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立场、诉求,甚至弱点,都在争论中暴露无遗
('\n\t会议室的气氛有些紧张,微妙。<br /><br />老孙这番话,比刘建华和钱研究员尖锐十倍,直戳问题的本质,嘴上说“驾驭资本”,实际上到底谁在驾驭谁?<br /><br />张林的笑容僵在脸上。<br /><br />他是明州市常务副市长,向来习惯以“理性”“务实”包装自己的话术,从来不缺人捧场。<br /><br />可老孙这几句话,没有给子一点面子。<br /><br />他的喉结微微滚动,显然在竭力压制怒意,声音却仍平稳:<br /><br />“孙老……您的顾虑,我理解。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明州这几年的成绩,实实在在。我们不能因为个别案例,就否定整体发展思路。”<br /><br />老孙哼了一声,端起搪瓷缸,悠然自得地又喝了一口茶,不再接茬。<br /><br />但这番交锋,已经彻底撕裂了表面和谐的讨论氛围。<br /><br />李国涛的“市场至上”、钱研究员的“保护工人”、刘建华的“基层苦水”、张林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老孙的“现实残酷”……<br /><br />各方的真实立场、诉求,甚至弱点,都在这场争论中暴露无遗。<br /><br />而郑仪,静静注视着这一切。<br /><br />作为支部书记,他有责任引导讨论回归正轨,但此刻,他更在观察、判断。<br /><br />这些人里,哪些人可以合作?<br /><br />哪些人可以分化?<br /><br />哪些人,必须警惕?<br /><br />李国涛?<br /><br />莽直、情绪化,但并非全无脑子。<br /><br />他是能源集团副总,手握实际资源,对市场有本能维护,但对工人现状也有隐晦认知。<br /><br />这种人,可以拉拢,但必须给他“台阶”下,让他觉得自己被重视。<br /><br />钱研究员?<br /><br />理论派,坚守立场,但缺乏实操经验。<br /><br />适合在政策论证时用他的学术权威压人,但真要他拿出具体方案,恐怕未必有建设性。<br /><br />刘建华?<br /><br />基层干久了,憋了一肚子火。<br /><br />容易被煽动,但同样容易成为“刺头”,要用他的情绪去冲击某些顽固势力,但绝不能让他失控,否则容易引火烧身。<br /><br />张林?<br /><br />最危险的一个。<br /><br />他的话语体系高度成熟,既能谈“发展”,又能谈“底线”,看似滴水不漏。<br /><br />但他的真正立场在哪?<br /><br />是像老孙说的那样,只是嘴上喊“为人民服务”,实则被资本“驾驭”?<br /><br />还是他真觉得自己找到了某种平衡之道?<br /><br />这个人,必须先摸清他的底牌。<br /><br />至于老孙……<br /><br />郑仪的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那位老同志。<br /><br />表面上是个愤世嫉俗的闲散老委员,可字字诛心,句句戳在痛处,而且根本不给张林留面子。<br /><br />这样的老资历,哪来的底气?<br /><br />他是谁的人?<br /><br />为什么要挑明州的问题?<br /><br />这些问题,都必须尽快弄清楚。<br /><br />但现在,他作为支部书记,必须控制场面。<br /><br />郑仪轻轻敲了敲桌子,声音不重,却立刻让争论停了下来。<br /><br />“各位的讨论,很热烈,也很有价值。”<br /><br />他目光扫过众人,脸上带着书记应有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的沉稳。<br /><br />“不同的声音,正是研讨的意义所在。我们不是要立刻达成共识,而是要碰撞思想,寻求更优解。”<br /><br />他看向张林,语气里带着一丝“理解”:<br /><br />“张市长的实践分享,尤其是明州的‘放管服’结合思路,很有参考价值。”<br /><br />再看向钱研究员和刘建华,微微点头:<br /><br />“钱教授和刘市长的担忧,也提醒我们,发展不能以牺牲劳动者权益为代价。”<br /><br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老孙身上,既不褒也不贬,只是平静地承认:<br /><br />“孙老的尖锐问题,更值得我们反思,政府的角色,究竟是引领者,还是被动适应者?”<br /><br />这一番话,既没有否定任何一方,又把矛盾引向更深层的思考,完美展现了支部书记的“控场”能力。<br /><br />张林的脸色稍霁,钱研究员和刘建华也感觉自己被重视了。<br /><br />老孙只是掀了掀眼皮,又啜了口茶。<br /><br />郑仪趁热打铁:<br /><br />“这样,今天讨论的焦点很明确:政府在处理三者关系时,如何真正做到‘强而不硬,柔而不弱’?”<br /><br />“我提议,这个作为我们小组近期研究课题的题目之一。”<br /><br />“我们分组分头深入调研,收集案例和数据,下次研讨拿出更扎实的论证来。”<br /><br />这个提议合情合理,且符合党校要求。<br /><br />张林立刻点头:“我同意。实践出真知。”<br /><br />钱研究员和刘建华也表示了认可。<br /><br />李国涛巴不得快点结束这场争论:“好好好!到时候用事实说话!”<br /><br />老孙不置可否。<br /><br />郑仪又看向一直沉默记录、如同监考官的赵颖:<br /><br />“赵班长,你看这样安排可以吗?”<br /><br />赵颖抬起头,冰冷的目光扫过全场,尤其在老孙身上停顿了一瞬,然后才落到郑仪脸上。<br /><br />“可以。”<br /><br />她只吐出两个字,算是给这次磕磕绊绊的研讨划上了句号。<br /><br />“散会!”<br /><br />郑仪宣布。<br /><br />人群散去。<br /><br />张林和老孙各自离开,像两道互不相交的平行线。<br /><br />刘建华凑近郑仪,低声感激道:“郑书记,中午的事,太谢谢了!我刚去了校医院,开了证明,申请也写好了,回头给您送去!”<br /><br />郑仪拍拍他肩膀:“行,尽快送来。”<br /><br />李国涛也凑上来,满脸“心有余悸”:<br /><br />“支书!还是你厉害!刚才那场面,差点炸锅了!钱教授那书生气,老孙那张嘴……啧啧!也就你能按住!”<br /><br />郑仪笑了笑,没接茬,只是说:“李总,文体活动这块,你也得拿出计划来了。”<br /><br />“包在我身上!”<br /><br />李国涛拍着胸脯。<br /><br />郑仪看着他们离去,才收拾东西准备离开。<br /><br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无声无息地靠了过来。<br /><br />是省纪委那位姓李的纪检委员。<br /><br />他三十多岁,瘦削精干,脸上总是没什么表情,像戴着一副人皮面具。<br /><br />他走到郑仪身边,声音压得极低,只有两人能听见:<br /><br />“郑书记,有空吗?单独聊两句?”<br /><br />郑仪心头微动。<br /><br />这位李委员,从分组到研讨,一直像个沉默的影子。<br /><br />他的任务是什么?监视全班?还是……另有所图?<br /><br />“当然。”<br /><br />郑仪平静地点头。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