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n\t赵匡胤历经后周太祖郭威和后周世宗柴荣两朝,战功卓著。柴宗训继位后也是仰仗赵匡胤对外作战。后周收到战报,契丹入侵,于是派赵匡胤领兵对抗,结果赵匡胤出了皇城就来了个回马枪,在陈桥皇袍加身成为皇帝,率军杀回开封,也就是当时后周的都城。<br />\n赵匡胤兵变能够成功,主要还是当时辅政的丞相没用。<br />\n历史上幼主登基的比比皆是,辅政大臣和丞相的选择,关系到小皇帝能不能够坐稳朝堂。<br />\n并不是皇帝小,国家就完蛋了。<br />\n赵匡胤的母亲十分的忧虑,后周这块土地似乎是块大凶之地,凡是在这建立政权的,很快就会被推翻。她担心北宋重蹈后周的覆辙,就想着兄终弟及,都是自家人,总比外人改朝换代强。】<br />\n宋太祖赵匡胤:“……”让赵匡义继位,还不如由着外人改朝换代呢,至少不会有三个败家皇帝上天幕丢人。<br />\n史书上只会记载北宋的皇帝多么的英明神武。<br />\n第106章<br />\n【秦始皇时期,丞相李斯和扶苏的关系,不如扶苏和蒙氏兄弟的关系好,所以受赵高挑唆,选择了站位胡亥,直接更换了秦始皇中意的皇位继承人。<br />\n他怎么就不想想,他和胡亥的关系,有胡亥和赵高的关系好吗?<br />\n胡亥也早就到了亲政的年龄。】<br />\n【昭烈帝刘备夷陵战败,临终前托孤诸葛亮,愣是守住了蜀汉江山,阿斗顺利地坐稳皇位,长大成人。<br />\n柴荣败在托孤丞相没有选好,败在早亡。燕云十六州,他已经收回了两个州,本来有机会全部收复的,可惜了。】<br />\n秦始皇嬴政深有感触,选好丞相确实是至关重要,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萧何,无比舒心。<br />\n被赶鸭子上架的萧何:瑟瑟发抖.gif<br />\n这种身担重任,但怕自己才学不足有负众望的紧张感谁懂啊?他只能加倍努力,以报陛下和太子的知遇之恩。<br />\n身处百越之地搞基层农村建设的李斯,听到这里悔不当初。<br />\n连胡亥这个始皇帝的亲儿子都被始皇帝大义灭亲了,他能活着,应该是得益于他为民请命,被胡亥下狱,死状凄惨。<br />\n就是不知道他今后的命运如何?<br />\n被天幕提到的蒙毅点头,在陛下诸多公子中,他们兄弟确实更看中太子殿下。<br />\n扶苏看向张良,担忧地说道:“先生放心,待您入了咸阳,陛下肯定会拜您为丞相,与萧何、冯去疾、蒙毅等同。”<br />\n他大秦可以效仿唐朝,同时存在多个丞相。<br />\n张良微笑,倒是不担心这个,费尽心机地将他从下邳请出来,总不会是让他吃白饭的。<br />\n况且,他对功名利禄也并不看重。<br />\n既然陛下和太子在以往的天幕盘点中知道他是淡泊名利的性子,那他就可以放开手脚地去干了。<br />\n成不了韩国的相国,那他就成为秦国的相国。<br />\n汉昭烈帝刘备感激地看向诸葛亮,感叹丞相辛苦了。为了不让丞相那么辛苦,他还是另选个儿子登基吧。<br />\n或者,直接传位丞相?<br />\n丞相对兴复汉室的执念比他这个祖上是皇族的人还要深,没什么不放心的。<br />\n只要像柴荣那样不改国号就行。<br />\n待到比他小二十岁的丞相完成他未尽的事业,届时他的庙号就能是世祖,而诸葛亮的庙号是太宗,都是大汉的皇帝,将汉朝发扬光大。<br />\n他应该像郭威学习。<br />\n洪武大帝朱元璋点头,所以他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皇权。<br />\n所以即便是幼童即位,也不怕丞相权势过大,像李斯、史弥远那样篡改遗诏行废立皇帝之举,甚至如赵匡胤这般直接谋朝篡位。<br />\n他也是读过书的,知道丞相制度的弊端。<br />\n【赵匡胤登上皇位的第一年,就给弟弟赵匡义改名赵光义。<br />\n赵光义当皇帝之后的第二年,改名赵炅。<br />\n炅这个字有点生僻,感觉还是赵光义更为人们熟知一些。】<br />\n唐太宗李世民:“……”大意了,还以为这次会有所不同,结果不在出生日期上纠结,纠结起了名字。<br />\n宋太宗赵光义有话要说:可不得把名字改得生僻一些,不然让百姓如何避讳?<br />\n【当时南方有八九个国家,十国里的北汉是在北边,不在南方。赵匡胤刚当上皇帝,就写信通知当时在十国里疆域最大的南唐。<br />\n当时南唐的君主还不是“词帝”李煜,而是李煜的父亲。<br />\n南唐和吴越派遣使者来贺喜。<br />\n北方这么一小块土地,政权变换太频繁了,南唐主和吴越王见那块土地又双叒叕易了主,估计是喜闻乐见的,只是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一回和以往不一样,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会统一南方。】<br />\n天幕上出现了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全诗。<br />\n“词”出现于南朝,南朝之前的人们没有见过这种体裁的诗,在看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时,也忍不住赞赏,不愧是词帝。<br />\n宋太祖赵匡胤喜滋滋地听着。<br />\n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等着天幕说出来。<br />\n【柴宗训登上皇位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幼童,北汉和辽国欺后周的君主年幼,以为有机可乘,引兵入侵,在看到赵匡胤皇袍加身迅速地改朝换代之后,自己退兵了。\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