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殿下,有臣子忍不住劝道, 眼下形势不利,再拖延下去也非上策,还是先回邺城主持大局为好。</p><p> 是啊,若卫王看见殿下这样执迷,也会痛惜的。</p><p> 卫王指的是卫宁,也就是卫衍的父亲。因为卫宁一生没有称帝,卫衍的哥哥称帝后也还没给卫宁追封,所以诸臣只用卫王称呼。</p><p> 听臣子们提到卫宁,卫衍忽然情绪低落。</p><p> 母亲觉得他丑,兄弟也拿这一点戏弄他,只有父亲不在意他的容貌,也从不拿他的容貌说事。</p><p> 他敬仰父亲,想建成超越父亲的功业,难道这也不能实现吗?</p><p> 卫衍手掌紧紧握着马缰。</p><p> 那五万俘虏,是杀给贺兰绪看的。</p><p> 几日和贺兰绪交战下来,他发现无法用正常的军事手段战胜贺兰绪。</p><p> 将俘虏杀死,抛尸悬瓠城,再引贺兰绪亲眼看到。贺兰绪是重情义之人,看到后,不可能不为之心伤。</p><p> 所有人都知道贺兰绪病重,但贺兰绪就是不死。</p><p> 这番巨大的刺激下来,就算贺兰绪不被当场气死,病情也能再度加重。</p><p> 以五万燕国人的命,换燕国失去一个君主,受损失的全是燕国,没理由不做。</p><p> 他想等到贺兰绪的消息再回去,是病情加重也好,也一命呜呼也好,总要听到一个消息。</p><p> 但这些人说的也有道理,邺城不能长久无人主事,他的哥哥可还是有几个子女,而母亲向来不喜欢他,一定会在邺城制造阻碍。</p><p> 拖得越久,他离帝位也越远。</p><p> 只是这样走总有些不甘心。</p><p> 卫衍看向几人,依次指过他们,道:孤要回邺城主持大局,你们在这里多留一旬。如果燕国那边有消息,就应时而动。</p><p> 鲍检照也在被留下的几个人里,不用真跟着卫衍跑去邺城,他松一口气,左右看看同样被留下的其他人,冷静领命。</p><p> 夏军回师的消息也传到了崔衍昭这里。</p><p> 现在和燕国订了盟约,夏国军队也已回师邺城,北方的威胁暂时消除,看上去他们也该回去了。</p><p> 这几天贺兰绪已经发了国书,并遣人把贺兰宝接了回去。</p><p> 夏天闷热干燥,崔衍昭有些怀念江河环绕的建康城,也有些想念太后。</p><p> 一开始他和太后之间是很生疏,但时日久了,他还是能从太后那里感受到关心。他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人,不可能无动于衷。</p><p> 臣参见陛下,愿陛下长乐无极。姜质来到营帐,拜见崔衍昭。</p><p> 军营里一切从简,而且崔衍昭也意识到王适安的亲信对他多有不服,此时居然如此正式地行礼,让崔衍昭下意识提高了警惕。</p><p> 左寓被王适安请封为丹阳尹后,就是姜质接替左寓的位置,王适安对姜质很信任,大多数时候都会带上姜质。</p><p> 姜质做事,基本都是有王适安授意。</p><p> 难道是有什么王适安不好意思当面对他说,而且又特别严肃的事?崔衍昭想道。</p><p> 姜质正了正神色,开口道:大将军此番北伐立功,回朝后陛下打算如何封赏?</p><p> 崔衍昭:</p><p> 上次晋升国公的典礼因为大臣们的误解,筹备时候发生了一些小意外,以至于没有举办成功。</p><p> 现在王适安的功劳已经足够封王,所以只能把晋升国公和封王一起办了。</p><p> 但是这是很明显的事,也没必要特意来问吧?</p><p> 崔衍昭不甚确定姜质是什么意思,道:大将军的封赏自然不会少。</p><p> 他注意到姜质的表情一下变得不好看。</p><p> 虽然很快又变了回来。</p><p> 好像不满意他的回答的样子。</p><p> 是不同意王适安晋封?</p><p> 难道这个人其实是其他人安排在王适安那里的卧底?</p><p> 朝堂百官的影子在崔衍昭脑海里依次闪过。</p><p> 都不像是幕后黑手啊。崔衍昭疑惑地想道。</p><p> 而姜质听到崔衍昭回答,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p><p> 陛下果然忌惮大将军,并不择手段阻止大将军的晋封过程。</p><p> 上次大将军在众人面前所说的陛下要立大将军为后,一是告诉他们陛下也在反对大将军晋封的势力之列,二则是以此警告陛下这样的诡计不要再用第二次。</p><p> 但是显然,陛下并没有把大将军的警告放在心上,如今又想敷衍了事。