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礼太监高喊着陛下驾到,御驾稳稳当当落地,谢言珩先一步走了进去。<br />\n桑青筠的身份不得入内,只依着身份站在寝殿门口伺候,里头的动静依稀能听得几分。<br />\n二皇子的体质原本尚好,只因春来天气反复才病倒。尤其今年开春后,皇后让二皇子也同大皇子一般去尚书房念书,晨起寒气最重,这般奔波下来,这两天终是没撑住染上了风寒。<br />\n陛下膝下一共两位皇子一位公主,大皇子谢景炤是裕妃所生,二皇子谢景煜是皇后所生,公主则是聂贵嫔所生。<br />\n大皇子今年五岁,正是开蒙的年纪,但二皇子将将四岁,现在就去尚书房属实太早了些。<br />\n但这些事不是桑青筠能左右的,她只能沉静地站在廊下守着,听寝殿内强硬如皇后一般的人也伏在塌边哭泣,说自己没有尽好母后应尽的责任,不该对二皇子太过严苛。<br />\n为母之心总是格外动人心肠,皇后这般伤心,连桑青筠都于心不忍,更别提是陛下了。<br />\n谢言珩坐在床榻边看着二皇子,他正紧闭双眼,额上汗水涔涔。小小的孩子就要遭受如此痛苦,身为人父,他心中亦不好受。<br />\n幸好太医诊断,说此次风寒虽致高热却不严重,只要按时喝药、好好将养就能痊愈。<br />\n如此,他也稍微放下些心。<br />\n只是这样一来,他已不适合再去尚书房念书,还是好好修养身体,等年岁到了以后再去不迟。<br />\n抬手摸了摸二皇子冒着冷汗的额头,谢言珩垂眸看向皇后,心中到底不忍:“太医已说煜儿的病情不严重,皇后不必如此自责。”<br />\n“统御六宫,教养子女,你身为皇后已经尽职尽责,不必事事都力求完美。贵妃也有协理后宫之权,你闲暇时可多教导她,如此也能省下不少心。”<br />\n提起贵妃,皇后原本就悲伤难抑的脸色愈发不好看起来。<br />\n她伏在床榻边不起身,明面上虽看着自己的孩子,眸底却强硬不屈,半步不肯退让:“教导嫔妃,养育皇子皇女是臣妾应尽的本分,一切都是臣妾做得不好,这才让煜儿病倒。陛下担忧,都是臣妾失职,身为中宫皇后,臣妾时刻记得自己的职责,凡事尽善尽美,稳定后宫、为陛下分忧,不敢躲懒半分。”<br />\n闻言,谢言珩眉头微微一皱,失了多说的兴致,淡淡道:“皇后一向贤德。”<br />\n桑青筠在殿外听着,发觉陛下不再继续说下去后,心中暗暗叹了口气。<br />\n皇后生性要强,事事不肯输于人,她循规蹈矩,将教条规矩牢牢刻在心中,不允许包括自己的任何人逾越半分。<br />\n就连和陛下相处也是,不管是否合时宜,常常直言劝谏,不懂转圜,更别提是夫妻间的温存了。<br />\n她这般的性子,最该做的是朝堂上的言官,不该是陛下枕边人。<br />\n可人的命运往往如此,谁都不能选择,谁都无法预料。<br />\n就如同今日,陛下一听到二皇子病倒的消息便立刻赶来看望,言语间也对皇后多有关怀。虽说皇后不喜贵妃,更不愿贵妃过多分权,可到底是陛下的心意,她无论如何也不该这时候拂了陛下的颜面,岂非得不偿失。<br />\n但桑青筠没有任何资格过问,更不可能替皇后指点迷津。<br />\n殿内,谢言珩又略坐了坐,见二皇子没有什么大碍,连午膳都不在凤仪宫用便打算起身离开。<br />\n皇后早知道陛下不过是相敬如宾,可没想到他竟如此不愿意与她待在一处,眼看着煜儿生病都不肯多呆一会儿,连陪她用个午膳都是奢侈。<br />\n她真想问问陛下,若今日之事换了贵妃,陛下又当如何?恐怕不光一个午膳,会陪到不得不走才作罢吧?<br />\n堂堂国母,在陛下心中的分量竟不及贵妃,真是天下最大的笑话。<br />\n皇后无言落泪,可话到嘴边又生生咽了回去,不能对陛下有任何怨怼之言:“臣妾——恭送陛下。”<br />\n待重新坐上肩舆,谢言珩略略沉吟,先若有所思地偏头瞧了桑青筠一眼。