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357节
(' 然后,便是“锵啷啷啷啷”的军械摩擦碰撞的声音响彻在城头。<br />\n 即便是睁不开眼,夏侯惇也能意识到,已经有敌人先登上城了,这已经到了最危如累卵、最间不容发的当口。<br />\n 成败就在此刻…<br />\n “吾儿呢?吾儿子江、吾儿子臧呢?”<br />\n 夏侯惇不知道两个儿子如今的处境,还在拼命的嘶吼,去寻找儿子。<br />\n 他是这么想的。<br />\n 有他这老子在?那两个儿子就是在不争气,也当深受鼓舞,支棱起来。<br />\n 也就是他问到了儿子…<br />\n 他身旁的一干卫士已是紧张到了极致,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泄露了什么。<br />\n 李藐听到了夏侯惇的声音。<br />\n 原本都打算撤退的他,立刻话锋一转,他歇斯底里一般的嘶吼道:“顶住,都给我顶住,我李藐…人在城在,除非…除非那关羽从我的身上踏过去,否则…人在城在,人在城在!”<br />\n 李藐的声音莫名的点燃起夏侯惇激昂的情绪。<br />\n 他正欣慰于义子李藐的忠义时。<br />\n “报,李先生…”<br />\n 一名兵士匆匆赶来,因为没有注意到夏侯惇也在,故而,他是直接行至李藐身前,单膝跪地。<br />\n “怎么?”<br />\n “李先生,不好了,校场…城中校场发现了血迹,有兵士去查,发现了子江少将军的尸体!”<br />\n 尸体?<br />\n 无疑,这两个字闯入夏侯惇的耳中,让他下意识的双腿剧烈的颤动,不自觉的就要跌倒在地。<br />\n 子江?子江遇刺了?<br />\n 夏侯惇只觉得深重的打击就压在他的额头。<br />\n 李藐的余光撇过夏侯惇,察觉到他的眼神,然后,故意抬高声调,“子江?吾弟子江怎么会…怎么会?”<br />\n “砰”的一声,李藐故意将手中的剑掉落在地上,随着“锵啷啷”的声响,他声嘶力竭,“吾弟,不想吾弟竟死于奸细之手,哀哉痛哉,哀哉痛哉——”<br />\n 随着李藐双膝跪地,在这战乱中一副痛苦难当的模样,显得格外的惹眼。<br />\n “报…”<br />\n 又一道声音传来,“李先生,不好了,不好了…城楼下,城楼下的巷口发现子臧少将军的尸体,他的头骨被弩箭射穿,死状惨烈至极——”<br />\n “什么?那天杀的贼兵奸细,天杀的奸细,吾弟…吾那可怜的义弟啊!吾与这些贼子不共戴天,不同于日月,吾要生食其肉,啖其血——”<br />\n 李藐下意识的双手捂住头颅,这一刻,他哭的像是个泪人,将声嘶力竭的演绎表现到极致…<br />\n 特别是在夏侯惇双目已瞎的前提下,这一道道声浪无疑更震撼。<br />\n “啊——”<br />\n 夏侯惇再也扛不住这老年丧子的痛苦,他哀恸般的嘶吼…也是这时,更多的人注意到了他。<br />\n “老将军——”<br />\n “夏侯老将军——”<br />\n “老将军节哀啊——”<br />\n 与这些声音同时传出的还有。<br />\n “杀呀——”<br />\n “冲上去——”<br />\n “夺下这城楼——”<br />\n 俨然,这是城外的关家军已经冲上城池,在城楼上双方展开搏斗。<br />\n 战况异乎寻常的激烈…<br />\n “老将军…”李藐这时也赶到了夏侯惇身旁,“老将军放心,两位义弟死了,可我还在?我又岂不是老将军的儿子?有我守这长安城,谁也踏入不了分毫!”<br />\n 说到这儿,李藐捡起那本已落地的长剑,作势就要再杀上去。<br />\n “报…”<br />\n 这时,一条条不利的情报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间断的冒出。<br />\n “老将军、李先生…东城门…东城门已经丢了。”<br />\n “我不是派援军过去了么?”李藐没想到,东城门比西城门更早告破,不过他很善于利用这眼前的情报,迅速的大声嘶吼,就是要更多的凝造出大厦将倾的模样,更多的摧残魏军兵士的士气与斗志!<br />\n “援军还没抵达东城门…东城门就告破了。”<br />\n 随着这兵士的话…<br />\n 李藐表面上做出一副惊诧、惊恐、惊惶的模样,可心下里却是亢奋至极。<br />\n 成了…<br />\n 成了!<br />\n 他总算做成这件事儿了。<br />\n 乃至于他发现,他低估这支关羽率领关家军的战斗力了,他谋刺夏侯子臧与夏侯子江的行为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远说不上是雪中送炭。<br />\n 事实或许是…如今这空虚的长安城,有没有他李藐,沦陷的结局都不会改变…只看,死多少人罢了!