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水晶鹅,红烧肘子,松鼠桂鱼,荷叶鸡,麻婆豆腐,红烧茄子,茭白炒肉,鲫鱼豆腐汤。<br />\n宋长叙看了一阵惊叹 ,程兄还跟他说他是家道中落,果然祖上出个官的就不一样,底蕴还在。<br />\n许知昼跟乡巴佬进城一样,他眼巴巴的看着桌上的珍馐,而且这样的菜色摆放很有讲究,看起来赏心悦目,就是量有点少。<br />\n那么大一个盘子就装了这么点菜,许知昼都怀疑他们这一桌的人根本吃不饱。<br />\n他想吃但还是不好意思做第一个动筷子的人,他默默的等待。<br />\n等有人动筷了,许知昼紧跟其后飞快动筷。<br />\n他先吃了鱼,鱼肉夹进嘴里,仿佛就要融化在嘴里了,鲜嫩又有料汁进了肉里,吃完口齿生津。<br />\n许知昼吃了不少美食,现在他才发现,桌子上的人根本不怎么吃,反而喜欢喝酒聊天,正好便宜了他,太幸福了。<br />\n宋长叙也要跟着说几句,其实他更想吃。<br />\n“如今做官是难了,以前还有荫庇,现在荫庇也只能荫一些小官,若是想有大出息还要科举。”一个乡绅说道。<br />\n谢风笑着回应:“照我看来,科举考试是天下之福,大燕地大物博,选拔英才供陛下治理天下。我们读书人也有了途径去报效朝廷。科举考试公平公正,对我们这些世家也是天大的好事,能够督促家中子弟更加努力学习,而不是做一个被家族保护的废物。”<br />\n其他人不管心里怎么想的,表面上都是纷纷赞同。<br />\n“谢贤侄说的对,科举考试天下之福,是世家之福。”<br />\n“没错。”<br />\n宋长叙叹为观止。谢兄也是一个胡说八道的,要说科举考试对寒门子弟和陛下有好处他还信,要说对世家有好处,他是一个字都不信。<br />\n宋长叙同样举杯碰了一下,把酒杯一饮而尽。<br />\n吃完后,他们纷纷道别。走出程家的门,许知昼的肚子都要吃撑了,他拉着宋长叙去夜市逛一逛,走着消食。<br />\n“相公,程家的宴会真好吃。”<br />\n“我觉得那道水晶鹅很好吃。”<br />\n许知昼赞同的点点头,眼睛一亮,又说了好几个菜名,得到了宋长叙的认同。<br />\n找到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太好了。<br />\n他们逛完夜市后就回家,宋长叙还是抓许知昼学了几个字才把放他去睡觉。<br />\n“我先睡了,真想睡一整天不起来。”许知昼打了一个哈欠。<br />\n宋长叙抓紧看了一遍文章才睡下,吹了蜡烛还有一段时间需要酝酿睡意,他就趁着酝酿睡意的时候栽在脑子里过一遍文章。<br />\n今天可能跟他们喝了许多酒,到了晚上,脑子还很亢奋,一直到半夜他才沉沉的睡过去。<br />\n.<br />\n宋长叙在县学的日子平静无波,就是最近两三日一直在下雨,他到家后时不时就要去查看放在杂货间的蚕丝。<br />\n在县学又写了一篇文章,读了《论语》,宋长叙已经能把四书五经的大致内容背下来了。<br />\n想当初考研的时候,要背的资料也很多,背书对于文科生来说小菜一碟。读大学时要期末了,经常临时抱佛脚,两三天就把考试重点背下来,有的人甚至用一晚上突击。<br />\n今天放学后没有下雨,他跟冯信鸥一块回去。 <br>\n\t\t\t', '\t')('\n冯信鸥看见有卖花的,他买了一个花盆:“夫郎喜欢花,我买一盆回去放在窗户旁,他看见了心里也欢喜。”<br />\n宋长叙点点头,他跟风也买了一盆花。<br />\n两个人在街上走着,有人突然喊道:“蚕丝涨价了,蚕丝一斤现在是十文钱。”<br />\n集市上还有卖蚕丝的人闻言差点跳起来:“真涨价了!我要卖!”<br />\n一个走商立马走到那人面前商量买卖的事。<br />\n宋长叙囤了不少蚕丝,街坊邻居都知道,冯信鸥犹疑的看向他:“宋兄,你买的蚕丝涨价了。”<br />\n“冯兄,你看这还是第一波消息,看样子往后还要涨,等涨到合适的价格我就把蚕丝出手。”宋长叙心里很平和。<br />\n他也不贪心,等蚕丝涨到二十五文后他就果断出手。<br />\n冯信鸥心想,难道宋兄囤积蚕丝时就预料到蚕丝会涨价。<br />\n他心中有这个想法,脑子立马反驳了,怎么可能,宋兄又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br />\n这是凑巧的。<br />\n下午许知昼回来时,脸上带着笑说道:“蚕丝涨价了,我在集市上都听说涨到十三文了,我们家的蚕丝能卖了。”<br />\n宋长叙端了菜汤过来,他说:“再等等,还没有到顶。”<br />\n许知昼咬着筷子:“反正是你买的,你自己盯着。