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朱应:李景隆果然没有什么能力!
('\n\t郭英目光如炬,毫无半分犹豫,瞬间看向了蓝玉,大声道。<br /><br />蓝玉听闻,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站了出来,躬身一拜,右手紧握成拳,重重的捶在左胸口,大声回道:“末将领命!”<br /><br />而下一刻。<br /><br />郭英的目光缓缓落在了朱棣的身上。<br /><br />此刻。<br /><br />郭英微微眯起双眼,透出了一种复杂的神色:“燕王殿下。”<br /><br />此语气虽温和,但也透出无奈:“你身份尊贵,此番虽挂名主将,可皇上本意是让燕王随军历练学习,所以此战便由李将军掌军。”<br /><br />“燕王不可深入险境,此番就随本将的行营吧。”<br /><br />闻言。<br /><br />朱棣原本满是期待的双眼瞬间就黯淡下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失落。<br /><br />然而,营帐内的众将对此却见怪不怪,没有丝毫意外。<br /><br />朱棣的身份摆在那儿,堂堂皇子,大明的王爷,倘若真在战场上有个闪失,郭英如何能向远在应天的朱元璋交代?<br /><br />如今营帐中能征善战的将领众多,对郭英而言,不差朱棣这一人,他首要任务便是确保朱棣毫发无损,如此才不会遭受责罚。<br /><br />否则,就算荡平了北元,可要是朱棣出了事,那罪过可就大如天了。<br /><br />“末将明白。”朱棣虽然满心失望,但也清楚自己的身份,他微微低下头,有些低沉沙哑回道。<br /><br />朱棣很清楚,就算自己开口请求,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改变。<br /><br />朱元璋之子这身份给了他太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要是没有野心,这个位置已然到了头,再无其他发展空间了。<br /><br />看到朱棣没有反驳,郭英微微点了点头,原本略带担忧的表情也缓和了。<br /><br />紧接着。<br /><br />郭英又将目光投向李景隆,沉声道:“李将军。”<br /><br />李景隆听到召唤,立刻站得笔直,躬身一拜,大声回应:“末将在!”<br /><br />“西边的五座北元边城,本将交给蓝玉将军去攻破。”<br /><br />“那东边的五座北元边城就交给你了。”<br /><br />“本将命你统帅十五万大军,攻破以所谓镇夏城为主的五座边城。”<br /><br />“待得两位将军完成任务后,便杀入北元境内,遇城夺城,击溃北元。”<br /><br />郭英神色严肃,一字一句道,不敢有任何疏忽。<br /><br />“末将领命。”李景隆毫不犹豫,大声回道。<br /><br />此时大战初起,北元或许已得知大明要对他们用兵,可并未有太多动作。<br /><br />如今大明主攻,兵分两路正是最佳利用兵力的战法,待北元有所应对,郭英自会依据战场形势改变战法。<br /><br />“诸位将军!”<br /><br />郭英目光严肃,扫视着营帐内的众将,提高了声音:“北元之祸,扰我大明北疆,杀我大明子民,屠我大明无辜百姓,这些罪行皆是罄竹难书。”<br /><br />“这些,诸位皆知。”<br /><br />“此番北伐之战,本将也不废话什么了。”<br /><br />“一切自有镇抚统计战果,凡为国立功,凡为国杀敌,皆为功。”<br /><br />“北伐之战,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诸位一定要抓住这等立功的机会,一旦平定北元后,往后沙场立功的机会可就要少了。”<br /><br />此话。<br /><br />郭英自然是带着深意的。<br /><br />也是告诉众将,这一次或许是这数载间最后一次沙场建功的机会了。<br /><br />声音落下。<br /><br />营帐内众将皆是整齐的站了起来,齐声高呼道:“末将明白!”<br /><br />此刻,包括朱应在内,所有人皆是一脸郑重,神色肃穆,每一个战将都清楚知道这一战的意义,更知道这是立下滔天大功的机会。<br /><br />朱应心中更是热血翻涌,充满了憧憬,暗自想着:“北伐之功,封狼居胥,乃至于擒获北元皇帝,我定要尽全力博取。”