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开会完又是第三轮会。<br /><br />八十年代,大学聘请教授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院级单位自己来拟定招聘人员,经由学委会三分之二投票通过后,提交学校处审批、表决……这期间有一个公示期,应聘者不得有什么有损师风师德,或是立场等问题。<br /><br />最后是校长来签发聘请书。<br /><br />也就是说有院级、校级和一个公示期三道流程,余切已经光速走完了前两轮,现在到第三轮。<br /><br />胡岱光笑说:“你不知道这个程序走的有多快,一般起码要一个月!甚至九十天!我们怕夜长梦多,两三天就要搞完!”<br /><br />他刚这么笑没多久,第二天,文学院一群人就打上门来:<br /><br />“你们怎么敢偷偷摸摸的把余老师选上,却不通知我们文学院?”<br /><br />“他根本就不是你们的人!”<br /><br />胡岱光抬头一看,顿时傻眼了。火急火燎给余切打电话:“出了大事,你快来收拾场面!”<br /><br />什么事情要我出手?<br /><br />余切顾不得和张俪抽查问题,油门拧得飞快,一来开会现场也傻眼了:只见到文学院那些还活着的扫地僧全来了!<br /><br />现场简直是星光熠熠,大师云集。任何一个人拿出来,都是燕大响当当的人物,教授中的教授。<br /><br />时年92岁的冯有兰老先生来了,他曾做过文学院的院长,是民国时期的留美生,国学大家,如今中央许多大佬都和他长期有书信交流。<br /><br />拄着拐杖,79岁的吴祖湘也来了,这个老头子是红学研究会的会长,当年和老舍一同起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br /><br />还有钱忠书,还有季线林……这些人早已不再担任教职,只是形式上的作为燕大教师,却都因为余切的去留问题而来。<br /><br />因为他们想要让余切留在文学院,而不是经济学院。<br /><br />塞万提斯奖一发,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作家已无悬念,这个人却不打算做个专职作家,被人拐走做半吊子经济学家,这岂不是国际笑话?<br /><br />余切非要研究经济这种事儿有多惊世骇俗呢?<br /><br />就像是宫雪拿了双料影后之后,决定去万县人民大剧院做电影放映员——听起来好像差不多,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br /><br />钱忠书是余切的“老朋友”了,自融冰之旅后,他和余切亦师亦友。<br /><br />某种程度上,他沾过余切的光,也帮余切扛过锅。<br /><br />今年春节余切才让张俪写问候信给他。<br /><br />就这样的关系了,钱忠书都没有理解余切,他希望余切能来文学院,不要再搞什么经济学。<br /><br />钱忠书犀利评价道:“玎玲这个人原先在记者会上讲,在中国所有青年作家中,她最看得起,最有希望的是刘芯武……今天还有谁知道刘芯武?”<br /><br />“但是玎玲已经去世了,我们说死者为大,我就不再提玎玲的眼拙。可我不是眼睛瞎的,真金白银在这里,我们不会放你跑了!”<br /><br />妈的,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钱忠书真会说话!<br /><br />他一说完,所有人脸都黑了。<br /><br />这不是说,我不来你们文学院,有的人要死不瞑目吗?不是,这至于吗?<br /><br />钱忠书刚说完,季线林又来劝说。<br /><br />“研究生做教授没什么了不起!沈聪文只有小学学历,他也在燕大做过教授。难道只有经济学院可以变通?我们文学院还要能变通!”<br /><br />老季还带来了沈聪文的书信:“如果不是沈聪文卧病在床,实在是连轮椅都坐不了了,他也会来劝你的,不至于只写一封信。”<br /><br />“余切啊余切!”季线林变得气愤起来,“为什么你就不愿意来我们中文系?我们可有什么地方,得罪过你?”<br /><br />说到特别伤心的时候,季线林还咳嗽起来。老季晚年多灾多难,余切也不知道他是真的还是假的。<br /><br />余切翻开信:字非常多!写得密密麻麻。<br /><br />真是沈聪文的信。<br /><br />沈聪文由于年轻时出过好几次轨,没有被他的原配原谅,到晚年堪称孤苦无依。所以,沈聪文经常写长信来排遣寂寞,他一写信就是一天。<br /><br />这封劝说余切来文学院的信,粗略估计有五六千字。当年余切给张俪写信都没有这么多。<br /><br />余切拿信纸的手都颤抖了:人家做到这种地步,你怎么好拒绝?