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场面一度有点尴尬,别人也不知该如何表态安慰老盟主。</p><p> “岂有此理!”王老盟主有点生气的拍了下扶手。</p><p> 想不到,竟然有个底层小人物,把自己这个文坛盟主的热度抢了?</p><p> 被批评的年轻士子心里差点笑出猪叫声,原来你老王也不行啊。</p><p> 老盟主强自镇静,又问道:“这都是前几天的事情了,那么今天呢?”</p><p> 王士骕如实答道:“今天最热门的话题是,林教授和张幼于联手强逼金陵名姬尹青献身,虎丘徐家服软赔钱。”</p><p> 王老盟主忍无可忍,扭头道:“把戚少保请来!”</p><p> 在座众人听到这个名字,顿时一片哗然,大名鼎鼎的戚少保竟然也在姑苏驿里?</p><p> 先前戚继光戚少保一直隐姓埋名,别人都不知道他也在王世贞的队伍里。</p><p> 但如今王世贞为了自己的热度,准备把戚少保请出来曝光了。</p><p> 不多久,戚少保的一个家将走到厅中,对王老盟主禀报道:</p><p> “回王老爷的话,我家老爷方才出门去了,说是去找一个叫林泰来的年轻人。”</p><p> 王世贞茫然的问:“林泰来是谁?又是哪位的门生故旧?”</p><p> 冯时可终于又捞到说话机会了,“林泰来就是方才所说的林教授,这是他的本名,又号今布!”</p><p> 王老盟主:“……”</p><p> 厅内鸦雀无声,无人说话。</p><p> “岂有此理!”王老盟主再次拍了扶手,但这次大宗师真的震怒了。</p><p> ------------</p><p> 不讲武德的老人家</p><p> 此时的林教授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把文坛盟主的风头都抢了。</p><p> 他正沉浸在获得打入文坛机会的喜悦中,并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装作经常参加雅集的样子。</p><p> 从总堂赶过来的宋全还在苦苦劝说,请林泰来立刻班师,回援总堂。</p><p> “只要你肯回师横塘镇,就让你做安乐堂的副堂主!”宋叔亮出了最后的底牌。</p><p> 当然,这也肯定是陆堂主所开出的最大筹码,反正一个副堂主也不花钱。</p><p> 林副堂主?于是林泰来更不想去了。</p><p> 一个半月之前的宋全绝对想不到,林贤侄泰来竟然会崛起到如此地步。</p><p> 他又换了个角度劝:“你一直很不喜欢被人称为小奉先,这次就是你一個改善形象的机会!</p><p> 你不是自称熟览史书吗,不妨看看那些忠肝义胆之人都是如何行事的!</p><p> 只要你迅速回援,救总堂于水火,江湖上人人都会夸伱一声忠义!”</p><p> “宋叔啊,你这读史读的也不透啊。”林泰来叹道:“史书上那些懂得拥兵自重的人,在大部分时候都比忠肝义胆之人过得滋润啊。”</p><p> 宋全:“……”</p><p> 林教授拍了拍宋叔的肩膀:“叔,又不是什么大是大非家国大义的事情,若非遇到明主,愚忠要不得。”</p><p> 宋全茫然的望着已经开始西斜的日头,自己辜负了堂主的委托,拼尽全力也未能劝动林泰来回师救援。</p><p> 林教授开始张罗饭局,与手下们商议去哪里吃席,庆祝一下打入文坛的新开端。</p><p> 正在此时,前两天出现的那位疑似武官的方脸老者,不紧不慢走进了茶舍,身后还是有几个护卫。</p><p> 林教授也没想着与这老者还有什么交集,也就没有在意,仍然在说晚上酒席的事情。</p><p> 这老者却主动走到林教授桌前,掏出一张文稿放在了林泰来面前。</p><p> 林教授瞥了一眼,立刻大为惊讶!</p><p> 只见这文稿上只有一首七律诗,却是自己亲笔写下的:</p><p>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去难。</p><p> 二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p><p>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p><p>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p><p> 没错,就是前两天送到浒墅关税使王之都那里的诗稿。</p><p> 记得记得王税使说,这诗是要送给戚少保的?</p><p> 想到这里,林教授抬起头,狐疑的盯着面前这位方脸虎目的老者。</p><p> 不知怎得,这老者在林教授眼里,突然变得很有气势的样子。</p><p> “这诗稿怎得会在阁下手里?”林教授有点不敢相信的问道,称呼从老人家直接换成了阁下。</p><p> 老者很平静的说:“听说本就是写给我的,为何不能在我手里?”</p><p> 林泰来大为震惊,难道自己有眼不识金镶玉了?