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ziyunshux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dt class="tp"></dt>
  <dt class="kw"></dt>
  <dt class="rd"></dt>
  赵祯点点头道:“那下一步该怎么办,大孙,你以前说过,这样的生产力最多也就满足四五亿人,人一多,还是需要再次提高农作物,如今我大宋,每年人口增长达到了1.5亿了。”<br />
景佑年间统计才七千多万,加上隐瞒的人口也不过八千多万,到短短十多年过去,人口爆发性增长,今年年初统计部上交了去年的人口普查结果。<br />
这一看吓一跳。<br />
摊丁入亩之后,大宋十多年的时间,人口居然快增长近一倍。<br />
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10%。<br />
虽说这个增长速度是正常的,甚至已经算慢的了。<br />
因为我国后世战后婴儿潮,年人口增长率平均每年在20%以上,其中1963年更是达到了33.5%。<br />
然而这可是在大宋。<br />
我国后世医疗条件已经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各类抗生素、青霉素也普及,孕妇因感染而导致的死亡、难产大幅度降低,因此出生率高很正常。<br />
反观大宋医疗条件其实还远没有后世我国初期那么好,就算赵祯已经弄出了青霉素,但量产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br />
所以在医疗条件没那么好的情况下,大宋依旧能够保持这么高的人口增长,就可见再过几十年,人口突破四五亿,也是迟早的事情。<br />
这就必须要为未来做打算。<br />
赵骏沉吟道:“这确实是个问题,农学院做了那么久的研究,杂交水稻还是没有搞出来,但这也没办法,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真要碰运气。现在也只能一代一代地培育扶持,增加产量。另外就是化肥的研究,粮食这种东西,杂交高产品种是其中之一,另外一部分就是化肥和农药,化学院要加把劲,化肥这东西就是氮磷钾,应该能够搞出来。”<br />
“好,那朕到时候也研究研究吧,事关大宋百姓的生活,朕也不能在一旁坐视。”<br />
赵祯面色严肃起来,他现在也是大化学家,酷爱做化学试验,既然化肥这东西属于化工品,那么就是他的学术范畴。<br />
如果能把化肥搞出来,加上他之前搞出来的耐磨橡胶、青霉素、氧化还原理论、元素周期表等等,恐怕未来化学之父的名头,必然是实至名归了。<br />
“咚咚咚!”<br />
正在这个时候门外忽然响起了一阵清脆的敲门声。<br />
显然是王守忠在敲门。<br />
一般情况下,下午崇政殿会议是不允许被打扰的,除非是临时出现特别大的事情。<br />
所以赵祯也是马上说道:“进来。”<br />
王守忠推门而进,说道:“官家,广州急报。”<br />
“哦?”<br />
赵祯问道:“出什么事了。”<br />
“是出使西方的使节团回来了,还说带回来大量诸国使者,以及他们携带的礼物。”<br />
王守忠禀报道。<br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br />
赵祯大喜,说道:“双喜临门啊,前有内燃机,如今西方各使者也来了。”<br />
“确实是喜事。”<br />
赵骏也笑眯眯了起来。<br />
赵祯关心的是这次大宋搞庆典活动,将震惊整个世界。<br />
让全世界都知道大宋的强盛和伟大。<br />
而他关心的则是这次庆典将为大宋带来巨大的收益。<br />
除了军火买卖以外,其余贸易也必不可少。<br />
如此大宋将得到大量的实惠,相比于以前那种万国来朝的面子工程,实惠,才是硬道理。<br />
然而王守忠却说道:“官家,还有一件事。”<br />
“哦?”<br />
赵祯诧异道:“什么事?”<br />
“前几日洛阳修铁路的时候,工人在地里挖出了一个黑色石头,当时并未在意,扔在一旁。”<br />
王守忠说道:“不过有个负责那段铁路修造的监工颇有见识,听说了国家在保护古时文物,见工人把石头扔了,就捡起来看看,没想到上面是看不懂的文字,于是就交到了洛阳文物局,经过鉴定,上面是秦小篆,写了八个字。”<br />
“八个字?”<br />
赵祯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呼吸急促了起来:“哪八个字?”<br />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br />
“砰!”<br />
赵祯噌一下就站了起来,双手撑在书桌上,眼睛睁得老大。<br />
第493章 真传国玉玺<br />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br />
这八个字,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br />
因为这代表了那件神器——传国玉玺。<br />
此刻崇政殿内,听到消息,众人睁大眼睛,满是寂静。<br />
唯有赵骏四下扫视,见大家个个脸上激动,挠挠头道:“假的吧。”<br />
这话如一盆冷水浇下来,让赵祯很快醒悟,一屁股坐了下来,苦笑道:“又是祥瑞。”<br />
如今大宋上下昌盛,国内粮食充足,四海升平,一副太平盛世之象。<br />
古代社会向来都不缺乏给皇帝拍马屁的官员权贵。<br />
为了展现赵祯治下的大宋有多强盛,这些年来各地官府权贵乃至豪绅都不乏造过祥瑞。<br />
当然。<br />
有些祥瑞也属于自然造物的景观。<br />
