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镀金
('\n\t涉及十六道的考试,要明确时间,主副考官,录选员额,考题等各项事宜,按着往届的来办,这是要经过大朝会的,当然了,到这一层仅是走个流程,真正起作用的,是大朝会前召开的御前廷议。<br /><br />天子有什么想法,参加御前廷议的诸臣会知晓,在此期间,诸臣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意见,以最终促成科贡的前期准备。<br /><br />但现在呢。<br /><br />情况跟先前不同了。<br /><br />就眼下这复杂多变的朝局及大势,使得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天子对很多事,很多人都是有不满的。<br /><br />不该掺和的事,谁要是掺和了。<br /><br />那结果是好是坏,这是谁都说不好的。<br /><br />所以针对于一些事,想在其中推波助澜的就少了。<br /><br />别推到最后,把自己给推进了,那就得不偿失了。<br /><br />熊严明显是察觉到了什么,故而在御前所讲,仅是涉及到诸道科贡时间,大致录选员额,东域诸道考试解决等一应事宜,而最为关键的诸道主副考官,考题这些事宜,熊严是提都没有提。<br /><br />作为礼部尚书,熊严是可以举荐人选的,是可以初定诸道考题的,可是这次熊严却是没有这样做。<br /><br />为什么这样?<br /><br />熊严看出天子对抡才的决心与意志。<br /><br />这是宁缺毋滥的态度!!<br /><br />做到一部尚书这等高位,所要考虑的,洞察的,就不仅是职权范围内的事了,对于其他领域及层次的,也要有所考虑及洞察,这是必须要具备的政治素养。<br /><br />如果连这点都不具备,那根本就坐不稳,也做不长。<br /><br />“臣拜见陛下!!”<br /><br />同样是在大兴殿,只是时间却不同。<br /><br />中书省平章政事张洪,应召赶至御前,在楚凌的注视下,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br /><br />“免礼吧。”<br /><br />楚凌淡淡一笑道。<br /><br />对眼前这位重臣,楚凌是很满意的,其在擢升中书省,在徐黜还活着时,对于其本职内的,那是一点都不含糊的。<br /><br />其实不止是张洪,像吏部尚书史钰、礼部尚书熊严等,他们在各自本职内所作所为,楚凌都是很满意的。<br /><br />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使朝局处在相对安稳下,这也是楚凌敢于将一些事放大的底气!!<br /><br />“涉及十六道的科贡,再有一个多月就该如期进行了。”<br /><br />楚凌向前探探身,打量着张洪,“熊卿在前几日,向朕特意提及此事,针对此次科贡,有些事已然敲定下来。”<br /><br />“不过,涉及诸道主副考官,尚没有最终定下,朕这次召卿过来,就是想要谈及此事,对此卿是怎样想的?”<br /><br />咯噔。<br /><br />一听这话,张洪心下一紧。<br /><br />熊严能想到的,他如何能想不到?<br /><br />其毕竟是在中书省任职,所接触的人或事,远比熊严要多太多了。<br /><br />别的不说,单单是这段时日所起风波,特别是廉政总署、榷关总署、锦衣卫、御史台等有司先后传讯、逮捕一批中枢官吏,这使中枢有司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从三省,到六部,至诸寺众监等,可是有不少人被抓了。<br /><br />其中抓的最多的,那绝对是徐黜一系的。<br /><br />尽管对此,虞都及京畿等地,对此议论的很多,可谓是讲什么的都有,但唯独在中枢层面,却没有人在公开场合提及过此事。<br /><br />在中枢任职,没有这点警觉,那注定是走不长的。<br /><br />仅是廉政总署、榷关总署、锦衣卫传讯与逮捕一批批官员,有意无意的在避开已死的徐黜,就不难看出些门道了。<br /><br />廉政总署的执掌者,是睿王徽。<br /><br />榷关总署的宗宰,是武安驸马。<br /><br />锦衣卫的指挥使,乃是臧浩。<br /><br />这三位跟天子的关系,那还用讲吗?<br /><br />他们做的种种,势必不会影响到皇权威仪的。<br /><br />而徐黜这个人,生前做了什么,不管是结党的,还是没有结党,那都是心知肚明的。<br /><br />天子脾性怎样,满朝文武更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br /><br />虽说徐黜的死很突然,是染疾病逝的。