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纵使孙承宗在朱由检的内心中已连过两关。<br /><br />朱由检内心仍然未作最后决断。<br /><br />君面臣,臣亦面君。<br /><br />这最后一问,却是要将君臣彼此放在天平上好好量量各自才具了。<br /><br />他示意高时明递过去一份塘报,口中平淡地说道:<br /><br />“有个消息,孙师闲居高阳,可能尚未得知。”<br /><br />孙承宗躬身接过,心中却是一紧。<br /><br />天子今日所问,一问比一问凌厉,这第三问,又会是关于什么?<br /><br />只听朱由检的声音继续传来,不带一丝波澜。<br /><br />“蓟镇传来急报,察哈尔部的虎墩兔憨,已于日前起兵,号称十万控弦之士,目前正往西,朝着哈喇沁方向去了。”<br /><br />朱由检的目光落在孙承宗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缓缓问道:<br /><br />“虎酋、哈部之争,看起来似乎是草原内斗。依孙师之见,我大明……又应当作何表态?”<br /><br />话音未落,孙承宗那自入殿以来便古井无波的脸色,第一次真正变了。<br /><br />他抢过塘报,快速展开,目光如电,一目十行地扫过。<br /><br />越看,他那双浓眉便皱得越紧,最后几乎拧成了一个川字。<br /><br />“哈喇沁各部向来温顺,对我大明也算恭顺。而那虎墩兔憨,桀骜不驯,野心勃勃。”<br /><br />孙承宗抬起头,声音不自觉地变得沉重,“若哈喇沁各部真为其所吞并,则我大明蓟镇边墙之外,将再无宁日了!”<br /><br />作为曾经的蓟辽督师,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br /><br />这意味着大明在草原上的战略缓冲,又将失去重要一环。<br /><br />然而,朱由检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只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语气,轻轻地补上了一刀。<br /><br />“虎酋此人,素来自大。”<br /><br />“其人常言——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边止我一人,何得处处称王?我当先处里,后处外。”<br /><br />“孙师以为,他此番西征,真的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哈喇沁吗?”<br /><br />朱由检站起身,缓缓踱步。<br /><br />日已渐渐西斜,他年轻的身影在空旷的大殿中,投下长长的影子。<br /><br />“朕看未必。”<br /><br />“其若得一胜,必然再西进一寸。”<br /><br />“只怕以他的胃口,是想做第二个成吉思汗,先一统蒙古诸部,而后再翻身入局,与我大明和辽东的奴酋,在这天下棋盘上,凑个鼎足三分啊。”<br /><br />“到那时,北边千里之地尽归虎酋,东边辽东则是虎视眈眈的女真……孙师,你觉得,届时情势将会如何?”<br /><br />朱由检的这番话,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孙承宗的心口。<br /><br />他被这番出乎意料的狂想,唬得心中猛地一跳。<br /><br />一个盘踞辽东的后金,已经让大明焦头烂额。<br /><br />若是北边再出现一个一统草原的蒙古大汗……<br /><br />那大明的边防,将会糜烂到何种地步?<br /><br />朱由检却仿佛嫌不够,用一种充满期待的语气,抛出了一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提议。<br /><br />“届时,我等是否可以用封贡的名义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牵制此人,许以重利,使其为我大明臂助,专心东向,替我们去攻略奴酋?”<br /><br />这个问题,如同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孙承宗这位沙场老帅心中的火药桶。<br /><br />“万万不可!”<br /><br />一声暴喝,在大殿中轰然炸响,连高时明都吓得一哆嗦。<br /><br />朱由检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嗓门惊得停下了脚步。<br /><br />他开始有点怀疑,孙师傅是不是年纪大,耳背了,所以不知道自己说话声音有多大。<br /><br />只见孙承宗脸色涨得通红,情绪激动,连君前仪态都有些顾不上了,语气急促地说道:<br /><br />“陛下!封贡之事,其紧要不在利益几何,而在强弱之势的转换!”<br /><br />“我大明之所以能用区区岁贡便羁縻诸部,乃是因为当年九边将士用命,打得他们闻风丧胆,打得他们俯首称臣!”<br /><br />“若真让那虎酋一统蒙古,则我强弱之势,便骤然失衡!”<br /><br />“到那时,不是我大明封贡于他,而是他兵临城下,问我大明索要岁币了!如何还能指望他为我所用,兵力东向?”<br /><br />孙承宗向前一步,双目圆瞪,胡须根根立起。