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什么光折所、化肥厂、琉璃、瓷器、船造坊、研农室……<br />\n远销国外的望远镜、大齐命脉化肥、蒸汽船、还有各种粮食种子的改良全部出自祚廷。<br />\n再加上前段时间圣旨出于祚廷,直接补足了祚廷的‘决策权’。<br />\n如今朝堂外的人挤破头想要一个入祚廷的门路。<br />\n进了祚廷便有机会看清太子的图谋,甚至提前知晓太子下一步的计划,作出防备。<br />\n六皇子费尽心机想送人入祚廷,如今这个机会,太子亲手递上。<br />\n放他们入祚廷和将老鼠放进米缸有什么区别?<br />\n太子傻了?<br />\n这无异于放贼进家的举动让几人费解。<br />\n太子还在侃侃而谈:<br />\n“承景天真又不失谨慎,承玉武学天赋出众,承阙机警凌厉,承影统筹兼顾,这个年纪入祚廷领个差事多加锻炼,日后成就定非常凡。”<br />\n“祚廷中非绝秘之地,你们都可以进入、学习,几位弟弟意下如何?”<br />\n如何?<br />\n大动心了!<br />\n动心到三儿被强制下线,没有一个皇子舍得拒绝喂到嘴边的饼,即便这个饼还没成形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馅。<br />\n若说太子是蜂王,祚廷便是蜂王的巢穴,里面储藏着醉人的花蜜,激起养蜂人的贪婪。<br />\n三皇子第一个答应了。<br />\n五皇子怀疑着答应了。<br />\n四皇子顺着答应了。<br />\n六皇子犹犹豫豫答应了。<br />\n他们这种人就是咬钩吃饵的惯犯鱼,从不纠结钩子有多危险,在决定咬上的刹那,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br />\n太子有什么图谋,等他们入了祚廷自会知晓。<br />\n接下来便是一派祥和,太子没有提甘家,没有提梅岁安,没有提尹太尉,他像无知无觉,将他们聚在一起只为告知此事。<br />\n一顿饭,太子招待的极尽周到,几人却吃的神不思属。<br />\n五皇子无趣的撇嘴,原以为可以看一场好戏,谁知道是雷声大雨点小。<br />\n大皇子早耐不住了,等他们走了,才一脸的无从说起。<br />\n祁元祚做太子时间长了,也有了不长嘴的臭毛病。<br />\n又或者说,上位者都有这样的臭毛病,他们不可能也不能对身边的人侍仆、臣属尽善尽美的解释。<br />\n一两句隐晦的提点,已然是恩宠。<br />\n你看看尹守知,抄自己家这种大事,太子连提点都没提点。 <br>\n\t\t\t', '\t')('\n是尹守知不想要提点吗?是人家聪慧,知道这事不能让太子插手,即便他百般痛苦,也一力承担了。<br />\n这就是分寸。<br />\n而他的分寸,也为自己争来了日后的特殊地位。<br />\n这便是祁元祚尽能给他的了。<br />\n放在往日,祁元祚只会给他一句‘还不走’,将心神从傀儡身上收回后,祁元祚处理身边的事游刃有余,于是大家会发现,太子脾气变好了。<br />\n以前也不是不好,太子几乎没有大发过脾气,只是太子疏冷的态度总让人不敢亲近。<br />\n现在太子就像融化的冰,伸了个长长暖暖的懒腰,变成了一汪软和的水。<br />\n少见的长了嘴,多分给往日他眼中的‘杂事’一些精神,向大皇子解释道<br />\n“祚廷是孤的志向,亦将是大齐的未来,加入者、旁观者、破坏者,入了祚廷,便是顽石入清水。”<br />\n石头上的泥,洗不洗得干净,自有时间冲刷。<br />\n这是祁元祚给他们最后的机会,两年。<br />\n说他恃才傲物也好,说他高高在上也好,祚廷是他给几人找的劳改所,他们的私人恩怨,他不管,两年后他们若再对他出手,祁元祚会让他们知道‘你哥还是你哥’。<br />\n大皇子处于玄妙的顿悟中,好似多年求索的答案终于有了回音,他一直觉得太子优秀,却只局限于文武才华和智慧。<br />\n直至今日,他方才明白,他们输在格局。<br />\n当他们还以对手的态度审视兄弟,握紧拳头死抓自己的权利和领地时,太子已经敞开胸怀,分享、迎纳。<br />\n太子目之所及永远是国,而他们总免不了囿于脚下的寸土。<br />\n这才是他们与太子的差距。<br />\n帝王可以文武平庸,可以脾气暴戾,可以性格乖张,也可以有怪癖,唯独不能眼界狭窄,格局狭小。<br />\n夺谪之争没有政见不合的争锋,全是一己私利的争对,原来他们一开始就错了。<br />\n祁承友怀着无以言喻的触动,单膝跪地,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心悦诚服。