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n\t他在地下也没有等到北伐成功,等来的是刘阿斗投降,蜀汉灭亡。虽然我们说诸葛丞相用一生都没有走到的长安,我们从成都坐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了,可是对诸葛丞相来说没有意义。<br />\n他要的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其他王朝的统一和汉朝有什么关系?汉朝早就已经亡了。】<br />\n天幕上出现了现代的交通。<br />\n天幕下的众人惊叹高铁的速度,在看到地上铺设的轨道时沉默了。<br />\n这是他们曾经摒弃的东西。<br />\n秦始皇嬴政没有想到后世之人能够将地上铺设的轨道用到极致,大幅度地提高交工工具的运行速度。<br />\n他铺设轨道,想的只是跑马车。<br />\n各朝各代的君臣们紧紧盯着地上铺设的轨道,这材质,是铁还是钢?就这样铺在地上,不怕被偷吗?<br />\n这和用金砖铺地有什么区别?<br />\n汉高祖刘邦:“……”没有在上午盘点败家皇帝时被扎刀,以为逃过了一劫,没想到在下午的天幕盘点中被天幕发的刀子往心口扎。<br />\n他的大汉亡了。<br />\n汉昭烈帝刘备已经看开了,他都想把皇位传给诸葛亮了,汉亡不亡的是天命,只要曹魏和孙吴都亡了就好,不能让逆臣贼子和背刺小人好过。<br />\n晋灭魏又灭吴他是十分看好的。<br />\n【咳咳,跑题了,回归正传。这期视频,我们来简要讲解诸葛亮的北伐。说到诸葛亮北伐,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六出祁山”。因为“六出祁山”出自《三国演义》,而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六出祁山”也就成了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br />\n然而事实上,诸葛亮并非每次北伐都是出祁山,只有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是出祁山。】<br />\n天幕上出现了诸葛亮五次北伐的行军路线图。<br />\n天幕下的众人当中有懂军事的看得津津有味,不懂军事的看得似懂非懂,只是从图上看,诸葛亮北伐并未攻占魏国多少城池。<br />\n不过好在,已有的国土没有丢失。<br />\n【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六年,也就是公元228年。这一次北伐,相传魏延主动请命要带五千精兵走子午道奇袭,被诸葛亮拒绝了。<br />\n由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结果就被打上了不敢用险的标签。<br />\n后世之人纷纷指责诸葛亮不肯听从魏延的建议,若是当初走了子午道,兴许就已经拿下关中,北伐成功了。甚至为诸葛亮不敢用险找好了理由,什么蜀汉兵少经不起浪费,蜀汉无人败不起,诸葛亮的压力太大才不敢用险。】<br />\n天幕上出现了子午道的地形图。<br />\n魏延对此表示赞同,他跟着诸葛亮根本没有发挥才能的余地,被诸葛亮给耽误了。<br />\n换他当主帅,早就北伐成功了。<br />\n希望这次的天幕盘点,能让陛下迷途知返,改让他当主帅,或者是能够点醒诸葛亮,允许他独自领一路兵马北伐。<br />\n让世人看看,他才是正确的。<br />\n【子午谷的道路难走,有些地方只能走悬崖峭壁上的栈道。环境恶劣都是其次,关键是曹魏在子午谷设有哨所,说是去偷袭,不如说是去送死。<br />\n好比邓艾偷渡阴平成功的关键是蜀汉把设在阴平的哨所给撤了,不然也是纯粹的送死。<br />\n抛开路上的艰险不谈,就算魏延能够安全地通过子午道抵达关中,就凭他五千的疲劳之师和五千的运粮兵,能让守城的曹魏官员弃城而降吗?<br />\n邓艾能够成功,是遇上了不会打仗的诸葛瞻。<br />\n魏延想要成功,得有邓艾那么好运气,遇上不会打仗的曹魏将领,而且要赌整个曹魏都像蜀汉那样死了一个诸葛瞻就无人可用,在拿下关中与诸葛亮会师潼关之后不能固守孤城,而是一路进攻一路连胜,逐步壮大自己的实力,最后夺下长安,洛阳,北伐成功。<br />\n这是不可能的。<br />\n后世之人推崇魏延的“子午道奇谋”,主要还是对诸葛亮北伐失败的意难平,希望丞相能够北伐成功,从而产生的幻想。】<br />\n汉孝怀帝刘禅气得想拍桌,后世之人竟然指责相父不敢用险,太缺德了。<br />\n可惜他杀不到那些人。<br />\n魏延直接气得掀桌,他就是看到曹魏派废物点心夏侯楙驻守长安,才想着另领一路兵马北伐的。只要他能顺利抵达,就能够料定夏侯楙这废物点心一定会弃城投降。<br />\n多好的计策啊,奈何诸葛丞相就是不答应。<br />\n正处于北伐中的诸葛亮十分的忧虑,攻下的城池固守就是守孤城根本守不住,继续攻城就是孤军深入,怎么看都没有出路。<br />\n他的困局,谁能解?<br />\n“不会打仗的诸葛瞻?”诸葛亮想到尚且年幼的儿子,叹息一声,同时埋怨姜维干什么去了,朝廷怎么不用姜维?<br />\n因为他第一次北伐时,写的《出师表》里没有姜维?<br />\n还有,阴平的哨所怎么撤了?这怎么能撤?是谁出的馊主意?他定要斩了这个不知轻重之人。<br />\n诸葛亮扶额,实在是头疼。<br />\n【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已经镇守汉中将近十年了,对道路不可谓不熟悉,不会想去送死,提出的这个建议也是有他的考量的。<br />\n魏延的建议是与诸葛亮各领一路兵马,和诸葛亮走不同的路,到潼关会师。<br />\n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见曹魏用夏侯楙驻守长安,认为自己定然能够让夏侯楙弃城而降,便想着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长安城下。\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