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北燕国第一场科举
('\n\t因为太好吃了,大壮吃完往日里的分量后明显有些意犹未尽。<br /><br />但大壮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食欲,放下了碗筷。<br /><br />既然已经吃饱,那就不应该继续多吃。<br /><br />过犹不及。<br /><br />吃完饭,收拾干净,照旧,到了大壮与许知行的聊天时间。<br /><br />今天刚刚开始接触《大学》,大壮心里有太多的疑问了。<br /><br />何谓大学?何谓至善?何谓修身、齐家、治国?<br /><br />何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r /><br />面对大壮的疑问,许知行并没有一股脑的为他讲解。<br /><br />而是让他先熟读,等确认牢牢记住,再无半点生涩,在根据自己所知所学去理解。<br /><br />之后才是听他讲学。<br /><br />大壮懂得不多,但有一点他十分清楚。<br /><br />只要照着许先生的话去做,就不会错。<br /><br />第二天,许知行拿了本空白书页给他,让他除了背诵之外,还要将书上的字抄写下来。<br /><br />直到什么时候能够一字不差的默写完全篇才算是合格。<br /><br />大壮每天工作之余就又多了一个内容,抄书。<br /><br />许知行书房里的书全都是许知行亲手抄录的,他就临摹着许知行的字迹,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的将其抄了下来。<br /><br />大壮自己看不见,也感受不到,每当他抄完一个字,他的身上就会多出一份不同于普通人的气象。<br /><br />他识海中那一团文道气运凝聚而成的星光,就会更加璀璨一分。<br /><br />就这样,大壮每日孜孜不倦,一遍又一遍的抄书,读书,工作。<br /><br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便再也没有想过之前困惑着他的那个问题。<br /><br />这个世界究竟是善还是恶?<br /><br />不是因为他想通了,而是大壮看待世界,已经不再是以简单的善恶来区分。<br /><br />善恶,只不过是最清晰分明的对立面,在这中间,或许还有许多的灰色地带。<br /><br />有很多在善与恶之间来回跳动的不稳定性。<br /><br />所以纠结善恶,根就是一种狭隘的观念。<br /><br />大壮虽然没有具体的这么总结和思考,但他的内心已经无限趋近于这种状态和心境。<br /><br />在许知行的宅子里待久了,大壮也逐渐接触到一些曾经从不敢想象去认识的人。<br /><br />比如儒林学宫的大祭酒。<br /><br />北燕主持科举的尚书大人。<br /><br />还有...北燕国皇帝。<br /><br />大壮见过北燕国皇帝。<br /><br />那还是在北燕尚未立国的时候,那时候大壮带着母亲随玄甲军北征,曾见过还不是北燕皇帝的宇文清。<br /><br />所以在宇文清来到许知行府邸时第一眼见到他,大壮便认出来了。<br /><br />这一见,着实让大壮惊骇不已。<br /><br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陛下竟然是许先生的弟子。<br /><br />在许先生面前,陛下没有半点身为天子的威严,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恭恭敬敬。<br /><br />连带着对他这个最底层的贱民,也都是客客气气的。<br /><br />甚至让大壮私底下对他不要称陛下,而是叫师兄。<br /><br />大壮哪里敢?可陛下的话金口玉言,他更加不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敢抗旨。<br /><br />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br /><br />不过随着见面的次数变的频繁,大壮也慢慢适应,不像一开始那么胆战心惊。<br /><br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已是仲秋。<br /><br />北燕国迎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日子。<br /><br />建国以来,第一场科举考试终于来临。<br /><br />因为整个北燕从未进行过科举考试,所以第一次的科考只有县试这一级别,也就是常说的童生试第一场。<br /><br />上都城也不例外。<br /><br />从时间上来看,也就是说许知行留在上都城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br /><br />大壮进入许知行宅子里读书,也有八个月了。<br /><br />如今满城都在讨论这场史无前例的科举,大壮自然也听说了。<br /><br />虽然嘴上没有说,但许知行知道,他肯定也是有想法的。<br /><br />于是在报名开始后,许知行便让大壮也去试试。<br /><br />大壮虽然有兴趣,但他觉得以自己的身份,而且才只学了八个月,哪里能比得上那些学宫里的学子和天下埋头苦读了几年的读书人?<br /><br />但许知行这一次却难得的强硬,硬逼着他一定要去试试。<br /><br />大壮不知道自己的情况,作为一直培养他的许知行自然是一清二楚。<br /><br />毕竟是拥有文道气运星位的人,再加上读书求学诚心勤恳,大壮对于至圣儒学的掌握,并不弱于那些苦读了几年的读书人。<br /><br />之所以要让他一定要去参加科举,目的很简单。<br /><br />从小遭受的经历,早就将大壮的自信心打磨了干干净净。<br /><br />他需要一场证明,他激发属于内心的自信和自尊。<br /><br />脱去一直以来以贱民自居的想法,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br /><br />不然,以他这样的心性,就算是有文道星位辅助,就算再如何勤恳,也终究难以有大的成就。<br /><br />有了许知行的吩咐,大壮不敢再违背。<br /><br />于是便老老实实的去报了名。<br /><br />但之后的几天里,他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忐忑和惶恐中度过。<br /><br />他并不是害怕考试,而是担心自己若是考的太差,让许知行蒙羞。<br /><br />毕竟如今很多大人物,甚至连陛下都知道,他大壮是跟着许知行读书的人。<br /><br />他的成绩,代表的可不只是他自己。<br /><br />不过在当时报名的时候,大壮却碰到一个难题。<br /><br />他的身份等级上,无名无姓,而大壮这个名字显然不适合。<br /><br />登记的官员要他先去衙门修改自己的户籍信息,取一个正常的名字,才能给他报名登记。<br /><br />为此大壮十分苦恼,不知道该取个什么名字。<br /><br />主要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姓什么。<br /><br />他的父亲当时就没有名字,他想取名,都不知道该怎么取。<br /><br />就在他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许知行翻开了那本百家姓,对大壮道:<br /><br />“既然不知祖上姓氏,那就从你这一脉开始,取一个姓氏。”<br /><br />随后又让大壮从百家姓里选一个,让他随口说出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对应哪一个姓就取哪一个姓。<br /><br />大壮觉得也有道理,便随便想了个数字,七十三。<br /><br />许知行不用去数,立即便说出了第七十三是哪一个姓。<br /><br />孟,许知行为其取一个单字为浩。<br /><br />所以大壮便有了个还不错的名字,孟浩。<br /><br />带这个名字去了官府衙门,找到了他的旧户籍,改了过来。<br /><br />一般像这种更改户籍是要有很多的手续,还需要有名望的人作为认证才行。<br /><br />但大壮却办的非常顺畅,没有遇到半点阻碍。<br /><br />如今的大壮早就不像之前那般懵懂。<br /><br />他知道,之所以如此,必定有一些看不见的关系和人情在里面。<br /><br />从这天起,大壮便不只是大壮了,他叫孟浩。<br /><br />是许知行的弟子。<br /><br />北燕皇帝的师弟。<br /><br />大壮还不知道,这北燕国注定被载入史册的第一场科举,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开创性。<br /><br />还因为有他的参加,让这场科举平添了一份绚丽的色彩。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