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无论是现在的移民还是日后的征兵戍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br />\n当祁连山一切步入正轨,可以由这条通道沟通西域,以和西域往来的经济,为这条长廊输血。<br />\n这样会形成发展的动态平衡。<br />\n可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央对边疆还有足够的控制权,以及国家的经济能够养的起边疆的二十万移民,还有戍边的士兵。<br />\n一旦国弱,移民过去的齐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自立分裂,成为下一个游牧民族。<br />\n所以边境问题是一个如今还没办法解决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br />\n无解。<br />\n祁元祚想跳出王朝周期律寻找一劳永逸的办法而不得,可不就愁眉苦脸了。<br />\n自《白王》传唱开,民间拥护他成为新一任元帅的声音很大。<br />\n再过不久,祁元祚要带着圣旨重新北上。<br />\n如今大齐各地征集粮草,为了河西城防此战过后国库怕要掏空了。<br />\n祁元祚算了算了时间,南北运河工程秋后竣工,正好接力河西城防,两个都是吞金兽,偏偏不干还不行。<br />\n等运河通水南北漕运会更加快捷方便,南方世家被运河压榨干了,那么北方边防就从北方世家里捞吧。<br />\n这很合理。<br />\n八月份的秋收开始了,空气中的风有了凉意。<br />\n祁元祚带着圣旨,举着祁字帅旗吹号鸣鼓再次北上。<br />\n这次他行程放慢,途径北方各个有名的望族,也不干什么,只进去坐一坐吃一盏茶,问一问他们对大齐赶走匈奴后的规划。<br />\n名利场上的人人老成精,怎不懂这是让掏钱的意思。<br />\n他们若不想掏,等这位阎罗王干完匈奴回头就得干他们了。<br />\n祁元祚名声、功绩、兵权皆在手,他们这时候反抗和找死有什么区别。<br />\n这位太子在粮道上私自动刑鞭笞八世家,民间一片叫好,陛下直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廷公卿连个屁都没放。<br />\n交吧。<br />\n只能交了。<br />\n祁元祚搜刮了粮草还不算完,隐晦的将修边城的任务布置下去,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孤还会来的。<br />\n众人:“……”<br />\n若是放在别的时候,祁元祚还会顾忌一下世家的力量,现在?对方就是砧板上的肉,大齐的工业已经发展到了顶峰,等打完匈奴大齐会迅速开海,组织人去海外捞一笔回血。<br />\n如此西域与海外并重再有江南运河南北交流,大齐的经济至少还能再供养几千万人口。<br />\n德乾盛世,是祁元祚能力的顶峰,再远,除非他变成神仙,否则力所不及了。<br />\n马儿哒哒的遛到了边关。<br />\n“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统御九州,每念疆宇靖谧、黎庶安宁,皆赖忠勇之臣效命疆场。 <br>\n\t\t\t', '\t')('\n督疆大元帅上官右捷从军迄今四十八载,鞍马劳顿,矢志不渝,今牺牲沙场朕感念之至。<br />\n但军不可一日无帅,齐有储君祁元祚,虽年少但七岁射虎十五岁疾驰千里,突袭匈奴王庭,杀休屠单于,缴回王印,勇夺祁连山,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特封征边大元帅。<br />\n命卫将军祁承友、征东将军于得,辅佐帐前,望诸君奋勇杀敌卫我国土,钦此——”<br />\n圣旨来了两份,一份是封元帅,还有一份是为粮饷一事安抚诸君。<br />\n此行祁元祚带来了三十万大军半年的嚼用,还有三百万两白银、十万匹丝绸以补军饷。<br />\n秋收之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军饷拨往边关用于安民建设。<br />\n全军上下,大喜。<br />\n第291章 林定尧<br />\n随着秋收开始,边疆的驻军大幅度回调,三十万大军骤缩一半。<br />\n分配到边疆各个防线,一处也只有万人左右。<br />\n祁元祚算过一笔账。<br />\n三十万大军一天嚼用是一百五六万斤粮食,需六万农户全年劳作才能供养,加上数万匹战马的嚼用,合计的数字堪称恐怖。<br />\n这一百五六万斤粮食从长安通过马车运到边关途中至少又要消耗三十万斤。<br />\n因此,农耕时代的战争并不是全年无休的打打打,若真是一天到晚,每天都是全军出击,动不动三十万大军拼杀,最多三年就得亡国。