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class="tp"></dt>
<dt class="kw"></dt>
<dt class="rd"></dt>
斯结双手一摊道:“劝他,我们死,陛下还是会去和宋国打仗。但如果不劝他,我们会活,区别在于我们能不能活下来而已,我劝你们还是别想这个了,还是想想现在该怎么办,早点收拾收拾准备逃跑吧。”<br />
“额”<br />
大家互相对视,觉得很有道理。<br />
他们是回鹘人,国家意识本来就不太浓烈,很多时候,自然还是保命要紧。<br />
众人便于是各自回去,等待着战事的结局。<br />
阿启伏罗那边则与静阳公主说过之后,公主非常高兴,狠狠地夸赞了国王一番,鼓励国王亲征。<br />
被王后三言两语说得兴高采烈,阿启伏罗都快忘了自己姓什么,当即下令召集兵马。<br />
相比于李元昊十多万大军,西州回鹘自然不算强大,总人口也就数十万,而且颇为分散,属于空有回鹘民族,却没有民族和国家意识。<br />
除了阿启伏罗率领的高昌回鹘以外,西州回鹘内部还分为龟兹回鹘、黄头回鹘、河西回鹘等等,林林总总有二十多部。<br />
但高昌回鹘地位最高,实力最强大,也是回鹘王庭,因此被各方回鹘尊为名义上的共主。<br />
如果这些部落加起来的话,整个西州回鹘总人口超过百万,总兵力能达到二三十万,实力还是非常强劲。<br />
不过就因为分散,很多回鹘部落都是听调不听宣,比如高昌回鹘只亲辽,龟兹回鹘、黄头回鹘、河西回鹘等都是辽宋都亲,分别都向两国朝贡。<br />
一个国家内部派系连政治倾向都不一样,自然不能说这个国家政权统一。<br />
所以阿启伏罗目前能直接调动的兵马差不多在八万左右。<br />
这还是前些年由于李元昊不断袭扰黄头回鹘与河西回鹘,让大量地方部落投奔他。<br />
否则的话在景佑年间,阿启伏罗能调动个五万人都算不错了。<br />
此刻面对区区两万宋军,阿启伏罗显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都没有发出回鹘王庭的召集令,让所有回鹘过来勤王,而是带着本部人马出击。<br />
很快,数日之后,大地苍茫,宋军经过十余天的长途跋涉,横渡了大片荒漠,远远地就已经看到了一片绿洲。<br />
虽是八月,但远方大地一片青绿色,偶尔能看到一抹黄褐,成群结队的牛羊穿梭期间,牧民用皮革、石头之类堆砌出建筑物,更远的地方,则能看到一座土城。<br />
曹贤惠处于行军道路左侧的一座小山包上,骑着战马眺望着远处,然后对身边的狄青说道:“相公,那就是回鹘人的伊州。”<br />
“嗯,总算是有了人烟。”<br />
狄青点点头,随后拿出望远镜观望。<br />
他看到牧民正在加紧驱赶着牛羊群吃草,看到城内偶尔有商队出入,还看到几名士兵懒洋洋地倚靠在城门边上。<br />
“有点意思。”<br />
狄青看到这一幕,笑了笑道:“回鹘人好像完全没有警觉,这一路上我们也见了一些商旅,有些商旅正常与我们交错而过,有些则急急忙忙往回跑,我就不信回鹘人不知道我们来的消息。”<br />
“相公发现了什么?”<br />
曹贤惠诧异。<br />
“你自己看。”<br />
狄青把望远镜递过去。<br />
曹贤惠看了一下,也非常不理解道:“这倒是奇怪,会不会是陷阱?”<br />
“管他什么陷阱,我只信奉手里的枪!”<br />
狄青拍了拍马腹的长枪道:“现在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若是我们行军当中毫无准备,就可能被突袭的年代了。现在是不管敌人什么时候出现,在哪里出现,我们都可以第一时间举枪反击的年代。”<br />
这就是狄青的自信。<br />
两人正说话间,另外一名瞭望手侍卫忽然说道:“相公,西北方有异。”<br />