<br />\n可还没来得及说话,远远就看见贵妃的贴身宫女芊宁跪在建章门外等候着,一见到陛下出来,立刻上前哀声容秉,瞧着好不可怜:“启禀陛下,贵妃娘娘身子不适,求陛下去瑶华宫看看娘娘吧。” <br>\n\t\t\t', '\t')('\n凤仪宫门前,芊宁也太不顾忌皇后的颜面了些。<br />\n贵妃身子还算好,病得这么巧很难令人信服是偶然。<br />\n何况贵妃和皇后不合的消息人尽皆知,就算平时在陛下跟前装作若无其事和贤德的样子,陛下也了然一二。<br />\n方才去了皇后宫中看二皇子,这会儿贵妃便来请人,实在是打眼了些。<br />\n桑青筠不着痕迹地抬起头,果然见陛下眉头微皱,淡淡道:“何时病倒的?请太医诊过没有。”<br />\n芊宁仍跪在冰凉的宫道上,一听陛下问起立刻掉起眼泪:“回陛下的话,娘娘今晨起来就觉着身上不舒坦,方才已经请了太医看过,宫内正在熬方子。只是娘娘昏睡时也一直着惦念陛下,奴婢实在不忍,便自作主张来请陛下。奴婢有罪,还请陛下责罚!”<br />\n但谢言珩什么都没说,只是神情再平淡不过地开了口:“去瑶华宫。”<br />\n从凤仪宫出来紧接着就去瑶华宫,却没一个人会觉得意外,只因贵妃受宠一贯是宫中的常识。<br />\n凡有什么进贡的好物件,凡是凤仪宫有的,从不会少了瑶华宫的一份,偶尔瑶华宫有的,凤仪宫都不见得有。除了赏赐,恩典脸面陛下也从不吝啬,凡去后宫,总是贵妃处最多。<br />\n出身太后母族的纪氏,她和陛下自幼相识,地位更是非比寻常。<br />\n天子表妹,纪氏嫡出的独女,自小千娇百宠,如此一重身份,在宫里本就无人能及。<br />\n桑青筠入宫这些年,明里暗里听过不少人说闲话,说若非当年先帝做主赐婚,皇后之位必然是贵妃的,还轮得到现在的皇后吗?<br />\n还有人说,即便如今贵妃不是皇后,她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也绝非旁人能比。只要她活着,就是地位不可撼动的贵妃,是陛下心尖上的人。<br />\n这些话若搁在从前,说不定桑青筠也会信。可她跟在陛下身边这些年,深谙有些事不仅仅是表面那么简单。<br />\n贵妃固然如日中天、宠眷无双,可她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当真如传言一般坚不可摧,与陛下情真意浓吗?<br />\n若真是疼到心尖上,那这个月为何从不去贵妃处,那把明捧暗贬的白檀香扇又算什么?<br />\n他总比想象中更薄情,也更难揣测。<br />\n可那日摘星楼上她和元贵妃都在,若陛下当真不喜贵妃自作主张,那她呢?<br />\n总不会陛下容不下贵妃僭越,却容得下自己失职。<br />\n她没这么大分量,也不可能是特别的。<br />\n这般想着,桑青筠下意识摩挲了几下手腕。在触及到空无一物的肌肤时,才松了口气。<br />\n-<br />\n瑶华宫内,描金绘彩的殿宇今日四处静悄悄的,无一人敢大声说话,仙娥捧月的香炉不再香烟袅袅,反而弥漫着苦涩的药气。<br />\n以贵妃昔日的恩宠,这原本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形,可自从新人入宫以来的一个月里,陛下都不曾踏足瑶华宫,贵妃的愁绪也渐渐影响到伺候她的宫人。<br />\n自太医诊脉走后,元贵妃便一直躺在床榻上神伤,虽说芊宁已经去请陛下了,可她不知道陛下是不是生了她的气,亦或是不再喜爱她。足足这些日子没来,心里始终没底。<br />\n宫中人人都说她圣眷最浓,是陛下最宠爱的妃子,她也一直这么认为着。<br />\n可不知怎么,哪怕表哥对她再好,她也还是患得患失,总不踏实。<br />\n直到宫门前“陛下驾到——”的唱礼高声出现,元贵妃的眉宇间终于展开一抹不可置信的惊喜。但她先是高兴,紧接着便眼眶蕴出泪水,生怕只是自己的幻觉。<br />\n她忙从床榻上起身去迎人,一到院中就见陛下真的来了,当即柔柔落下泪来。