<br />\n两国交战,不误农时,通常是农耕时互不理睬,闲下来再打死打生。<br />\n兵力大多是一两万的对峙,动员十万以上兵就属于大战了。<br />\n若集结百万兵,相当于征用全国青壮,消耗的粮食需以亿计,迄今大齐倾国之力也只能供养出一场百万的战役。<br />\n打完经济倒退三十年。<br />\n这样的战争哪怕是王朝最强盛时,也得三思。<br />\n祁元祚的到来,让回去秋收的士兵领到了拖延三个月的银钱和粮食,拿出军功簿,该赏得全部赏下去。<br />\n金银、布匹、米粮、官爵……<br />\n这场点功持续了整整一天。<br />\n全军都跃动着激昂的情绪。<br />\n第二日,陆陆续续的士兵揣着银子、背着布匹、米粮,大包小包的从边城归家。<br />\n河西一战活下来的士兵,服兵役时间长的老兵少的几十两,多的能有百两。<br />\n初上战场的新兵也能拿个十几两。<br />\n若身残了,能拿到更多。<br />\n大齐民间,盖一间青砖瓦房需要十五两银子,盖个四合院则需要五十两,但若只是普通的泥砖木梁,一家四口住的舒舒服服,最多十两。<br />\n可想而知当银子揣到怀里,这些人有多高兴。<br />\n黑黝黝的脸上全是对回家的期待。 <br>\n\t\t\t', '\t')('\n每个人都幻想着自己在家人面前掏出一袋子银子时,婆娘和儿女惊喜开心的样子。<br />\n他们可以用这些银子置办冬天的棉衣,添一些家具、打一口水井、买一头牛……<br />\n等农耕回来,再上战场,多杀敌人,多领赏金,可以攒着盖房子。<br />\n死了也没事,元帅记了他们的名字和家里的地址,承诺抚恤金一定给到家里人。<br />\n普通士兵身亡,抚恤金能有30两银子,这是很多人一辈子劳作才能积攒的积蓄。<br />\n大齐崇文崇武,民间青壮更是热血激昂,全部都有‘只要给钱,命都给你!’的觉悟<br />\n天蒙蒙亮,祁元祚便站上了城墙。<br />\n脚下的砖是新的,似乎还能闻到砖窑烧制的气息,城墙下的民夫陆陆续续的上工,他们挖地基,和泥水,砌墙。<br />\n城墙之外沙漠绵延,这是河西走廊绿洲带的边缘,他们的身后就是绿洲和祁连山脉。<br />\n那片沙漠里的生命之源,终于成了大齐的囊中物。<br />\n祁承友将操练士兵的任务交给了方藻,自己一大早打听着太子的位置追来。<br />\n太阳东升,两人一起欣赏着从大漠升跃的日出。<br />\n祁承友轻声问他:“在想什么?”<br />\n祁元祚:“想下次大战,是什么时候。”<br />\n“孤出长安前,父皇将运粮使换成了卢芝。”<br />\n祁承友一想他的四位伴读:“这么一算只有祁多鱼无忧无虑,每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br />\n这句话不知戳到了祁元祚哪个笑点,直让他弯了眉眼抿唇哼笑。<br />\n“让他吃,孤乐意养着。”<br />\n“施玉就蕃,安南政权不稳,他周旋的辛苦,等边疆安定,多鱼闲够了,孤封他为使者大人,去安南转一转,帮施玉稳一稳屁股下的王位。”<br />\n祁承友挑眉:“殿下这是等祁多鱼养肥了再宰呢,一路颠簸去安南,他养的膘怕是不够耗的。”<br />\n“他脑子还没核桃仁大,太子殿下派祁多鱼去安南,真不是让他帮施玉杀人去的?”<br />\n祁元祚笑的纯良:“这话,孤可不认。”<br />\n祁承友感慨道:“太子殿下,世间还有什么,在你掌控之外吗?”<br />\n祁元祚笑意微淡:“有。”<br />\n他看向大漠的北方:“乱军之中,孤也会束手无策,孤可能要对不起他了。”<br />\n祁承友心情复杂:“祁承玉?”<br />\n祁元祚摇了摇头<br />\n“是林定尧。”<br />\n潜伏进去不易,脱身更难。<br />\n祁承友若有所思:“怪不得你厚待林安。” <br>\n\t\t\t', '\t')('\n“你若觉得成,回头本王带几千骑兵,去匈奴那里把他救回来。”<br />\n祁元祚瞥他一眼,不咸不淡道<br />\n“两年过去,大哥依旧如故。”<br />\n不长脑子。<br />\n祁承友洒脱一笑,只当太子在夸他。<br />\n作为大齐的奸细,林定尧在匈奴有太多不可预估的意外。<br />\n比如司马徽。<br />\n这个被五个皇子追捕、围杀还能活着的天命之子。<br />\n毅力之坚连毒瘾都能戒断。<br />\n人不能一辈子当个缩头乌龟,该面对的总要面对。<br />\n这场师生局到底安排上了。<br />\n匈奴一方营帐内,桌子上摆着草原的烈酒和烤肉,只是两人没有品尝的心思。<br />\n司马徽在匈奴内待了一个多月,至今没有向狼厉告发他,这是今日林定尧主动邀约的底气。<br />\n他熟稔的搭上司马徽的手腕诊脉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