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转念一想,觉得有个更好的人选——也可以借机考验对方是否真心忠君,要知道当初容九淋收到告密,来他这里检举叶阳辞与秦深有私情时,他有多震惊与失望!虽说澄清了真相,但总归是根棘刺扎在心底。<br />\n于是延徽帝抢先一步,下令:“就由叶阳尚书亲自执笔,不准幕僚捉刀代劳。叶阳辞,你给朕狠狠骂一骂这个秦深,叫天下人看清他的嘴脸,浇灭他的嚣张气焰。骂得不够狠,便是你立场不够端正。”<br />\n叶阳辞暗自吸了一口气,躬身拱手:“臣遵命。”<br />\n第147章 你看了不要伤心<br />\n“要不然,还是晚生来写吧。”书房内,韩鹿鸣于心不忍地对叶阳辞说。<br />\n他是个极聪明的人,从蛛丝马迹与叶阳兄妹的态度中,隐隐通晓了秦深与叶阳辞之间除了同盟之外更亲密的关系,于是觉得写这篇檄文实在是在为难叶阳辞。<br />\n骂得轻了,延徽帝不满意;骂得重了,必然伤害两人之间的信任与感情。<br />\n更要命的是,这篇檄文天下人能都看见,难免戳戳指指,要么声援讨伐的一方,要么同情被讨伐的一方。哪怕两边的正主本意并非敌对,可禁不住支持者纷纷站队,对立就这么产生了。<br />\n实在是很歹毒的离间。<br />\n“你我文风不同。你来代笔,会被延徽帝察觉,更为不妥。”叶阳辞轻叹口气,“还是我来写吧,内子不能给外人骂。”<br />\n内子?不是外子吗?难道秦少帅……难道你们……这下再聪明的脑袋也停摆了,韩鹿鸣晕乎乎地被请出了房门。<br />\n叶阳辞用了最好的笔墨纸砚,研墨、润笔,面对着空白的纸页,陷入回忆与沉思。<br />\n他提笔写下第一段:<br />\n“尚书叶阳辞,奉天承运撰:<br />\n“伏王秦深,尔本高唐郡王。先鲁王诸子或夭或殁,王爵始降于尔身。圣人本可以削爵除封,然念尔年少忠厚,特旨超擢亲王,赐号‘伏’——乃训尔俯首守节、忠谨奉上。此皇恩浩荡,尔当叩谢涕零。昔尔父鲁王秦榴,开国元勋,忠烈贯日,殒身不恤。尔为重臣之后、亲王之尊,岂可暗怀异志,负两代君恩?”<br />\n两代君恩……叶阳辞咬了咬笔尾,冷笑,实际是两代鸟尽弓藏。<br />\n他写鲁王“殒身不恤”,明面是称赞秦榴为国捐躯、不惜此身,实则隐指对方不被忧悯、下场凄惨。<br />\n如此暗示,涧川应是能领悟,在最适合的时机揭开秦大帅阵亡的真相,好让天下人看清延徽帝虚伪多疑、自私残忍的真面目。<br />\n包括延徽帝对秦深爵位捡漏的轻蔑之意、赐号为“伏”的羞辱之意,也就此公之于众,博取士林与民间对秦深的同情与义愤。<br />\n涧川,你看了不要伤心。<br />\n不是秦浔、秦湍没了,爵位才轮到你,而是你继承了父亲遗志,承载着大哥的厚望,忍痛清理门户、铲除毒瘤。这爵位是你应得的,只有在你手上才能不负鲁王威名。<br />\n叶阳辞吐出咬湿的笔尾,继续写。<br />\n不,是刀锋笔剑地继续骂:<br />\n“尔率渊岳残师,北击靺鞨,封狼居胥,诚为奇功。然此乃为社稷而战、为君父而征,非尔拥兵自固之资也!昔吴王濞恃功而叛,终戮尸于丹徒;公孙述据蜀称尊,竟殒首于成都。尔今功高而骄,挟民望以自重,欲效此辈覆辙乎?即刻解甲归京,圣人当赏以麟阁绘像之荣;若执迷不悟,纵有卫霍之功,亦难免韩彭之祸!”<br />\n延徽帝想打压秦深,但他偏要写“封狼居胥”,写“卫霍之功”,再将之嵌于一连串的责骂之中。