<br /><br />可这并不代表天子就会由此放过。<br /><br />这涉及的就深了。<br /><br />但凡警觉的都会联想到后宫,也正是联想到这一点,他们却也不敢再深想下去了,这不是人臣能妄加揣摩的!!<br /><br />在这中枢之上,很多时候你不能只想一个层面,这是需要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的,由此再去做出判断与选择。<br /><br />“科贡抡才乃是我朝国策要事。”<br /><br />在短暂停顿后,张洪动了,抬手朝御前作揖,语气铿锵道:“今岁在我朝十六道要召开考试,以为我朝遴选一批新才,然在臣看来,科贡抡才,涉及到十六道考试乃是要务急务,需陛下亲裁定夺才是!”<br /><br />楚凌没有说话,笑着看向张洪。<br /><br />他就喜欢跟聪明人交谈。<br /><br />自己是什么想法,那都是一点就透的。<br /><br />如果涉及十六道的主副考官,真想跟张洪探讨商榷的话,那在熊严提及此事时,大可与之商榷即可。<br /><br />毕竟人是吏部尚书,举荐一些人,出任十六道主副考官,这是在人职权范围内的。<br /><br />但是楚凌并没有这样做。<br /><br />“臣这样讲是有原因的。”<br /><br />见天子不言,张洪继续道:“在正统四年,陛下出于国情的考虑,改会试及殿试,使我朝科贡抡才更为完善。”<br /><br />“而至明岁,我朝将再召会试及殿试,这对参与考试的学子而言,将会是一次盛况。”<br /><br />“但站在国朝的角度,既召会试及殿试,那定要真正遴选出一批英才,以叫他们在中枢观政后,放任到各处担其职责才行。”<br /><br />“卿的意思,是今岁的十六道考试,要比往届更难一些?”楚凌向前探探身,笑着对张洪说道。<br /><br />“陛下英明!”<br /><br />张洪朗声道。<br /><br />看来接下来的科贡抡才,只会是愈发的严格了。<br /><br />与此同时,在张洪心中暗暗道。<br /><br />从吏部提出铨选改制,推动高薪养廉,在朝的不少高官就看到这一层面了,而后出现了廉政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总署,还是叫睿王徽暂领了,这就更加确定了他们所想。<br /><br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贡抡才就是最后一环。<br /><br />明确会试、殿试制度,这只是个开始。<br /><br />向下的道试,府试,县试,肯定是要逐级进行改制的,至于怎样改,这是谁都不清楚的事情。<br /><br />因为这一切的根源在天子这。<br /><br />天子怎样想的,才是关键所在。<br /><br />“卿能这样想,朕很欣慰。”<br /><br />楚凌笑着对张洪说道,说这些时,楚凌从御案上的案牍中抽出一份名单,随即道:“针对十六道主副考官人选,朕初拟了份名单,卿来看看,若是其中有不合适的,卿可以讲出。”<br /><br />言罢,楚凌将名单递给了李忠。<br /><br />李忠低首双手捧起,随即便朝张洪走去。<br /><br />张洪暗松口气的同时,心跳也跟着加快。<br /><br />‘道试必须要严抓才行。’<br /><br />看着李忠、张洪二人,楚凌双眼微眯,‘这是整个科贡抡才的关键,不把这一层给严抓起来,那通过各种手段,上来的滥竽充数之辈,就会危害到整个选才体系!!’<br /><br />其实跟那些重臣想的一样,楚凌对于道试,府试,县试是有想法的。<br /><br />按着楚凌的整体设想,道试是一道分水岭,是从读书人到官员的龙门,故而严抓道试、会试将成为今后的主旋律。<br /><br />至于殿试,诸如科场舞弊、抄袭作弊这些现状就不可能出现。<br /><br />毕竟是在天子眼皮子底下进行的。<br /><br />能够从愈发严格的道试、会试选出的读书人,肯定是有一定水平的,楚凌要做的,就是确保这批群体的质量。<br /><br />等到合适的时候,楚凌会出台一项政策。<br /><br />即通过道试抡才,但却屡次在会试落第的,可参加中枢一应有司对外进行的吏员考试,这是为解决吏员整体素质的过渡性政策。<br /><br />不想考可以,那就继续参加会试呗。<br /><br />不过等中枢及地方,逐步推行到龄致仕制度,即便你真考上了,可到了岁数,该致仕还是要致仕的。<br /><br />在这期间,府试、县试会逐步加强掌控,这其中操控空间极大的考题,会逐步向上进行收拢。<br /><br />抡才的难点,就在于庇护。