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可这算什么?一代硕儒不为人知的真实面貌?还是说,口腹之欲的力量,已经超越了经学义理和匡扶天下的抱负?<br />\n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诞感。<br />\n她甚至想立刻吩咐下去,让人将剛出锅的炸土豆,用最快的速度送到荀爽面前,看看他会不会真的激动得涕泗横流。<br />\n但理智拉回了缰绳。<br />\n震惊和哭笑不得之后,一个念头毫无征兆地冒了出来。<br />\n炸土豆<br />\n这或许,不,这简直就是一个天赐良机。<br />\n一个谁也想不到的,能把这位大儒留在梁国的机会。<br />\n她飞快地回忆着脑中关于荀爽的史料记载。<br />\n党锢之祸解除后,朝廷多次征召,連大将军何进许以侍中、光禄大夫的高位,他都一一拒绝。<br />\n直到董卓用强权逼迫,他才不得已出仕,却又在短时间内被推上司空之位,随即离奇病逝。<br />\n这其中,有多少是被迫应付,又有多少是忧愤难平?<br />\n一个連何进都請不动的人,一个对官场名利似乎毫无兴趣的纯粹学者,他的破绽,他心心念念难以割舍的,竟然是一盘炸土豆?<br />\n这听起来简直像个三流的市井笑话,可[读心符]反馈来的信息,那一声声对炸土豆的深情呼唤,真实得不容置疑。<br />\n【酥脆的外壳,绵软的内里,恰到好處的盐粒。啊,不行了,又想吃了。李复腿脚要快些,不然凉了就失了灵魂。】<br />\n【明日装病,嗯,装病就要装得像,臉色得憔悴些,步子得虚浮些。】<br />\n謝乔端起面前的酒盏,指尖微微用力,感受着杯壁的凉意。<br />\n她再次看向荀爽,老人依旧端坐,神情平和冲淡,对旁边官员的敬酒也只是微微颔首,一举一动,无不透着饱学鸿儒的风度。<br />\n谁能想到,这副庄重的皮囊之下,正上演着一出关于炸土豆的内心大戏?<br />\n反差。<br />\n巨大反差。<br />\n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迅速成形。<br />\n何进請不动,董卓只能强迫,或许她,只需要一盘管夠管好的炸土豆?<br />\n謝乔端着酒盏,指尖微凉,她看向对面的荀爽,决定抓住这个因炸土豆而产生的微妙时机。<br />\n她放下酒盏,语气帶着恰到好處的敬意:不知慈明先生对梁国觀感如何?<br />\n荀爽捋了捋颌下长须,姿态依旧从容:謝府君励精图治,施政务实,颇有成效。颍川故旧,大抵是看走眼了。然老夫觀之,不足亦多,料想来日方长,谢府君必能改进。<br />\n声音平稳,公事公论,听不出太多情绪。<br />\n谢乔心中有了底,顺势发出邀請:梁国初定,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乔恳请慈明先生能夠留在梁国,助我一臂之力。以先生之才,必能泽被一方。<br />\n荀爽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舒展,语气平淡却坚定:老夫闲云野鹤惯了,不愿再涉足官场俗务。<br />\n【当官?狗都不当!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不够累瘫的?不去不去。】 <br>\n\t\t\t', '\t')('\n这拒绝倒是干脆利落,和史书上记载的一样。<br />\n谢乔毫不意外,立刻调整策略:并非请先生出仕为官。乔愿以弟子之礼,供奉先生。先生只需在梁国住下,颐养天年,若乔有不解之處,或遇施政难题,能向先生请教一二,便已是万幸。<br />\n荀爽抬眼看了看谢乔,眼神里帶着一丝审视。<br />\n【供养?什么什么?老夫没听错吧?老夫难道老到需要人供养的地步了?会不会说话?哼!】<br />\n谢乔捕捉到他细微的表情变化,赶紧补充,语气更加诚恳:先生误会了。乔的意思是,梁国愿为先生提供一处清静之地,供先生安心修养,研究经义。平日里绝不打扰,只是乔偶尔有些浅见,想与先生探讨。当然,饮食起居,必会悉心照料,梁国虽不富庶,但备下些许地方美食款待先生,还是能够做到的。<br />\n她刻意在美食二字上,略微加重了语气,眼角的余光留意着荀爽的反应。<br />\n果然,听到美食款待四个字,荀爽端坐的身形似乎有那么一丝微不可查的松动。<br />\n【美食款待?是我想的那个吗?炸土豆?对!肯定是!金黄酥脆,外焦里嫩,嘶。】<br />\n听着荀爽的心声,谢乔强忍着笑意,他内心狂动,而表面上,他只是沉吟片刻,仿佛在做一个极为艰难的决定。<br />\n终于,荀爽缓缓颔首,臉上露出一丝为了学术我还是勉为其难吧的表情:既然谢府君如此盛情,老夫若再推辞,倒顯得不近人情了。