在皇帝看来,是欲抑先扬,是落差鲜明;而在天下人看来,这自古武将的至高军功,连檄文里都不得不承认,将来在史书上也是板上钉钉。<br />\n涧川,你看了不要伤心。<br />\n你并非功高而骄,而是为自己、为鲁王一脉寻回公道。<br />\n你的确是拥兵自固,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日子怎堪得过?就用手中长弓重剑,将漫天阴霾捅破个窟窿,那又如何?!<br />\n叶阳辞奋笔疾书,字迹张狂如龙飞舞:<br />\n“敕令尔部即刻驻滁待整,善待钦使,交割虎符。准尔扶柩入京,但率亲卫五十,余众皆散。若敢陈兵金陵城外,视同谋逆!朝廷已诏令天下督府整军待发,尔莫谓‘白刃不相饶’言之不预也。 <br>\n\t\t\t', '\t')('\n“圣人乃尔君父伯皇,念鲁王两代勋劳,必使尔安享尊荣。幡然悔悟,仍赐金帛田宅,永为太平贤王;冥顽不化,非但身首异处,更使鲁王一脉忠名尽丧。天理昭昭,民心荡荡,孰肯从逆臣而背天子?忠良、篡贼,惟尔自择!”<br />\n韩信、彭越之死非为真造反,而是因功高震主。“韩彭之祸”放在檄文中是警示、是震慑,可同时也暗喻所谓的谋逆乃是莫须有之罪。<br />\n麟阁只悬挂于国有大功者的绘像,秦深本就当配享殊荣,青史留名。谁稀罕延徽帝赐的金帛田宅、虚爵尸禄?<br />\n“白刃不相饶”更是借他朝之口,道出了兔死狗烹的帝王心术。<br />\n涧川,你看了不要伤心。<br />\n你没有错,你很好。天下人,有耳有目,有一颗明辨之心的,还是占了多数。<br />\n叶阳辞长出一口恶气,在文末补上常规的一句“移檄州县,咸使知闻。”<br />\n他搁笔,拎着这幅墨汁淋漓的檄文走出书房。<br />\n韩鹿鸣没走远,还在屋檐下等着,正抬头数燕子窝里新添了几只幼雏。叶阳辞将檄文递给他:“请扶游公子斧正。”<br />\n“斧什么正,是拜读。”韩鹿鸣说着接过来,快速浏览后,大笑,“骂得真狠!揭人家出身老底,引经据典地骂割据者没有好下场,还威胁不投降就斩首示众,一脉除名。”<br />\n叶阳辞无奈地笑笑。<br />\n韩鹿鸣敛了笑声,吹了吹墨迹上的水光:“但也藏得真深……他会看出来的。”文字背后掩藏不住的情。<br />\n“他会的。”叶阳辞笃定道。<br />\n这篇《檄告伏王文》在延徽帝手中过了审后,敕令印刷张贴在天下各州县的公告墙。同时快马发往山东,数日后送至渊岳军中,主帅手上。<br />\n姜阔在临清码头附近看到张贴的檄文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回去后见秦深手上捏着叶阳辞的亲笔原稿,更是犹如五雷轰顶。<br />\n他望着秦深阴沉沉的面色,打起了磕巴:“王爷,王妃他……他也是迫于无奈。这檄文定是皇帝命人捉刀,又叫他抄录了发给你,为的是,是……”他想不到合乎逻辑的理由,开始胡说八道,“肯定是萧珩那小子从中作梗,借皇帝的手来离间你们!”<br />\n秦深皱眉道:“他是延徽二十六年金榜探花,区区一篇檄文,何须旁人捉刀?再说,就算是萧珩作梗,他也可以随便找个理由,拒绝誊抄。这明明就是他的文风、他的笔迹,你又何必强行开脱?”<br />\n这下姜阔更闹心了,唉声叹气地说:“人在朝堂,身不由己啊。王爷,您也别太上心,伤了情分就不好了。”<br />\n秦深反问他:“伤了什么情分?”<br />\n姜阔怔住:“夫妻情分……”他窥看秦深的脸色,“我说错话了?