<br /><br />“臣只恐,到那时,西起甘肃,东至辽东,我大明九边数千里防线,将处处烽烟,遍地狼火!”<br /><br />这件事远比所谓东江之事更加致命,严重触犯了他的底线。<br /><br />急躁和混乱之下,甚至忽略了新君之前的表现,竟将这决策真的当做了皇帝的本意。<br /><br />没办法,今日三问,没有任何一问在孙承宗的意料之中!<br /><br />他已经有些乱了阵仗了!<br /><br />朱由检脸上却一点也不着急,反而笑意盈盈地转过身,轻轻提醒道:<br /><br />“孙师息怒。朕只是提出一种可能罢了。”<br /><br />他顿了顿,看着一脸激愤的孙承宗,悠悠说道:<br /><br />“难道在孙师看来,这北边的大势,就只有虎酋一统蒙古这一种可能吗?”<br /><br />“……就不可能有别的变数吗?”<br /><br />孙承宗一时语塞。<br /><br />终于从皇帝刻意制造的陷阱题中清醒过来。<br /><br />别的变数?<br /><br />他愣在原地,眉头紧锁。<br /><br />北边虏情如此,不是虎酋还能有谁?蒙古诸部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谁有这个能力和野心?<br /><br />总不能是……<br /><br />总不能是……<br /><br />突然,一道闪电划过他的脑海!<br /><br />孙承宗猛地抬起头,双目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嘴唇微微颤抖,瞠目结舌地看着这位年轻的皇帝。<br /><br />“陛下……陛下所言的变数……难道是……难道是奴酋?!”<br /><br />朱由检笑了。<br /><br />笑得极为满意。<br /><br />这一问,问的便是超越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格局。<br /><br />孙承宗虽然一时被思维所局限,但终究还是拥有横跨千里的战略视野。<br /><br />但——这远远不够。<br /><br />“不错。”<br /><br />朱由检的声音重新变得沉稳,他看着孙承宗那双写满震惊的眼睛,一种在前世传说中的人物面前“装逼打脸”的快感,陡然涌上心头。<br /><br />——快闪开,朕要装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逼了!<br /><br />朱由检默默在内心恶趣味地低喊一声,这才继续开口:<br /><br />“朕料虎酋此番西征,必败无疑。”<br /><br />“而最终击败他,并吞其众,收拾这蒙古残局的,不会是西虏诸部,恰恰是孙师你最担心的——奴酋黄台吉。”<br /><br />朱由检负手而立,开始了今日这场终极面试的最后陈词。<br /><br />“虎酋之第一败,在其人。”<br /><br />“此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br /><br />这句话,朱由检几乎是照抄了三国演义,因为他觉得,再没有比这更精准的评价了。<br /><br />“其前番征讨科尔沁,见奴酋援兵至,竟一矢不发,望风而逃。”<br /><br />“后见同为蒙古左翼的内喀尔喀部炒花兵败,他不去救援,反而趁火打劫,尽吞其族。”<br /><br />“此等无信无义、无德无勇之辈,如何能让草原上那些桀骜的雄鹰真心臣服?”<br /><br />“其麾下的奈曼、敖汉诸部,为何转头便投了奴酋?便是明证!”<br /><br />孙承宗听得忍不住微微点头。<br /><br />虎墩兔憨的为人,在大明朝堂高层并非秘密。<br /><br />皇帝这番话的亮点,不在于评价本身,而在于他竟对虎墩兔憨过往的桩桩件件了如指掌,如数家珍。<br /><br />这份对虏情的洞悉,实在不像是一个久居深宫的少年天子。<br /><br />孙承宗心中忍不住泛起嘀咕:这位新君,过去数年究竟是在信王府中藏了多少拙?<br /><br />魏忠贤对这位新君过去的催逼,居然有如此压力吗?<br /><br />朱由检没有给他太多思索的时间,继续踱步开口,抛出了第二点。<br /><br />“虎酋之二败,则在其宗教。”<br /><br />“胡虏牧民,心思单纯,信奉宗教往往非常虔诚。”<br /><br />“自俺答汗后,蒙古诸部大多信奉黄教。”<br /><br />“可如今,这虎墩兔憨竟改信了红教,试图借宗教之威,再现当年俺答汗一统诸部的伟业。”<br /><br />朱由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br /><br />“宗教,乃是锦上添花之物,而非雪中送炭之器。”<br /><br />“俺答汗是先用弯刀统一了诸部,再用黄教巩固了人心。”<br /><br />“如今虎酋倒行逆施,根基未稳便想另立山头,此举无异于烈火烹油,只会逼得那些信奉黄教的部落,与他离心离德,奋起反抗!”<br /><br />他心里幽幽想着,长生天是长生天,黄教是黄教。<br /><br />你个虎墩兔憨,是真的憨啊。你也不弄明白为什么黄教能取代长生天信仰,就在这里玩宗教胜利?<br /><br />简直搞笑!<br /><br />孙承宗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背。<br /><br />宗教之事,在明朝的文官武将之中,向来不是主流话题。