“哦?”<br />
狄青寻声看去,就看到西北方向,尘烟滚滚,烟雾冲天。<br />
他目光微凝。<br />
以他们的经验来看,显然是大股回鹘部队来袭。<br />
这回鹘人有点意思啊。<br />
在明知道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居然选择主动出击,难道是觉得以逸待劳,就能大获全胜?<br />
真是令人诧异。<br />
又或者说,这回鹘人根本不知道他们与大宋之间的差距有多大?<br />
那这里面就更有意思了。<br />
想到这里,狄青也没有深究,平静地道:“既然回鹘人想玩玩,那就陪他们玩玩!走!”<br />
说罢大手一挥,下达了军令,大军向着回鹘人军队的方向,疾驰而去。<br />
第457章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br />
滚滚尘烟直冲云霄。<br />
傍晚夕阳的西域大漠,大地被残阳渲染得如血色般鲜红。<br />
不知道为什么,之前还是橘红色,现在却愈发鲜艳,但同样也慢慢地变得更暗了起来。<br />
成群结队的牛羊在牧民们的呼喝鞭子驱赶当中,慢慢向家的方向而去。<br />
有人喊着嘹亮的号子,用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哼着小调。<br />
有人不断呼喝,催促着家里的牛羊快些回家。<br />
还有人用古怪的腔调,高唱着歌曲。<br />
若是懂少数民族先民语言的话,还能隐约分辨出,那是回鹘人曾经的祖先于铁勒诸部时期的民歌。<br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r />
但很快,这样的安宁平静就被打破。<br />
牧民们发现,南方通往敦煌方向的商道不知道何时,出现了许多密密麻麻的黑点。<br />
有经验的牧民一眼就认出来,这绝不是商队,而是一支军队。<br />
因为商队一般也就几十人数百人的规矩,最大的商队也不过几千人,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眼看不到尽头。<br />
相反只有军队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br />
所以在看到远处忽然出现大队人马之后,牧民们迅速疾驰着马匹,奔走相告。<br />
与此同时,狄青他们的队伍却停了下来。<br />
正值八月下旬,不管是草原还是西北戈壁,都是牛羊养秋膘的时候,所有的牧民,只要家里还有牛羊,就都得在外面放牧。<br />
已经是傍晚时分,大量牧民驱赶着牛羊回去,把牲畜赶到用石头或者木头垒砌的羊圈、牛圈、马圈当中。<br />
可在这样的寻常当中,狄青他们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一点。<br />
西边尘烟滚滚,同样有大量的骑兵奔驰而来,有经验的斥候骑兵仅仅看那烟尘的规模,就能够分辨出敌人大致有多少。<br />
宋军中自然不缺乏这样的斥候,很快向狄青报告情况。<br />
然而狄青见此情形,却是怡然不惧,一声令下,宋军开始改变方向,不再往北直冲伊州城,而是向西北面而去。<br />
“陛下,宋人改变方向了。”<br />
西北方向,距离伊州土城约五里外,率领着八万回鹘大军的阿启伏罗本打算今晚住在伊州。<br />
伊州不过是个小土城,肯定容纳不了那么多人马,先在城外住一晚上,等明天摸清楚了宋军的动向,再整顿兵马,对宋军迎头痛击。<br />
结果没想到还在半路上,都没有进伊州城,就听说了宋军抵达,而且距离他们的位置,应该也不过是十余里的样子。<br />
阿启伏罗正在迟疑间,是直接对着宋军发动突袭过去,还是先等等再看,就听到了宋军来袭的消息。<br />
