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祀有些不知自己现在是何感觉。<br />\n唯一能准确分辨出的,就是他很高兴。<br />\n看到她眼底的疼惜,看到她的眼中全是他,他的心口就像是被蜜饯填满了一般,甜的溢出来。<br />\n他喜欢这种感觉。<br />\n喜欢这种偏爱。<br />\n“此事,孤一直想和阿瑜说。”<br />\n但他不知如何开口,也没找到好时机。<br />\n“现在,阿瑜想听听孤小时候的事吗?”<br />\n乔初瑜顿时点头如捣蒜。<br />\n“从孤记事起直至十一岁,孤从未见过陛下和皇后。”<br />\n第一句话,就将乔初瑜唬住了。<br />\n从未见过?<br />\n陛下和皇后竟真的狠的下心,一面都不见?<br />\n乔初瑜诧异的直皱眉。<br />\n“四岁前,孤身边服侍的人还是陛下的人,四岁后,身边的人彻底换了一批,只有别院的人。”<br />\n四岁,那就是那位先太子刚去上书房之时。<br />\n天资尽显,所以陛下这是彻底放弃了另一个儿子?<br />\n“许是上面人长久没有过问,别院的下人对孤一日一日的怠慢。”<br />\n“直至十一岁,孤还没有开蒙,也不知自己是何人之子。”<br />\n“孤在别院的日子,有无趣的地方,也有有趣的地方。”<br />\n“无趣,是每日不知做什么,别院之外,从未见过。”<br />\n“有趣,是别院之中,无人约束。”<br />\n听到这,乔初瑜已经不忍心听下去了。<br />\n这算什么有趣?<br />\n苦中作乐吗?<br />\n还有,上京的世家公子,多是六岁启蒙,日日就要读书了。<br />\n情况特殊些的,最迟八岁也该启蒙了。<br />\n十一岁还没有开蒙,那是吃了多少的苦头才能将落下的那些在短短几个月内全部补齐?<br />\n乔初瑜手指紧了紧,想捏着帕子,却忘了自己的手放在齐祀的手背上,一动,齐祀就能感觉到。<br />\n齐祀反手将乔初瑜的手握住,安抚的温和一笑。 <br>\n\t\t\t', '\t')('\n乔初瑜心里更不是滋味了。<br />\n同是一母所出,一个在宫中受尽宠爱,一个在宫外像野人一样活着,这……未免也太不公平了。<br />\n“齐祀这个名字孤不喜欢,以后阿瑜唤孤,就用阿瑜给孤取的名字,阿瑜觉得怎么样?”<br />\n乔初瑜当然应好。<br />\n她笑着开口:“……阿满?”<br />\n齐祀抿着一抹满足的淡笑应。<br />\n“阿满,阿瑜小时应是……”<br />\n见过你,那玉佩就是她送的。<br />\n“殿下,娘娘,江阳侯世子求见。”<br />\n珊瑚走进,乔初瑜后半截话堵在嗓间。<br />\n“表哥应是来找殿下的,殿下要不见见?”<br />\n殿下殿下的,她叫习惯了,一时半会,她这称呼还是改不过来。<br />\n转向珊瑚,齐祀又变成了一副冷淡样:“命他进来。”<br />\n帐篷外,钟肃眼巴巴的等着。<br />\n知道此太子不是彼太子,反应最大的莫过于的钟肃了。<br />\n他是太子伴读,自四岁起,就去了上书房,和太子同吃同住。<br />\n他常常想,齐祀能容忍他这么多,应是他们是<br />\n打小的情谊。<br />\n可这……不是一个人?!<br />\n钟肃不由的想起这些年他在太子面前提了多少次他从前的脾气好,要改改他那破脾气之类的话。<br />\n钟肃的脸色变戏法一般黯淡下来。<br />\n若他是太子,天天听到自己身边话唠拿自己和旁人比,定会一点颜面都不会给他留,直接将他赶出东宫。<br />\n钟肃心虚的瞅了一眼齐祀。<br />\n这一瞥不要紧,忽然想起更可怕的事,这些年他不听‘齐扶’的劝阻,叫了太子多少次‘阿祀’。<br />\n叫的都是另外一个人?<br />\n钟肃绝望闭眼。<br />\n他这是都做了些什么?<br />\n天天往别人的伤口撒盐?<br />\n钟肃脸色怪异的吐了一口气。<br />\n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他做错了事,应当认错。 <br>\n\t\t\t', '\t')('\n*<br />\n右相营帐中,一片肃穆。<br />\n右相一回来就凝着脸,右相夫人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但不想触他的霉头,识趣的寻了个由头,出了营帐。<br />\n右相阖上眼,营帐内沉静了许久才听到他的声音。<br />\n“你是怎么办的事?”<br />\n语气平淡的听不出情绪。<br />\n心腹心中一个咯噔,想要请罪却是不知道如何辩解。<br />\n此事是他的疏忽,辩无可辩。<br />\n“秋狩总共半个月,还有十日。”<br />\n“陛下已经知道此事是本相所为。”<br />\n陛下本就因着皇后对太子爱屋及乌,更别提还有这么一层。<br />\n太子的地位,稳如磐石。<br />\n伴君如伴虎,陛下是什么人,他有七分的了解。<br />\n陛下的能力,他从不敢轻视。<br />\n施御史是他的人,怕是不出半月,就会被查出来。<br />\n回了上京,等着他的就是降罪的圣旨。<br />\n右相起身,来回踱步。<br />\n一炷香后,脚步声停下。<br />\n“即刻传信回上京,将死士全部调来围场。”<br />\n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齐祀的命留下。<br />\n心腹听见最后一句话,神色惊恐,骤然抬头,劝道:“相爷,死士全部调来,也只有三百人。”<br />\n此次陛下带来的禁军,可是有上千之数,个个都是精锐,不输他们的死士。<br />\n右相已经决定的事,向来没有回旋的余地。<br />\n见此,心腹只能闭嘴,“属下这就去办。”<br />\n“等等——”<br />\n“斩草就要除根,这次本相救了柳氏,告诉柳氏,该她还了。”<br />\n“几日后,死士到,太子出事,再无人顾及侧妃,让她动手。”<br />\n心腹抱拳:“是。”<br />\n帐篷外被撩起,一个身着内侍的衣裳的人走进,心腹刚要开口呵斥,就见那人抬头。<br />\n是江玉泉。 <br>\n\t\t\t', '\t')('\n“江某信相爷,可相爷耍的好苦。”<br />\n被太子身世一搅和,右相差点忘了这么一个人。<br />\n江玉泉大大咧咧的坐在右相身边的椅子上:“相爷好算计,今日这么一出,应是相爷安排的吧。”<br />\n右相沉默不语。<br />\n江玉泉脸上挂着张扬的笑:“现在的太子乃至陛下,都不容不下相爷。”<br />\n“若是江某再递上一把刀,想必陛下和太子将会用的很顺手。”<br />\n“一个高兴,封赏自然不必说。”<br />\n江玉泉长舒一口气,望向右相:“这样说着,江某很是心动啊。”<br />\n-----------------------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