<br /><br />“一旦抓住了。”<br /><br />“伯爵晋侯爵。”<br /><br />“甚至官位提升至都所。”<br /><br />对此。<br /><br />朱应充满了期待。<br /><br />待此番大营军议结束,各军将领纷纷回到各自的主营。<br /><br />在朱应隶属的二路北伐大军主营内,李景隆站在地图前,双手背在身后,眉头紧紧皱,看着面前的三将,开口问道:“三位将军,五座边城,据吾大明探查的情报,北元在边境至少有二十万大军驻守,这十座城池作为北元视之为防御我大明的壁垒,攻破一座,他们或许就会撤入第二座,所以此战,诸位将军有何看法?”<br /><br />说话间,他的目光扫视,但主要还是落在了朱应的身上。<br /><br />朱应在辽东战场极为亮眼,大明最难啃下的两座坚城都是被朱应领兵攻破的,所以李景隆对朱应寄予了最大的期望,毕竟他自己有多少统兵能力,自己心中是非常清楚的,那几斤几两掂量得门儿清。<br /><br />“五座城池,虽说互相拱卫。”<br /><br />“但此战,我军兵力有着明显优势,纵然北元国力仍然不差,但他们内部争端不定,而且不知我大明动兵虚实,此番只要我大明动兵迅速,必可杀北元一个措手不及。”朱应神色沉稳,目光带着思虑的说道。<br /><br />朱应的声音不大,但在这安静的营帐内,却字字清晰,仿佛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魔力。<br /><br />身边众将也是纷纷点头附和。<br /><br />“那朱将军,此战,那我们就集中优势兵力,强攻北元最靠近吾大明的边城,镇夏城如何?”<br /><br />李景隆看着朱应,眼中带着一丝询问,又带着一丝期待,似等待朱应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br /><br />听到这,朱应看了李景隆一眼,心中暗自吐槽:“这李景隆果然是如历史记载的一样,没有统兵之才啊,终究是因为他父亲的原因,将他捧得太高了。”<br /><br />而一旁的朱棣也是一脸古怪地看了李景隆一眼,那眼神中满是诧异,似乎也在疑惑李景隆为何会说出这个。<br /><br />毕竟朱应已经说了,兵力优势,还有出其不意就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只是简单强攻一城,那就顺遂了北元的意了。<br /><br />北元也可着重防守一城。<br /><br />那大明兵力优势何在?<br /><br />难道强攻?<br /><br />去进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行消耗战的拼杀?<br /><br />“此战,理当分兵而动。”<br /><br />“一面进攻镇夏城,但与之相连的城池也必须进攻,这样就可分散北元镇守兵力。”<br /><br />“如此一来,破开北元防线也可变得更为简单。”<br /><br />朱应神色严肃,条理清晰地说道。<br /><br />一边说着,朱应一边用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将进攻路线完全呈现。<br /><br />闻言,李景隆当即用力点了点头,没有任何反驳:“就按朱将军说的来。”<br /><br />而朱应对此,也是一笑。<br /><br />“镇夏城作为北元直面我大明的城池,兵力防守必更为森严。”<br /><br />“如此,末将愿领大宁边军,进攻此镇夏城。”朱应当即上前一步,抱拳请命道。<br /><br />虽说李景隆无用,并无统兵列阵之能,可人家还是直接统兵的二路大军统将,想要动兵也是要经过他的。<br /><br />当然,李景隆如此,朱应虽然心里诟病不断,但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这样的话,李景隆也不会太过干预他动兵。<br /><br />比之一个没有统兵之能却喜欢胡乱指手画脚的将领,朱应更喜欢李景隆这种不耻下问,并不在乎自身脸皮的。<br /><br />“末将愿为策应,进攻镇明城,吸引北元守卫兵力。”张玉也上前一步,抱拳请命道,脸上带着坚定之色。<br /><br />“那末将则跟随朱将军一起,进攻镇夏城。”沐晟也不甘落后,站出来请命,眼中透出一股跃跃欲试的劲头。