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ziyunshux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竟然是号称武德第一大案的饷银案!<br /><br />刘树义眼中露出诧异之色。<br /><br />饷银案发生时,原身虽不是刑部官员,但此案震动了整个天下,许多人因此人头落地,所以原身对此案还是知晓的。<br /><br />饷银案发生于武德七年的八月二十。<br /><br />原身听到的版本,是秦王李世民率军迎战突厥大军,阻挡突厥大军南下中原,正当两方僵持时,朝廷紧急筹募的饷银送到了大营。<br /><br />军需官按照规矩清点饷银,谁知将装运饷银的箱子打开,却发现里面根本就不是铜板或者其他值钱的东西,而是一堆石头!<br /><br />军需官看着那堆石头,直接愣在了当场,冷汗刷的就流了下来。<br /><br />因为突厥来的突然,秦王迎击的较匆忙,大军的后勤准备并不充分,整个大军都在等饷银来激励士气。<br /><br />结果饷银却变成了石头,这若让将士知晓,说不得会引起多大的乱子。<br /><br />万一动摇了军心,被突厥抓住机会,吃了败仗,对大唐将是致命的危机!<br /><br />所以军需官连忙秘密禀报了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李世民得知此事,第一时间将运送饷银的人员抓了起来,同时封锁消息,以八百里加急,将事情告知了李渊。<br /><br />李渊知晓后,无比震怒。<br /><br />当即命户部以最快速度筹集钱财,可当时大唐国库并不充盈,前面的饷银都是集各州之力才凑齐的,地方难以再在短时间内筹集这般多的钱财。<br /><br />无奈之下,李渊只能紧衣缩食,从个人内库之中拿出一些钱财,然后削减朝廷开支,再让地方筹集一些,这才勉强过了此关。<br /><br />在筹集饷银的同时,李渊也责令三司进行调查,命三司一个月的时间内,查明真相,追回饷银,否则所有人都要受到处罚。<br /><br />就这样,三司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开始了调查。<br /><br />原身不知道三司调查的具体情况,但因兄长刘树忠也参与其中,他知道此案难度极大,从刘树忠参与调查开始,就再也没有回过府里过夜。<br /><br />等到兄长再归来后,已经是一个月后了。<br /><br />而那时,饷银案已经告结。<br /><br />按照朝廷张贴的告示,偷盗饷银的主谋,是运送饷银的中郎将冯木,冯木收买了一些押送饷银的士兵,在中途以石头替换了饷银。<br /><br />最终,冯木被斩首抄家,那些被收买的将士,也都人头落地。<br /><br />上百人在菜市口被斩首,场面无比血腥。<br /><br />没有被收买的士兵,也因不够警觉,导致饷银失踪而被流放。<br /><br />轰动了整个大唐的饷银案,就这样在血腥之中,落下了帷幕。<br /><br />前身对饷银案所知晓的一切,便是这般。<br /><br />刘树忠归来后,前身也曾询问过刘树忠案子的细节,不过刘树忠每次都以案子信息乃是机密,不允许外传为由,拒绝告知。<br /><br />所以前身哪怕知道刘树忠参与了饷银案,也完全不知道刘树忠在饷银案里的表现,不知道刘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树忠立下了功劳,哪怕最后刘树忠升迁,前身也只知道刘树忠是因在案子里立功升迁,而不知道那个案子,就是饷银案。<br /><br />前身只是一个被兄长保护的很好的只会闷头读书的读书人,心思单纯,没有察觉到什么问题,可刘树义此刻回想这段记忆,便顿时琢磨出了异样。<br /><br />首先,饷银案的结果,是朝廷张贴告示,昭告天下的,这代表李渊有意借饷银案震慑宵小,所以饷银案根本就不是什么绝密案件,三司都可随意调阅。<br /><br />明明不是机密案件,刘树忠却以机密案件为借口,拒绝告知原身案子的细节,为何?<br /><br />他怕原身知道他在案子里的表现?<br /><br />可是刘树忠在此案里立功了啊,他的表现根本不差,反而十分优秀,这不正适合给自己胞弟树立榜样嘛,怕什么?<br /><br />其次,刘树忠在如此大的案子里立了大功,为什么要隐瞒原身?<br /><br />即便后来借此升迁,为何也不告知原身他究竟是哪个案子立功晋升?<br /><br />明明是相依为命的兄弟,明明为了弟弟和家族都能放弃少年时期的追求,去做最厌恶的事,原身在他心中地位那么高,为何要隐瞒原身?<br /><br />刘树义眉头微蹙,刘树忠的种种行为,似乎都指向一个可能……<br /><br />那就是,刘树忠并不觉得自己在饷银案里的立功,是一件能在亲弟弟面前宣扬的事……<br /><br />换句话说,他在饷银案里的表现,很可能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他心中有鬼!<br /><br />而这,正符合刘树忠当日在妙音坊的表现……<br /><br />难道,这就是刘树忠后悔之事?<br /><br />饷银案,藏着大秘密?<br /><br />想到这里,刘树义心中一震,下意识挺直背脊。