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换装系统伪装神女 第87节
('还从未听闻过神女的视线在谁身上停留这样长久的时间,莫非是陛下也为此心生不安,因此刻意不坐,以向神女昭显自己的恭顺?<br />\n刘彻的确是在向神女昭显自己的恭顺。<br />\n可倘若要真的恭顺到底,他就该走下去坐次一席的位置。<br />\n说来说去,还是不甘心。<br />\n神女居中正坐,就算他此时要人来再设一席,也已经没办法再与神女并肩,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偏差。<br />\n既然如此,那不如不坐。<br />\n人都说虚位以待,那今天他就要站着等待他真正应该坐的位置。<br />\n这样的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做了。<br />\n建元年间,同样是深夜,他在上林苑,用石子在石栏杆上刻字,凉风台上远望灵沼,尖锐的石子磨痛了他的手指。<br />\n到如今的深夜,威服天下,满堂衣冠,已经再也没有人敢于忤逆他的一举一动。曾经窦太皇太后和田蚡的旧事,再也不会重演。<br />\n人寿有时尽,但终究还有时间。<br />\n来日方长,他等得起。<br />\n至于霍去病,刘彻没有过多地去思考。<br />\n他想不出神女的视线落在这个小孩身上的深意,神女只是看了他一会儿,而后就收回了视线,没有流露出丝毫意味。<br />\n刘彻的心思,也并没有过多地放在这件事上。<br />\n他猜不透神女的心思,所以也就不再过多地消耗精力。<br />\n如今他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沿着这条路一直一直走下去。<br />\n其他的事情,相比较起来,都变成小事了。<br />\n歌舞正酣,刘彻的脑子里已经开始飞快地规划接下来要做的事情。<br />\n各项技术的革新毋庸置疑要放在首位,还有之前得到的那些成果,既然已经被应用在军队中,那接下来也该往更多地方布局和铺展。<br />\n新的冶铁技术可以用来打制兵器,那更进一步,当然也可以用来打制农具。<br />\n曾经借助神女观天视地的视野所看到的万里疆土在刘彻脑子里缓慢地铺展开来,一道道政令飞快地在他脑子里拟定。<br />\n他微微地低敛下视线。<br />\n没有人注意到在他平湖般镇定的面孔上,他的眼神正在发热,而且越来越热。<br />\n贪婪的野兽不知休止地啃食着他的心脏,他觉得痛苦,觉得煎熬,他开始数自己手上的东西,一遍一遍地数,就象最穷苦的老农一粒一粒地盘算着地里的收成。<br />\n但是还不够,还不足够。<br />\n刘彻微微闭了闭眼,他稍微地、试图往更遥远地未来、想了一刹那的时间。<br />\n一种更深刻的痛苦集中了他,更深的不满足在他心脏里撕开一道填不满的沟壑。<br />\n只有一刹那而已,刘彻立刻睁开眼睛,他第一眼看见青铜的酒杯。<br />\n然后他立刻开始庆幸此时他已经放下了酒杯,否则他的手会立刻捏碎那只酒杯,今晚的宴席上他将彻底失态。 <br>\n\t\t\t', '\t')('\n侍女以优美的动作为刘彻斟酒,烛火照亮她曼妙的身姿,她稳稳地持着青铜的酒器,对天子心中所思所想浑然不知。<br />\n当她高举起斟满的酒杯,奉到刘彻手上时,她也没有意识到,刘彻正以憎恨的眼神盯着酒杯。<br />\n从殷商到如今的汉室,青铜一直都是贵族的象征。<br />\n可刘彻忽然觉得这东西竟然如此地丑陋和笨拙,简直令人无法忍受。<br />\n他接过酒杯,不动声色。<br />\n侍女静悄悄地退入了阴影里。<br />\n刘彻举起酒杯,遥敬群臣,所有人都忙不迭地回应他这一敬,举杯与他共饮,他的视线扫过所有人的酒杯。<br />\n一千年前,两千年前,在秦,在战国,在春秋,在周,在更早的商,那时候的皇帝和群臣,就像他们此时一样,站在烛火的光影下,举起青铜的酒杯共饮。<br />\n听说夏朝时用石头磨制武器,用粗陶和木头制作酒杯。<br />\n而到了殷商,武器和酒杯就都变成了青铜的制作。<br />\n殷商至今有多少年,为什么如今他们还在使用青铜的酒杯。<br />\n是,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是礼制所在。<br />\n刘彻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他这一生,皇帝的一生,难道就要使用这样青铜的酒杯,像他父亲,他祖父,从古至今万万千千的皇帝一般,终此一生吗。<br />\n不对。<br />\n他不是普通的皇帝,他已经摸到了神鬼的衣裾。<br />\n太慢了。<br />\n不足够。<br />\n大汉不足够,匈奴也不足够,青铜的酒杯,更不足够。<br />\n软弱的青铜!<br />\n汉宫夜宴的第二天,刘彻下令少府献上铁质的酒器。<br />\n再往后不久,汉宫中所有青铜的器具,几乎都换用了铁来制作。<br />\n朝野上下,静寂无声,这堪称疯狂的举措,竟然没有冒出来一个敢于劝谏的人。