<br /><br />毕竟。<br /><br />这是沐晟第一次经历这种大战争。<br /><br />不同于云南府的那种小打小闹。<br /><br />见此,李景隆面带笑容,连连点头,十分兴奋:“既然三位将军都有所请命,本将自当同意。”<br /><br />“就按照三位将军所言进攻之策来。”<br /><br />显然,李景隆此刻心底应该也在暗自窃喜,无需他发号施令,只需要他决定,朱应就已经为他定好了进军之策了。<br /><br />有着对朱应统兵能力的了解,李景隆自然是十分信任。<br /><br />“燕王,你觉得如何?”李景隆笑着看向一旁的朱棣问道。笑容带着一丝讨好,又带着一丝期待。<br /><br />“吾自是没有异议。”<br /><br />朱棣也笑着点了点头,但目光随后就落在了朱应的身上,眼中带着一丝好奇,又带着期待:“久闻朱将军不仅善于正面对敌,更善于攻城破城,如金城那等坚固城池都被朱将军轻易攻破,此战,吾也必亲眼见证朱将军破城之举。”<br /><br />对此。<br /><br />“燕王过奖了。”<br /><br />“一切还需战场上见真章。”朱应则报以一笑,没有多废话。<br /><br />不过看着朱应笑容中的自信,显然对于此战,根本没有任何惧怕。<br /><br />主营军议散去,原本驻扎在这北平与大宁府北疆交界的大军纷纷拔营。<br /><br />士兵们忙碌地收拾着营帐,扛着帐篷杆,卷起铺盖,将一箱箱物资搬上马车。<br /><br />战马嘶鸣,马蹄声哒哒作响,士兵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br /><br />旗帜猎猎作响,在风中舞动。<br /><br />大明战旗,军威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所在。<br /><br />大军分为两路,如两条汹涌的钢铁洪流,向着北元杀去。<br /><br />另一面,北元都城,新都。<br /><br />昔日北元主中原时,在中原立下了三座都城,一为上都,二为大都,三为中都。<br /><br />随着元朝在中原失利,被赶出了华夏疆域,北元皇帝并没有撤回原本属于他蒙古帝国真正意义上的都城【哈拉和林】去,而是在临近大明的地方建造了新都。<br /><br />除了那些享受了中原奢靡的北元皇族,还有许多贵族不舍中原繁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北元想要通过在新都向大明,向所有汉人宣告,他们北元的都城就设立在神州临近,他们北元的铁骑随时都会南下,再夺中原,再夺天下。<br /><br />新都城比之辽东的辽阳城更为庞大。<br /><br />城墙高大厚实,犹如一条蜿蜒的巨兽横卧大地,城墙上的垛口整齐排列,城门口,巨大的铁门紧闭。<br /><br />都城外,是宽阔的护城河,河上的吊桥高高拉起,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整个都城采取了都城的建造规制,宏大雄伟,易守难攻。<br /><br />北元朝议大殿内,各种珍珠,宝石镶嵌在了柱子上,还有天花板上。<br /><br />这些珠宝在阳光透过窗户的照射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整个殿宇内显得珠光宝气,金碧辉煌。<br /><br />或许,看着这北元去了一趟中原,变得如此奢靡,讲排场,他们的祖宗看到了都会被气得从坟墓里跳出来。<br /><br />当然,这大殿上下虽然奢靡,但也并非是以汉家风格,而是皆为蒙古风格。<br /><br />高高在上的北元皇帝身着他们蒙古特色的龙袍,他坐在虎皮椅上,俯瞰朝堂。<br /><br />下方的大臣们也都是身着类似于皮草一样的官袍,带着毛茸茸的官帽,帽子上同样镶嵌着各种宝石,整个朝堂颇具北元特色。<br /><br />对于大明而言的异域之风。<br /><br />“皇上。”北元丞相失烈门站了出来,他的眉头紧紧皱着,脸上满是着急之色。<br /><br />随后。<br /><br />他声音急切地说道:“明国蛮子已经要对我大元动兵了。”<br /><br />“如今已经屯兵在了明国的北平府,随时都会进攻。”<br /><br />“如若明国动兵,他们兵力肯定不会少,驻守边境十城的二十万大军肯定不够。”<br /><br />“还请皇上速速召集各部首领,让他们增派兵力驻守边境,抵挡明军。”