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裴峥皇子的身份被诏告天下,二十年前那场大火的真相终于被揭开。<br />\n人证皆在,铁证如山,昭阳皇后被褫夺后位打入冷宫。<br />\n宫中重组了禁军,王值晋禁军统领一职,安国公封平定王,成为大齐朝第一个受封的异姓王。<br />\n燕王党羽一概严惩不贷,一干人等悉数下狱等待三司会审,宫中姬氏把持的官宦被清洗,给陛下下毒的内侍及太医饮毒自尽。<br />\n借着此次动乱,有大军压镇,庆隆帝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用雷霆手段血洗朝堂,扶正朝纲,料理了一干奸佞,如果可以,他希望无论是对于年幼的阿珩来说,还是年纪尚轻的裴峥而言,能多一些庇护。<br />\n可惜,一切还是太晚了,时不我待,他能做的事情终究是有限的,就在他一日傍晚终于忙到口干舌燥想要喝口水,拿起了晌午没来得及喝的药碗之时,一口血猝不及防地喷了出来。<br />\n一干太医吓得魂飞魄散。<br />\n几日过后,一筹莫展的太医和霜打了的茄子似的,终究这世间,寿数有定,大夫治病治不了命。<br />\n龙榻前,重要朝臣皆到场,后宫妃子以及皇子皇孙不分昼夜皆守在身前。<br />\n殿内,透出一股诡异的沉默与凝重,朝臣们个个忐忑非常,操心着扑朔迷离又缥缈的国运——大齐尚未立储君。<br />\n庆隆帝疼爱小皇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若小皇孙继位,主少国疑,这京城恐怕会再度掀起一场腥风血雨。<br />\n悠悠转醒的庆隆帝,刚一睁眼,目光先是看向慧妃,而后是阿珩,之后停在裴峥身上须臾,最后对刑部尚书曹思仪招了招手。<br />\n曹思仪出列上前跪下:“陛下,臣在。”<br />\n庆隆帝被扶起靠在床柱上,他张了张嘴:“…太后。”<br />\n曹思仪竖着耳朵听,心里明白刚刚苏醒的庆隆帝这是还惦记着昏迷之前未下决断之事。<br />\n庆隆帝闭了闭眼睛,沉默片刻后,说:“送太后出宫颐养天年吧。”<br />\n姬太后一手扶持庆隆帝上位,又用毒药亲手毁了正当年华尚未施展抱负的庆隆帝,这其中恩恩怨怨,终究如白驹过隙让人唏嘘。<br />\n曹思仪领旨后退。<br />\n不谙世事的小皇孙蹦蹦跳跳跑到庆隆帝跟前,扯着庆隆帝的手左右晃了晃:“皇爷爷,待你过几日好起来陪阿珩放风筝好不好?”<br />\n庆隆帝笑了起来,虚弱地回了声:“好。”<br />\n小皇孙笑得眉眼弯弯,高兴地说:“六皇叔今日给我做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风筝。”<br />\n庆隆帝抬眼看向阿珩口中的六皇叔裴峥。<br />\n“景晟啊。”<br />\n裴峥:“儿臣在。”<br />\n庆隆帝看着他忽然说道:“你力挽狂澜立下大功,朕还尚未赏你,你有什么心愿?”<br />\n在场的朝臣们心里微微一动,暗自交换了一下视线。<br />\n平定动乱,该赏的皆赏,唯独这位恢复身份的皇子没有受封赏,非但没有封爵,连官职都未晋,名义上依然只是一名六品禁军朗将。<br />\n个中缘由不太好揣测,有猜测此乃陛下有意打压,怕裴峥成为第二个燕王,也有暗中猜测虽然裴峥二次救驾立下不世之功,可毕竟他阴差阳错之下长于宫外,情分淡了些,能恢复他皇室身份已经是陛下最大的赏赐了。<br />\n众朝臣齐刷刷看向裴峥。<br />\n裴峥跪地:“儿臣确有一心愿想求父皇恩赐。” <br>\n\t\t\t', '\t')('\n庆隆帝:“你说。”<br />\n“臣心仪安定王之女林襄已久,恳求父皇赐婚。”<br />\n裴峥此话一出,众人目光齐刷刷从裴峥身上移至林仲安身上,林仲安虽说亦略显惊讶,但到底压着神色,脸上表情没表现出来。<br />\n自家女儿都不要命地跟着跑去宣州了,当爹的还能不知道两个孩子有什么心思吗?<br />\n只是…他心里“咯噔”一下,经此战乱,他率兵勤王声望登顶,又手握重权,求娶他家独女,这…<br />\n这难免不让人猜测裴峥想做第二个燕王,就算他裴峥没这个心思,难免众人也会这么猜。<br />\n这个封赏…陛下恐怕不会如他所愿。<br />\n果不其然就见庆隆帝一时未开口允诺。<br />\n庆隆帝思忖片刻:“你对林姑娘可是真心实意?”<br />\n裴峥微微抬眼,目光是一贯的沉静且不容置疑,他说:“儿臣非林襄不娶。”<br />\n春日的朝阳从他睫毛扫过,黑亮的瞳孔明亮而坚定。<br />\n就在众人心里嘀咕之余,庆隆帝忽而开口道:“翰林院拟旨。”