这事儿真的如书上所言吗?<br /><br />春暖躲在自己的房里翻看时,整个人都面红耳赤。<br /><br />医书果然还是医书啊。<br /><br />没错,她其实在书房里看到过,这叫房中术,说得特别的讲究。<br /><br />而母亲给她的书,就用画画的方式简单粗暴的的描述。<br /><br />春暖饶是自诩大夫,医者眼中只有病人没有性别的,这会儿也有些羞羞。<br /><br />“暖暖,时辰不早了,明天还要早起梳妆,快休息了吧。”<br /><br />徐氏看春暖房中的灯还亮着,特意过来提醒。<br /><br />“好的,母亲,就睡了。”<br /><br />春暖稳了稳心神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回答。<br /><br />熄了灯,春暖拉了被子,索性连头一起盖了,盖了头又觉得有些闷,掀开被子大口大口的喘气。<br /><br />又想着,明天身边就会多一个人同床共枕……哎,不能想不能想,数一数山羊。<br /><br />春暖迷迷糊糊的都不知道哪一个时间点睡着了。<br /><br />又在迷迷糊糊中被娘亲叫醒。<br /><br />“暖暖,起来梳妆了。”<br /><br />“噢,好。”<br /><br />朱玲玲为春暖上妆。<br /><br />“二妹妹是我见过最美的新娘子。”<br /><br />朱玲玲上好妆后仔细端详由衷夸赞。<br /><br />“那是因为长嫂上妆的手艺好。”<br /><br />朱玲玲听了特别开心,这位小姑子真的很好很好,好到自己将她当亲妹妹一般看待。<br /><br />“二妹妹,今日你出阁,但是,肖家永远是你的家,肖家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br /><br />“多谢长嫂。”<br /><br />春暖的梳妆是请的村里一位姓叶的老太太,据罗婶子说老太太今年八十有六,耳聪目明,老伴八十八,儿孙满堂,日子谈不上富,但是也不差,整个村里就她家人丁最兴旺。<br /><br />全村姑娘出嫁都请她做全福太太。<br /><br />老太太一大把年纪了,大清早的就来到了肖家。<br /><br />“叶奶奶,辛苦你了。”<br /><br />春暖给她家的小孙子看过一次疹子,自然也认得她。<br /><br />“不辛苦,肖姑娘,老婆子祝你幸福到老。”叶老太太道:“我为你梳头吧。”<br /><br />“有劳您。”<br /><br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老太太为春暖插上发簪,盖上了盖头。<br /><br />“吉时已到,请新娘上花轿。”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