<br />\n “老将军、李先生…”又一名副将来报,“西城门眼看也要失守了,城门的点闸已经被敌人抢去,城门已经洞开,敌将关羽亲自率军攻过来了,敌军士气大胜,我们…我们…”<br />\n 眼看着这副将就要喊出,诸如我们该怎么做?我们是不是该走?<br />\n 可不等他开口。<br />\n 李藐直接一句话堵住了他,“人在城在,人在城在,我大魏只有战死的兵将,没有…绝没有畏敌逃窜的鼠辈!鼠辈!”<br />\n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高亢…听在夏侯惇耳中,已经是他在城破、儿亡这般不利消息中唯一的慰藉…<br />\n 可是…这种时候,作为一军统领,不能如李藐一般鲁莽。<br />\n 城已经守不住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他的两个儿子已经死了,仅剩下的这个义子难道…难道…<br />\n “咕咚”一声,夏侯惇咽下一口吐沫,就在李藐要提剑亲自厮杀时,他一把抓住了李藐的手,“汉南…”<br />\n “义父…”<br />\n “走!走了!下令…让所有三军撤退,撤退——”夏侯惇用不容置疑的口吻朝着李藐喊道。<br />\n “可是…可是…”<br />\n “我知道你与那些城外的逆贼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可这种时候,不能鲁莽…不能再白白送命了!”<br />\n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夏侯惇竟还在苦口婆心规劝着李藐。“再拼下去,人没了,你、我没了,城一样没了,没了——”<br />\n “那这城就…就不要了么?两位义弟就…就白死了么!”<br />\n 李藐一如既往吼的歇斯底里,声嘶力竭。<br />\n “至少我还有你…还有你这么一个亲人!”夏侯惇抓住李藐的手更深重了,他几乎是用最后的力气,在无比痛楚的心情中大声吟道:“上天也该留给我一个儿子吧…啊…啊…走,一起走,听我的,听我的!”<br />\n 在夏侯惇那无比动容的话语中。<br />\n 李藐心头庆幸,面颊上表现出无奈与妥协,“唉…唉…”他深深的叹气,再度高举起兵符,“所有…所有人撤离长安、撤离长安…往潼关退去,往潼关退去——”<br />\n 也就是李藐的这一道声音。<br />\n 魏军兵士最后的斗志顷刻间化为乌有…他们纷纷退去,纷纷从南北城门逃出,往潼关方向退去。<br />\n 兵败如山倒…<br />\n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br />\n 话分两头。<br />\n 这边魏军仓皇逃窜,那边,以关羽为首的五千最精锐的关家军迅速的占据长安城,控住各处府邸、武库、城门。<br />\n 关羽是最后一波进入城池的…<br />\n 刚过大门,副将赵累便拱手禀报道,“二将军,长安城已悉数攻陷…逆魏残余夺门逃窜,往潼关退去,是否要追击,请二将军告知。”<br />\n “不用!”关羽像是早已料到这副战况,他颇为豪迈的说道,“何必去追穷寇?长安、洛阳已失,期间的潼关、武关、弘农诸地?很快就会望风而降…”<br />\n 这话是关羽说的,却不是关羽想的…<br />\n 因为,早在他当初听儿子关麟的吩咐,出奇兵袭取房陵、上庸起,他的儿子关麟便讲述过长安与洛阳的意义。<br />\n 这已经不单单是两汉的首都、扼地方咽喉、截断曹操退路的地方。<br />\n 更重要的是人心、军心、民心、战意!<br />\n 长安与洛阳一失,关中也好,中原也罢,曹魏基业已经崩塌了——<br />\n “张榜安民,搜捕余孽,开仓放粮——”<br />\n 随着关羽的吩咐。<br />\n “诺”赵累拱手答应一声,旋即离去。<br />\n 这时候的关羽举目四望这东都长安,无限的感慨涌上心头,他竟是下意识的伸手去捋须,可捋须的动作是出来了,却发觉根本没有胡须可捋…<br />\n “哈哈…”<br />\n 登时,关羽都被自己那奇怪的动作给逗笑了,他都忘记了,如今击败那瞎侯惇的是他这没髯公…<br />\n 这城他攻下来了,可他已经没有胡须了…<br />\n 但无疑,没有胡须的他更厉害,更不可战胜——<br />\n 当然,这不重要。<br />\n 他依旧可以凭空捋须,然后感慨道:“不愧是关某生的儿子,吾儿这好算计啊,这仗打的委实真是畅快啊——”<br />\n 是啊…如何不畅快呢?<br />\n 现在问题给到曹魏那边,试问?如今尚处在巴山的曹操,如何回援?<br />\n 不…回援个毛毛虫,如今对于曹操而言,最迫切的难题是如何突破这重重防护,逃出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