<br />\n翰林院的官员出列。<br />\n庆隆帝高声说道:“六皇子李景晟天资英奇、文武兼备,兹册封为东宫太子…安定王之女林氏,品貌出众,贤良敏德,许配太子为正妃…”<br />\n庆隆帝没立小皇孙为储君,反而立了刚回皇室不久的裴峥,众朝臣皆懵了,震惊之余,在静谧的大殿齐齐下跪高声恭贺。<br />\n相较于群臣的震惊,裴峥神色淡然宠辱不惊。<br />\n庆隆帝深深看裴峥一眼,缓声道:“景晟,朕相信你会是一个好皇帝。”<br />\n虽然庆隆帝担心安国公这个外戚过于强大,可他还是赌了一把,他相信安国公一定会成为裴峥的强大助力,而非姬氏那般掣肘制衡。<br />\n不仅仅是他相信安国公,他更相信他这个儿子有掌控全局的手腕与能力。<br />\n他想,他有愧于天地百姓,他的儿子…定不会像他这般狼狈。<br />\n庆隆帝又命人把先帝那把霸王弓取来。<br />\n阿珩很是开心,小手在弓上左摸摸右摸摸,仰着小脸问道:“皇爷爷现在就要赏给珩儿吗?皇爷爷不是说今年秋猎若我能猎得雄鹰,才将这张霸王弓传于珩儿吗?”<br />\n庆隆帝嘴唇哆嗦着,怜爱地摸摸他的头,苍老的眼角有泪光闪烁。<br />\n小皇孙用娇嫩的小手给皇爷爷擦掉眼泪。<br />\n“珩儿。”庆隆帝说,“皇爷爷要你日后手握这把弓箭帮你六皇叔平定四方,能做到吗?”<br />\n“嗯。”阿珩重重一点头。<br />\n庆隆帝快要坐不住了,艰难地抬起手,拉着阿珩的手放在裴峥手中:“景…晟…”<br />\n那只苍老的手温度一点点在消逝。<br />\n裴峥:“父皇有何吩咐?”<br />\n“珩儿他…” <br>\n\t\t\t', '\t')('\n“父皇放心,儿臣会照顾好阿珩的。”<br />\n庆隆帝放心地点点头,缓缓闭上了眼睛。<br />\n庆隆二十年四月十五,庆隆帝驾崩,同年五月十五,裴峥继位登基。<br />\n第124章 结局(下)<br />\n番外一:告别<br />\n厚重的牢狱大门打开。<br />\n穿过阴暗潮湿的长廊,林襄在一间狱门前站立。<br />\n同样一间牢房这一世关着的是裴远。<br />\n昔日的贵公子如今成了落魄阶下囚,他一身囚衣静静缩在角落似在走神,听到动静缓缓抬起头来,昏暗的光线下,看见来人是林襄后蓦地周身一震,急忙起身跌跌撞撞跑向铁栏。<br />\n随着他起身的动作,脚下的铁链发出一串“叮叮铛铛”沉重的金属碰撞声,在死寂的中狱中格外刺耳。<br />\n“…阿襄,你果真来了?”裴远难以置信道。<br />\n林襄看着他:“你要见我?”<br />\n裴远脸上悲恸的神色闪过,疾步往前走了一步,隔着铁栏,他似乎想再次触碰一下林襄,手伸了一半,终是缩了回来,喃喃道:“…我还以为你不会来见我,谢谢你能来…”<br />\n林襄冷声道:“明日你就要上路了,我们认识这么多年,送你一程也不为过。”<br />\n这时狱卒打开门锁,接过春桃手里的食盒拿了进去,而后“哐当”一声,牢门重重阖上又上了锁。<br />\n裴远的手死死抓着铁栏,似乎不抓着什么他随时会瘫倒在地一般,他形容狼狈不堪,头发乱糟糟地披着,身上有行刑的伤,裸着的脚踝被铁链磨得血迹斑斑。<br />\n他呼吸沉重,急喘了几口气后,没头没尾问了一句:“你恨我吗?”<br />\n这句话似用尽全身力气从齿缝里一字一字逼出来的,带着失态的颤音。<br />\n林襄冷眼看着他,脸上说不好是什么表情。<br />\n半晌,她脸上浮起一丝冷笑与讽刺,轻描淡写道:“你费尽心思求见我,就是为了问这么一句废话?”<br />\n裴远攥着铁栏的手指发青,眼里满是悔恨与痛苦。<br />\n林襄沉默地看着他,正欲转身离去,身后传来裴远一声沉重的叹息。<br />\n裴远不死心地追问:“阿襄,你恨我吗?”<br />\n林襄脚步一顿,回眸与他视线对上。<br />\n…这一世没什么好恨的,上一世,是真的恨。<br />\n“曾经恨,如今…”林襄闭了闭眼,而后像是释然道别一样,她说,“天理昭昭,善恶有报,你我算两清了,没什么好恨的。”<br />\n脚步声远去,牢狱大门再次沉沉阖上。<br />\n裴远僵立在原地,在牢门关上之后瘫在了地上。<br />\n他对着黑暗的空中痛苦低喃:“对不起…”<br />\n受刑之时,几次昏死过后,他忆起了前世,忆起了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 <br>\n\t\t\t', '\t')('\n“…上一世我是个浑蛋,可这一世,我是真的喜欢你…”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