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瞒天过海,猎手与猎物的对决!
('\n\t“贤侄。”<br /><br />“天打雷劈的活,我也干了。”<br /><br />牛继宗咬了咬牙,还是决定相信贾琰。<br /><br />“干!!!”<br /><br />柳芳、侯孝康齐声附和道。<br /><br />“好。”<br /><br />贾琰这才开始进入正题:“乾承明制,全国各地设有500个卫所,约5600人为一卫,用以拱卫京畿、地方,世袭为军,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br /><br />“兵部册上有280万卫所军兵,卫所屯田约400万顷,占全国耕地一半左右,我朝人口九千万,卫所只占不到五分之一。”<br /><br />“嘶!!!”<br /><br />牛继宗三人立马倒吸了一口冷气,卫所制,居然是这个大坑。<br /><br />从明朝到现在近400年,谁都不敢碰的坑,那可是关系到数百万军兵、至少一千五百万军户的生计。<br /><br />“三位叔父已经猜到了。”<br /><br />“我只问一句,敢还是不敢?”<br /><br />迎着三人的目光,贾琰淡淡道。<br /><br />“贤侄。”<br /><br />柳芳向来谋而后动,察觉到了这件事的不简单,反问道:“卫所牵一发而动全身。”<br /><br />“从前明以来,统辖武官考核、军制调配及边防事务,尚书常督军出征。”<br /><br />“京营、十二团营是募兵,不归兵部管辖,兵部真正管辖的是九边、天下卫所。”<br /><br />“你要整肃卫所,针对的可不只是糜烂的兵制,你这是打算对付兵部啊?”<br /><br />“嚯!!!”<br /><br />牛继宗、侯孝康齐刷刷的看向了贾琰。<br /><br />“不是我要对付兵部,是当今有雄心壮志,本侯为王前驱。”<br /><br />微微一笑,贾琰意味深长道:“国朝积贫积弱,首要原因在于中枢,六部听命太上皇,视今上为无物。”<br /><br />“地方糜烂以卫所最为突出,在册280万卫所兵,军饷主要来源于屯田和朝廷拨款。”<br /><br />“据我所知,兵部按照人头,寻常卫所兵每月得银1两至2两,一年拨付军饷至少数百万两,这些银子落到谁手上了,犹未可知。”<br /><br />“卫所家眷不下2000万人,遍布两京一十三省,一个个过得什么日子,400万顷良田还不足以养活他们,那么,两京一十三省如何用差不多的耕地养活7000万百姓。”<br /><br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朝要改变现状,就需要大量的金银,这些银子从哪里来。”<br /><br />“一旦取缔卫所制,重新厘定田地,国朝一年至少可以增加一千万两的赋税收入。”<br /><br />“三位叔父知道卫所制的现状吗?”<br /><br />“不知。”<br /><br />牛继宗、侯孝康、柳芳摇了摇头,他们都是国公府继承人,终日在神京,哪里会知晓人间疾苦。<br /><br />“卫所制实则是世袭军户进行屯田,以保证军饷的供应。”<br /><br />“现如今,屯田已经被上上下下的将领吞并,军户破产逃亡,所存无几,剩下的那些人缺乏训练,平时供地主、军官役使,这些的兵怎么担得起防卫职责。”<br /><br />“全国耕地只有890万顷,400万顷田地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沦落到了地主手中,那些个卫所将领同样是最大的地主,两千万军户百姓成为了他们的佃农,食不果腹,衣不遮体。”<br /><br />“要不了多久,这天下又该沦为崇祯年间的景象,遍地揭竿而起者。”<br /><br />贾琰用最平和的语气说出了最残酷的事实,大乾如今的景象不亚于前明末年。<br /><br />“贤侄想让我们怎么做?”<br /><br />牛继宗三人面色从未有过的凝重,这已经不是得罪人这么简单了。<br /><br />“不是本侯想让三位叔父如何做,而是三位叔父想要什么?”<br /><br />“今上需要的是朝堂权力归于乾清宫,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br /><br />“唯有卫所制的解体,这一部分收入才能绕过六部,直接进入内务府,为皇帝支配。”<br /><br />“取缔卫所制之后,九边的调整势在必行,国朝需要可用之兵,兵部的权力会变相的削弱,那么,这一部分权力需要为人持有,皇帝信不过兵部。”<br /><br />深深地看了一眼牛继宗三人,贾琰侃侃道来。<br /><br />“呼!!!”<br /><br />三人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他们已经看出来了权力的走向。<br /><br />“贤侄。”<br /><br />“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br /><br />牛继宗郑重回道。<br /><br />“是这个理。”<br /><br />柳芳、侯孝康同样的态度。