<br /><br />而能通过这点的,一个是官官相护,一个是钱财开路,这些对于真正的寒门子弟,黎庶子弟是最为不公的。<br /><br />这使得真正的人才,刚开始就可能被刷下来了。<br /><br />而不是人才的人,却顶着位置就上去了。<br /><br />等到这套制度运行个十余载,甚至是更久一些,待到大虞国力整体攀升到新高度,楚凌才会对科贡抡才,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br /><br />到那个时候,官,吏,这两大群体会有对应的抡才制度,在该势推动起来,针对年纪会有明确要求,到了多大岁数,是不能再参与对应考试了。<br /><br />不这样搞不行。<br /><br />“这……”<br /><br />张洪欲言又止的声音响起,让楚凌从思绪下回归现实。<br /><br />楚凌看向张恢。<br /><br />“卿是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有什么想法?”<br /><br />楚凌倚着软垫,笑着对张洪道。<br /><br />“臣没有。”<br /><br />张洪当即作揖道。<br /><br />可张洪的心中,却是掀起惊意的。<br /><br />就这份名单,涉及到的中枢官员很少,在地方任职的很多,明眼人都能瞧出这是以此次道试为媒介,只要所在道的考试进行好了,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他们一个个势必会从地方擢升到中枢啊。<br /><br />“当真没有?”<br /><br />楚凌再问道。<br /><br />“没,没有。”<br /><br />张洪回道。<br /><br />要说没有想法,这是不可能的。<br /><br />毕竟在这份名单中,有一些是一府主官,甚至是一县主官,尽管他们是担任副考官,可这在先前是没有此例的。<br /><br />这份名单真要公布出来,肯定是会一些争议的。<br /><br />但是张洪想归想,却没有讲出来。<br /><br />因为在这些人选中,有一些是他熟悉的,而这些人在各自任上,都是有一定建树的,只是为官不够圆滑,做事过于耿直,故而一直都在兜兜转转。<br /><br />像宗庆道治下的兰县县令马越,已经四十出头了,其先后在多个县任职,在任期间做了不少实事,可就因为过于耿直,不懂得与上官维系好关系,导致其兜兜转转,还是在县一级任职。<br /><br />而马越有一项本事,是极其过硬的,那就是术算方面,只要是数字,那都欺骗不了他的眼睛。<br /><br />张洪之所以对其有了解,是因为马越曾在西凉道任职,当然,这是在张洪赴任西凉刺史前的事情了。<br /><br />也是这样,张洪才压着想要说的,这份名单,是有很多他不认识,不熟悉,但天子准备这样一份名单,会是临时起意吗?<br /><br />答案是肯定的。<br /><br />不可能。<br /><br />“既如此,那就将这份名单,以奏疏的形式,从中书省呈递到御前吧。”见张洪如此,楚凌这才讲出心中所想。<br /><br />“另,这次京畿道主官空缺,朕有意让卿来出任,此事要给朕干好,别出现任何差池!”<br /><br />“臣…遵旨!”<br /><br />张洪停顿刹那,随即便作揖拜道。<br /><br />这压力一下子就给到他了。<br /><br />可偏在这件事上,他却不能有丝毫退缩。<br /><br />真要退缩了,那天子就该有想法了。<br /><br />可是这份名单,他到底该怎样写出来?<br /><br />这成了张洪要考虑的事情了。<br /><br />‘不错。’<br /><br />见张洪如此,楚凌露出淡淡笑意,如张洪想的一样,这次涉及十六道的主副考官,是他有意安排的。<br /><br />这可以说是一次镀金,但名单上的那些人,都值得这样做。<br /><br />跟张洪一样,只要他们所在道的考试,没有出现任何状况,特别是科场舞弊这等大事,那肯定是能向上晋升的,这批群体中的半数是要擢升到中枢的,剩下的也要有所调整。<br /><br />而其中跨度看似很小,实则掌权很重的,当属张洪。<br /><br />楚凌有意叫其出任门下省鸾台侍中。<br /><br />至于张洪担心的,楚凌并不在意,因为一场悄无声息的考验,已经在无形中对中书省右相国王睿进行了,楚凌想要看看王睿到底是真的臣服,还是假的臣服。<br /><br />如果是前者,那在今后一段时日内,中书省不会再有左相国了,而以右相国为主,以主持中书省诸事。<br /><br />但要是后者的话,那王睿的仕途就到头了,楚凌准备再选一个人,来担任右相国一职,以此将第三时期的前期筹备平稳度过……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