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勺来右手锅[快穿] 第32节
('\n\t盘算了下现有租房行情,租套两室一厅的小区房每月至少八百,还有转学要交的借读费。<br />\n算下来八千块根本不够应付,只能动用空间里的金条应急。<br />\n“咳咳……”<br />\n鱼白尴尬得直咳嗽,艾弛耷拉下眉毛,试探地问了句:“不会金条用不成吧?”<br />\n“……”<br />\n“金条只能在测试世界里使用,其实并不是真的金子。”<br />\n艾弛:“……”<br />\n“调料和锅具呢?”<br />\n“美食系统得到的奖励是真货,可以随时拿出来使用。”<br />\n“意思是……我现在是个穷光蛋了?”<br />\n“确切的说……是!”<br />\n全部身家加起来,共有八千块。<br />\n所有闲情逸致一瞬间全部飞远,艾弛坐起,抬腿从床上走下来。<br />\n“既然没钱,那先用没钱的活法吧。”<br />\n穿好衣服,循着记忆拉开门到二楼的公用水池洗漱。<br />\n“小艾啊!”<br />\n房东老太太佝偻着背,正用火钳夹堵在下水道里的食物残渣。<br />\n老旧自建房,下水管稍不留神就会堵塞。<br />\n但租住房子的许多人素质不高,经常将没吃完的饭菜一股脑倒在水槽下。<br />\n艾弛又难免听了通房东阿姨的指桑骂槐。<br />\n“二楼就数你最爱干净。”阿姨这句是真心实意。<br />\n艾弛刷完牙,见阿姨又打算上楼,忽然想到:“阿姨,三楼是不是有套间出租。”<br />\n这栋楼共有五楼,一二层是单间,三层是套间,四五楼房东自住。<br />\n“有啊,刚有家人搬走,我正准备贴招租告示。”<br />\n“那我能上楼瞧瞧吗?”<br />\n“你要租房?”<br />\n艾弛把兄弟俩的遭遇这么一说,立刻引得房东阿姨好一阵感慨。<br />\n许是见艾弛是个老实孩子,阿姨干脆了当的拒绝了看房要求。<br />\n“我们这栋楼住了不少……”凑近艾弛小声继续道:“洗头城的姑娘,别让孩子学坏了。”<br />\n村子靠近二环,有许多夜场工作的年轻人都在村里租房。<br />\n有些人晚上十一二点才下班,晚上还要呼朋唤友的喝酒吃宵夜,闹得很晚都不休息。<br />\n“我哥嫂的房子适合,我带你去看。”阿姨热情得很。<br />\n“那就谢谢阿姨了。”<br />\n他们所住的村子叫渔船村,几千户人聚在一起建造房屋,久而久之此处便发展成了片非常繁华的地方。<br />\n有些房东无法容忍脏乱差,挑选租客时就会格外严谨。<br />\n阿姨介绍的这家就是如此。<br />\n红色大门一推开,就能闻到很淡的墨汁气。<br />\n一楼没出租,打造成了个大书房。<br />\n三面窗户围绕,阳光透过窗口照入,坐在正中间的老爷子似是渡上了层金光。<br />\n房东姓牛,是位退休老医生。<br />\n从厚厚眼镜片下抬起双锐利的眸子,不紧不慢地问了许多问题。<br />\n“这孩子老实,在我那住了好几年,从来没和谁红过脸。”阿姨帮腔,并且又添油加醋了翻艾弛兄弟的遭遇。<br />\n原本艾弛已经加工过了……<br />\n现在他们俨然已经成为被虐待到迫不得已才辍学打工的可怜孩子。<br />\n“三楼全空着,看中哪间下楼来跟我说。”<br />\n老爷子从抽屉里拿出串钥匙递给阿姨,脸上严肃神色缓缓褪去。<br />\n阿姨领着艾弛上三楼。<br />\n二楼三扇门,其中有两扇门口放了地垫。<br />\n“我堂哥堂嫂的孩子都在国外,以后你住进来帮着照应下……”<br />\n阿姨絮絮叨叨的拜托着艾弛。<br />\n三楼同样三扇门,随意推开左边那扇,艾弛眼前顿时一亮。<br />\n窗明几净。<br />\n在拥挤的城中村里能找到这种房子,艾弛觉得和买彩票的概率差不多。<br />\n两房一厅。<br />\n房间小,客厅也很小。<br />\n但满足两个人生活绰绰有余,对眼下的艾弛来说已经很满意。<br />\n“厨房在专门的屋里。”<br />\n右边那间屋子专门空出来做了厨房,左右各一排橱灶,还有很罕见的抽油烟机。<br />\n“房子是我侄儿前些年专门从国外回来装修的。”阿姨笑呵呵地介绍。<br />\n艾弛满意地点头。<br />\n这可是城中村租房级别的天花板了。<br />\n看完房,艾弛立即决定交房租,过渡期就住在这儿。<br />\n牛叔放下毛笔,抬起头想了想说道:“每月三百,押一付一。”<br />\n“还便宜了你一百。”阿姨立刻说。<br />\n艾弛感激笑笑,麻溜地从衣兜里小心掏出六百块双手递上。<br />\n八千块,盛下七千四百块。<br />\n第22章<br />\n房租虽然少,但屋子里除了两张床外,再没其他家具。<br />\n艾弛打算先去趟学校,有闲钱再考虑买家具的事。<br />\n穷光蛋艾弛,每一样都要精打细算。<br />\n好在元华国对异地就读的政策比较宽松,只要有学籍加上借读费用就能转学公立小学。<br />\n此时正值九月底,学校刚开学没多久,转学越快越利于孩子融入班级。<br />\n艾弛当时就决定让艾奇尽快转学。<br />\n每年一千六的借读费,加上学杂费,共花费两千五。<br />\n拿了收据从学校出来后,艾弛立即给村委会主任打去了电话。<br />\n如果亲自回去接,一来一回至少得花上千,这些钱留着买些家具用品更加实惠。<br />\n拜托关系较为亲近的村主任帮忙,能省不少。<br />\n对方欣然答应下来,并且听语气很欣慰。<br />\n艾奇独自留守在家,村里不少大人都很担心。<br />\n能接到城里去当然是好事。<br />\n***<br />\n从老家土砌村到庆林市,拢共一千多公里。<br />\n绿皮火车硬座,二十二小时到站。<br />\n从挂断电话到收到具体火车班次的短信,只用了两天。<br />\n这两天期间。<br />\n艾弛联系了一直跟着对方干的厨师,询问下个工地开工时间。<br />\n干完一个工地就换地方,是伙食团厨师的惯常工作方式。<br />\n电话打过去,大厨却无奈告知最近检查出来肺癌早期,前些天赶回老家医院治病去了。<br />\n如果艾弛有信心,完全可以去应聘大厨位置。<br />\n收到地址和负责人的信息后,艾弛坐车前往火车站去接艾奇。<br />\n人流拥挤的出站口,慢慢走出个矮小身影。<br />\n大包小包几乎将人淹没,每走几步都要停下来休息会,片刻后深呼吸一口气又继续扛起口袋往前。<br />\n“艾奇。”艾弛用家乡话叫。<br />\n略带了些高扬音调的地方话传入清瘦少年耳中,艾弛立即看到双被喜意迅速充盈的眼睛。<br />\n那种高兴由内而外,灿烂得使人心酸。<br />\n“哥。”<br />\n想奔跑,却被重量绊住了步子。\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