<br /><br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朝堂上不少元臣也都是面带担忧之色。<br /><br />有的大臣微微低下头,眉头紧锁,小声地与旁边的人议论着,脸上满是焦虑,有的则是抬头看着皇帝,眼中满是焦急,当然也有平静对待的,看戏的。<br /><br />而坐在虎皮椅上的北元皇帝也是面带忧色,他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充满了无奈。<br /><br />一直以来,他虽有心反攻大明,再次南下中原,可如今的北元已经不是昔日的大元了。<br /><br />他疆域内的诸多部落已经有许多不听他这个皇帝的旨意了,好不容易培养出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了一个纳哈出。<br /><br />可在大明进攻辽东时,北元皇帝有心派兵增援,一定要保住纳哈出,可朝堂上诸多争端,一直在派兵与不派兵之间徘徊,最终纳哈出都为大明所灭了,他们也没有商议出一个所以然来。<br /><br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在失去了纳哈出后,失去了辽东之后。<br /><br />他好不容易设立悬在大明头上的剑被拔除了。<br /><br />北元皇帝有心调兵囤于边境,可麾下诸多大臣,诸多部落首领都是不愿。<br /><br />二十万大军驻守,已然是北元皇帝的极限。而且还要分镇大军在其他地方,负责震慑诸多部落。<br /><br />“可曾查清楚明国究竟调动了多少兵马来犯?”北元皇帝神色凝重,沉声问道,目光则是扫视着朝堂上的众人。<br /><br />“回皇上。当初明国进攻辽东时,兵力就不下于三十万。”<br /><br />“此番如此兴师动众,甚至没有任何遮掩来犯我大元,可想而知明国兵力绝不会少,绝不会少于三十万,甚至是四五十万。”<br /><br />“如今的蛮子已经不是昔日的蛮子了,他们人口比之我大元更多,而且资源更多,很容易就养出军队。”<br /><br />“所以臣才会恳请皇上速速调动在北疆的大军增援边境啊。”<br /><br />失烈门语气急切,神色凝重地说道。<br /><br />他一边说,一边挥动着双手,仿佛这样就能让北元皇帝更深刻认识到现在局势的严峻。<br /><br />“如今,我大元还能调动多少兵力?”<br /><br />北元皇帝眉头紧皱的问道。<br /><br />问出这一话时,他的目光实则在一众武臣,还有许多掌握大权的权贵身上徘徊。<br /><br />他这个皇帝虽然是皇帝,如今也的确还在大位之上,但对于这庞大帝国的掌控力已经明显不足了。<br /><br />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奈,又带着一丝期待,期待着这些武臣和权贵能够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br /><br />“回皇上。”<br /><br />“我大元人口虽然少于大明,但我草原儿郎全民皆兵,只要皇上下旨,我大元就可轻易调动超过六十万大军迎战明国。”失烈门当即说道。<br /><br />他故意将声音提高很大,似乎是在提醒朝堂上的同僚。<br /><br />但。<br /><br />无人回应。<br /><br />见此。<br /><br />北元皇帝忍不住了。<br /><br />“诸位将军,难道你们没有什么想说的吗?”<br /><br />北元皇帝将目光再次投在了一众武臣的身上。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威严,又带着一丝询问。<br /><br />面对他的目光,一个武将站了出来,大声回道:“臣愿调动部落十万儿郎迎战明军。”<br /><br />“好,好。不愧是吾大元的大将军,关键时刻可以看出人心。”<br /><br />“鬼力赤将军,你速速调动部落大军来。尽快。”<br /><br />北元皇帝当即面露喜悦之色,连连点头说道。<br /><br />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喜色,显然此刻站出来的武将地位不低,有他站出来,北元皇帝也是松一口气。<br /><br />果不其然。