<br />\n未央宫对于铁器的追捧,风传天下。<br />\n一种新的趋势正在出现。<br />\n刘彻并不知道,在很多很多年后,后世的小孩子都要学习一种叫做“课本”的书。<br />\n有一本称作“历史”的课本,浓墨重彩地记述了他所推行的这一次改革。<br />\n即使他如今甚至还没有意识到,他正在推行一场改革。<br />\n“未央宫的铁杯中,倾倒出了席卷天下的黑铁时代。”后世如是评述。<br />\n在那本书中,刘彻的时代被称为“黑铁时代”,刘彻本人被称为“黑铁的皇帝”。继风传天下之后,他对铁器的痴迷随着汉武一朝的传奇一起,流传千古。<br />\n而未来的黑铁皇帝刘彻本人,此时正在思考一个在后世看来根本算不上问题的问题。 <br>\n\t\t\t', '\t')('\n他预备在最快的时间内再发动一场战争。<br />\n对他来说这没什么难度,他的威望和手段可以轻易集中起举国上下的资源,红薯和良种保证了源源不绝的粮食,冶铁技术的革新也使得兵器源源不绝。<br />\n他在思考将领的问题。<br />\n李广么,不予考虑。他又迷路了,他实在已经迷路太多次了,起先刘彻可以纵容他毫无意义地消耗粮食,因为库房里堆积的红薯根本食之不尽。<br />\n但现在。<br />\n他看了李广一眼,很快又漠然地收回了视线。<br />\n那些粮食有了更重要的用处,所以从此刻开始,李广就已经被他放弃了。<br />\n至于卫青,不需要考虑,卫青必然仍然是主帅。<br />\n他犹豫的是霍去病。<br />\n这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br />\n他要不要,再把他放入无法掌控的战场?<br />\n第84章 黑铁时代02<br />\n这些思虑只持续了一瞬间, 刘彻立刻就镇定了下来。<br />\n他自认不是庸人,不会自乱阵脚,在他还没弄清楚神女的用意时, 他最应该做的就是按照他自己的心意,做他自己应该做的事情。<br />\n何况他也很看重霍去病, 这是卫青的外甥,卫子夫的外甥。<br />\n他小的时候就时常跟在刘彻身边,后来他逐渐地长大, 到足够走上战场的年纪, 就像是刘彻从未央宫放飞到战场上的鹞鹰。<br />\n刘彻也很期待,当这只鹰飞到更大更辉煌的战场上时, 又将为未央宫带回来什么样的猎物。<br />\n春天再一次到来的时候, 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再度领兵出征。一同出征的将领名单中,有冠军侯霍去病,没有飞将军李广。<br />\n这也是长安城中的一件大事,陛下发下诏书,免去了李广的官职。曾经煊赫一时的李将军, 就这样消失在长安城的风雨之中了。<br />\n有人说他回老家了,走的时候很平静, 没有众人想象中的惊怒,穿着布衣, 牵着一匹瘦马, 据说是要找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去养马。<br />\n更多的人只把这话当做一个笑话,只要稍微知道一点李广的为人, 就不会把这个人和养马这种事牵扯到一起。<br />\n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br />\n——<br />\n赵平第二次跟随在那个人身后出征。<br />\n从嫖姚校尉,到骠骑将军冠军侯, 赵平还从来没见过升迁如此之快的将军,更何况这一年他只有十七岁,年轻得可怕。<br />\n他叫霍去病。<br />\n赵平在心里想着这个名字,就像从前在心里想着卫青的名字一样。<br />\n这一次再见,他觉得君侯长大了一点,或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或许是因为权势的增长,他的面孔变得冷硬,眺望远方时,流露出深沉的气度。<br />\n赵平心里觉得敬服,但又有些失落。<br />\n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老实人,在军中多年,从来没有做过出格的事情,按部就班地打仗和升迁,服从上官的每一句话,同时也小心保住自己的性命。 <br>\n\t\t\t', '\t')('\n此生最凶险的事情就是跟随在冠军侯身后的那一场厮杀,孤军深入伤亡惨重,取得绝大的荣耀也冒着绝大的风险。<br />\n封赏和爵位到手之后,赵平回家了一次。<br />\n他出生长大的天水郡安逸如常,每一张面孔都亲切,见到他的每一个人都凑上来,热切地吹捧他如今的地位。<br />\n赵平对此只是稍微一笑而已,只有他自己知道,每天晚上睡着高床软枕,他却总是惊醒。<br />\n他总是梦见那一天……不是封赏得爵的那一天,而是跟在君侯马后冲进匈奴阵中的那一天。好多人,好多活人,更多死人,被砍断的头颅冲天而起,血喷溅出来的声音震耳欲聋。<br />\n那么多袍泽都死在那一天,赵平活着回来,却并不觉得自己应该回来。<br />\n他所学习的骑术和武艺其实都不足以支撑他回来,死里逃生,只是侥幸而已。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