那就是盟友情分,同袍情分?”<br />\n秦深瞪了他一眼:“这明明就是截云亲手写给我的,字字句句皆是发自肺腑,你胡说什么代笔捉刀的玩意儿?”<br />\n“哈?可这……字字句句不都是在骂王爷吗?”姜阔自幼家贫,没读过太多书,但也自忖不至于是个文盲,他低头又看了一遍檄文,确定就是在骂人,骂得还真狠,“要是发自肺腑,那就更糟糕了……”<br />\n秦深收回檄文,迁怒地挥手:“滚。滚滚滚。狗嘴里吐不出象牙。”<br />\n姜阔怀着愧疚与怜惜走出屋子。<br />\n秦深把门一关,盘腿坐在榻上,将檄文放在腿间,细细阅读。<br />\n边读边呢喃:“截云夸我年少忠厚,说我是重臣之后、亲王之尊……夸我北击靺鞨,封狼居胥,诚为奇功……说到麟阁绘像,其实我也不怎么稀罕,除非是截云亲笔所绘……金帛田宅、太平贤王,唔,都给截云……最后一句极好,‘忠良、篡贼,惟尔自择’,截云真是贴心,让我想怎么选就怎么选。”<br />\n他把墨迹凑到鼻端用力嗅了嗅,仿佛能嗅到衣袖间的熏香;摸着纸页,仿佛摸到了执笔之手的光洁肌肤,几乎有些熏熏然欲醉。<br />\n几番欣赏过后,秦深将檄文小心折好,装入防水袋,收入怀中。<br />\n截云的亲笔他收集了不少,但都存放在聊城王府里,这好不容易来了一份新鲜的,聊慰相思之苦,自然要与小衣亵裤一同贴身收藏。<br />\n至于挨骂,呵,那又如何,出自截云之手的詈词,与情话有何区别? <br>\n\t\t\t', '\t')('\n再说,俗语道打是亲骂是爱,截云爱他。可惜不是当面开骂,否则他能把人亲到喘不过气,干到泪眼朦胧,一个指头都抬不起来。<br />\n阿辞,你等我!<br />\n起身整装后,秦深又恢复了八风不动的峻色,推门出了屋子,下令道:“全军拔营启程,继续南下。”<br />\n姜阔在廊下候立,还在琢磨着檄文中“驻滁待整”的勒令,随口问:“去滁州吗?”<br />\n秦深冷冷地说:“什么滁州,别管延徽帝的小算盘,我们沿淮安、扬州南下,一路继续招兵买马。在镇江入海口略作停留,等我在此会一会故人,交代事项——而后直抵金陵,陈兵城下,逼延徽帝大开正阳门、长安门,迎我父王棺椁入皇城!”<br />\n这是要直捣黄龙?姜阔咧嘴而笑:“属下赞同,朝廷朝令夕改是朝廷的问题,我们只是奉旨班师,凭什么不让进京?再说,秦大帅的归途谁人敢拦,那就来与渊岳军殊死一战!”<br />\n第148章 天命在你,去吧<br />\n渊岳军离开山东前,在聊城稍作逗留,秦深借机去鲁王府探望了两位嫂嫂和小侄儿,见嫂嫂们无恙,侄儿又长高了不少,很是欣慰。<br />\n数月前朝廷公告天下,说渊岳军全军殉国,安练茹与安伽蓝难以置信又不得不信,每日想起秦深都要抱头痛哭一场。<br />\n前不久又听传闻说,渊岳军好端端的,正在主帅的带领下凯旋,姐妹俩心情大落大起,又是一通激动地哭。这下见了秦深的面,反倒哭不出来,只是拉着他的胳膊,上上下下打量,红着眼感慨天意变幻无常。<br />\n秦深好言安抚了她们一番,说:“朝廷的檄文都看到了吧?我会继续率军南下,两位嫂嫂只管关门闭户,躲在王府内不要外出,待到熬过这阵子,就云开月明了。”<br />\n安伽蓝难过地说:“那檄文是截云写的?他在京城不会出事吧?如今他官位是高,但高处不胜寒,还不知身边如何凶险呢!”<br />\n虽然她不明内情,可还是直觉地选择相信叶阳辞,看到檄文不仅没生气,还担心起截云是不是受迫于人。