<br />\n元贵妃强忍着情绪向陛下请安,甫一开口,嘴唇便在微微颤抖:“臣妾……给陛下请安。” <br>\n\t\t\t', '\t')('\n满宫繁花盛,和煦的春风却好似不曾吹到二人身上。<br />\n谢言珩垂下眸,分明是温润的语气,却让人觉得有丝丝寒意:“贵妃身子不适不宜见风,贴身伺候的几个一律罚没半年月例,以儆效尤。”<br />\n第12章<br />\n陛下开口的第一句竟是处罚瑶华宫的下人,贵妃心中倏然一紧,不自觉睁大了眼睛。<br />\n“陛下……”<br />\n原先的惊喜和委屈在刹那间被慌张取代,元贵妃心慌不已。<br />\n自小和陛下相识,她很清楚他并不是真的因为关心她才如此,而是心中愠怒所致。<br />\n果然——<br />\n陛下真的生了她的气。<br />\n是因为今日不顾皇后颜面将他请来,还是因为那日摘星楼上她心急僭越?亦或是两者都有?<br />\n可以前再出格的事他都能包容,只说阿玉喜欢便好,今日却唤她贵妃。<br />\n贵妃……他们二人从前从不以贵妃相称。<br />\n到底是为什么?<br />\n元贵妃忍不住落下泪,仍跪在冰冷的地板上看向他,只觉得心中又惊又屈:“是臣妾自己要出来迎接陛下,陛下若真动怒,何须处罚宫人?便罚臣妾的月例,免去她们的责罚吧。”<br />\n看着她娇弱身子微微发颤却又不肯低头的样子,庭内凉风瑟瑟,谢言珩到底不忍。<br />\n他抬手扶她起身,缓了语气:“起来吧,地上凉。”<br />\n贵妃的满腔委屈这才找到了倾泻的出口,顺着陛下的势起身后,又不顾众人在场靠在了他怀里,轻声哽咽道:“陛下为何这么久不来,是不是只有阿玉病了才会来看?”<br />\n见状,桑青筠立刻和其余宫人一样低下头。<br />\n只听贵妃继续说着:“臣妾到底做错了什么,陛下告诉臣妾好不好?”<br />\n大庭广众,此时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谢言珩微微皱眉:“风冷,进屋说话。”<br />\n闻言,元贵妃这才有了几分带泪的笑容,与他并肩进了寝殿内。<br />\n待进去殿内,谢言珩一眼就看见了摆在桌面上的白檀香扇。<br />\n这时节不热,还用不上扇子。她不收进库房里反而搁在桌上,便说明她时常把玩。既然时常把玩,就说明她不懂自己赏赐的真正含义了。<br />\n宫里的女人很多,聪明的和不聪明的都有,千姿百态、各有千秋。<br />\n谢言珩也早知道贵妃不属于聪慧的那类。只是这些年的宫闱生活,多多少少对她还是存了点期望,现在看来倒是他想多了。<br />\n于元贵妃来说,她性格温顺娇柔、样貌姣好、身份亲近,和他是青梅竹马的情谊,又一颗心扑在他身上。<br />\n这样的女人在许多人眼中都是完美的存在。<br />\n谢言珩也愿意宠着她,对她好,给她用不尽的荣华富贵。<br />\n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平衡。<br />\n朝堂的平衡,后宫的平衡,也是亲眷血浓之间的平衡。 <br>\n\t\t\t', '\t')('\n可这次京郊流民一事中,舅舅显然没守住分寸。秀女入宫一事中,贵妃也没守住。<br />\n身为少年天子,弱冠登基,若想让江山固若金汤,许多时候他不得不警惕些,狠心些。<br />\n这也是舅舅教给他的。<br />\n谢言珩搁下这把白檀香扇,语气听不出轻重:“你说身子不适,朕看着仿佛还好。”<br />\n“陛下……”<br />\n被陛下堂而皇之的揭穿,元贵妃也知道自己是用了手段才将他请来的,一时心中更加委屈。<br />\n可若不这么做,他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肯来瑶华宫一趟。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