这让他很是惊讶。<br />
凭什么。<br />
两万宋军,对着他八万大军突袭而来?<br />
谁给他们的胆子?<br />
只是现在不是他思考的时候,十余里大概也就五六公里。<br />
平时走路一个小时就行,如果马匹小步行走的话,基本上也就半个小时就能抵达。<br />
这也就意味着留给阿启伏罗整顿兵马的时间,只有大概两刻钟的样子。<br />
如果他不能在这段时间尽快排列出阵势,就会被敌人冲击。<br />
“陛下,宋军必然是想打个出其不意,我们必须立即列兵,不然的话会被宋军突袭。”<br />
旁边的大将阿拔悉密劝道:“还请陛下快做决断。”<br />
“是了。”<br />
阿启伏罗这才反应过来,喝道:“列阵,列阵!”<br />
“呜呜呜呜!”<br />
紧接着苍凉的号角响彻天际。<br />
西州回鹘的骑兵面对西夏骑兵节节败退,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弱。<br />
相反作为草原游牧民族,马上战斗本就是天性,如果是面对十多年前的宋军,他们胜利的可能性很大。<br />
此刻随着号角声音响起,后方大量的骑兵开始迅速集结,按照一個一个的方阵调整位置。<br />
八万骑兵是什么概念呢?<br />
方圆几公里的地方,到处都是人喊马嘶,密密麻麻全是人头和马蹄,各种粪便臭味混杂着马身上的味道令人作呕。<br />
不过回鹘们早就习惯了这一切,在各自部落首领的带领下,纷纷催动马匹,按照秩序开始列阵。<br />
广阔的戈壁摊上,他们寻找到了一处地势相对较高的缓坡处,俯瞰着远方。<br />
随着一名一名的回鹘骑兵站在了坡上,他们也如一道弯月弧线般矗立在远处的地平线,不断地向南方延伸。<br />
如果从宋军的方向看的话,就会看到那长达数公里的地平线上,由东北往西南,迎着正处于东南方向的他们,全是穿着皮甲的回鹘士兵。<br />
真是一眼看不到尽头。
<dt class="kw"></dt>
<dt class="rd"></dt>
斯结双手一摊道:“劝他,我们死,陛下还是会去和宋国打仗。但如果不劝他,我们会活,区别在于我们能不能活下来而已,我劝你们还是别想这个了,还是想想现在该怎么办,早点收拾收拾准备逃跑吧。”<br />
“额”<br />
大家互相对视,觉得很有道理。<br />
他们是回鹘人,国家意识本来就不太浓烈,很多时候,自然还是保命要紧。<br />
众人便于是各自回去,等待着战事的结局。<br />
阿启伏罗那边则与静阳公主说过之后,公主非常高兴,狠狠地夸赞了国王一番,鼓励国王亲征。<br />
被王后三言两语说得兴高采烈,阿启伏罗都快忘了自己姓什么,当即下令召集兵马。<br />
相比于李元昊十多万大军,西州回鹘自然不算强大,总人口也就数十万,而且颇为分散,属于空有回鹘民族,却没有民族和国家意识。<br />
除了阿启伏罗率领的高昌回鹘以外,西州回鹘内部还分为龟兹回鹘、黄头回鹘、河西回鹘等等,林林总总有二十多部。<br />
但高昌回鹘地位最高,实力最强大,也是回鹘王庭,因此被各方回鹘尊为名义上的共主。<br />
如果这些部落加起来的话,整个西州回鹘总人口超过百万,总兵力能达到二三十万,实力还是非常强劲。<br />
不过就因为分散,很多回鹘部落都是听调不听宣,比如高昌回鹘只亲辽,龟兹回鹘、黄头回鹘、河西回鹘等都是辽宋都亲,分别都向两国朝贡。<br />
一个国家内部派系连政治倾向都不一样,自然不能说这个国家政权统一。<br />
所以阿启伏罗目前能直接调动的兵马差不多在八万左右。<br />
这还是前些年由于李元昊不断袭扰黄头回鹘与河西回鹘,让大量地方部落投奔他。<br />
否则的话在景佑年间,阿启伏罗能调动个五万人都算不错了。<br />
