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第149
('\n <p> 艾柳从小便跟着她,手尤其的巧,一些陈穗不喜欢觉得老土的首饰,经过她的改造,都能变得很好看。</p><p> 艾柳自认别的帮不上忙,但自家女郎说想要用玻璃珠和贝壳做出好看的首饰。艾柳绝对没问题。</p><p> 艾柳得了这个任务,便专心的在屋子里研究,她屋子里堆了几颗珍贵的玻璃珠,以及一大堆各色绚丽的贝壳。</p><p> 艾柳最终用贝壳和玻璃珠做了耳坠、步摇、插梳、颈链。</p><p> 由于贝壳的特殊性,它们自带虹彩光泽,再搭配上玻璃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好看。</p><p> 陈穗十分高兴,正好这又碰到石金前来开会,她便立刻带上艾柳奔赴会议。</p><p> 前来开会的县令有好几个,发言都是一个个的发言,陈穗运气不好抽到最后一个,她耐心的等待着前面的人说话。</p><p> 陈穗首先是说了玻璃厂给榆岛县带来了多少经济收益,有多少家庭因得这个玻璃厂能吃饱饭。</p><p> 玻璃厂目前的管理模式等等。</p><p> 陈穗的发言基本没什么废话,故而石金听的很认真。</p><p> 玻璃厂的事说完,陈穗清了清嗓子。“下官最近新研制出一样东西,想请石部司过目,能否将这东西远销南诏西平,甚至海外呢。”</p><p> 石金顿时感到有些好奇,便问陈穗是什么东西。</p><p> 陈穗立刻让艾柳去取那几样首饰,趁着这个间隙同石金介绍。</p><p> “下官原是陵州人,第一次来南东路去海边时,便觉得许多贝壳光彩夺目。但后头得知,当地百姓只当这些好看的贝壳是没用的废品。心中甚是可惜,正好玻璃厂建造后,除了器具,也生产玻璃珠,于是下官便让身边婢女艾柳将贝壳与玻璃珠结合起来,做了些首饰,还望石部司过目。”</p><p> 艾柳小心翼翼打开木匣,里头陈列着耳坠、步摇、插梳、颈链四样。</p><p> 正好外头的阳光照射进来,衬得这四样首饰光彩夺目。</p><p> 石金拿起那只步摇。</p><p> 她在商部工作,自然知道南诏和西平那边贵族的爱好,他们没见过海,自然也未曾见好看贝壳。</p><p> 这贝壳与玻璃珠这样镶嵌,看着确实唬人,定能狠狠的宰他们一笔。</p><p>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骗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外国人。</p><p> 陈穗小心翼翼观察着石金的表情,心中七上八下的。</p><p> 其实她计划书都写好了,只需要办一个小型的作坊,只招女工,让艾柳负责首饰的样式,再教那群女工如何镶嵌等工艺。</p><p> 现在的玻璃厂和水泥厂都是力气活,若是这首饰能成,那么南东路的女郎们能自己做工赚钱,腰板也能硬起来。</p><p> 石金微笑点头。“这东西确实符合南诏和西平的审美,在那边会很好卖的,不知陈县令过几日能否写个计划书给我,我将计划书带回去给莫尚书看看。”</p><p> 陈穗悄悄从桌子旁抽出两大张写的密密麻麻的纸来,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p><p> “其实计划书下官早已写好了,还望石部司过目。”</p><p> 陈穗看石金看计划书看的差不多,便又小心翼翼地问:“石部司,这四样首饰,能否当呈到陛下面前呢。”</p><p> 黎县如今与十二年前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模样。</p><p> 因得人口暴增, 整个县都扩大了一圈,公共牛车自然也是安排上了。</p><p> 对此黎县人终于扬眉吐气,陵州那群土包子总说黎县地盘太小, 连公共牛车都没有。</p><p> 对此黎县人终于可以反击。</p><p> 因此在公共牛车全面开通的那一日, 黎县人纷纷出动,势必是要在气势上为黎县撑腰,就算是没事也得付钱坐个来回。</p><p> 如今黎县的本地百姓都不太缺钱, 就算是那好吃懒做的, 靠将家里的空屋子租出去,也不会饿死。</p><p> 来黎县求学的学生实在是太多了。</p><p> 对此,黎县和陵州的小学堂一直都是优先本地学生入学, 若有剩下的位置,那便携本人户籍先到先得。</p><p> 因此黎县便有租住在这里的富商, 就等着空出入学名额好抢着入学。</p><p> 范迎的阿爷与阿婆家中去年就住着一样这户人家,今年终于是抢到了入学名额。</p><p> 范迎自小就听阿爷和阿婆说,她的父亲当初是替当今陛下做过事的,那什么水车,桌椅板凳, 都是她父亲一手一脚做出来的。</p><p> 范迎期初还觉得稀奇, 但从小听到大便也觉耳朵起茧子。</p><p> 范迎实在听得烦了,便反驳。“不就是个木匠, 帮陛下制了些东西吗,这黎县随便拉个本地人出来五个有三个都见过陛下, 还有一个能说和陛下说过话呢。”</p><p> 范迎的阿爷便板起脸来。“你怎得这样说, 你阿父哪里是木匠,他如今是黎县技术学堂木工专业西席。”</p><p> 范迎:“好好好,知道了。”随后便一溜烟跑出门去。</p><p> 如今小学堂改为三年制, 范迎今年正好三年级。</p><p> 用黎县人的话来说,便是升学的关键时刻。</p><p> 范迎成绩不错,中学</p> ', ' ')('\n <p>堂已是稳升学的成绩,她的阿父与阿母甚至已经在帮她想中学堂毕业以后的规划。</p><p> 前来求学的人太多,其中不缺家中有书香底蕴从小读书的。