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李世民的决心
('\n\t“哈哈哈。”李世民大笑道:“克明,那你说说,朕在下一盘什么大棋?”<br /><br />没有否认,而是在反问,让杜如晦彻底坚定了心中的猜测。<br /><br />不过,他已经说得够多,接下来的事就不能说了。<br /><br />要不然陛下该说啥?<br /><br />“臣不知,所以才会与房大人来此找陛下解惑。”杜如晦恭敬道。<br /><br />一旁的房玄龄同样意识到了杜如晦猜测正确。<br /><br />毕竟君臣相处这么多年,两人对李世民还是很了解的。<br /><br />李世民负手走下来,说:“克明,你此前可还记得子安说的那个什么经济流通?”<br /><br />“知道一些。”杜如晦点头道:“据太史令说,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理解一点便能使百姓生活富足,连以工代赈此等绝妙之策也包含在内。”<br /><br />“难道陛下的安排跟这个经济流通有关?”<br /><br />啊?<br /><br />房玄龄听得一脸困惑。<br /><br />什么叫经济流通?<br /><br />什么又是以工代赈?<br /><br />太史令什么时候说过这话啊?<br /><br />他怎么不知道?<br /><br />房玄龄觉得自己被排挤了,杜如晦和太史令以及李世民绝对在这段时间密谋过什么。<br /><br />而且没带他!<br /><br />李世民没注意房玄龄的表情,感叹道:“是啊,以工代赈,多么绝妙的赈灾之策。”<br /><br />“经济流通,多么宏大的设想!”<br /><br />“倘若真的能实现,朕未尝不能打造一个流传万古的贞观盛世。”<br /><br />说着,李世民摇头道:“只可惜,设想终归是设想,无论多么绝妙的计谋,必须要经历过实践才能验证它是否真的是一个好计谋。”<br /><br />“就好比未上过战场的新兵一样,无论之前口号喊得多么响亮,表现得有多么勇武,都必须要经历过厮杀之后才能看得出来是不是一个好兵。”<br /><br />杜如晦恍然大悟,接过话语道:“所以,陛下想创造一片战场,来验证经济流通是否真的能实现?”<br /><br />作为一名从战场厮杀出来的皇帝,李世民更擅长打仗,所以很多时候都拿兵营或者战场上那一套来举例,几位心腹大臣早已习惯。<br /><br />房玄龄此刻也听出了一点苗头。<br /><br />先不说那个经济流通和以工代赈是什么,可这片给渭南伯陈衍创造的战场,代价是否过大了一些?<br /><br />给太子封地,真的会引发朝堂动乱,让一部分本就得宠的皇子先入为主地猜测李世民的用意。<br /><br />最坏甚至可能出现皇权分裂的情况。<br /><br />代价太大了吧?<br /><br />房玄龄蹙眉道:“陛下,臣虽不知您具体的打算,可如果您只是单纯想给渭南伯创造一片战场,让这片战场不受到任何人打扰或者觊觎,您应该不必以太子的名义。”<br /><br />“或许,可以用其他几位皇子,乃至于公主都比太子好一些?”<br /><br />说到后面,他语气变得小心翼翼起来。<br /><br />李世民道:“玄龄说得不错,可把渭南县赐给太子,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br /><br />“公主总有一天要出嫁,而皇子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就应该安安稳稳当个皇子,一些东西没必要去了解。”<br /><br />“那不如把渭南县的官员与驻军全部替换掉?”房玄龄还想再争取一下。<br /><br />其实不怪那些官员闹这么大,属实是这件事影响不小。<br /><br />在房玄龄看来,这些没必要的风险完全可以规避掉。<br /><br />李世民并未因房玄龄的话恼怒,因为他能感受到房玄龄跟其他官员不同,是真的在为他着想。<br /><br />一个为他着想的臣子提出自己的想法,他怎能去怪罪?<br /><br />“玄龄,你此前没了解过什么叫经济流通,故此才会有此疑问。”<br /><br />“一旦你真正去了解,就会明白朕做得一点都不过分。”<br /><br />“你看,克明就没反驳朕。”<br /><br />此话一出,房玄龄的目光立刻转移到自己的老友身上。<br /><br />对啊!<br /><br />这个老家伙,自方才明白什么之后,便一直未曾说过话。<br /><br />房玄龄可没忘记,李世民说过他知道什么叫经济流通。<br /><br />看来,问题就在这个经济流通上面!<br /><br />杜如晦没想到李世民又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面对好友埋怨的眼神,无奈解释道:<br /><br />“房大人,陛下所言不错,此事关乎重大,做得过些是值得的,一些风险当然也要去承担。”<br /><br />“就好比当年我们跟随陛下打天下时,什么时候打过必胜的仗?”<br /><br />“想要得到什么,当然也得先把风险承担起来。”<br /><br />“哈哈哈哈!”李世民龙颜大悦:“好,克明说得好!”<br /><br />“当初打天下,朕什么时候打过必胜的仗?”<br /><br />“一些风险和阻碍罢了,子安提出的经济流通,值得朕承担这些风险,清理掉一切阻碍。”<br /><br />他霍然起身,眼中闪烁着当年征战时的锐利锋芒。<br /><br />不怪他如此坚定,实在是陈衍给他们描绘的经济流通带来的好处太多,一次次地流通,代表着百姓即将迎来新的天地,代表着大唐将真正强盛。<br /><br />房玄龄沉默着没说话,在不了解经济流通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还是先不要继续劝说的好。<br /><br />当然,他现在依然觉得没必要承担这部分风险。<br /><br />毕竟渭南县就在长安旁边,可谓是天子脚下。<br /><br />只要李世民想,那渭南县无论怎么样都会在掌控之中,何必硬要把它赐给太子做封地呢?<br /><br />似乎是看出了好友的想法,杜如晦轻声解释道:“陛下是想让渭南县从财政、税收、人员调动,包括守军,一切的一切都不允许任何人插手。”<br /><br />“太子乃储君,陛下自然信任,渭南伯乃提出计谋之人,肯定要安排他去证明自己,犬子早已进入朝堂,有为官的经验,故此安排他去辅佐渭南伯。”<br /><br />这下,房玄龄彻底明白了两人口中的到底是什么样一片战场了。<br /><br />那真是从上到下,给陈衍打造了一片完美的战场。<br /><br />难怪必须要把渭南县赏赐给太子做封地。<br /><br />房玄龄不得不感叹,陈衍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居然如此不一般。<br /><br />居然能把一个位置极其重要的县完全交给对方。<br /><br />李世民微微点头,算是承认了杜如晦的话,随后道:“克明,你先给玄龄说说何为经济流通吧,免得玄龄依旧蒙在鼓里。”<br /><br />“且慢!”<br /><br />房玄龄突然开口,李世民和杜如晦疑惑地看向他。<br /><br />然后两人就看见他无比郑重地拱手道:“陛下,臣记得,那渭南县的主簿之位应当可以有两个吧?”<br /><br />“实不相瞒,臣有一犬子名叫房遗直,这些年做官倒也有几分样子,臣觉得,他挺适合主簿之位的。”<br /><br />李世民:“......”<br /><br />杜如晦:“......”<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