<br /><br />便是他自己,也是早年在大同游学时,曾亲身游历塞外,与各部牧民多有接触,才对这其中的分别弄得一清二楚。<br /><br />这位新君,居然也对此了如指掌!<br /><br />朱由检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陡然变得凌厉。<br /><br />“虎酋之三败,则在奴酋之敏锐!”<br /><br />“孙师试想,奴酋黄台吉登基之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时,国中衰败不堪,斗米十金。”<br /><br />“是他力排众议,先攻朝鲜,从而一举缓解了国中危局。”<br /><br />“其后,他又挟大胜之势再攻宁锦,却顿兵城下,威望大损。”<br /><br />朱由检的语气变得平稳,却字字千钧。<br /><br />“对于他来说,此时东方刚作刀兵,南方始终难克,北方草原又是苦寒荒芜之地。”<br /><br />“孙师,你说,那奴酋的选择,除了向西,还能有什么呢?”<br /><br />“此次虎酋西迁,声势浩大。若他败了,自不必说。”<br /><br />“可他若是一路胜利呢?”<br /><br />“那些被他一路打散的蒙古诸部,会向谁求救呢?”<br /><br />朱由检一字一顿,终于说出了那个他憋在心中,从未对任何人言说的,最可怕的场景。<br /><br />“若以我大明、女真如今在草原上的威望而言。”<br /><br />“这些墙头草一般的蒙古部落,最终会选择谁来求援、选择谁来投靠,难道很难猜测吗?”<br /><br />“届时,我大明北疆所要面对的,哪里是什么虎墩兔憨呢?”<br /><br />“那将是一个整合了蒙古诸部,控弦数十万,从辽东到甘肃,彻底挣脱了辽东三边牢笼的……真正猛虎!”<br /><br />孙承宗只觉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朱由检每多说一句,他心中的惊骇便加深一分,到最后,竟连呼吸都忘了!<br /><br />后背,已在不知不觉间,被冷汗浸透。<br /><br />曾经督师蓟辽的他,比朝中任何人都清楚,大明除辽东外各边长城的防线,究竟有多么虚弱。<br /><br />那是吏治之败,是军将之败,但归根结底,是钱粮之败!<br /><br />若真让皇太极控弦塞外,将整个蒙古高原纳为后院,那大明所要承受的军事压力,就绝不仅仅是辽东一隅之地了。<br /><br />而是整个辽阔的,无险可守的北方!<br /><br />就在孙承宗心神剧震之际,朱由检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问出了和最开始一模一样的问题。<br /><br />“那么孙师,依你之见,虎酋、哈部之争,我大明,应当作何手段?”<br /><br />这一次,孙承宗再无半分犹豫。<br /><br />他收拢心神,对着朱由检深深一揖,拱手下拜。<br /><br />“陛下之分析,如掌上观纹,清晰明了。臣非鲁钝之人,又岂能不知,当做何决策。”<br /><br />他缓缓直起身来,那双因激动而显得有些浑浊的眸子,此刻却重新变得清亮,熠熠生辉,仿佛有火焰在燃烧。<br /><br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br /><br />“大明不助虎酋,亦不助哈部!”<br /><br />“当以封贡为索,以兵锋为刃。明示天朝之意,诸部但有妄动刀兵者,便是自绝于大明,当兴雷霆之师,集众伐之!”<br /><br />“彩!”<br /><br />朱由检听闻此言,终究是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br /><br />笑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充满了酣畅淋漓的快意。<br /><br />能谋者,未必善断。<br /><br />善断者,未必敢断。<br /><br />而督师一职,孤悬口外,需要的,正是一个有威望、能做事、善用人,更要紧的是,敢于在关键时刻,做出最正确决断的封疆大吏!<br /><br />孙承宗或许在某些方面略显圆滑,不够刚猛精进,但这又恰恰适合辽东那块需要慢慢收拾的烂泥地!<br /><br />朱由检目光灼灼,大步上前,在孙承宗惊讶的目光中,一把抓住了他的双手。<br /><br />那双手,布满老茧,却温暖而有力。<br /><br />朱由检紧紧握着,恳切而道:<br /><br />“朕今日得孙师,就如高祖得子房,光武得邓禹,孙师真真乃我大明擎天柱也!”<br /><br />——孙师,你已过我三关了!<br /><br />却不知,朕在你眼中,又是如何?可比得那天启、崇祯三分颜色吗!<br /><br />——<br /><br />有人说北方洞开不可怕,能入寇的地方就几个地方,大部分地方大军过不了。<br /><br />历史上乙巳之变,清军入塞,也不是选的喜峰口、桃林口这些重要关隘,而是大安、洪山等口。<br /><br />至于大同、宣府那边就更蛋疼了……蓟镇好歹有个燕山山脉的。<br /><br />当然我也不懂,还没认真考据,这条欢迎讨论<br /><br />附图1:蓟、密长城<br /><br />附图2:大同、宣府、陕西的长城(要稀疏一些)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