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怎么歪了
('\n\t“啥?”<br /><br />沈大勇心想,朱棣说的该不会是军机处吧?<br /><br />或者是满清织造衙门?<br /><br />自从朱厚照来了之后,就一直在和朱厚熜一起研究大清的织造衙门。<br /><br />明朝自从文官做大后,朝廷内帑反而缺钱了。<br /><br />赈灾拿不出钱,打仗拿不出钱……干啥都拿不出钱。<br /><br />木匠也不是天生就知道自己有木匠天赋的。<br /><br />那还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午后,紫禁城需要修缮了,缺点,皇帝为了省钱自己去修,才发现自己有那个天赋的。<br /><br />大清就不会有这样窘迫的困境,那圆明园,那颐和园,那避暑山庄……<br /><br />一个比一个豪华,日子紧巴巴的大明皇帝看到都得哭。<br /><br />爱新觉罗氏那么有钱,织造衙门功不可没。<br /><br />朱厚照朱厚熜这两兄弟一张嘴就钱钱钱。<br /><br />沈大勇肯定不允许这俩兄弟再在幼儿园骗钱。<br /><br />兄弟俩也不屑于骗那群小屁孩手里的三瓜俩枣的,他们研究大清织造部门去了。<br /><br />这要是做好了,由皇家垄断,确实是一条来钱的路子。<br /><br />……<br /><br />沈大勇有时候就觉得,老朱家来的这些皇帝,差别还真是挺大。<br /><br />像朱棣,更关注的是拓土,是打仗,是他心心念念的狼居胥山,和广袤无垠的大海。<br /><br />朱元璋,则是关注皇帝集权。<br /><br />朱厚照一个自封的“威武大将军”,更感兴趣的竟然是搞钱,这倒是沈大勇有些意外的。<br /><br />道长和自己大哥朱厚照一样,也爱搞钱。<br /><br />……<br /><br />现在朱棣突然说大清也有做得好的地方?<br /><br />大清的军机处关乎集权,织造衙门关乎搞钱,这都不是朱棣关注的地方啊。<br /><br />沈大勇是真猜不到他想说的是什么。<br /><br />不管说什么,他能关注到开疆拓土之外的地方,也是好事的。<br /><br />“空气啊!气候啊!真的比俺在北平府就藩那些年好多了!<br /><br />俺那会子,还见不到这么明净这么蓝的天!<br /><br />还动不动就来一阵沙尘的!<br /><br />漠北那边更厉害,俺有时候想打过去,手底下的兵都能适应啊!<br /><br />现在北京的气候这么好了?大明灭亡后,大清把北京的气候治理得这么好?”<br /><br />沈大勇:……<br /><br />果然,不是军机处,也不是织造衙门。<br /><br />还是和他要打到漠北有关。<br /><br />不愧是朱棣。<br /><br />沈大勇摇摇头。<br /><br />“你为什么会觉得北京气候好起来,是大清的功劳?”<br /><br />“不然呢?难道是现代人的功劳?<br /><br />现代工业发达,随便几个工厂,尤其是化工厂,都可以造成很大的污染。<br /><br />另外还有汽车尾气啊、化肥农药啊,对环境污染不是也很大吗?<br /><br />我倒是想问问看大清是怎么治理好的。<br /><br />俺也治理好北京,快点打到漠北,打到阿尔卑斯!”<br /><br />“爹,不是说阿尔卑斯给我打的吗?”朱高炽啃着一个鸡腿溜达过来。<br /><br />朱棣踹了他一脚。<br /><br />“俺说了不给你打了吗?俺打到狼居胥山,之后的给你。”<br /><br />“好嘞。”朱高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煦说完,啃着鸡腿溜达走了。<br /><br />沈大勇摇摇头。<br /><br />“朱棣啊,北京现在的气候变好,还真和大清没什么关系。<br /><br />而且北京的气候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br /><br />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听说北京有沙尘暴,空气灰蒙蒙的。<br /><br />是这些年才好起来的。<br /><br />当然,现在也会有沙尘暴。<br /><br />不过现在的沙尘暴,源头已经和我们国家没多大关系了,都是从蒙古那边吹过来的。<br /><br />比如前几年就有过一次,华北大片地区沙尘漫天,那都是蒙古那边大肆放牧,不做好环境治理,连累到了我们。