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全寿康像是习惯了晏漓日常的冷嘲热讽,没理会他,脸色却不由自主黑了黑,太后出言圆场:<br />\n“昭宁,休得疯言。”<br />\n晏漓浑不在意,皇室身份摆在这里,全寿康权势滔天,也难奈他何,只饶有兴味地将视线转向台下的谢见琛。<br />\n这边厢谢见琛方击鼓罢,浑然不觉台上的唇枪舌战。<br />\n“造、造反了!!”<br />\n远处看台忽而爆起传来宫娥的尖叫,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格外混乱的吼声。<br />\n“护驾!校场里有逆贼!”<br />\n全寿康的反应格外迅捷,起身呼唤御前侍卫。<br />\n冷汗立时挂满了谢见琛的背。<br />\n逆贼?<br />\n整个校场军士的家室,他同父亲都一清二楚,人人清白,怎么可能冒出心生恶念的人来?<br />\n他自高台悚然向下望去,却发现反乱来源并非校场军士。<br />\n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千余粗布麻衣、手持刀斧之人趁着演兵的喧闹,悄无声息地包围了看台。<br />\n——显然是乱民起义造反。<br />\n“杀光这群尸位素餐的狗东西!!”<br />\n没有人知道这些人是如何一举杀进来的。最先反应过来的自是谢家父子,谢迁身在看台,下意识挡在幼帝身前拔出剑来。<br />\n为首的乱民头领不能近身幼帝,却将刀架在了看台诸位皇室重臣的脖子上。<br />\n“都不许动!否则老子现在就要了你们主子的命!”<br />\n他对下面的士兵大喊,威喝之下,无人敢动。<br />\n谢迁试图震慑住乱民:<br />\n“尔等若敢轻举妄动,小心身首异处!”<br />\n“身首异处?”<br />\n闻言,头领哈哈大笑起来:<br />\n“若是能杀了这看台上的所有民贼,死无全尸也算洒家值了!”<br />\n很明显,这群乱民不要命,只想杀人。<br />\n乱民头领接着道:“大将军,将你身后那小儿交出来,我们不动你!”<br />\n“想动皇上,那便设法从我谢迁身上踏过去。”<br />\n“冥顽不化,那你便看着这些人一个个去死吧。”乱民头子恶狠狠道,“弟兄们,先杀个祭刀的!”<br />\n刀架在全寿康脖子上,他灵机一动,喊道:<br />\n“贱民敢动昭宁殿下?!” <br>\n\t\t\t', '\t')('\n这一喊,立刻将所有火力转移到了晏漓身上。<br />\n晏漓岿然不动,看向他的眼中甚至有几分戏谑的嘲讽。<br />\n平日从不将他当个人看,如今命悬一线,倒是知道想着拉他来拖延时间了。<br />\n事实上,他早就料到这阉人会唱这么一出。他也根本不在意全寿康怎么做。<br />\n他只是看向对此无动于衷的太后。<br />\n女人漠然地看着他,不发一言。<br />\n仿佛下一秒即将身首异处之人根本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与她毫不相关的小猫小狗。<br />\n不,或许小猫小狗都能令她心生动摇。<br />\n只有自己,这个母亲向来不曾多看一眼。<br />\n“来啊,怎么不动手?”<br />\n失望在晏漓脸上转瞬即逝。<br />\n他很快换上挑衅的神情,抬了抬脖子,又轻飘飘扫向全寿康道:<br />\n“别急,下一个,便轮到你了。”<br />\n全寿康被他阴森的眼神瞧得直冒冷汗,就连他身后的乱民也是为之一惧,持刀的手不住发抖。<br />\n刀锋本距他脖颈尚有几分距离,如今早已划破了皮肉,洇湿前襟。<br />\n“砰!”<br />\n第一声脆响,颈边一阵凉风呼啸,架在他颈侧的长刀落地。<br />\n“砰!”<br />\n第二声闷响,乱民痛呼倒地。<br />\n谢见琛一把夺过距自己最近的那名箭手的弓,搭上羽箭,张臂将弓弦拉至满月,箭身呈疾电之势飞出,一支精准射在乱民架刀的手上,另两只则是落在那人膝盖上,使其狼狈扑地。<br />\n他再度张弓,瞄准所有挟持皇室重臣的乱民持刀的手,多发箭齐射,无一不中。<br />\n见谢见琛横插一脚,其余乱民则是蜂拥而上。少年矮身一闪夺过刀锋,伸出长腿朝乱民下盘横扫,轻易将这些趁虚而入的乌合之众绊翻在地。<br />\n台上的谢迁最先从情况中抽离出来,忙制服已中箭伏地的乱民。<br />\n“老实认罪,可从轻发落。”<br />\n谢见琛踢走乱民刀斧,反钳住仍欲反抗乱民的胳膊。<br />\n转瞬之间,这场危机竟在十七少年的手中化解。<br />\n禁军、卫队诸人见皇室众人已被解救,纷纷上前有序接手制服造反的乱民。