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 第114节
('……<br />\n“欺人太甚!”<br />\n沈城把平板气得往旁边一砸。<br />\n此情此景,陈述在旁边看得隐约感觉到诡异的熟悉,以至于此刻,心中甚至有种:<br />\n“啊,果然如此。”<br />\n的奇妙感觉。<br />\n这回轮到他冷静安抚还要和网友继续对线的沈城:<br />\n没事没事,时间会证明一切。<br />\n不就是目前收视率不佳么,没关系,咱们正在铺垫剧情,先避过风头,等《千秋》盖棺定论了,自有它好受的。<br />\n“真的?”沈城对此表示怀疑。<br />\n这就是沈导隔行如隔山了。<br />\n对于他拍的很多喜剧片来说,确实很多时候首周票房能占据最终一半票房,因此首周风评格外重要。<br />\n但是陈述表示电视剧不是这样的。<br />\n只要最后成片质量过硬,再加上足够的话题度和演员粉丝,自有源源不断地后续观众会播放观看。<br />\n不怕被骂,就怕无人问津<br />\n再说它《千秋》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昨晚放到第31集嫪毐登场,嬴政婚事提上日程,算算也就是周日大结局,到时候我们就能接手现成的流量盘。<br />\n而且,他已经发现了《千秋》的致命问题,就等尘埃落定后一次性引爆。<br />\n“那最好。”沈城将信将疑,<br />\n“陈制亲自去调查《千秋》,真是辛苦了。”<br />\n陈制:。<br />\n陈述清了清嗓子:“应该的。”<br />\n*<br />\n4月18日,《千秋》大结局。<br />\n朱岚与嬴政打了通配合,还政少君,年轻的国君和太后互相角力又默契联手,再唱作俱佳地将嫪毐政变翻篇,朱岚享受起难得平静的退休生活……<br />\n直到,<br />\n“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赵灭。”<br />\n伴随着画外音,画面上,肃穆的秦王车架抵达了斑斑血迹风霜的邯郸城。<br />\n唇上续起短须的秦王下车。<br />\n曾经的诸多旧故俯身拜倒,噤若寒蝉,秦王阴贽而漠然地扫过。<br />\n眼前闪回的,是临行前太后紧闭的宫门。 <br>\n\t\t\t', '\t')('\n画面一转,千里之外的甘泉宫中。<br />\n朱岚轻咳着将记载着“得赵王,公子嘉携宗人遁走”的书简投入火中,有些浑浊黯淡的眼睛阖起,落下一滴泪。<br />\n“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1]<br />\n旁白:“同年,太后崩,谥号帝太后,葬于芷阳陵。”<br />\n字幕:“终。”<br />\n从4月12日嬴政登基开始,《千秋》热度飙升至9000+。此后持续6日,平均收视稳定在2.5%,哪怕没有破万,但方可以等主创还是开开心心地开了个庆功宴。<br />\n到4月18日大结局,收视率巅峰达到2.93%!<br />\n水果台的高层乐得露出大牙花子,对方可以的称呼都从“方导”变成了“方老弟”。<br />\n虽然方可以觉得,做人还是要有点距离感。<br />\n恰在当夜,无数人正在珍惜周末最后几小时,紧张地上网冲浪时,一条部落长文异军突起,飞速顶上热搜。<br />\n——<br />\n@无涯子v:<br />\n《扭曲历史,哗众取宠,千秋>还要用历史噱头哄骗多少无知的下一代?》<br />\n“今春,一部打着重塑历史经典人物形象,揭露真实历史面目的电视剧引起了众多追捧,拥趸万千,笔者也慕名前去一观。<br />\n“平心而论,这部集结了众多知名编剧,号称电影级精心制作,众多演技派参演的作品确有其优点……”<br />\n“…但随着剧情的展开,《千秋》无形的类型天花板也就展露无遗。尤其是随着女主朱岚进入秦国宫廷,展现出各种政治手腕时,更是令笔者大为吃惊,风中凌乱。<br />\n“这还是赵姬吗?这是哪个现代知识女性精神附体?后来才知道原作小说就是穿越女性,哪怕此前编剧为其拼命遮掩装裱,依然为剧作遗留下难以弥合的逻辑漏洞。<br />\n“随着女主角权势日益增高,令人震惊的剧情还在不减反增!<br />\n“比如剧中荒谬地安排吕不韦为黄老道家传人;女主朱岚不只能断文识字,而且对道法两家的治国理论也颇为在行。这一对历史中的奸|夫|淫|妇,居然在战国末年的大秦鼓吹起了无为而治的主张,令人哭笑不得。<br />\n“拍历史剧,这么基础的常识性错误也能混淆?所谓的大女主剧,原来也只不过是穿凿附会些后人智慧?