此刻面对区区两万宋军,阿启伏罗显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都没有发出回鹘王庭的召集令,让所有回鹘过来勤王,而是带着本部人马出击。<br />
很快,数日之后,大地苍茫,宋军经过十余天的长途跋涉,横渡了大片荒漠,远远地就已经看到了一片绿洲。<br />
虽是八月,但远方大地一片青绿色,偶尔能看到一抹黄褐,成群结队的牛羊穿梭期间,牧民用皮革、石头之类堆砌出建筑物,更远的地方,则能看到一座土城。<br />
曹贤惠处于行军道路左侧的一座小山包上,骑着战马眺望着远处,然后对身边的狄青说道:“相公,那就是回鹘人的伊州。”<br />
“嗯,总算是有了人烟。”<br />
狄青点点头,随后拿出望远镜观望。<br />
他看到牧民正在加紧驱赶着牛羊群吃草,看到城内偶尔有商队出入,还看到几名士兵懒洋洋地倚靠在城门边上。<br />
“有点意思。”<br />
狄青看到这一幕,笑了笑道:“回鹘人好像完全没有警觉,这一路上我们也见了一些商旅,有些商旅正常与我们交错而过,有些则急急忙忙往回跑,我就不信回鹘人不知道我们来的消息。”<br />
“相公发现了什么?”<br />
曹贤惠诧异。<br />
“你自己看。”<br />
狄青把望远镜递过去。<br />
曹贤惠看了一下,也非常不理解道:“这倒是奇怪,会不会是陷阱?”<br />
“管他什么陷阱,我只信奉手里的枪!”<br />
狄青拍了拍马腹的长枪道:“现在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若是我们行军当中毫无准备,就可能被突袭的年代了。现在是不管敌人什么时候出现,在哪里出现,我们都可以第一时间举枪反击的年代。”<br />
这就是狄青的自信。<br />
两人正说话间,另外一名瞭望手侍卫忽然说道:“相公,西北方有异。”<br />
“哦?”<br />
狄青寻声看去,就看到西北方向,尘烟滚滚,烟雾冲天。<br />
他目光微凝。<br />
以他们的经验来看,显然是大股回鹘部队来袭。<br />
这回鹘人有点意思啊。<br />
在明知道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居然选择主动出击,难道是觉得以逸待劳,就能大获全胜?<br />
真是令人诧异。<br />
又或者说,这回鹘人根本不知道他们与大宋之间的差距有多大?<br />
那这里面就更有意思了。<br />
想到这里,狄青也没有深究,平静地道:“既然回鹘人想玩玩,那就陪他们玩玩!走!”<br />
说罢大手一挥,下达了军令,大军向着回鹘人军队的方向,疾驰而去。<br />
第457章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br />
滚滚尘烟直冲云霄。<br />
傍晚夕阳的西域大漠,大地被残阳渲染得如血色般鲜红。<br />
不知道为什么,之前还是橘红色,现在却愈发鲜艳,但同样也慢慢地变得更暗了起来。<br />
成群结队的牛羊在牧民们的呼喝鞭子驱赶当中,慢慢向家的方向而去。<br />
有人喊着嘹亮的号子,用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哼着小调。<br />
有人不断呼喝,催促着家里的牛羊快些回家。<br />
还有人用古怪的腔调,高唱着歌曲。<br />
若是懂少数民族先民语言的话,还能隐约分辨出,那是回鹘人曾经的祖先于铁勒诸部时期的民歌。<br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r />
但很快,这样的安宁平静就被打破。<br />
牧民们发现,南方通往敦煌方向的商道不知道何时,出现了许多密密麻麻的黑点。<br />
有经验的牧民一眼就认出来,这绝不是商队,而是一支军队。<br />