<br />\n谢见琛掸去身上沙尘,步上看台,稳重下拜:<br />\n“草民救驾来迟,请娘娘恕罪。”<br />\n“……威武!小将军真乃天神下凡啊!” <br>\n\t\t\t', '\t')('\n人群中,不知哪位官员自后怕中回过神来,劫后余生高声惊叹着。<br />\n在官员的感染下,台下士兵的荣誉感瞬间被点燃,发自肺腑的狂热赞声席卷校场:<br />\n“威武!小将军威武!!”<br />\n方才他们还险些被扣上造反的帽子,如今也算是不洗自清了。<br />\n“小将军何罪?依咱家说,这是大大的救驾之功啊。”<br />\n场内呼声振奋,全寿康此时若是不给谢见琛面子,于情于理都不合适。<br />\n太后见全寿康退让,这才忙扶起谢见琛,手尚发着抖:<br />\n“若是没了你,我大桓王朝便要命绝今日了。”<br />\n“护国护君,乃大桓子民之责,亦是家规之训。”<br />\n“勿要谦逊,谢家子美名远扬,哀家早有耳闻。”太后道,“只是怎么还一口一个草民,这般优秀,难道不曾有官职?”<br />\n谢见琛微惊:太后这意思,不外乎是要赏他官职。<br />\n可太后向来与宦官划作一派,全寿康自然是不愿让朝中站进更多谢家人,她又为何……<br />\n骑虎难下,他只得摇头:“草民资质愚陋,不敢谋职。”<br />\n“大将军,这便是藏宝了。如此勇武的孩子,将来定成大器。”<br />\n太后笑说。<br />\n“你既人称‘谢小将军’,那哀家便做主,封你作中郎将!”<br />\n第6章 夜雨秋池<br />\n饶是做好了心理准备,谢见琛还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官职砸晕了头,此时早无暇去观察全寿康的脸色,忧喜参半地跪下谢恩:<br />\n“谢太后恩典,太后千岁!”<br />\n全寿康不再表态,显然说不上满意。只好清清嗓,操着阉人特有的尖声站了出来,对乱民首领道:<br />\n“尔等背后可有人指使?”<br />\n“装模作样!这话问得好奇怪,权贵阉狗,人人得而诛之,何须指使?”<br />\n“刁民,朝廷庇佑尔等衣食无忧,尔等造反还振振有词?”<br />\n“老子说的哪句不是实话?”<br />\n首领冷声嗤笑。<br />\n“朝廷庇佑?庇佑在哪,是横征暴敛、沉役重税,还是宦官当道、祸乱朝政?”<br />\n明明是自己擒下的汉子,可面对汉子的质问,谢见琛却莫名生出诛心之感。<br />\n他平生第一次怀疑自己所行是否符合公理正义。<br />\n乱民首领说得并没有错。若非当权者不仁,他们又怎会揭竿而起成了乱民,走上这条希望渺茫的造反之路。<br />\n他生在上京最富贵的钟鸣鼎食之家,就像被隔绝在了虚幻的桃源乡,似乎很少能有机会与百姓共情。 <br>\n\t\t\t', '\t')('\n“强词夺理。”<br />\n全寿康懒得与其多费唇舌,对台下路过押解的士兵道:<br />\n“将所有人押入狱中,择日午门斩首,给天下人一个教训!”<br />\n闹剧平息,全寿康心情方阴转晴些许,不料此时士兵一动不动,竟完全不听他号令。<br />\n太后揉额附和:“那就按全公公说的办吧。”<br />\n几名士兵面面相觑,最终将视线落在谢家父子身上。<br />\n原是在等待二人的指令。<br />\n谢迁心觉不妙,当即严肃喝令:<br />\n“太后娘娘代行君命,怎么没反应?吓傻了不成,还不去做!”<br />\n“杀了我等,还会有千万人来取你们狗命。”<br />\n“……”<br />\n汉子声音渐远,谢迁闭眼,似乎多有不忍,很快又强迫自己调整好情绪,问手下副将道:<br />\n“可有伤亡?”<br />\n副将答:“校场内并无伤亡,只是场外小路间有数具值班士兵尸体。想是乱民自小路潜入场中,途经所伤。”<br />\n“仔细安置吧。”谢迁叹息。<br />\n谢见琛心中本是说不出的难受,这会子听了副将的话,却觉莫名古怪。<br />\n演兵场的安防他自是熟悉,除场内有几人把守外,那条小路丛间何曾安置过人手?<br />\n—<br />\n入秋以来,雨水绵绵。<br />\n谢氏父子身为今日最大的功臣,是夜被留在宫中用膳。谢见琛因着白日变故心绪难平,听着窗外夜雨,借故溜出席面透气,撑伞漫步。<br />\n秋日的御花园无甚美景,再向御花园深处走,便是人迹罕至的镜影湖了。有一亭立湖中央,幽寂得别有风趣。<br />\n未近湖畔,却见亭中一点昏黄明灭摇曳,原是一盏在微风细雨中飘晃的提灯。<br />\n晏漓伏在亭边,目无温度地眺望琉璃般波光粼粼的江面,只露出半张侧脸。有雨水溅在他脸上,黏住几根柳丝般随风飘动的碎发。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