我是不懂这些,我不懂就不乱说话。”<br />\n宋长叙闻言倒是对许知昼多解释几句:“现在消息刚传过来一天,还有的没有反应过来,估计还要涨。”<br />\n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1]<br />\n蚕丝也算是一种期货。<br />\n宋长叙稳坐钓台。<br />\n等消息经过三四天的发酵,市场反应过来了,蚕丝的价格一路飙升,已经到二十三文了。<br />\n早早卖了蚕丝的人内心悔恨不已,险些拍断大腿。<br />\n“天老爷的,我怎么就这么蠢,把蚕丝全卖了,不然要赚多少钱啊。”<br />\n“我把蚕丝卖早了,谁知道它这么能涨。”<br />\n很多商人持蚕丝观望。<br />\n等价格涨到二十五文后,宋长叙果断把所有的蚕丝全出手了。<br />\n“宋公子还可以再观望一下,万一还要涨呢。”有人劝道。<br />\n宋长叙:“已经达到我的预期了,我不贪多。”<br />\n说是期货实则也是一种博弈,宋长叙懂得适可而止,及时抽身。<br />\n一时获利八十两。<br />\n许知昼回到家里看见四个银锭子摆在桌前,他立马上前捧住银锭子:“天啊。”<br />\n作者有话说: <br>\n\t\t\t', '\t')('\n小宋:赚点[奶茶]<br />\n小许:哇[彩虹屁]<br />\nps:最近有点卡,抱歉宝子们<br />\n第46章 哥夫<br />\n白花花的银锭子,想当初他们在家种地,辛苦一年最多赚六两银子。他在水波镇跟大哥一块摆摊,一个月一般赚三两银子,到了金河县,一个月差不多有十几两银子。<br />\n现在宋长叙只是倒卖了蚕丝,什么劳力都没有付出,一天就挣了八十两。<br />\n许知昼抱着银锭就不放手。<br />\n“相公,这回赚了这么多钱,我们今年的花销完全不用怕了。”许知昼喜笑颜开。<br />\n宋长叙的图谋更大,“一年是够了,但我们要想置办房产和开店还远远不够。”<br />\n许知昼结巴:“你还想了这么多。”<br />\n既然要在古代立足,钱跟权都是少不了。许知昼说租房子不好,他也这么认为,所以便需要多赚钱买房。<br />\n钵钵鸡每天起早贪黑,若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铺子,招一些工人,找可靠的人告知配方,到时候许知昼就不用这么辛苦了。<br />\n这么算下来要花上百两银子。<br />\n宋长叙:“我们以后都要过好日子。”<br />\n许知昼听见宋长叙的话笑着重重的点了一下头。<br />\n两个人从小乡村到县城不容易,以后可能还要去京城,想到这里许知昼又是满满的动力。<br />\n他跟宋长叙两个人还年轻,家中父母身体康健,有兄长帮衬,他们在县城最适合打拼。<br />\n今晚宋长叙做了一个简易的汤锅,素菜,肉片跟鱼丸都放在里面,还放了麻花。<br />\n买了桃子切盘。<br />\n做了一个清蒸鱼。<br />\n许知昼薅了一把小葱,洗干净切丁后放在清蒸鱼上面,汤汁浓稠,熬出了奶白色。<br />\n“闻着就很香。”<br />\n许知昼拿着汤勺,给自己舀了一碗,又给宋长叙舀了一碗。<br />\n“相公是大功臣,我给你盛汤喝。”<br />\n宋长叙眼中含笑:“好。”<br />\n这回赚了钱小夫夫两个人都很高兴,许知昼夹了肉片跟鱼丸吃,宋长叙还做了肉丸。<br />\n许知昼吃过后惊为天人,“丸子也可以做钵钵鸡,我们的菜色固定了,是该出点新鲜的菜色。”<br />\n宋长叙想了想给许知昼多夹了几个丸子,还有麻花:“等吃后,我把制作的法子交给你。”<br />\n灶房的事,许知昼学的快,像是写字的话,他就学的慢一些,他点点头。<br />\n汤锅好吃,吃了一些有些辣口喝一碗鱼汤,吃点鱼肉就缓过来了。 <br>\n\t\t\t', '\t')('\n虽是清蒸鱼但味道清淡,里面还是有味的,很鲜。<br />\n许知昼嘀咕道:“相公,你若不是一个读书人,做个厨子也有前途。”<br />\n宋长叙满足的喝了一口鱼汤:“若是我去做厨子了,你就当不上官夫郎了。而且闲来下厨是乐趣,要是一直下厨,我也经不住。”<br />\n许知昼想了想也是,他怀着憧憬说:“那还是做官好,做官后可以让厨子给我们做饭。”<br />\n吃完后,宋长叙就把肉丸的制法告知许知昼。<br />\n许知昼懂了,同时他疑惑的问道:“听大哥说钵钵鸡的配方也是相公发现的,相公在家从不做饭,脑子怎么有这么多的点子?”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