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太子主持推广曲辕犁
('\n\t另一边,李世民也带着李承乾和杜荷四人,来到了两仪殿。<br /><br />几人刚刚坐下,李世民便开门见山说道。<br /><br />“朕把你们叫过来,其目的是把新犁的制作之法,教给每一个大唐的子民!”<br /><br />“除此之外,将作监也要把重心放到制作曲辕犁上,多打造一批曲辕犁出来!”<br /><br />听到接下来要做的两件事情,在座的五人脸上并无任何表情,显然他们在来两仪殿的路上早已经猜测到。<br /><br />曲辕犁的耕地效果如此好,如果陛下不第一时间推广下去,那才是奇怪的事情。<br /><br />李世民接着把目光看向李承乾,双目柔和地朝他下令道。<br /><br />“太子,向大唐百姓宣教推广曲辕犁的制作之法,以及监督将作监制作曲辕犁,由你来主持负责。”<br /><br />“侯君集和杜荷作为副手,全力配合你。”<br /><br />听到父皇竟然把这件事交给他来全权负责,李承乾的心里一喜,脸上随即露出一抹淡淡欣喜的笑容。<br /><br />李承乾、侯君集、杜荷和邱行淹四人,一齐朝李世民抱拳行礼道。<br /><br />“遵命!”<br /><br />别看推广曲辕犁只是一件小事,可要把事情做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br /><br />以往朝廷颁布一个法令,往往都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传递给半数以上的大唐子民。<br /><br />现在推广制作曲辕犁,其难度远大于一道法令,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才行。<br /><br />紧接着李世民把目光转向杜荷,并朝他微笑着说道。<br /><br />“杜荷,朕昨日和你在北苑皇家田地里聊得一番话,你可还记得?”<br /><br />杜荷连忙点头应道:“回陛下,臣记得一清二楚。”<br /><br />昨天李世民跟他一共也没说几句话,虽然不能完全做到复述出来,但是大致的内容还是记得比较清楚。<br /><br />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你昨日说不同的工匠制作犁的大小和形状不同,最终的效果也不一样。”<br /><br />“百姓的手艺定然没有工部的官吏好,你如何能把确保,百姓制作出来的新犁效果不会太差呢?”<br /><br />如果百姓做的新犁没有工部的人做的那么好,翻土的效率绝对会大打折扣。<br /><br />到时候百姓便会认为曲辕犁不好用,而纷纷将其舍弃,重新用回直辕犁。<br /><br />听到李世民提出的这个问题,大殿内其他几人纷纷把目光看向杜荷,想看他如何进行解释。<br /><br />杜荷思索了一下,随后轻声说道。<br /><br />“回陛下,犁壁和犁镵(chan)是翻土的核心部分且最难锻造,这两个部位可由朝廷来打造,并贩卖给百姓。”<br /><br />“朝廷还需对360州的刺史府下令,让他们派工匠到长安学习制作新犁,再由他们教给各郡县的县衙工匠。”<br /><br />“此外每个县衙外再放一个朝廷做的标准曲辕犁,用于给百姓们进行参考。”<br /><br />犁壁是铁制而成的破土部件,此部件百姓们不好锻造,但是其他木头做的部位,百姓们基本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都会模仿做出来。<br /><br />这年头的百姓除了耕作以外,他们大小也算是半个木匠,家中的农具损坏了也是他们自己修修补补。<br /><br />听到杜荷提的中规中矩的方法,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br /><br />一把完整的曲辕犁,其价格并不是普通的百姓所能承受得起,因此只能让百姓们在农闲的时候自己打造。<br /><br />而朝廷也通过一级级传授下去,最终让千万百姓都掌握曲辕犁的制作。<br /><br />此方法推广的速度虽然缓慢,但也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br /><br />杜荷接着说道:“陛下,这只是臣的初步想法,后续在太子殿下和右仆射的召集商议下,还会继续完善。”<br /><br />其实杜荷心里有另外一个主意,就是让东宫崇文馆招募的那帮士子学习制作曲辕犁,随后让他们到各州县去教学。<br /><br />如此一来,这帮平日只会读圣贤书的士子,他们也可以通过教授曲辕犁而和百姓接触,慢慢积累经验。<br /><br />等他们把事情办好,积累了一定的功绩和名声,再用东宫的力量举荐他们在州县为基础官吏。<br /><br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你们回去后再好好地商议一番,等商定出最终的推行方法后,再拿来给朕看一眼吧。”<br /><br />众人一齐站起来抱拳行礼道。<br /><br />“臣等告退。”<br /><br />走出两仪殿的时候,杜荷忍不住在心里吐槽。<br /><br />明明只是说一些简单的安排,在太极殿上就能安排下来,李世民非得把他们几人叫来两仪殿。<br /><br />好在议事的效率比较快,盏茶功夫不到就结束了。<br /><br />几人走出两仪殿以后,乘坐在步辇上的李承乾,朝杜荷和侯君集三人招了招手说道。<br /><br />“诸位大人,你们先回去处理政务,再好好地思考两天。”<br /><br />“两天后孤会派人来邀请你们,一起去东宫聊聊。”<br /><br />每天的朝会结束后,他们这些各部的主官都要给下面的官吏安排任务,当然杜荷这个工部尚书除外。<br /><br />现在工部具体的活,杜荷全部丢给虞昶这个副手去做,他倒是每天无比的清闲。<br /><br />杜荷、侯君集和邱行淹三人朝李承乾抱拳应道。<br /><br />“诺!”<br /><br />杜荷刚踏入工部的大门,发现里面走出一大群内侍省和户部的官吏。<br /><br />“拜见杜尚书。”<br /><br />他们看到杜荷走进来,纷纷停下来朝杜荷抱拳行礼,看向杜荷的双眸充满了炽热。<br /><br />杜荷知道他们是拿赏赐过来工部,于是满脸笑容地朝他们摆了摆手。<br /><br />“不必多礼。”<br /><br />随即杜荷双手背负身后,迈着四方步慢慢地走进工部的大门。<br /><br />宽敞的大堂中间。<br /><br />几个涂着朱红的大箱子摆在中间,四周则堆着十余个装的鼓鼓的麻袋。<br /><br />而工部的百来名官吏全都站在四周,他们全都眼巴巴地看着中间这一堆东西,双眼充满着炽热。<br /><br />如果不是虞昶在场,他们肯定忍不住冲过去。<br /><br />等杜荷走到虞昶的身旁时,这帮工部的属官这才后知后觉地躬身行礼。<br /><br />“拜见杜尚书。”<br /><br />虞昶紧接着说道:“杜尚书,这些是朝廷送来的奖赏,六个大箱子装着300贯,其他10个麻袋装着300斗精盐。”<br /><br />“因为300石粮食调集还需要一些时间,他们估摸在下午才会把粮食拉过来。”<br /><br />别看300石粮食听起来不多,换算成斤却足足有3万斤,工部的大堂可装不下。<br /><br />杜荷朝虞昶点了点头说道:“虞侍郎,你随本官来办公房,我们商量一下这批赏赐该怎么分。”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