<br />\n他一直愤恨上一世太子的结局,以为自己愤恨的是‘他们都斗不过太子,凭什么一个猥琐小人可以’<br />\n原来那是对一个踽踽独行的高尚者骤然陨落的震撼和迷茫。<br />\n撑天之木被屎壳郎折损。<br />\n即便他也是屎壳郎中的一员,可他最多也只敢想自己登基后将太子囚禁耗死他,又或者太子死了追封其为皇帝,风光大葬。<br />\n他可以是胜者,但太子永远不会是失败者。<br />\n当这条原则被颠覆,大皇子才发觉自己痛不欲生。<br />\n于是明白,他注定成为祁元祚的阶下臣……<br />\n第251章 承平王<br />\n天庆节前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祁承阙封王了。<br />\n他的身份封王是早晚的事,提前封王,作为他大义灭亲的嘉奖。 <br>\n\t\t\t', '\t')('\n承平王。<br />\n封地在并州。<br />\n抵御匈奴的门户。<br />\n*<br />\n上一世太子幼年生活的很是安乐,他们争斗也是小打小闹,与太子的对决像学堂里与夫子对着干的学生。<br />\n无论是‘夫子’还是‘学生’,‘学堂’便是他们的生活中心了。<br />\n朝堂大事,齐帝一力担着,从不要求太子过早成熟承担不属于他的责任。<br />\n那时的太子,才真正是锦绣堆里的玉人儿,不知世事愁滋味。<br />\n直到十五岁下江南,许是被江南百姓的凄惨触动,太子性情大变。<br />\n一夕之间从‘不识愁滋味的玉人儿’,变成了‘为民请命的太子’。<br />\n变化之大,令人懵逼。<br />\n处理江南加善后用了一年,又养病半年,在太子十七岁的时候,公主和亲匈奴。<br />\n上一世的大齐远没有这一世强盛,匈奴要求大齐太子亲自送亲,而匈奴一方也会派他们的大王子——板上钉钉的下任单于狼厉,迎亲。<br />\n大齐没有拒绝的理由。<br />\n谁知道匈奴打着开战的意图,和亲路上自不平静。<br />\n匈奴宣战猝不及防,齐国无帅,齐帝欲御驾亲征,是太子主动站出来,以储君之位立下军令状拿到战场督帅的权利,匆匆拉起草台班子去边关干仗。<br />\n他们也得以十四岁之龄成了一城守将,敌我双方哪个不道一声齐太子好魄力。<br />\n大齐所有皇子坐镇前线的举动,使得军心凝聚。<br />\n赌上国运的一战,一打便是三年,三天一小战,一月一大战,一年一次灭国战。<br />\n将兴旺的大齐,打成了穷困潦倒。<br />\n将稚嫩的大齐皇子团,打成了兵法大家、战场将军。<br />\n正是有着这样的经历,他们六年前见到匈奴王子才有不屑的底气和倚仗。<br />\n十四岁守城、十七岁军功封王的履历,纵览史书,还有几人?<br />\n大齐皇子睥睨天下才子,桀骜自满,可不只是因为胎投的好。<br />\n这份功劳令他们生出错觉:龙椅本王也能上去坐一坐。<br />\n攘外之后便是安内。<br />\n太子二十岁,从边关回军长安,绞尽脑汁的富民。<br />\n太平没两年,因为匈奴一战军功封王的皇子们,开始了争储……<br />\n上一世祁承阙的封地也是并州,当初没觉着不对,如今祁承阙后知后觉,父皇将并州封给他,并非因他在并州一战扬名,而是为了让他作为一道抵御外族的墙。<br />\n无论有没有军功,他都会是并州的承平王。 <br>\n\t\t\t', '\t')('\n悟到这一点,五皇子反应平淡。<br />\n他现在只在乎尹妃什么时候死。<br />\n自从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祁承阙处于一种自厌和仇恨的状态。<br />\n活了两辈子,太累了,上一世还能争储打发时间,这一世他还能干什么?<br />\n骤然失去目标的迷茫,侵蚀了他的灵魂,让他想毁灭一切。<br />\n人活着总要有一个目标,尤其是他们这种人,能力出众,不甘平庸,一腔精力额待发泄。<br />\n没了正向的目标,还有负面的,比如仇恨。<br />\n五皇子的仇人可多了,先不说尹家,近在咫尺的,三皇子是一个,司马家是一个,远在天边的,路堤法是一个。<br />\n他小心眼儿,特别记仇,尹家是他痛苦的根源,前世三皇子将他推入金池害他坏了身体,子嗣艰难,承受半生流言。<br />\n司马家是公敌,这个没有理由。<br />\n路堤法骂他太监,别管前生今世,死就对了。<br />\n等报完了仇,自己是死是活,他并不在意。<br />\n眼下等他解决是母妃。<br />\n齐帝本想将尹太尉发配边疆当苦力去的。<br />\n只是尹妃去求情。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