<br />\n他继续说:也罢,老夫便在梁国叨扰些时日。府君若有疑困,尽管来问,老夫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br />\n【炸土豆!炸土豆!我来了!】<br />\n谢乔心头一块大石落地,差点没绷住嘴角的弧度。<br />\n用炸土豆钓来一位颍川大儒,这事说出去,恐怕都没人信。<br />\n但事实就摆在眼前,这位连何进都请不动的名士,终究还是为了那一口酥脆,暂时留在了梁国。<br />\n这第一步,险之又险,却又荒诞地顺利。<br />\n目光在席间流转,最终落在了荀爽身侧的两个年轻人身上,荀彧和荀攸。<br />\n一个是未来的王佐之才,一个是曹魏的谋主,未来颍川荀氏最杰出的两位代表,此刻就坐在离她不过几步遠的地方。<br />\n剛才劝说荀爽时,二人只是安静地旁观,并未插言,神色间看不出波澜。<br />\n谢乔的心思又活络起来。<br />\n拐来一个荀爽已经是意外之喜,若是能趁胜追击,哪怕只是问一句?万一呢?<br />\n虽然她心里清楚,这概率比刚才劝留荀爽还要低上无数倍。<br />\n荀氏是何等门第,颍川又是人才荟萃之地。荀彧和荀攸,这两人注定是要去往天下中心,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抱负的。<br />\n她这小小的梁国,拿什么留住这两位未来的国之栋梁?<br />\n问问又不掉块肉。<br />\n万一他们叔侄情深,或者,也爱吃炸土豆呢?机会就在眼前,不试试总觉得亏了。<br />\n她调整了一下坐姿,脸上帶着刚才成功说服荀爽后尚未完全褪去的笑意,看向那两位年轻人,语气尽可能顯得自然随意,仿佛只是顺带一提:慈明先生既愿暂留梁国,不知文若、公达二位郎君,是否有意也在此盘桓些时日?梁国虽小,但求贤若渴。<br />\n这话一出,不仅荀彧、荀攸抬起了头,连刚刚内心还在回味炸土豆滋味的荀爽也看了过来,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似乎也没料到谢乔会如此直接。<br />\n荀彧率先开口,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天生的距离感,礼数周全得让人挑不出错:谢府君盛情,彧感激不尽。只是家中有事,且早有游学之计划,恐难在梁国久留。<br />\n意料之中。 <br>\n\t\t\t', '\t')('\n王佐之才怎么可能屈就于她这小庙。<br />\n谢乔心中毫无波澜。<br />\n接着是荀攸,他比荀彧显得稍微活络一些,但也同样是婉拒:府君厚爱,攸亦铭感五内。然才疏学浅,尚需历练,不敢叨扰府君。<br />\n这拒绝,干脆利落,在情理之中。谢乔并未感到多少失落,毕竟一开始就没抱太大希望。<br />\n她大方地笑了笑:既如此,乔亦不敢强求。梁国的大门,随时为二位敞开,为士人敞开。若将来改变主意,或途经此地,务必前来一叙,乔必扫榻相迎。<br />\n二人朝着主位上拱手。<br />\n谢乔回礼。至少,混了个脸熟。<br />\n一侧的荀爽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动作缓慢悠然,仿佛在品味着什么。<br />\n他对荀彧和荀攸的婉拒,并没有任何干预,只是微微颔首,表示认可。眼神中带着一丝的满意,对二人应对得体的礼节,感到颇为欣慰。<br />\n毕竟是荀氏子弟,进退有度,不卑不亢,这份世家风范,倒是拿<br />\n捏得恰到好处。<br />\n不过,荀爽的心思,显然并没有完全放在他二人的去留之上。<br />\n他的大部分注意力,早已飘向了美食款待四个字。<br />\n那金黄的色泽,酥脆的外皮,软糯的内心,仅仅是想象,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br />\n荀爽的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已经闻到了那诱人的香味。<br />\n就在这时,一片虚幻的光点,无声无息地从荀爽的后背飘落。<br />\n那是读心符的效果正在消散。<br />\n随着光点的消失,谢乔脑海中那些嘈杂的心声,也逐渐退去。<br />\n读心的效果,自然随之消失了。<br />\n谢乔眨了眨眼,那种清晰洞察人心的感觉骤然消失,心中竟有些许空落落的。<br />\n不过,此次收获已经足够大了。<br />\n她成功地用炸土豆,钓到了一位颍川大儒,这遠远超出她的预期。<br />\n[读心符]实在是极妙的道具,大有用处,可惜她自己没【签到】开出来过,不知道这许多日子,欧洲人谢均有没有开出来。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