<br /><br />而在这个武将出声后,又有几个武将站了出来。<br /><br />“臣部落可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调动五万儿郎。”<br /><br />“臣部落可调动六万儿郎……”<br /><br />几个武将纷纷恭敬开口道。<br /><br />显然,如今大明来袭,他们也是感受到了威胁,自然是不敢不调兵。<br /><br />当然也有之前那武将的带头。<br /><br />“诸位爱卿,很好。”<br /><br />“只要我大元上下一心,必可挡住明国蛮子来犯,不,只要挡住了他们,我们就可以反攻明国,南下虎吞中原,再立吾大元天威。”<br /><br />“那些蛮子只配臣服在我大元的脚下。”<br /><br />北元皇帝兴奋地说着,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烁着激动,似乎已经看到了北元铁骑踏平大明的场景。<br /><br />原本北元丞相失烈门已经面带凝重,但看着平日里这些对调兵推诿不断的武将们都愿意调兵了,也是面带放松的笑容。<br /><br />“此番,我大元危机可解了。”失烈门心底暗暗想到。<br /><br />“皇上。”<br /><br />“有诸位将军调动大军,足足有二十多万兵力,加上驻守边境的二十万大军,绝对足可抵御明军。镇守在北疆的属军就暂时无需调动了。”<br /><br />回过神来,失烈门又恭敬说道。。<br /><br />最先开口的鬼力赤眼神一变,闪过一丝急切,当即站出来道:“明国来势汹汹,其势如破竹,我大元理当以绝对的实力打残明国,皇上!臣以为,这驻守北疆腹地的二十万大军也必须即刻调动,唯有如此,方能彻底解决明军这一大患,让明国知晓我大元的厉害!”<br /><br />听到这,北元皇帝面带犹豫之色,满脸的挣扎不愿意。<br /><br />要知道。<br /><br />这二十万大军驻守北疆腹地,其意义非凡。<br /><br />根本就在于震慑依附于北元的各个部落。<br /><br />如果没有这二十万大军镇守,震慑!<br /><br />北元早就出乱子了,这朝堂之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早就自立为王了。<br /><br />这一点,北元皇帝是清楚知道的。<br /><br />而此刻。<br /><br />因为鬼力赤的出声。<br /><br />朝堂之上,气氛也变得凝重无比,所有人都抬起头看着北元皇帝,大气都不敢喘息。<br /><br />显然。<br /><br />此刻。<br /><br />一切决定权在于他。<br /><br />“二十万大军。”<br /><br />“如若调动了,那朕还如何执掌北疆之地啊?”<br /><br />“那些部落还会老实吗?”<br /><br />此刻北元皇帝心底无比的纠结。<br /><br />毕竟北元帝国与大明帝国的国之根基完全不同。<br /><br />大明是一个有着严格官制,有着严格统御兵权的帝国,各项职权节制得极为分明。<br /><br />兵权受朝廷监管,调兵需要兵符,一切政令皆是以大明朝廷旨意为主。<br /><br />反观北元帝国,它却不同,他们就如同昔日的诸侯宗主国一般。<br /><br />其疆域的确辽阔无边,甚至如今的疆域比之大明更为庞大。<br /><br />然而。<br /><br />他们的国本组成是诸多部落结合,各个部落臣服于北元,定期朝贡,依附北元生存。<br /><br />可以说,各个部落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首领,这些首领在各自的部落内拥有着极高的权力与威望,不尊他北元皇帝的话,那些部落的首领就是一个部落的皇帝。<br /><br />一旦将那二十万大军撤回来,北疆腹地失去了这股强大力量的震慑,各个部落势必会蠢蠢欲动。<br /><br />部落之间或许会为了争夺资源、领土而爆发冲突,原本就不稳定的局势将会变得更加混乱不堪。<br /><br />北元皇帝心中十分清楚这一点,他虽然深知此番明军来犯的危险,可终究还是不想轻易调动这二十万大军,因为他害怕撤兵之后,国内将陷入无尽的乱象之中,这是他作为皇帝所不愿看到的局面。<br /><br />更为关键的是他的权柄也将受到威胁。<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