</p><p> 还好作为大将军贴心亲信的他,早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况,及时前来询问陛下。</p><p> 姜质突然大声:陛下!</p><p> 崔衍昭被这突然提高的声音震了一下。</p><p> 姜质诚恳道:陛下曾提出封大将军为后,臣想陛下是对大将军有情。</p><p> 崔衍昭按住额头,朕</p><p> 他的本意是好的,是大臣们执行错了。</p><p> 但偏偏引起的后果还是落在了他的身上。</p><p> 姜质情真意切:陛下,爱应当是成全啊!</p><p> 崔衍昭:不是,这</p><p> 姜质看到陛下竟然皱起眉头</p> ', ' ')('\n <p>,似乎对他劝谏的话语不耐烦的样子。</p><p> 姜质心想,作为一个贴心的亲信,为大将军排除晋封的障碍,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p><p> 想到陛下和大将军的传闻,他猛地脱下外袍,仅剩里衣,眼神坚定地看着崔衍昭。</p><p> 论容貌,他是家族里的佼佼者;论气质,虽然跟大将军征战次数太多,不够内敛,但他曾经也被夸清净优雅,有底蕴在。对陛下应该也有一二吸引力吧。</p><p> 总之不能让陛下为了爱情而困住大将军晋升的自由!</p><p> 因为大脑疯狂运转,他额头还不断冒出汗珠。</p><p> 崔衍昭:</p><p> 前朝是有相当一部分官员不好好穿衣服,面圣时也是如此,并引以为风雅、旷达。</p><p> 养父接受不了这种做派,封王、总百揆、录尚书事,在朝堂上有话语权后,直接禁止在朝堂上衣冠不整,一旦看见立刻革职。</p><p> 有威望和战功加持,养父成功改变了旧有风气。</p><p> 到目前,崔衍昭和百官见面时,那些官员最多也就是离席跳个舞什么的,衣服都始终穿得好好的。</p><p> 此刻看到有人在他面前脱衣服,崔衍昭很震惊。</p><p> 这闷热的天气,居然已经把人逼得都不顾形象和祖制了。</p><p> 毕竟是夏天,可以理解。</p><p> 崔衍昭给姜质递一把羽扇,以眼神示意姜质自行扇风。</p><p> 扇柄冰凉,而崔衍昭靠近时,空气中也游来一阵泛着清香的凉意。</p><p> 姜质抬头,觉得陛下眸光幽深,令人目眩。</p><p> 给他扇子,是以此作为信物,暗示已经同意了吗?</p><p> 他心里忽然觉得紧张,本身义正言辞的话此时说出口时有些颤抖:臣愿以身替大将军,还望陛下莫要阻大将军晋封!</p><p> 啊?</p><p> 崔衍昭诡异地明白了姜质的目的。</p><p> 正因为明白了,所以他现在很迷茫。</p><p> 他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不晋封王适安。</p><p> 姜质到底是从哪里悟出来他要阻止王适安晋封的?</p><p> 别多想,回去。最后,崔衍昭还是决定不要在这个话题上纠缠。回到建康后,他会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意思。</p><p> 姜质:!</p><p> 姜质伏地痛哭,哭得像个孩子:陛下,万不可以如此啊。</p><p> 王适安不是能稳坐的性子,虽然已有消息传出夏军已经回师,他还是乔装成侦察兵,外出巡查。</p><p> 只是侦察,不必多带他人。</p><p> 沿途经过已被收复的城镇,因为战乱平定,渐渐有了人气,市集也开张了。</p><p> 王适安在市集里挑了一枚以彩绶系着的金辟邪。</p><p> 辟邪有驱赶恶鬼恶兽之用,战场死伤无数,崔衍昭更是亲眼目睹过横尸遍野的场景,戴上这枚辟邪,崔衍昭睡眠应也安稳些。</p><p> 他将辟邪收进鞶囊,驾马快速回营。</p><p> 然而回营入帐之后</p><p> 哭哭啼啼、衣衫不整的姜质,看见他后欲言又止,似乎很是心虚的崔衍昭。</p><p> 王适安:</p><p> 此时情景,犹如旧日重现。</p><p> 他瞥了一眼姜质,冷漠无情道:叉出去。</p><p> -----------------------</p><p> 作者有话说:《抱朴子≈iddot;内篇≈iddot;袪惑》记载:又有神兽,名狮子辟邪、三鹿焦羊,铜头铁额、长牙凿齿之属,三十六种,尽知其名,则天下恶鬼恶兽,不敢犯人也。</p><p> 殷玄有伴了。(确信)</p><p> 这章更新是昨天的。天气太热了,房间里实在待不住,出去溜达到很晚了才回来,不好意思大家qaq</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