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重大官吏调动
('\n\t杜荷并没有露出丝毫的愤怒之色,而是脸色凝重地点了点头。<br /><br />他接着把宽慰李承乾的一番话,再一次拿出来跟侯君集来说,并且还劝说侯君集看开一些不必担忧。<br /><br />听到杜荷想的如此开,侯君集又满脸疑惑地看着杜荷。<br /><br />上个月他请杜荷到府邸喝酒的时候,说出了陛下提拔了一些官吏到中书省,那时候杜荷的反应可不小。<br /><br />没想到陛下现在对苏定方和侯君集动手,杜荷反而还能保持如此淡然的态度。<br /><br />侯君集疑惑问道:“杜贤侄,难道你对陛下的举动,没有一丁点的愤怒吗?”<br /><br />“苏定方和席君买去了那等苦寒之地,不出几年人都待废了!”<br /><br />现在陛下公然把太子麾下的势力调离,杜荷这个有东宫第一智囊的人竟然不生气,这是侯君集想不到的事情。<br /><br />杜荷摇着头说道:“侯伯伯,虽然辽东道和泗水道还是一片荒芜,可在重新恢复生机的过程中,要做的事情最多!”<br /><br />“让他们两个将军接触一下内政也好,以后争取成为像您和卫国公、英国公这样能文能武的人!”<br /><br />朝中的一众武将,只有李靖、李绩、侯君集和李道宗等少数人,属于能文能武的大臣。<br /><br />而像尉迟恭、程咬金和牛进达等武将,他们就是一群单纯的武夫。<br /><br />侯君集微微点头说道:“杜贤侄,你这么说倒也没错。”<br /><br />其实把苏定方和席君买派去苦寒之地这件事,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关键就看从哪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br /><br />翌日。<br /><br />百官朝会。<br /><br />三省六部和九寺五监的主官汇报完各自的政务后,李世民的目光也在一众文武大臣身上扫过,随后缓缓开口说道。<br /><br />“诸位爱卿,经过几位宰相和吏部的层层筛选,几个重要的职业均已选拔出合适的官吏!”<br /><br />“现在摘选一些官吏任命,在这里宣读出来吧。”<br /><br />接着李世民朝朝守在一侧的内侍点了点头,示意他颁布新任官吏的任命。<br /><br />来了!<br /><br />原本有些昏昏欲睡的文武百官,他们听到即将宣布新的官吏任命,全都变得清醒起来。<br /><br />激烈角逐了一个多月,现在总算尘埃落地了!<br /><br />只见一个中年内侍双手捧着圣旨,随后慢步走到御台一侧,接着摊开圣旨抑扬顿挫诵读起来。<br /><br />“大唐皇帝令!”<br /><br />这句话一出,文武大臣纷纷把身子坐的挺直,全神贯注听令。<br /><br />“擢升礼部尚书褚遂良,为右中书侍郎。”<br /><br />“擢升给事中赵弘智,为右黄门侍郎。”<br /><br />“擢升左主爵郎中阎立本,为代检校礼部侍郎。”<br /><br />“擢升通事舍人袁公瑜,为中书舍人。”<br /><br />“擢升绛州司马杜爱同,为中书舍人。”<br /><br />“擢升右散骑常侍柳奭,为中书舍人。”<br /><br />“擢升起居郎兼弘文馆直学士上官仪,为给事中。”<br /><br />“擢升鸿胪寺丞裴行俭,担任吏部司封司郎中。”<br /><br />内侍的任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命念完以后,褚遂良、赵弘智和阎立本等人,一齐站起来领命。<br /><br />“臣谢陛下隆恩!”<br /><br />站起来领命的这帮大臣,除了褚遂良和阎立本满脸激动外,赵弘智满是皱纹的脸上充满了惊愕。<br /><br />没想到他担任了十多年的詹事府主簿,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还能升任为黄门侍郎。<br /><br />他是为数不多没有找几个宰相的人,他只是勤勤恳恳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想到这个天大的好处就落到他的头上。<br /><br />而其他大臣听到裴行俭那个后辈,竟然升任为吏部的司封司郎中,其脸上顿时露出羡慕的表情。<br /><br />“裴行俭命真的好,有侯君集和杜荷的全力提携,这仕途真是一片坦途!”<br /><br />“他前几个月刚从太子司直升任为鸿胪寺丞,也没听说他立下什么功劳,竟然又升任为司封司郎中!”<br /><br />“人与人真的没法比啊!”<br /><br />自从裴行俭闯入文武百官的视野,他便一直被这帮官吏留意着。<br /><br />对于裴行俭的快速升迁,在一众文武百官心里,把功劳都归功于侯君集和杜荷的身上。<br /><br />如果没有这两个权臣的全力提携,单靠裴行俭一个人,再给他十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升任为司封司郎中。<br /><br />要知道司封司郎中乃是六部二十四司之一,主要职责是考究官吏的封爵之事,属于重权在握的官吏。<br /><br />爵位代表着食邑和地位,能够代代传下去,可比寻常等级的官职要重要的多!<br /><br />贵为御史大夫的马周,因为出身贫寒现在还混不到一个爵位,可见封爵获取的难度之大。<br /><br />内侍退回到一侧等候时,李世民接着朗声说道。<br /><br />“现在随着人口迁徙的法令逐步下达,新设的辽东道、泗水道和金城道也需要填补官吏!”<br /><br />“经过朕和一众宰辅大臣多次商议,3道23州的官吏已经选定好,现在也一并宣布出来吧!”<br /><br />大唐把打下来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疆域,经过了重大的规划调整,共设置了3道23州,合计177个县。<br /><br />这也意味着新的疆域,一共需要3个大都督,23个刺史,以及177个县令。<br /><br />除此之外,都督府、刺史府和县衙的属官,其数量更是高达数千人。<br /><br />对于新设的一众大都督和刺史的任命,这帮官吏的脸上顿时失去了兴趣。<br /><br />辽东那等苦寒之地现在只是一个空壳子,过去那边任职简直浪费他们仅剩不多的年华,还不如继续待在长安舒服。<br /><br />内侍在李世民的示意下,拿着圣旨走出来继续宣布道。<br /><br />“大唐皇帝令,任命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辽东道大都督。”<br /><br />“任命右卫将军席君买,为泗水道大都督。”<br /><br />“任命皖城郡公张俭,为金城道大都督。”<br /><br />“任命左卫大将军王君愕,为易州刺史!”<br /><br />哗啦!<br /><br />随着内侍的话音落下,太极殿内顿时响起了一片喧哗声。<br /><br />所有文武百官都把目光看向大殿一侧的李承乾,并用惊愕的眼神看着他。<br /><br />当他们看到李承乾的脸色不变时,他们脸上顿时充满了疑惑。<br /><br />“为何太子殿下还无动于衷?”<br /><br />“陛下把东宫培养起来的武将,全都丢到不毛之地,太子竟然一点也不生气?”<br /><br />“还是太子殿下太过于生气,才对陛下削弱他的势力面无表情?”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