比如前些年辽东进贡白狼、白鹿、白虎,就是白化动物。<br />
还有西南曾出现佛陀庆云,就是从某些角度看起来长得像寺庙里佛陀的彩色云朵。<br />
至于传国玉玺的出现,更是喧嚣尘上。<br />
最近几年民间已经出现过好几次发现传国玉玺,只是都被鉴定为假,是一些人为迎合上意故意造假。<br />
因此虽然又一個传国玉玺出现,但由于狼来了的故事,以至于赵骏本能觉得又是假货。<br />
然而范仲淹震惊过后,说道:“这次出现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与史书记载的相符,会不会有一丝真的可能?”<br />
“不好说,之前出现的“受命于天,既寿且康““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昊天之命,皇帝寿昌”肯定是假的没错。”<br />
赵骏想了想道:“但说不好有人从《汉旧仪》当中发现了蛛丝马迹,又造了一个“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出来。”<br />
“嗯,的确有可能,汉龙以前说过,传国玉玺下面八个字必然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件事情非一般人能够查到,但保不齐就有人发现了呢?”<br />
“我觉得要不还是看看,万一是真的,那我大宋岂不是又找回一件国宝?”<br />
“这种东西,怎么说呢?不管真假,我们都不好验证,没有那些仪器,验不出真假。汉龙说的事情有可能出现,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看看再说。”<br />
众人议论纷纷。<br />
很多人以为古人对他们那个时代的东西都懂,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br />
如“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传国玉玺,是后世只要会上网,对历史稍微感点兴趣的人都知道的知识。<br />
然而对于九成九以上的古人来说,绝对是一个知识盲点。<br />
因为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极为有限,只能通过翻阅古籍才能找到,要耗费大量的时间。<br />
并且古籍也不是他们想翻阅就能翻阅。<br />
首先得是个读书人,这就过滤掉了同时期九成九以上的古人。<br />
其次是即便是读书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的首要目标还是以科举为主,需要读的是考科举的书籍,对于其它典籍根本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去研究。<br />
因而这种对古代典籍的考究工作往往是朝廷召集一些老学究在做。<br />
而老学究们要从海量的古籍当中找到对应的知识何其之难?<br />
加上古代一些史官记录者根本没有见过传国玉玺,都是道听途说,传闻有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br />
所以对于传国玉玺上面的八个字,在不同的史书当中都有不同的记载,真假难辨,错综复杂,各类版本至少有七八个之多。<br />
赵骏之所以确定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因为他是历史系学生。<br />
虽然对宋朝历史不感兴趣,但却了解过一些其它杂史,也上过一些教授的公开课。<br />
根据一些历史专业的权威教授和老专家确定,传国玉玺上的八个字必然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br />
原因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出处来自于光武帝时期的议郎卫宏所著的《汉旧仪》,之后《三国志·吴书》也是这么记载。<br />
从秦末到东汉末年传国玉玺都有极为清晰的脉络,可以确定的是这中间绝对不存在遗失或者被造假过。<br />
卫宏的议郎身份是光武帝身边的顾问,时刻伴随皇帝左右,有极大的可能亲眼见到过传国玉玺,所以他的记载最有可信度。<br />
而《吴书》又是孙权下令修的典籍,孙坚得到传国玉玺之后就交给吴夫人保管,孙权一直被吴夫人抚养,小时候见过传国玉玺也说不定。<br />
相比之下,其它典籍往往都是东汉以后的史料,作者本人也都不是皇帝身边的人,没有亲眼见过传国玉玺,自然比不上卫宏的《汉旧仪》和《吴书》的可信度高。<br />
因此这番佐证,也就很容易能够确定除了这个版本的玉玺外,其它都是造假。<br />
只是没想到这次居然还真出了一个“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确实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事情。<br />
如果是假的的话,那看来这些费尽心思造祥瑞的人还是有两把刷子,居然能够翻阅典籍,在无数古籍当中,找到了最有可能的版本。<br />
不过不管真假,还是得看过才知道,赵祯问王守忠道:“守忠,玉玺在何处?”<br />
“洛阳令已经派人送到了汴梁,现在在西华门外等候召见。”<br />
“你亲自去一趟。”<br />
“是。”<br />
王守忠倒退着出去,顺便把门关上。<br />
“洛阳.唔.”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甜蜜军婚女将军在七零被撩了

梦想一零零

徒弟,你是穿书的

一碗青青酒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