<br />\n“此外,前片中虚构出一位当年同在荀子门下求学的赵国落魄士族,启,作为太后忠犬、心腹和政策执行人,一路官运亨通。甚至到最后距离相位都仅仅一步之遥,这升官速度,令李斯嫉妒,连吕不韦见了都自叹弗如。<br />\n“给一个杜撰出的人物编出这样离谱的剧情,显然就是因为编剧们为了弥补剧情漏洞被迫做出的生搬硬套。<br />\n“不敢想象,这些荒谬的剧情会给涉世未深的低龄观众群体,带去多少误解。”<br />\n“与之相比,真正考究历史,在历史脉络中钩沉索隐,努力弥合的《秦颂》,却被批评节奏缓慢、故事沉闷、台词繁复…不得不说,这是整体观众审美的悲哀。<br />\n评论区:<br />\n“说得好!早就看那部玛丽苏‘神剧’不顺眼了,一直没去看,幸亏幸亏”<br />\n“首页一堆大唱赞歌,就需要你这样有操守有坚持的影评人”<br />\n“扩”<br />\n“太离谱了!!!”<br />\n“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继续荼毒青少年!” <br>\n\t\t\t', '\t')('\n“太搞笑了,《秦迷》[2]一书已经有详细论证昌平君熊启的谜题”<br />\n“没错!《秦颂》就比较严谨考据”<br />\n“不行了,秦国,黄老,真的假的,这也太弱智了……”<br />\n“不愧是能给赵姬洗白的玛丽苏神剧”<br />\n“建议这种垃圾作品下架,不要荼毒青少年”<br />\n……<br />\n网络舆情持续发酵,甚至有心人断章取义,转载《千秋》的弹幕发言,更是引得吃瓜路人议论纷纷。<br />\n有好事者带头,往《千秋》的第一集弹幕上开始铺差评。<br />\n靳茜这边很快受到消息。<br />\n普通的拉踩蹭热度也就罢了,都是业内,谁不知道谁呢。适当的互动有利于双方维持免费话题度,有时候别拉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br />\n但这种上纲上线的指控可就严重了,欲加之罪最说不清,这是要奔着把《千秋》批臭批烂,搞到下档去的。<br />\n打不过就开始搞盘外招了是吧?<br />\n她迅速致电方可以,商量后续对策,却发现对方电话占线。<br />\n等了五分钟,终于打通。<br />\n“刚刚是李教授。”方可以主动解释,“他也被那条热搜批评惊动了,过来问我要了些参考资料。”<br />\n靳茜:?<br />\n好久没听到这名字了。<br />\n“李教授那边忙完了?”靳茜问。<br />\n“还好,他说《破晓》已经拍摄完毕,刚刚进入剪辑阶段。他都有空追更了。”<br />\n*<br />\n作者有话要说:<br />\n[1]出自《道德经》<br />\n[2]即前文所提《秦谜》李开元著<br />\n——<br />\n上班,精疲力竭,吐血[化了]<br />\n第99章 《千秋》(完)|影评+论坛体慎<br />\n4月19日下午18:00, 长草了好几年的李渡鱼的部落账号中发布一条新动态。<br />\n——<br />\n@李渡鱼:<br />\n《作品是一面人心的镜子》 <br>\n\t\t\t', '\t')('\n对大v@无涯子近日批评《千秋》作品对史实胡编乱造的问题。我要指出,当你在批评他人的时候,你也在被人批评。<br />\n在无涯子先生的论述中, 我们不难发现几个常见但经典的逻辑学谬误,包括<br />\n“稻草人”:《千秋》的宣传口径从未自称自己是真实历史,也并未自比大女主。无涯子扭曲了《千秋》从未提过的论点,然后攻击自己臆想出的问题。与之相对,《秦颂》受人诟病的重要问题也并非他所列举的几项,这令我甚至怀疑,他到底有没有真的看过他为之摇唇鼓舌的作品。<br />\n“红色鲱鱼”:攻击《千秋》不应该为女主赵姬和吕不韦设计自我的政治理念,因为他们在历史中是奸|夫|淫|妇。这种批评的论证之间没有因果联系,不足以论证其观点。<br />\n“循环论证”:指责《千秋》为赵姬赋予了种种人性的品质, 因为赵姬在史书中的面目可憎。这是批评者先验地接受了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即是前提, 又是结论。以此作为批评显然也是不客观的。<br />\n“诉诸情感”:指责《千秋》扭曲历史会误导青少年,勾连起未明真相者的反感、不满。但历史改编影视作品往往夹带戏说部分,这显然是一种煽动情绪的说辞。<br />\n由于无涯子先生的全文过于冗长,更多的逻辑漏洞比如断章取义、从众心理、人身攻击等等糟糕论证, 我一时间也难以一一详述。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