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空城计
('皖城城上。<br />\n王磊白衣青衫。<br />\n艾丽卡,在她的身边轻轻为其摇扇。<br />\n王磊正在调试琴弦。<br />\n古筝这东西的精妙之处,非寻常音乐器具所能相比。<br />\n虽说弹奏的音色,有几分相像,但论技艺上,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异。<br />\n艾丽卡向远处而望。<br />\n她的目力极远,视野,能达到数千米之远。<br />\n倘若途中再无一些其他的阻碍物,又无大雾天气,那么即使是黑夜,艾丽卡的目力也如望远镜一般颀长。<br />\n在艾丽卡的视线中。<br />\n她分明看到远处大军正在压制。<br />\n为首的旗号,东吴,是三国时期又一鼎盛势力,孙家的代表。<br />\n敌人俨然一副将要进攻的样子。<br />\n可偏偏是今日。<br />\n自家夫君却在城墙上,做这些好生奇怪的事情。<br />\n虽说并无自保的顾虑,她与王磊的能力皆非常人。<br />\n但如今的她们可是一城的城主啊?<br />\n即便自身可以全退,但多多少少还是要为城中的百姓着想。<br />\n可眼下艾丽卡又做不了什么,她能期待的人,也只有王磊。<br />\n所以,她愿意相信自己的夫君。<br />\n“想听些什么?我谈给你听。”王磊莞尔一笑。<br />\n艾丽卡想了想说:“全听夫君的吧,我比较想听一听夫君喜欢的音乐。”<br />\n“也好。”<br />\n说着。<br />\n王磊开始扶琴弄音。<br />\n婉转的琴音在空旷的城墙上,相传甚远。<br />\n城下<br />\n只有三两名孩童在扫着灰尘。<br />\n今日的皖城格外的宁静,无任何一名守卫能在城墙上驻扎。<br />\n按照以往,这本该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br />\n因为大军压制已在眼前,哪怕城中兵力不足,尚且不能如此放纵。<br />\n但一切都是王磊安排的。<br />\n人也是他撤的,连那大门也是王磊亲自打开的。<br />\n“微风需要竹林,溪流需要蜻蜓,乡愁般的离开,需要片片浮萍......”<br />\n王磊婉转的歌声在城墙上悠扬。<br />\n艾丽卡轻轻摇曳着蒲扇,沉浸在音乐中。<br />\n而远处,孙伯符的军队,也随着路程的推移,而即将兵临城下。<br />\n小霸王孙策。<br />\n远观城墙之上,无一人镇守,只有一男一女,在城墙上扶琴弹唱。<br />\n孙策以为自己眼花了。<br />\n自己行军打仗,什么样的阵仗他没见过?<br />\n就算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br />\n再怎么作假的队伍,都至少要有个佯装的形式。<br />\n可今天这攻打皖城却是怎么回事?<br />\n“公瑾,你且怎么看?”<br />\n孙策摸不清头脑,不明白那皖城城墙上,为何连一名守卫都不曾出现。<br />\n甚至连城门都大开,就好像在特地欢迎他们一般。<br />\n公瑾摇了摇头,他也同样不太能理解。<br />\n这种作为,这种表现,无异于将城池拱手送人。<br />\n就算是自知不敌,缴械投降,也不应该做的如此具备,连守卫和守城弩箭之类的器具,全都收拾的一干二净吧?<br />\n那模样好像就迫不及待的等着他们入城。<br />\n可分明他们攻打皖城的消息,根本就没有放出去,他们凭什么会提前如此之久,做好准备?<br />\n周瑜猜测。<br />\n此事,必然有诈!<br />\n孙策攥了攥缰绳笑道:“怕不是那城中之人,也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br />\n“听你我二人名声后,闻风丧胆,准备不战自降。”<br />\n“此番怕不是要将皖城亲手让给我们,所以才提前将准备做的如此充足!”<br />\n孙策就要下令全军进城,准备将这皖城收入囊中。<br />\n可一旁的周瑜却是摇了摇头。<br />\n“伯符且慢,此事,定有蹊跷!”<br />\n公瑾忙阻止一旁兴高采烈的孙策,后者不解的看向周瑜询问道。<br />\n“公瑾,这还有什么担心的吗?这事实不已经摆明在眼前了吗?他们怕了我们,要缴械投降!”<br />\n周瑜却是摇了摇头。<br />\n“伯符,此事怕没那么简单。”<br />\n公瑾指着城墙上那正扶琴弄声的王磊,蹙着眉头道。<br />\n“从那人的装束来看,那人绝非是皖城中人。”<br />\n“前些日子,探子也曾传来探报,说如今的皖城已然是易主,而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那人就应该是如今皖城的主人。”<br />\n孙策不太能理解周瑜话中的意思,谁是城中重要吗?<br />\n不都得向他们投降?<br />\n公瑾叹了口气。<br />\n“虽说皖城人少地疏,但却是入江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隘口。”<br />\n“如今江夏一带已被曹军侵入,而以那曹操的秉性,他会如此轻易的将皖城让给我们吗?”<br />\n“定然是严加防守,隐患无数!”<br />\n闻言。<br />\n孙策这才脸色有些凝重的思索起来。<br />\n公瑾分析的确实不假。<br />\n如今的皖城早已与以往不同。<br />\n以往的皖城统治者,是名存实亡的大汉臣子,而大汉在经过这么些年的衰落,早就已经丢失了对地方权力的控制。<br />\n多多少少的权贵势力,揭竿而起,群雄混战。<br />\n他与公瑾不就是最好的例子?<br />\n再有那北方的袁术与袁绍,西方益州的刘表等人,不也皆是如此?<br />\n如今曹军既然已经控制了皖城,那么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军备上都没有将皖城送给他们的可能性。<br />\n孙策再看那城上之人。<br />\n竟发现远在千米之外的城墙上,那一道身影,似乎有那么一瞬间,与他的目光对视上了?<br />\n这......怎么可能?<br />\n除非是提前发现了自己,并且知晓了自己的身份,否则凭什么数万大军压境,他能一眼就能瞥到自己?<br />\n那分明是对自己熟悉的人啊!!!<br />\n“伯符你也感觉到了吗?”一旁的周瑜十分震惊道。<br />\n他以为只有自己感觉到那人的视线,没想到一旁的伯符......<br />\n“错不了,从未有人能凭借直觉,一眼就分清你我二人。”<br />\n“如果那人不识得我们,又怎会以这样的阵仗接待我们?”<br />\n“这下该怎么办?”<br />\n孙策对一旁的公瑾询问道,一时间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br />\n公瑾一只手捏着下巴,仔细思索,他的眉头皱的很深,看来这件事的确令他有些为难。<br />\n但眼下情况紧急,身为军师他又不得不做出决断。<br />\n“先大军压境吧,无论如何,不战且退,不是我们的作风。”<br />\n“至少先探一探敌人的虚实,倘若敌人是在弄虚作假......那我们便让他们好看!”<br />\n孙策觉得周瑜所言极是。<br />\n先不管是真是假,至少如果面对这样的阵仗,他们不战且退。<br />\n不说士气低迷,就是传出去了,也会说他们东吴是一群胆小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