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武备志》上的一窝蜂,赵孝骞只是借用了灵感,事实上他造的一窝蜂是改进型。<br /><br />明朝的一窝蜂一次性能发射三十二支火箭,不过那种火箭是一发一弹,看似气势骇人,实则杀伤性并不高。<br /><br />两军对阵之时,必须分秒必争,战机稍纵即逝,所以每一发射出去的弹药,都要做到最大限度的杀敌,这才是战争的目的。<br /><br />赵孝骞造的一窝蜂,每支火箭用的是散弹,里面填充数十上百颗铁丸,每一支火箭在敌军面前炸开,里面能溅射出上百颗铁丸,杀敌的范围不再是单一的敌人,而是一大片。<br /><br />单发攻击变成群体攻击,付出的代价是射程方面的妥协,所以它暂时只能用在近距离击敌,恰好弥补了燧发枪的不足,两者在战阵上配合使用,能大量减少我军的伤亡。<br /><br />现在的射程是一百多步,赵孝骞觉得还不够,应该继续改进一下。<br /><br />于是赵孝骞又蹲了下来,再次手搓火箭。<br /><br />这一次他把火箭的整体长度增加了,里面填充了更多的火药,铁丸的数量也增到了一百来颗。<br /><br />再次试了一下效果,比上次更好,杀伤范围更大,射程也增加了一百来步。<br /><br />两百多步的射程,中近距离足够用了。<br /><br />跟燧发枪配合使用的话,天下无敌!<br /><br />至于明朝一窝蜂最远的三百步射程,其实不必刻意追求,毕竟赵孝骞造的火箭是改进版,火箭的长度和重量都比明朝的高,两百来步应该已是极限了。<br /><br />“搞定收工!”赵孝骞起身拍了拍屁股,笑得很开心。<br /><br />陈守和禁军们似乎比他更开心,笑得都有些忘形了。<br /><br />“世子不愧是世子,整个大宋能接二连三造出如此厉害的火器的人,世子是唯一一个,不可替代。”陈守笑道。<br /><br />赵孝骞指了指地上的一窝蜂,道:“把它收起来,小心保管,回头我给官家写一道密奏,把图纸秘方献给官家,顺便把这个样本也送去汴京。”<br /><br />造出新玩意儿,先跟皇帝分享,这不是发朋友圈炫耀,而是臣子必须守的规矩。<br /><br />只要没有篡位的野心,臣子做人做事最好规矩一点,如此厉害的好东西如若瞒着皇帝,那就是给自己埋了一颗大雷,随时会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br /><br />当然,做人也不能太老实,老实人不长命,自己终归要保留一点底牌。<br /><br />一窝蜂这东西虽说厉害,但它还算不上赵孝骞的底牌,拿出去献给赵煦无妨。<br /><br />“陈守,派人快马跑一趟拒马河大营,把图纸和秘方也交给许将和种建中,让他们召集军中火器监工匠,前期造两千具一窝蜂出来,火箭至少造十万支。”<br /><br />“至于需要耗费的材料和钱财……啧!”<br /><br />提起钱,赵孝骞龇了龇牙,有点头疼。世界上为何有“钱”这种东西,太特么害人了。<br /><br />“转告副使许将,材料和钱财由他解决,朝廷派来的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副使不能光盯着我吧,总要干点人事儿。让许将上疏向官家要。”<br /><br />一句话解决了材料和钱财问题,赵孝骞心情突然舒畅起来,觉得自己是个具有大智慧的人。<br /><br />这样的人,活该拥有十几个老婆,如今的数量还是太少了。<br /><br />…………<br /><br />汴京延福宫。<br /><br />整个宫闱都沉浸在极度的低气压里,小皇子赵茂的薨逝,给了赵煦乃至整个赵氏皇族沉痛的一击。<br /><br />实在是因为小皇子太重要了,赵煦大婚近十年,这些年由于身体原因,宠幸的妃子不多,好不容易刘贤妃才生下皇子。<br /><br />这位小皇子岂止是全村的希望,简直是全国的希望。<br /><br />若无意外的话,小皇子赵茂便是毫无争议的储君人选了,就如同明朝的武宗朱厚照一样,弘治皇帝仅此一子,储君根本没得挑,是好是歹都仅有这一个。<br /><br />数月前出生开始,小皇子的身体就比较弱,常常发烧不止,而且脸色看起来也不太健康,宫闱内从赵煦到向太后,其实都暗暗悬着一颗心,生怕这位皇族唯一的继承人出现意外。<br /><br />谁知仅有的这个皇子终究还是出了意外。<br /><br />小皇子薨逝已三日,这几日里,赵煦宣布罢朝,不理朝政,他把自己关在福宁殿里,除了郑春和,拒见任何人。<br /><br />谁都不知道赵煦在福宁殿里是如何调整悲痛的心情的,唯有郑春和清楚地知道,每日夜半,殿内总会传出赵煦撕心裂肺的大哭声,断断续续至天明。<br /><br />与此同时,宫闱的向太后,孟皇后也没闲着。<br /><br />赵煦沉浸在悲痛里,可该办的事情终归要办的,比如小皇子的后事丧仪。<br /><br />向太后这几日吃不下,睡不着,想到小皇子的薨逝,以及赵氏皇族断了的香火子嗣,向太后深觉悲痛,每日跪在太庙,向赵氏祖宗自责请罪。