这老头莫非就是历史课本上必有的戚继光戚少保?</p><p> 他又想起,历史上戚继光似乎就是在万历十三年左右,在广东总兵官任上被解职的。</p><p> 然后戚继光就从广东北上返乡,路过南直隶,难道这就被自己碰上了?</p><p> 真没想到,冷不丁的就遇到个这么大的人物。</p><p> 林教授站了起来,也没有叫破身份,行个礼道:“原来是老英雄当面,在下有失远迎!”</p><p> 戚少保却有点</p> ', ' ')('\n <p>怀疑的问道:“恕我直言,这首诗真是你所作?</p><p> 老夫真想不到,除了老夫之外,天下竟然还有第二个既能打还能作诗的。”</p><p> 林教授:“……”</p><p> 如果你老人家身上不是挂着民族英雄光环,我林泰来一定要让你知道,什么叫pua!</p><p> 不过在身份低微时剽窃诗词,迟早会遇到这种被质疑情况。</p><p> 对此林教授也不是没准备,也不用生气,便开始解释创作思路:</p><p> “其实这首诗,里面很多词句的蕴意灵感都来自戚少保的诗词。</p><p> 例如,劳劳车马未离鞍这句,蕴意取自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这句。</p><p> 又例如,秋风宝剑孤臣泪,灵感取自星含宝剑横,以及孤臣于此望宸銮等句。”</p><p> 听着林泰来的解释,晚年版戚少保的抑郁心情忽然缓解了不少,这就是民心啊。</p><p> 饶是戚少保一生南征北战见多识广,也没见过如此眉清目秀、说话又好听的少年。</p><p> 戚少保又拿起了诗稿,感慨着说:“不想我在暮年之时,收到足可盖棺定论的重礼。</p><p> 如今我不过是个解职老军,只能传你一门绝世枪法,作为回报了。”</p><p> 林泰来无语,说来说去,还是没用的枪法?能不能换点别的?</p><p> 戚少保上次懒得多解释,但这次则耐心了很多,侃侃而谈道:</p><p> “这门枪法源自前宋杨家梨花枪,经过唐荆川前辈的改良。</p><p> 三十年前,荆川前辈将枪法传授给了我,总称为杨家六合枪。其实我觉得,叫唐家枪更合适。”</p><p> 唐荆川就是嘉靖朝的一代奇才唐顺之,二十多岁就拿了会试第一,本来也是个能文能武的少年天才人物。</p><p> 可此人在仕途上,每次政治抉择几乎都是错误的,导致他虽有一肚子各种学问,结果终生不得志。</p><p> 林泰来听着老人家回忆式的“讲古”,下意识捧着话说:“对!这枪法既然得自唐荆川,就应该叫唐家枪,唐家霸王枪!”</p><p> 这名字你是认真的?戚少保愣了愣,然后才说:“你若将它学了,随便你怎么命名了。</p><p> 这门枪法至今还没有真正传人,老夫一直深以为憾,唯恐让故人绝技失传,他日有何面目见故人于地下也!”</p><p> “是啊是啊,确实应该赶紧找个枪法传人。”林泰来附和着说。</p><p> 然后戚少保很期待的说:“我只是路过苏州,不会逗留太久,只能先将枪法二十四式的要诀和招式架子传授给你。</p><p> 今后就靠你自行勤加练习,不断精进了,不知枪法在你手里,又会变成怎样。</p><p> 时间实在太紧迫了,从明日起,你开始跟老夫学习枪法,先全心全力学上十日!”</p><p> 说完了后,戚少保的神情饱含鼓励,对着林泰来点了点头。</p><p> “啊,这……”林泰来小声的说:“我……可以不学吗?”</p><p> 戚少保:“……”</p><p> 可能他完全没有意料到,竟然有人拒绝自己传授枪法?</p><p> 几道含有杀气的目光,从戚少保身后的护卫那里射向林教授。</p><p> 在忠心耿耿的护卫们看来,这个小子实在太不敬重他们的戚将军了。</p><p> 戚少保回过神来,有点恨铁不成钢的质问道:“为何不想学?”</p><p> 林教授叹口气,如今的苏州城,文坛大会如火如荼,自己刚从冯二老爷手里拿到一张小门票!</p><p> 如果天天跟着戚继光学一门没用的枪法,怎么分身去文坛大会立字号?</p><p> 但也不好直说,林教授就很委婉的答道:“在下一个遵纪守法的城镇良民,学兵器作甚?”</p><p> 当今的战阵用枪法,一般都是用三四米长的大枪。</p><p> 在市井打群架,铁拳金鞭就足够无敌了,搞个几米长的大枪纯属多余,而且经常不好施展,林教授真的全无兴趣。</p><p> 戚继光目光如炬的喝问道:“真当老夫没见过?若说不练兵器,那你的铁鞭又是怎么回事?”</p><p> 林泰来无奈的说:“在下生性喜欢直来直去的,一拳打去三羊开泰,一鞭下去四大皆空。</p><p> 而枪法讲究一个韧劲,除了扎之外,又是圈又是拿又是缠的,不合在下口味啊。”</p><p> 众人仿佛都听得出了林泰来的言外之音:在下仗着天生力量和反应速度,铁拳金鞭直接去莽就足够了,大枪这种技术型的武器真没卵用。</p><p> 戚少保身后一名年纪半百的护卫大怒道:“小子安敢如此狂妄,待我来领教一番!”</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