<br /><br />但是北京和华北现在气候变好,还真和大清没关系。”<br /><br />“怎么做到的啊!”<br /><br />“是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先辈们做到的啊。”<br /><br />沈大勇说着,就掏出手机,给朱棣看塞罕坝工程,看三北工程的资料。<br /><br />“在建国之初,华北、西北,甚至延伸到西南部分地区,很多地方都已经没有森林覆盖了。<br /><br />由于战争、砍伐、放牧,很多地方都变成了一片黄土。<br /><br />前几天不是带你们去了雍和宫?<br /><br />雍和宫曾经是大清雍正皇帝登基前的王府,是不是感觉小小的不像个王府?<br /><br />可那确实就是曾经的大清亲王王府。<br /><br />不是说爱新觉罗氏有多节俭,要真节俭就不会有圆明园了。<br /><br />只是他们修建王府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大量的大块的木材了。<br /><br />森林大量减少,没有那么多木头了,古时候的建筑又十分依赖木材……<br /><br />啊不是!”沈大勇讲到这里拍了下脑袋。<br /><br />“我怎么忘了呢?北京故宫就是你修的啊。<br /><br />和西安的咸阳宫、章台宫、太极宫,南京的明故宫这些比,你北京故宫是不是要小很多?<br /><br />是不是也是因为找不到那么多大块木材做房梁和柱子以及游廊之类的?”<br /><br />朱棣瞪大了眼点头。<br /><br />“确实啊,很难再找到大的木料了。”<br /><br />沈大勇点头。<br /><br />“那不就是了?在你那个年代,华北地区很多地方都已经被黄土覆盖了,都找不到木料。<br /><br />何况之后又有战争,有放牧,有人类活动……”<br /><br />沈大勇讲到这里,除了朱棣之外,还有另外几个家长也很是好奇,就过来听。<br /><br />尤其是明朝来的。<br /><br />明朝从朱棣开始的皇帝,那也都是感受过沙尘暴的。<br /><br />虽然只是小型的沙尘暴,那也是沙尘暴,他们也没有见过北京如今这么明净澄澈的天空啊。<br /><br />“所以我们有了塞罕坝工程和三北工程啊。<br /><br />那是我们国家提出,并去执行的绿化工程。<br /><br />在华北和西北沙漠、黄土、干燥缺水的地方种树,靠种植去缩小黄土面积,以森林覆盖慢慢取代黄土沙漠。<br /><br />那是我们先辈从七十年代开始,就投身其中去完成的一个重大的,伟大的工程。<br /><br />一直到现在,已经花了将近五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才终于见到成效。<br /><br />最先投身到这个工程里的先辈最为伟大。<br /><br />工程启动之初的七十年代,很多地方种下去一千棵树苗,只能成活一两棵。<br /><br />先辈们就一年年种,一千棵一千棵种。<br /><br />种下一千棵,一年成活两棵,再种下一千棵,两年加起来就能成活四棵……<br /><br />七十年代没有什么大型器械,先辈们给树木浇水,都是靠人力,一桶水一桶水,从遥远的地方担过来。<br /><br />他们很多人,就是自己都舍不得多喝水,也要给树苗浇水。<br /><br />他们有很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那一片片黄土里。<br /><br />有的也是当地居民,在八十年代已经经济开放,可以出去打工挣钱,或者下海经商的时候,他们也选择留在家乡投入到这个工程里。<br /><br />大树不是一天就能长成的,森林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工程不是一天就能造就的。<br /><br />他们很多人,一辈子都投身在三北工程里。<br /><br />可是直到死,都没能亲眼见到通过他们的劳动成就的绿水青山。<br /><br />现在我们看到的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的三北地区,实际上,是一片片人造森林。<br /><br />它们成为了一道墙,抵挡了风沙,也改善了华北、西北的环境。<br /><br />我们上次出行去山西,不是也听一些年纪大的司机说他们小时候山西很少下雨吗?<br /><br />现在的山西,尤其是太原以南的地方,连秋天的雨都慢慢多起来了……”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