因为商队一般也就几十人数百人的规矩,最大的商队也不过几千人,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眼看不到尽头。<br />
相反只有军队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br />
所以在看到远处忽然出现大队人马之后,牧民们迅速疾驰着马匹,奔走相告。<br />
与此同时,狄青他们的队伍却停了下来。<br />
正值八月下旬,不管是草原还是西北戈壁,都是牛羊养秋膘的时候,所有的牧民,只要家里还有牛羊,就都得在外面放牧。<br />
已经是傍晚时分,大量牧民驱赶着牛羊回去,把牲畜赶到用石头或者木头垒砌的羊圈、牛圈、马圈当中。<br />
可在这样的寻常当中,狄青他们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一点。<br />
西边尘烟滚滚,同样有大量的骑兵奔驰而来,有经验的斥候骑兵仅仅看那烟尘的规模,就能够分辨出敌人大致有多少。<br />
宋军中自然不缺乏这样的斥候,很快向狄青报告情况。<br />
然而狄青见此情形,却是怡然不惧,一声令下,宋军开始改变方向,不再往北直冲伊州城,而是向西北面而去。<br />
“陛下,宋人改变方向了。”<br />
西北方向,距离伊州土城约五里外,率领着八万回鹘大军的阿启伏罗本打算今晚住在伊州。<br />
伊州不过是个小土城,肯定容纳不了那么多人马,先在城外住一晚上,等明天摸清楚了宋军的动向,再整顿兵马,对宋军迎头痛击。<br />
结果没想到还在半路上,都没有进伊州城,就听说了宋军抵达,而且距离他们的位置,应该也不过是十余里的样子。<br />
阿启伏罗正在迟疑间,是直接对着宋军发动突袭过去,还是先等等再看,就听到了宋军来袭的消息。<br />
这让他很是惊讶。<br />
凭什么。<br />
两万宋军,对着他八万大军突袭而来?<br />
谁给他们的胆子?<br />
只是现在不是他思考的时候,十余里大概也就五六公里。<br />
平时走路一个小时就行,如果马匹小步行走的话,基本上也就半个小时就能抵达。<br />
这也就意味着留给阿启伏罗整顿兵马的时间,只有大概两刻钟的样子。<br />
如果他不能在这段时间尽快排列出阵势,就会被敌人冲击。<br />
“陛下,宋军必然是想打个出其不意,我们必须立即列兵,不然的话会被宋军突袭。”<br />
旁边的大将阿拔悉密劝道:“还请陛下快做决断。”<br />
“是了。”<br />
阿启伏罗这才反应过来,喝道:“列阵,列阵!”<br />
“呜呜呜呜!”<br />
紧接着苍凉的号角响彻天际。<br />
西州回鹘的骑兵面对西夏骑兵节节败退,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弱。<br />
相反作为草原游牧民族,马上战斗本就是天性,如果是面对十多年前的宋军,他们胜利的可能性很大。<br />
此刻随着号角声音响起,后方大量的骑兵开始迅速集结,按照一個一个的方阵调整位置。<br />
八万骑兵是什么概念呢?<br />
方圆几公里的地方,到处都是人喊马嘶,密密麻麻全是人头和马蹄,各种粪便臭味混杂着马身上的味道令人作呕。<br />
不过回鹘们早就习惯了这一切,在各自部落首领的带领下,纷纷催动马匹,按照秩序开始列阵。<br />
广阔的戈壁摊上,他们寻找到了一处地势相对较高的缓坡处,俯瞰着远方。<br />
随着一名一名的回鹘骑兵站在了坡上,他们也如一道弯月弧线般矗立在远处的地平线,不断地向南方延伸。<br />
如果从宋军的方向看的话,就会看到那长达数公里的地平线上,由东北往西南,迎着正处于东南方向的他们,全是穿着皮甲的回鹘士兵。<br />
真是一眼看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