<br />\n秦深朝她点了点头:“伽蓝嫂嫂放心,截云目前还是安全的。他在等我进京。”<br />\n安练茹更沉稳细腻些,从檄文中琢磨出秦深不可言说的野心,甚至看出了点里应外合的意思,对两人都怀着担忧:“涧川,这种事……这种事……”她为难地皱眉,不知该不该说出口。<br />\n“事已至此后退无路,唯有前行。”秦深接过了她不便出口的话语,“认识截云之前,我看不清前路终点,从未想过天命在我,但如今……我愿为自己、为截云,为所有追随我同路而行之人,豁出去拼一拼。”<br />\n安练茹沉吟片刻,闭目合十,默默祝祷。此刻她长眉低垂,眉心红痣宝相庄严,衬着身后窗口照进的白光,简直如云台观音一般。她静立不动,轻声道:“天命在你。涧川,去吧。”<br />\n安伽蓝笑眯眯地望着秦深:“去吧去吧,别挂念我们。我们在哪儿都能活得好好的,无论是王府,还是猎户家中,还是一出生就被丢弃的寺庙里。”<br />\n所以她们的名字一个叫练茹,即梵语“阿兰若”,一个叫伽蓝,均为天下寺院之总称。<br />\n秦深一脸正色,向她们拱了拱手,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去。<br />\n快出王府大门时,教授李鹤闲气喘吁吁地追上来,唤道:“王爷!等等老夫!”<br />\n秦深驻足回身:“霖济先生?如何这般着急,账房忘了给你支付月钱吗?”<br />\n李鹤闲喘气,抹了一把腮侧与颌下的灰白长须,振振有词:“不关月钱的事。去年王爷率军北征,老夫请缨担任军中幕僚,可王爷体恤我,不想我沙场奔波受苦,这份情义老夫感念在心。眼下是王爷一生最重要的时刻,此去金陵,还请务必带上老夫,勿嫌我年老体弱、难堪大用。”<br />\n秦深挑眉看他,在心里掂量了一番利弊,有些意动:“霖济先生有大才,本王是不想大材小用。这好钢要用在刀刃上。”<br />\n李鹤闲上前一步,压低嗓音:“如今便是刀刃上的时刻了!老夫早就说过,王爷才是明主,慧眼识珠,老夫也不能光领月钱不出力呀!老夫一身鬼谷术,此刻不用,更待何时?<br />\n“况且,听说宋饮溪派关门弟子入朝,给皇上做了吏部右侍郎。老腐儒不出山,我便自降身份,与韩鹿鸣那小崽子斗一斗,看谁才是‘小夫蛇鼠之智’!”<br />\n秦深知道他毒谋、爱财,没想到还这么记仇。但好在也会记恩,还有一种咬定青山般的执着。<br />\n的确,此刻不用,更待何时?一辈子空养着,折了他的心气,也浪费了人才。<br />\n带在身边,小心地用吧。<br />\n于是秦深颔首:“既然霖济先生坚持,那就同随我去。对了,墨工们在做什么?本王还没来及召见相里锡。” <br>\n\t\t\t', '\t')('\n李鹤闲答:“这一年都在捣腾王爷布置的任务,那什么傀骨机关呢。上个月似乎大有突破,王爷不妨召他来详细问问。”<br />\n既然有重要进展,秦深也就不在意多耽搁一点时间,派人去传召墨工首领相里锡。<br />\n相里锡闻讯而来,一副包头绑腿的壮年汉子模样,看着有些粗犷,双手却莹白修长,像用钟乳泡过似的,极其灵巧。<br />\n秦深问:“听说你们研究傀骨机关,大有所成?”<br />\n相里锡颇为克制地答:“算不得大成,但小成是有的。这还得多亏了叶阳大人,当初是他提议,在人体外面套上自带动力的傀骨,能让兵士更坚固、强壮。我们便顺着这个思路研究,经过多次失败,终于摸索出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