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乙辛已经这样了。<br />\n不管曾经是北辽魏王也好,还是枢密使也罢,甚至曾经在北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过绝对的辉煌和权威。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他只是穷途暮路,一个即将失败的反叛者。<br />\n曾经的荣耀,耶律乙辛肯定是不舍,可事到如今,在北辽已经断绝了所有的退路。所以,他就想缠着大宋了。<br />\n耶律乙辛可能比北辽朝堂的很多人要熟悉大宋,包括谋划三年试图窃取大宋的产业工艺,包括几度遣人尝试与大宋联系出兵。他清楚,大宋已经有攻克大辽的实力。<br />\n当在北辽走到末路时,他便想到了大宋。<br />\n曾经的北辽决策者,大辽的军事主官,他对宋辽的关系很熟悉,也就知道该怎样取利用两者之间的矛盾点。<br />\n可惜,耶律乙辛错误的判断了他此事的处境,也错误判断了大宋对于叛逆者指导思想。<br />\n当然,他是有后手的······<br />\n“官家,如此说来,耶律乙辛被北辽朝廷击溃后,很可能率那些溃兵进入国朝?”<br />\n这已经是定局了。王安石没想过一个曾经封了王的名士,怎么可以无耻到如此地步。<br />\n不管是与北辽死战到底,还是说最后功败垂成了,当着北辽皇帝的面割脖子、撞死、以及直接捅死自己,都还让人高看一眼。<br />\n来大宋这边耍赖,算什么本事。<br />\n就这点本事。这段时间边境发生的事,就是耶律乙辛的态度······大宋只要不接受他的内附,就会遭受他最后的疯狂。<br />\n“三十年前的侬智高吗?倒是有点相像。”<br />\n“不一样。侬智高当初在特磨道好歹是有一片领地的,可耶律乙辛一旦败北,北辽绝不会给他一丝喘气的机会。”<br />\n确实,据奏报,北辽朝廷已经将耶律乙辛出生的部落,彻底荡平了,几乎跟对待异族一样的手段。<br />\n也难怪耶律乙辛想做北辽的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所为交换大宋出兵的条件。<br />\n时过境迁,想不到百十年以后,会有相同的情景重现,只不过角色交换了。<br />\n“他想做北辽的石敬瑭?”<br />\n“不一样的。当初的中原混乱,如今的北辽还是一统的王朝。”<br />\n内阁都在思考,思考怎样处理耶律乙辛。<br />\n说实话,之所以在犹豫,在纠结,关键还是朝廷想用好耶律乙辛这把刀。<br />\n况且,耶律乙辛遣小股队伍入境,似乎也给他自己留了余地······没杀一人,只劫粮。<br />\n赵曦也在想,在想着怎样能把耶律乙辛的那点用处榨干。<br />\n他是北辽的反叛武装······<br />\n唉······这时候就说到教化的问题了,或者说这个时代价值观的问题。即便是朝堂,臣工们还做不到真正政客境界,都还会将士人当做自己的第一身份。<br />\n这是一种束缚。<br />\n作为君王,赵曦同样的倡导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哪怕整个朝堂都有心扶植耶律乙辛,都无法开这个口。<br />\n对于臣工而言······官家又想让臣工背锅了。<br />\n“官家,是否需要与耶律乙辛联系?”<br />\n事总得做,并且整个内阁包括官家应该都有这样的心思。王安石背锅也习惯了。至于身后名······只要是为大宋,他王安石就是担一个奸臣的骂名又怎样?<br />\n王安石不知道的是,若没有这一任官家,他在百十年后,就被收录进了奸臣行列······<br />\n见王安石这样不客气,赵曦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br />\n“王相,即便是要扶植耶律乙辛继续祸害北辽,这个联系也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前期既然拒绝了,哪怕是留有余地,也是拒绝了。朝廷的态度不能变。”<br />\n“朕要说的是,即便是联系,朝廷也不能主动联系。否则,那就说明前期拒绝是错误的,也就相当于朝廷低头了。一个末路的叛臣而已······”<br />\n“着令十万番骑北上吧······”<br />\n妥协?国朝内部可以妥协,对于外敌,赵曦没想过妥协,就是想耶律乙辛这样有可能给国朝送来大礼的妥协,赵曦也不屑去做。<br />\n耶律乙辛的作用,赵曦必须让耶律乙辛知道,他所谓的作用,大宋用他,他才有用,大宋不用他,他就是那个即将被北辽灭掉的乱臣贼子。<br />\n不说现在朝堂的价值观,也不说耶律乙辛当下的做法很让人讨厌。农夫与蛇的故事,赵曦知道,同样,后世那些翻脸不认的例子很多。<br />\n像耶律乙辛这样的人,还真不能给他一点谦让。<br />\n“官家,此时番骑北上······”<br />\n十万番骑,国朝是为最终收复燕云而准备的。官家这时候遣番骑北上······<br />\n“所谓的时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到了。耶律乙辛纠集的反叛力量,虽然不至于与北辽朝廷对半,七三的程度还是要有的。”<br />\n“北辽内乱至今,耶律乙辛的队伍即将彻底被歼灭,那么,北辽朝廷的队伍损失又怎样?朝廷是不是应该随时做好准备?”<br />\n“如今借口是现成的,耶律乙辛遣人来袭扰我大宋边境,想必那北辽朝廷也是喜闻乐见吧?我大宋遣并北上又有何不妥?”<br />\n朝廷为收复燕云之事,酝酿已经两三年了,这一次北辽内乱,朝廷也对时机的忍耐已经很久了。<br />\n难不成官家认为时机到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官家在大势的判断力。<br />\n“另外,兵部、枢密院考虑再招募十万番骑吧。作用是番骑队的辅军,训练的重点是强弩、火器的使用。尽量在三月以内,可以投身战场使用。”<br />\n“至于如何制定番骑队和辅骑队的功能,如何确保所有骑兵的协调作战等等,内阁要拿出个章程来。”<br />\n“朕有个想法,内阁可以完善一下。朕以为,可以借用前朝军功地封制的模式,将最终收复燕云,平灭北辽后,燕山以北所有草场,包括辽东的耕田等,作为军功土地的赏赐之地。”<br />\n“草原就应该保留草原的功能,而国朝也需要养马之地。待收复燕云,并将疆域扩大后,将草场以军功赏赐下去······此法,不仅仅适用于番骑,同样适用于除燕云以外,其他所有开疆扩土的军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