<br /><br />胡岱光吓得头皮发麻,生怕余切临时变卦了,只能硬着头皮道:“当作家未必要全职。我们要尊重余切的个人意愿。实在不行,也可以去文学院挂名,总是有法子的。”<br /><br />“不行!”季线林脱口而出。<br /><br />所有人顿时都看向老季。这个老季呢,以前被丁磊孙弄下去了,没说什么话,他和沈聪文是很多年的老朋友,沈聪文有段时间很倒霉,老季也没好说什么话。<br /><br />老季化悲愤为压抑,对自己的儿子冷暴力,但是对外一直是好好先生,很少发脾气。<br /><br />眼下他却真的发脾气了,颇有种老实人的血泪哭诉:<br /><br />“余切去哪,不光是余切的事情了!将来别人问我们?为什么余切在学校,我们都眼睁睁看着他去了其他院系,以至于影响到了他的文学兴趣……历史不会怪罪任何一个天才的随意决定,却会怪罪我!”<br /><br />余切被季线林这番话打动了,当即说自己再想一想。<br /><br />这群“扫地僧”被他暂时安抚下来。<br /><br />余切转头又安慰胡岱光:绝不可能离开经济学院,我就在这,哪里也不去。<br /><br />这也算是个大事,余切回家和张俪商量。他把情况全盘托出,张俪好奇道:“我知道十头牛也改不了你的主意,怎么季线林说话你就变心了?”<br /><br />“张俪,我跟你说个秘密,你要放在心底里,谁也不能说。”<br /><br />“行,我谁也不说。”<br /><br />余切道:“季线林和他全家的关系都不好,我听人说他儿子怀疑他有自恋、孤僻,病态的享受别人吹捧……反正你能想到的坏毛病,他儿子觉得他都有。”<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张俪一下就明白了。<br /><br />季线林这么重外在形象的人,能说出“历史怪罪我”,那就是有破釜沉舟、不破不还的意思了,而且这句话是把他自己放在余切下面的。<br /><br />余切是兴趣广泛的天才,而他是那个不能犯错的普通人。<br /><br />“余哥哥,那你要怎么同时满足大家的要求?”<br /><br />余切一摊手道,“只能勉为其难,再做一个教授。反正我尽量不上大课,只上选修课做做研究。学校给我的工资,我拿去捐了,免得别人说闲话!”<br /><br />“无论怎么样,我都支持你。”<br /><br />张俪说完这句话,又打电话到蓉城给陈小旭说一遍。《家春秋》剧组在蓉城搭建了一个影视棚,陈小旭在那拍戏,演高觉新的表妹,钱梅芬。<br /><br />“小旭,家里的事情你也要参与……你觉得这样做可以吗?有没有其他的想法?”<br /><br />陈小旭特高兴,眉毛一翘:“姐姐做主就行!我都听你们的!你告诉我,我就很高兴了。”<br /><br />张俪也不废话,换了余切来。<br /><br />“喂?陈小旭?”<br /><br />“是我。”<br /><br />“你觉得我是留在本院,还是去文学院那边发展?”<br /><br />陈小旭眼睛一转,答案不一样了:“你这人精力特别好,处处留情,现在都来找你了。既然你都不舍得,那你就哪个都不要放弃,平等的爱她们。”<br /><br />余切无语了:“我说的是工作,你说的是什么啊!”<br /><br />陈小旭哈哈大笑:“我看你哪个都不会放弃的!”<br /><br />的确如此!<br /><br />考虑一晚上后,余切的折中方案确实是“我全都要”,他既要做经济学院的副教授,也要做文学院的教授。<br /><br />很快,丁校长也来劝余切:“学生希望你能在文学院任教,他们表达了意见。你要不……都去吧!”<br /><br />原来,经济院和文学院的斗争传出去后,四月二十二号晚,在燕大用于学生聚会的大饭厅内,东墙上忽然贴有一句话:保卫我们的余老师!<br /><br />这到底是哪个院来写的,已经无关紧要了。<br /><br />因为这句话引发了燕大师生的激烈争论,甚至在大饭厅前有人动手,推推搡搡。经济学院和文学院的男生摆开架势,要为了争夺余老师而斗争。<br /><br />燕大最怕学生闹事儿!学生也很敢于闹事儿!<br /><br />哪一方失去了余切,都会成为软弱可欺的代表,在全校都抬不起头。<br /><br />四月二十三号,经院和文学院两院的教职工开了一次大会,会上余切自己来做检讨:<br /><br />“因为我个人的研究倾向模糊不定,促使大家遭受到这种冤屈,我感到非常惭愧!”<br /><br />“我认为搞研究要低调,同时在两个学院担当教职过于高调,对我们学校风评不好……没想到,现在缺少了任何一个,反而会有损我们的风评!”<br /><br />余切一口气说了一长串话。<br /><br />最后道:“所以,我接受组织上对我的安排,愿意在两个学院都担当教职工作。”<br /><br />会上掌声如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雷。每一方都觉得自己胜利了。