<br /><br />小皇子的生母刘贤妃,人都快废了,每日以泪洗面,绝食痛哭。<br /><br />宫闱里唯一能正常办事的,只剩了孟皇后。<br /><br />所以小皇子的后事丧仪,也是孟皇后主持操办的,政事堂和礼部以及宗正寺的官员辅佐孟皇后办理。<br /><br />赵煦不问世事,把自己关在福宁殿整整四天。<br /><br />殿外一直守候的郑春和急得不行,这几日赵煦基本没进过水米,人都饿得脱了相,郑春和跪在赵煦面前苦苦哀求,只求他稍微吃点东西,赵煦仍不为所动。<br /><br />就在郑春和焦急无措之时,到了第五日,救星来了。<br /><br />赵孝骞派人从真定府送来紧急奏报,郑春和大喜过望,急忙进殿禀报赵煦。<br /><br />赵煦再是悲痛,赵孝骞送来的奏疏还是必须要看的。<br /><br />展开奏疏后,赵煦潦草扫了一眼,然后一愣,多日悲痛的表情终于闪过一丝激动之色。<br /><br />沉默多日的他,也终于开口了。<br /><br />“子安送来的奏疏之外,是否还送了别的东西?”赵煦声音嘶哑地问道。<br /><br />见赵煦终于说话,郑春和暗暗欣喜,急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忙道:“是,郡王殿下派来的信使就在宫门外等官家召见,听说还带了一个黑色的大匣子。”<br /><br />赵煦阖目沉思许久,缓缓道:“宣佑门内有一块空地,郑春和,你派禁军将那块空地清场,立上若干草靶,屏退闲杂人等,另外,把子安派来的信使召进来。”<br /><br />见赵煦终于恢复了活力,郑春和暗暗感激远在千里之外的赵孝骞,急忙转身办事去了。<br /><br />宫闱宣佑门内,一块空旷的地上,身穿黄袍的赵煦面色沉静,看着赵孝骞派来的信使示范一窝蜂的击发。<br /><br />一阵巨响后,火箭激射而出,两百步外炸开,只见一阵烟雾散尽,禁军将草靶搬到赵煦面前,赵煦俯身仔细打量。<br /><br />见每个草靶上布满了弹孔,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手指一抠,每个弹孔入体两三寸,都能抠出一颗小小的铁丸。<br /><br />赵煦的眼神渐渐从沉静变得惊讶,最后终于震撼地看着信使。<br /><br />“此物是子安新造出来的?”赵煦不敢置信地问道。<br /><br />信使恭敬躬身:“回官家,正是郡王殿下新造的。”<br /><br />“它的最远射程多少?”<br /><br />“殿下说,最远可至两百步外,近战能歼灭百步内所有的敌军,恰好弥补了我大宋王师燧发枪不能近战的缺点……”<br /><br />“此物在战阵上可与燧发枪配合使用,除非发生意外,否则我军的伤亡将会大大减少,敌军根本不可能冲破我军的第一道阵线。”<br /><br />赵煦两眼放光,颔首赞道:“子安不愧是我大宋奇才,心思之灵巧聪慧,大宋无人及也。”<br /><br />信使又道:“殿下还说,此物在军中可装备两千来具,我军则近战无敌,可助官家横扫天下,一统江山。”<br /><br />赵煦心情激动,心头沉积多日的阴霾,此刻烟消云散,露出了久违的笑脸。<br /><br />“好,好!朕有子安,何异于文王之得姜尚,汉高祖之得张萧!好!有子安助朕,我大宋一统天下指日可待!”<br /><br />赵煦开怀大笑了几声,又令信使再次示范,将草靶放到两百步外试了一次,结果显而易见,依然没让人失望。<br /><br />“此物何名?”赵煦突然问道。<br /><br />信使垂头道:“殿下给此物取名‘一窝蜂’。”<br /><br />赵煦沉默了一会儿,失笑道:“倒也贴切,不过失之粗鄙,好歹也是名满天下的赵半阙,为何取这么个破名字?”<br /><br />信使低声道:“殿下说,取名固然粗鄙,但胜在通俗易懂,能让军中的将士们一听就明白,此物打在敌人身上就跟蜂窝似的,所以取名不必文雅,实用就行。”<br /><br />赵煦笑道:“好吧好吧,朕就依了他,以后就叫‘一窝蜂’。”<br /><br />令信使将一窝蜂的样品留下,嘱咐郑春和小心保管。<br /><br />多日悲痛的心情,此刻才终于松缓了一些。<br /><br />最令赵煦高兴的,不是一窝蜂有多么厉害,而是赵孝骞的表现。<br /><br />造出了厉害的好东西,赵孝骞一如当年一般,从不对他隐瞒,当即就派快马送来汴京,不仅送来了样品,图纸秘方也一并献上。<br /><br />这样毫无野心和私心的忠臣,赵煦很难不信任他。<br /><br />挥退了信使后,赵煦的笑容渐渐收敛起来,神情凝重地盯着面前布满弹孔的草靶,不知在想什么。<br /><br />良久,赵煦突然叫来了郑春和,低声道:“派人八百里传旨,让赵子安紧急赶回汴京,朕有要事嘱托。”<br /><br />郑春和一怔,却不敢多问,急忙躬身领旨。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