<br /><br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卷宗,深吸一口气,收拢发散的思绪,仔细阅读起来。<br /><br />他看的很仔细,这一次,他终于知晓原身不曾知道的细节。<br /><br />卷宗上说,三司接到李渊命令后,第一时间赶赴了军营。<br /><br />在与军需官等将士详细了解情况后,确认饷银在运到军营后,军营里没有任何人接触饷银的箱子,便排除了饷银是在军营丢失的可能,然后就将运送饷银的上千名兵士带回长安调查审问。<br /><br />因运送饷银的将士数量太多,所以三司基本上将所有能够调动的人手都调动了,正因此,刘树忠才会在顶头上司王评事不在的情况下,参与了饷银案的调查。<br /><br />就这样,三司所有人日夜不停的审问,花费了整整三天时间,才将这上千人的口供询问完毕。<br /><br />可是当他们将口供汇总整理后,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所有人的讲述都完全一致。<br /><br />他们皆说运输途中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运输车辆始终都有上百人看管,哪怕是晚上休息,也有人换班轮流看守。<br /><br />可二十万贯饷银不是一个小数目,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偷走的,更别说饷银不仅被偷走了,还被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换成了石头。<br /><br />因此,三司断定,定然有人在说谎,而且说谎的人,绝对不少。<br /><br />但也正因为说谎之人太多,反而能彼此验证,难以确定究竟谁在说谎。<br /><br />三司的调查,因此陷入停滞。<br /><br />而李渊限期他们一个月内侦破,若无法破案,所有人都要受到惩罚……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三司也开始焦躁起来。<br /><br />他们不再简单的询问,而是开始用刑。<br /><br />可无论他们再如何用刑,耗费了不少时间精力,案子仍是没有丝毫进展。<br /><br />眼看李渊给他们的时间,只剩小半,三司已经有人开始悲观起来……<br /><br />结果,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br /><br />时任大理寺正的任兴,发现了运输饷银的中郎将冯木,在运输饷银之前的几个月内,行踪怪异。<br /><br />因此对冯木怀疑起来。<br /><br />后来任兴带人去冯木宅邸搜查,最终在冯木的书房内,发现了一个暗格,暗格内有一个牌位,以及几封信。<br /><br />牌位上写着“恩人杨文干之位”。<br /><br />而信件,则是与杨文干联络的信件。<br /><br />杨文干是谁?<br /><br />李建成麾下宿卫,任职庆州都督,武德七年六月谋反,七月被李世民平叛。<br /><br />因杨文干谋逆,李渊震怒,其主李建成被牵连,软禁于仁智宫,李渊一度有废黜李建成太子之位的念头,此事在当时掀起了不小波澜。<br /><br />而且杨文干七月才被平叛诛杀,时间也就过去了不到两个月,所以任兴一看到牌位上的名字,便顿时明白冯木有大问题。<br /><br />他当即查看冯木与杨文干的信件。<br /><br />结果……<br /><br />冯木竟然早知杨文干要谋逆。<br /><br />甚至因为杨文干曾救过他的命,是他的恩人,为了报恩,还暗中帮助杨文干。<br /><br />冯木那段时间的几次怪异的行踪,就是为了帮助杨文干谋逆。<br /><br />冯木是杨文干的同谋!<br /><br />而杨文干已经被秦王平叛,秦王与朝廷,就是害死杨文干的最大仇人。<br /><br />所以……冯木完全有理由,为杨文干报仇,而报复朝廷与秦王。<br /><br />偷盗饷银的动机,顿时被任兴找到。<br /><br />任兴连忙将这个发现禀告三司上峰,三司立即派人以冯木为中心,进行调查。<br /><br />最终发现,那批运输饷银的将士,有百余人,是冯木的嫡系,也是冯木主动要求,将他们调集过来的。<br /><br />并且任兴还发现,冯木曾在运输饷银之前,秘密与这百余人见过面,这百余人在运输途中,也曾一起守过夜。<br /><br />也就是说……他们完全可以趁着其他将士睡觉的时候,将饷银偷偷搬走,然后换成石头。<br /><br />动机有了,帮手有了……三司当即对冯木等人严刑拷问。<br /><br />最终,终于有将士承受不住,招了,说就是冯木收买了他们,让他们偷走的饷银。<br /><br />只是冯木却一直没有松口,哪怕手下将士已经招了,仍是嘴硬的说他没有偷盗饷银。<br /><br />而被盗走的饷银去处,也只有冯木一人知晓,那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些将士只是帮冯木运走,交给了一些穿着夜行衣的人,所以想要知道饷银的下落,必须撬开冯木的嘴。<br /><br />但冯木骨头太硬了,在牢内几乎要被折磨死,都没有开口。<br /><br />反而大骂朝廷,大骂李渊,说李渊眼瞎,看不出忠奸善恶,最后将李渊彻底惹恼。