<br /><br />原先那些脸都青了的扫地僧们,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八十年代末有一批大师的离世潮,这些人赶在自己最后有影响力的时候,看到了继任者的到来。<br /><br />消息传出来,学生也很开心。中文系85级的几位校园诗人聚在一起,为了“余切重新回到文学院”而庆祝,就连路不宣都破天荒的拿出自己的钱来打牙祭。<br /><br />学一食堂。<br /><br />程国平对几位朋友道:“余切回文学院,以后是一件要刻在碑上的大事情!”<br /><br />“我们文学院看起来厉害,大师云集,实际不是那么回事。我们这一届人人都是状元,都是冲着那么多教授来的……可他们却没几个能真的教我们。”<br /><br />“中文系的教授,多如牛毛;中文系的博导,一驳就倒。”<br /><br />褚付军也说:“那些真有水平的大师们,现在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实际教我们的却是人才青黄不接下的青年教师——中间的生力军真空了。和从前相比差得太多!”<br /><br />“不是余切需要文学院,而是文学院需要余切——现在我们可以重新拍胸脯的说,我们又是第一名!”<br /><br />“路不宣,你怎么看?”<br /><br />路不宣抬头说:“我知道读中文系原来不能做官后,就没怎么上过课。你说的这些国学大师,我一个也不认识。”<br /><br />程国平笑道:“不认识也没关系,现在不同了,你能看到一个处在全盛期的文学教授是什么样。这有可能是我们这辈子亲眼见过最厉害的人物。”<br /><br />“比那些干部还厉害?”<br /><br />“当然了!你知道教授也有行政评级吗?燕大的一级教授相当于部级,二级是副部,三级是正厅,四级是副厅……就算是刚做上教授,最差也是市级干部那样的级别!”<br /><br />褚付军在旁边听得也愣了:“原来做教授地位这么高!和讲师简直是云泥之别,怪不得大家都想来做教授!真是人生的一次‘跨龙门’啊!”<br /><br />他们的对话被旁边的人听去了。大家都陷入到了对未来的迷茫:中文系很少有真能走文学这条路的,大部分还是要进入到机关单位。<br /><br />机关内,所谓一个科员就把你压得死死的,哪里有人想到燕大教授竟然是这么高的地位!<br /><br />路不宣忽然问:“余老师真的会教我们吗?”<br /><br />两人都愣住了:“会……吧。”<br /><br />——<br /><br />做教授对余切来讲,一开始没什么区别。<br /><br />一般的讲师做到教授,最大的感受就是物质上真的极大富裕了,这一时期的文科教授怕是比后世还要爽。<br /><br />余切却根本不在乎那点工资,他把工资都捐了。<br /><br />整个中国有两个不拿工资,完全靠稿费生活的作家,一个是巴老,另一个就是余切。<br /><br />如果再算上教职工作也不拿工资的,可能只剩下余切。<br /><br />但对于余切身边的人来讲,情况就不一样了。余爸余妈把这事儿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当做光宗耀祖的事情,有几天每天都打电话过来。<br /><br />张俪在家里拼命学习,有时都不让余切抽查她问题了。陈小旭在片场看起了书,原先陈小旭对读大学嗤之以鼻,现在忽然觉得有必要了。<br /><br />就连远在泰国拍戏的宫雪,都想尽办法给余切打了一通电话贺喜。<br /><br />可见中国人很认可教授这个职位。<br /><br />27号,余切替胡岱光上课,事前没有通知。一开始明显有逃课的,余切也懒得点名了,结果底下的学生越上越多,到后来教室里面全是人,门外边儿也是人。<br /><br />余切只好说,我没有三头六臂,不值得大家特地来看。<br /><br />他告诉这些人:“你们来上我的课意义不大,就是听个耍,不如把自己的专业搞好。尤其是那些搞工科的。”<br /><br />一个新闻系的学生说:“余老师,你比你笔下的李永更真实。李永靠读书改变命运是假的,因为李永还是个小学生……而你是真的!”<br /><br />“万县确实比宁县基础条件好一点,但你比你故事里的李永强了太多。”<br /><br />“你难道没有意识到,你才是反驳读书无用论最好的例子吗?”<br /><br />余切恍然大悟。<br /><br />怪不得李永这么感人的故事,他小说写出来后,很多人却只关注小说,不怎么关注李永这个小学生:历史上李永很早就出名了!<br /><br />唉,弄巧成拙。<br /><br />当年要不是高考点将,我兴许还在万县的农村中学当家里蹲呢,其实这当家里蹲也没什么不好,我总有法子过得好,不过这做高考状元、成为大教授对我来说,可以更加的海阔天空嘛。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