<br /><br />“三位叔父可还记得我昔日说过的话。”<br /><br />贾琰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br /><br />‘五军都督府!’<br /><br />牛继宗、柳芳、侯孝康脑海中立马浮现了一个机构。<br /><br />前明以五军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掌天下兵马大权,与兵部互相牵制。<br /><br />“裁撤卫所制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否则,必然会半途而废。”<br /><br />“你们要面对的压力非常大,那可是盘踞在地方的士绅、将领编织出来的一张大网。”<br /><br />“卫所制一旦取缔,那么,用于维护地方稳定的兵力就已经没了,仅仅靠着府、县那些衙役怎么行?”<br /><br />“贤侄的意思是”<br /><br />牛继宗三人再度聚集贾琰。<br /><br />“国朝两京一十三省设有正二品巡抚,掌本省军政、民政、吏治、刑狱、关税、漕政等,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又设有从二品的布政使,主管一省之行政和财赋之出纳,从二品的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br /><br />“巡抚实质上是有统管省内所有卫所的职能,没有限制的权力有些太可怕了。”<br /><br />“卫所制必将为募兵制所取代,那么,在整肃天下卫所的同时需要进行募兵。”<br /><br />“确切来说,通过整肃卫所制,挑选合格青壮,从而组建地方的卫军,卫军主要肩负的是维护一省安宁的任务,必要时候可以调动前往边疆。”<br /><br />目光如炬,贾琰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答案。<br /><br />“我要是没理解错的话。”<br /><br />“贤侄的意思是一省需要有一名总揽全省兵力的将领。”<br /><br />“这个将领不归巡抚管,他分走了巡抚手中最重要的军政权力。”<br /><br />“两京一十三省至少需要设立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十五个将领,从而掌控全天下的兵力。”<br /><br />柳芳最先反应过来,开口问道。<br /><br />‘???’<br /><br />牛继宗、侯孝康已经目瞪口呆。<br /><br />“是。”<br /><br />贾琰点了点头,继续道:“我会亲自上奏,以北直隶为例,设直隶将军,为正二品,统兵五万,驻保定。”<br /><br />“两京一十三省拢共设立十五个正二品地方将军,募兵75万。”<br /><br />“明白了。”<br /><br />牛继宗恍然大悟:“重设五军都督府,从而统辖这些地方将军,如此一来,兵部就失去了对地方兵权的掌握,只剩下了九边。”<br /><br />“高明。”<br /><br />侯孝康竖起了大拇指。<br /><br />“贤侄可是想借临洮伯整肃蓟镇之事发难,先从北直隶开始裁撤卫所?”<br /><br />柳芳的眼眸中闪烁着精光,问道。<br /><br />“不错。”<br /><br />贾琰非常欣赏柳芳的智慧,不免将目光投向了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r /><br />“蓟镇为京畿拱卫,从上到下贪污了多少金银。”<br /><br />“且蓟镇统辖治下的二十一个卫所占了北直隶全省卫所的三分之二。”<br /><br />“临洮伯整肃了蓟镇之后,查抄所得留下三分之一,用于重整蓟镇边军,三分之一送往内务府,三分之一用来募集五万直隶卫军,一举三得。”<br /><br />‘原来如此!’<br /><br />牛继宗三人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br /><br />“贤侄。”<br /><br />“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干活?”<br /><br />侯孝康神情蠢蠢欲动。<br /><br />牛继宗、柳芳一并把目光投向了他。<br /><br />“不急。”<br /><br />摆了摆手,贾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耐心解释道:“国朝在地方州府才设卫,一卫下辖5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下辖10个百户所,百户下又分为两总旗和十个小旗,每总旗驻堡,小旗驻哨。”<br /><br />“通常情况下,一个堡的兵丁及家属大约有2、300人,一个百户所的兵丁及家属至少有千人,一个千户所的兵丁及家属至少有7、8000人,一卫治下军户约3万人。”<br /><br />“我朝大多数县的治下人口也就几万人,这些军户转为民籍,必然是要设立府、县管辖、治理,否则,这么多人的赋税如何收上来?”