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李世民打李隆基
('\n\t李世民刚才憋了许久的情绪,如今跟决了堤的堤坝一样,化为一股洪水,宣泄而出。<br /><br />长满刺的荆棘条一次又一次扎穿李隆基的衣服,一根根刺一下一下扎进他的肉里。<br /><br />李世民边打边骂。<br /><br />“军政财权都给出去是吧?自己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了是吧?<br /><br />那时候全世界就两亿人口,你安史之乱就死了几千万人,十室九空你满意了是吧!”<br /><br />“接着唱啊,接着跳啊!<br /><br />你对得起死去的百姓,对得起颜杲卿满门忠烈?”<br /><br />“宠信李林甫是吧,我叫你宠信李林甫!”<br /><br />“我叫你宠信安禄山!”<br /><br />“我叫你逍遥懈怠!”<br /><br />“从范阳到洛阳,就只是行军,也需要一个月!<br /><br />安禄山打到洛阳,也只需要一个月!<br /><br />你河北全境二十四郡没一个抵挡的!”<br /><br />“你忘了你建德风亭的时候的抱负了吗?<br /><br />那时候你还知道说‘君子之德风,草上之风必偃’。<br /><br />还知道榜样的作用。<br /><br />还知道上行下效!<br /><br />你自己骄奢淫逸,你让郡守如何守郡!”<br /><br />“泱泱大唐,竟还需要颜真卿一介文弱书生去抵挡贼寇!<br /><br />你对得起当初在玄武门夺权的那个自己。<br /><br />对得起你当初的凌云壮志。<br /><br />对得起这天下百姓?”<br /><br />……<br /><br />李世民越骂越凶。<br /><br />他不是看不起书生。<br /><br />只是泱泱大唐,起兵讨贼的旗帜,竟然是颜真卿一介书生举起来的,何尝不是一种悲哀。<br /><br />他只是一介书生,一个文弱书生啊!<br /><br />颜真卿在得知自己全家三十几口人殒命,得知自己哥哥颜杲卿被凌迟而死,连自己侄子的全尸都找不到的时候,擦干眼泪整合力量讨贼的时候,李隆基在干什么?<br /><br />他收拾行李仓皇而逃,洛阳不要了,洛阳的百姓不要了,大唐的北边不要了,只想跑到蜀地,妄图到达蜀地后又过回他骄奢淫逸的生活。<br /><br />各路有识之士响应颜真卿的号召,推举颜真卿为盟主,共同讨贼的时候,李隆基在干什么?<br /><br />他在继续逃跑。<br /><br />张巡死守睢阳城挡住了十几万贼寇,最后落得一个吃人恶魔的名声的时候,李隆基在干什么?<br /><br />他还在躲,还在跑,还在做鸵鸟。<br /><br />想到张巡以及张巡身上的骂名,李世民更恼火了。<br /><br />为了死守睢阳,张巡不得已让全城的将士开始吃城中百姓。<br /><br />可他是为了吃人而吃人的?<br /><br />他守住了睢阳城,他只是想继续守着,他想等到援军。<br /><br />睢阳的老百姓是人,大唐的老百姓也是人。<br /><br />他吃了睢阳城的百姓,守住了大唐更多的百姓。<br /><br />他是吃人的恶魔,他对不起睢阳的老百姓,没有人能替睢阳城的老百姓原谅张巡。<br /><br />但是张巡没有对不起他保护下来的,更多的百姓。<br /><br />安史之乱不是张巡造成的,安禄山不是张巡养起来的,史思明的权利不是张巡给的。<br /><br />如果从来没有动乱,如果没有一座城需要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张巡去死守抵挡贼寇,他永远都不会走上吃人那条路。<br /><br />“三天啊,三天!<br /><br />张巡死守睢阳城守了九个月,最后还是没守住,睢阳城破不到三天,援军就到了。<br /><br />你哪怕不四处逃跑,哪怕不摆烂,你哪怕亡羊补牢,努力补救,何至于此?<br /><br />你就只会逃跑,你和赵构有什么区别!”<br /><br />“啪啪啪!”<br /><br />荆棘条继续打在李隆基身上。<br /><br />赵匡胤:???<br /><br />赵光义:???<br /><br />有赵构什么事?<br /><br />赵匡胤还是站了起来,到系统商城那边买了个肉夹馍,递给冲着李隆基边打边骂地李世民。<br /><br />“二凤,我看你打人打累了吧?要不吃个潼关肉夹馍补充下体力?”<br /><br />李世民一道凌厉的目光投射过来,赵匡胤又把肉夹馍收走了。<br /><br />“不吃就不吃啊,我这不是好心才请你吃潼关肉夹馍的?<br /><br />你不吃潼关肉夹馍,我自己吃潼关肉夹馍。”<br /><br />赵匡胤嘀嘀咕咕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坐着。<br /><br />“砰!”李世民一脚踹在李隆基身上,李隆基整个人在沈大勇买的那张二手桌子上砸出了个大窟窿。<br /><br />“潼关失守,死了二十几万将士!就是你那个大舅哥杨国忠干的好事!谁给他的权力,谁给他地位!是你,都是你!”<br /><br />“要不是大唐出了个将星郭子仪,你就是亡国之君了!”<br /><br />说到郭子仪李世民更恼火。<br /><br />他心中有多痛恨武则天,他都不想说了。<br /><br />可偏偏,最后平息安史之乱,还得靠武举出身的郭子仪。<br /><br />大唐的武举,就是武则天提出来的。<br /><br />李隆基被打得浑身是伤,吐血了,硬是屁都不敢放一个。<br /><br />仿佛就是一块烧红了的烙铁,被突然泼上一盆冰水……<br /><br />李隆基在创下丰功伟绩,亲手打造大唐最盛的盛世,等着李世民的夸奖的时候,得知了这么个噩耗……<br /><br />可他的这种落差,哪里比得上安史之乱时的大唐百姓?<br /><br />前一天还一片祥和的,突然之间,叛军南下,长枪尖刀刺破他们的喉咙,盛极一时的盛唐,瞬间变成弥漫着血腥味的人间炼狱……<br /><br />从此之后的大唐,一蹶不振。<br /><br />藩镇彻底被李隆基养起来了,李适也企图削藩,最后因为藩镇割据势力过强,以失败告终。<br /><br />哪怕后来又出了个力挽狂澜的唐宪宗,也无法修补好彻底破碎的大唐。<br /><br />从强盛到风雨飘摇,似乎只是一夜之间。<br /><br />可这一切,在李隆基开始摆烂享乐的那一刻,就埋下了祸根……<br /><br />这个开端在哪里?<br /><br />在他重用李林甫的那一刻?<br /><br />在他将杨玉环纳入后宫专宠的那一刻?<br /><br />在他开始放权给安禄山的那一刻?<br /><br />……<br /><br />都是……<br /><br />这里的每一件事的背后,都是李隆基不负责任的摆烂。<br /><br />“呜呜呜呜呜呜……”<br /><br />李隆基从一堆木屑中爬起来,坐在地上抱着膝盖哭。<br /><br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吃瓜群众们总觉得此时的李隆基似乎比刚才刚来的时候苍老了许多。<br /><br />朱元璋特地跑到一楼去看了下,李适两三岁的样子。<br /><br />根据李适的年纪推断,李隆基这会子应该是六十岁左右。<br /><br />他刚来的时候神采奕奕得让人看不出年纪,而此时,终于让人看出这是个花甲之年的老人了……<br /><br />李世民单手拎着李隆基的衣领,把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李隆基从地上一把拽起来,又一把扔向一边。<br /><br />“你给我跪下!”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