也有家中富甲,但是碍于对商户的打压,所以没办法做官的。</p><p> 中学堂毕业后,想要公务考试,如今的难度堪比八仙过海。</p><p> 范迎的阿母宋盼有时望着范迎直叹气。“你要是早几年出生多好。”</p><p> 早几年黎县本地人和陵州本地人的孩子最先读书,那康娘子一双儿女双双做大官,其中也是有赶上时代风口的缘故。</p><p> 范迎对此有自己的想法,她眨了眨圆圆的眼睛。</p><p> “除了做官,做西席或学医都很好啊,再说了,等我中学堂毕业的时候,可能正好赶上要读大学堂了,到时候是什么情况还未知呢。”</p><p> 宋盼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便对范迎说明日要去参加婚宴。</p><p> 范迎问:“是赵阿叔和谭西席的吗?”</p><p> 宋盼点了点头。“明日在谭西席家中院子摆席,几户邻居都借了地方。”</p><p> 宋盼其实是很羡慕赵安和谭迎松的,他们应当算得上是真正的自由恋爱,相处了有两年多才成亲。</p><p> 宋盼虽和范利成婚多年,但那时哪有什么自由恋爱的说法。</p><p> 范利那时给陛下做了一年多的木工,攒了些钱。</p><p> 而她家中想将她嫁出去换钱给弟弟娶妻。</p><p> 就连她名字中的这个盼子,也是盼儿子的意思。</p><p> 两个人就相看了一眼,便成亲了。</p><p> 她和范利两年的时间,孩子都生了。哪像赵安和谭迎松,还在用如今时兴的话来说,两年都是谈恋爱的阶段。</p><p> 宋盼给范迎梳头,突然说了句。“你以后若是找夫君,就像谭西席这般,多相处一段时间才好。”</p><p> 范迎对于宋盼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很是疑惑。“阿娘,怎得说起这个,我现在距离法定成亲的年纪还早着呢。”</p><p> 范迎摸了摸自己的发髻,背着自己的斜跨精致小包。“我出门玩去啦。”</p><p> 范迎和同班同学一起逛集市,如今的黎县很热闹,姑娘家家凑在一起便买些小玩意,吃的戴的都有。</p><p> 二人刚走没两步,便瞧见一郎君对着自家下人大喊道:“真的?可是真的?”</p><p> “千真万确!咱们家小郎君可算能在黎县读上书了。”</p><p> 那郎君听得以后,先是用手捂住胸口,随后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仿佛只要在黎县读上书,他家儿子日后就官运亨通了。</p><p> “你快扶着我,你快扶着我!我觉着我要晕倒了。”</p><p> 得,又一个因为抢到入学名额激动到差点晕倒的。</p><p> 对于这样的场景,范迎和同学已见怪不怪,甚至路过这对激动的主仆时甚至非常礼貌地说了句让一让。</p><p> 两个人买了杯用竹筒装的凉茶,一边走一边喝,顺便看看新奇玩意。</p><p> 如今玻璃被大量生产,昂贵的玻璃制品自然不会出现在街边小摊,都是在店里才有的。</p><p> 范迎和同学曾经进去看过一次,看完以后二人就对那玻璃杯玻璃碗深深的吸引住了,可惜还是小学生的二人零花钱连玻璃制品的零头都够不着。</p><p> 今日二人也打算去看。</p><p> 这次店内甚至还上新了玻璃珠,两个小女郎看着圆溜溜的玻璃珠,发出赞叹。</p><p> “玻璃珠真好看。”</p><p> “若是买一颗镶成挂件挂在斜挎包上,那得多威风。”</p><p> “这么贵重的东西你就挂在斜挎包上?若是碰坏了可怎么是好!”</p><p> “用来做发簪定然也好看的。”</p><p> 店主素来对学生态度温和,便对他们说:“这珠子已是被人预定了的,你们要看就抓紧时间看,明日可就看不到了。”</p><p> 范迎和同学便一下子跨下脸来,委屈巴巴地说:“这么快就被人预定了。那我们今日只能多看会了。”</p><p> 范迎和同学看了一下午的玻璃珠,回家时,自己的阿父已下班。</p><p> 十几年过去,范利和当初那个毛头小子已是截然不同,他如今也是黎县技术学堂的资深西席,自也变得沉稳了许多。</p><p> 不过沉稳的范利有时做梦还是会梦到一些让他无法再沉稳的时刻。</p><p> 那就是陛下刚来黎县,要置办各种东西时,他和师傅孙昌每日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牛晚。</p><p> 两眼一睁就是干。</p><p> 昨日做梦他梦到自己又回到了那个场景,他吓的一哆嗦,活生生的将自己吓醒了。</p><p> 随后又庆幸是个梦,又安心的睡了。</p><p> 范迎一边吃饭,一边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个玻璃珠真是好看极了,有我的拇指这么大呢。”</p><p> 玻璃制品很贵,范利和宋盼多年的积蓄自然是买得起的,但因为一颗没有用处的玻璃珠便花掉一些积蓄,是十分没有必要的做法。</p><p> 毕竟这玻璃珠也只是好看而已。</p><p> 范迎羡慕地说:“也不知道是哪家富商将玻璃珠买回去了。”</p><p> 第二日</p> ', ' ')('\n <p>,范迎起了个大早,今日要去参加婚宴。</p><p> 赵安和范利从前在黎县技术学堂共事过,关系还不错,虽然后头赵安调去了陵州,但是这婚宴既回了黎县办,那他们全家自然是要早些去帮忙的。</p><p> 宋盼给范迎梳了个可爱的双髻,戴上发饰,一家人这才出门。</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