<br /><br />“因此,裁撤卫所不单单是简单的军政,还涉及到复杂的民政,草率不得。”<br /><br />“三位叔父莫要忘了,全国目前有150个府,1300个县,这些卫所全部裁撤,至少需要设立数百个县、几十个府,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么多的官员从何而来?”<br /><br />“是是是。”<br /><br />牛继宗三人这么一听,有些头皮发麻。<br /><br />取缔卫所不单单是一个麻烦,这还是一块巨大的肥肉,谁都想啃一口。<br /><br />“三位叔父。”<br /><br />环视几人,贾琰郑重道:“五军都督府须得在卫所制完全被卫军制取代之后设立。”<br /><br />“现下,唯有以皇命钦差大臣身份清查地方卫所,皇权特许,先斩后奏。”<br /><br />“北直隶是一个机会,我会举荐牛叔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父出任钦差大臣,由你先行编练五万北直隶卫军,移驻保定,着实处理裁撤卫所,设立府、县诸事。”<br /><br />“至于柳叔父、侯叔父,分别前往陕西、贵州,如何?”<br /><br />“贤侄何意?”<br /><br />除了牛继宗欣然答应,柳芳、侯孝康都有些摸不着头脑。<br /><br />“喀尔喀蒙古各部只剩下漠北三部、漠东科尔沁部、巴林三卫。”<br /><br />“漠南再无威胁,宁夏镇、榆林镇、固原镇、山西镇、大同镇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br /><br />“宁夏总兵扬继善,宁夏副总兵张霁,固原副总兵赵腾烨,甘肃副总兵孙砚良,榆林副总兵王森罗都是从微末起来的将领,用以制衡宁夏马家、甘肃王家、固原麻家、榆林尤家、山西曹家。”<br /><br />“陕西行省太大了,对于西北边防的压力非常重大,太上皇、今上一直没有处理的办法。”<br /><br />“眼下是一个最佳的时机,拆分陕西行省,进一步调整西北边防结构,裁撤边镇。”<br /><br />“来人,取地图。”<br /><br />贾琰招了招手,等候在侧的丫鬟抬出了一副西北地图,上面标注着各大边镇、西宁州、地方府、县及山脉、河流等等,一应俱全。<br /><br />“踏踏.”<br /><br />柳芳走上前,视线集中到了这幅西北地图上。<br /><br />“柳叔父请看。”<br /><br />“现如今,阴山东段的土默川平原设立了云中府,西段设立了五原府,河套只剩下一个西套的宁夏镇。”<br /><br />“既是要处理这些地方的卫所,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调整民政。”<br /><br />“本侯的意见是以黄河、贺兰山、<br /><br />六盘山、陇山为分界线,重新划定陕西行省的疆界。”<br /><br />“改宁夏镇、榆林镇、固原镇为府,即陕西行省下辖云中府、五原府、宁夏府、榆林府、固原府、西安府、凤翔府、延安府、汉中府、兴安府(今安康)、同州府(今渭南)、邠州、鄜州、商州(今商洛)、邠州(今彬州)、乾州、绥德州,合计十一府六州。”<br /><br />“这样一来,三镇边军之中的精锐选取五万为陕西卫军,由陕西将军统领,驻防西安。”<br /><br />指着地图上的位置,贾琰悉心讲解道。<br /><br />“君侯想让我以陕西为基础,从而辐射整个西北,包括西宁州、甘肃镇?”<br /><br />“单单取缔宁夏三大边镇怕是还不够吧。”<br /><br />柳芳能够明白他的意图,甚至反问道。<br /><br />“当然。”<br /><br />耸了耸肩,贾琰的手放到了另一侧的山西行省境内:“山西镇、大同镇会一并裁撤。”<br /><br />“九边仅保留甘肃镇、宣府镇、蓟镇、辽镇。”<br /><br />“我想你应该知道原因。”<br /><br />“嗯。”<br /><br />柳芳点了点头。<br /><br />甘肃镇要面对的是嘉峪关外的准噶尔汗国,必要时还要钳制西宁州及青海和硕特部,宣府镇外便是坝上,巴林三卫盘踞,扼守着神京通往漠北的道路,蓟镇拱卫京畿重地,辽镇直面后金。<br /><br />目前来说,这四个边镇都不能动,一动则国朝北疆必起风波。<br /><br />“山西镇、大同镇直接设立朔州府、大同府,纳入山西行省。”<br /><br />“两镇边军同样遴选出五万人,用做山西卫军,由山西将军统领,驻太原。”<br /><br />“本侯会举荐宁夏副总兵张霁任陕西将军,榆林副总兵王森罗任山西将军,同时,贺兰山以西、陇山以西包括河西走廊在内设立甘肃总督辖区,由宁夏总兵扬继善出任甘肃总督,位列从一品。”<br /><br />“总督统管辖区军民政务,监督地方官员任免与考核,管理财税、漕运及军事防务。”<br /><br />“甘肃副总兵孙砚良晋升甘肃总兵,固原副总兵赵腾烨调任甘肃将军,驻防天水。”<br /><br />“我没问题了。”<br /><br />柳芳双手一摊,接下了这个差事。<br /><br />PS:陕西行省包括了后世的陕西、甘肃、宁夏。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