<br /><br />李渊一怒之下,饷银也不要了,直接将冯木等所有参与的人,集体问斩。<br /><br />饷银案就此结案。<br /><br />可那丢失的二十万贯饷银,到现在,也没有找到。<br /><br />饷银去了哪里,那些黑衣人是谁,冯木想用饷银做什么……随着冯木的死去,再也无人知晓。<br /><br />看着卷宗上的结案二字,刘树义轻轻摇了摇头。<br /><br />如果是他来调查此案,不查明饷银最终的去处,他绝对不会让此案完结。<br /><br />更别说,此案看似线索与证据充分,合情合理。<br /><br />可实际上,在刘树义眼里,全是问题。<br /><br />比如,冯木既然都已经决定要偷盗饷银,那就必然知晓朝廷可能会查到他。<br /><br />他既然准备的那般充分,能神不知鬼不觉盗走饷银,岂会想不到牌位与信件,可能会导致他暴露?<br /><br />即便他舍不得恩人杨文干的信件与牌位,不愿将其销毁,也至少该将其藏到外面,待他恢复自由后,再将其取回。<br /><br />岂会明知有人会怀疑自己,会来搜查,还将这能够让他暴露的铁证留在宅邸?<br /><br />再比如,卷宗里说冯木的下属招了,说冯木收买了他们。<br /><br />可冯木具体怎么收买的,卷宗里并没有提及。<br /><br />是当时审讯的人没有在意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还是说每个人说的都不同?<br /><br />若是每个人说的都不同,是冯木如此有耐心,对百余人每个人都有专门的收买计划呢,还是说……这些人是被严刑逼供,最终受不了折磨被迫认罪,因他们就没有被收买,所以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呢?<br /><br />刘树义不知当时的具体情况,不会随便怀疑查案的三司同僚。<br /><br />但……身为三司刑狱体系的人,在书写卷宗时,就该方方面面都写的细致完整,如这种缺少收买细节的卷宗,在刘树义眼里,便与废纸没什么区别了。<br /><br />若是刘树义负责的案子,他手下的人这样书写卷宗,他绝对会打回去让对方重写,若再写不好,直接严惩换人。<br /><br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br /><br />当然,这份饷银案的卷宗如此书写,究竟是态度不端,还是故意为之……那就不确定了。<br /><br />而在这卷宗里,刘树义也找到了兄长刘树忠的名字。<br /><br />且找到了刘树忠立功的地方。<br /><br />大理寺正任兴去搜查冯木宅邸时,起初并没有搜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最后在冯木书房里发现暗格,找到牌位与信件的人……就是刘树忠!<br /><br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刘树忠,暗格或许永远不会被发现,冯木与杨文干的关系,也可能永远不会被人知晓。<br /><br />所以,刘树忠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能发现暗格,找到牌位与信件,功劳很大。<br /><br />因此,只是流外官的刘树忠,得以被写进了卷宗之内,且在之后论功行赏时,破例得到了提拔。<br /><br />这本没什么问题,若刘树义在查案途中,有人能帮自己发现关键线索,自己也会重用并且提拔对方……<br /><br />可是,刘树义知晓刘树忠有后悔之事。<br /><br />且通过他的推断,让刘树忠无比后悔的事情,就在饷银案后……那刘树忠所立的功劳,就值得深思了。<br /><br />刘树忠发现暗格,无论是因为运气好,还是观察敏锐,都不影响他直接推动了饷银案向真相的靠拢,可以说功劳之大,仅比发现冯木行踪异常,怀疑冯木进而去搜查的任兴低一些。<br /><br />这样的功劳,这样的成绩,刘树忠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去隐瞒自己的弟弟。<br /><br />可刘树忠就是隐瞒了。<br /><br />所以,这是否意味着……刘树忠发现暗格之事,存在问题?<br /><br />暗格不是刘树忠发现的?刘树忠强占了其他人的功劳?<br /><br />还是说……暗格后面的牌位与信件有问题?<br /><br />亦或者,还有其他的,自己暂时没有想到的问题?<br /><br />刘树义神色闪烁,双眼又一遍扫过卷宗。<br /><br />片刻后……<br /><br />刘树义缓缓吐出一口气,将卷宗合拢。<br /><br />赵锋见刘树义终于看完了卷宗,这才小声问道:“刘郎中,如何?”<br /><br />赵文忠听到赵锋的话,虽然不明白刘树义为何突然要找饷银案的卷宗,但也好奇的看向刘树义。<br /><br />然后,他就见刘树义看向他,道:“赵评事,不知你是否知晓,家兄立功后,是谁为家兄请功,提拔的家兄?”<br /><br />“这……”<br /><br />赵文忠愣了一下,他完全没想到刘树义会问这样的问题。<br /><br />他忍不住道:“刘郎中问及此事,难道此事有什么问题?”<br /><br />刘树义自然不会告知赵文忠实情,他只是轻笑道:“家兄失踪快两年了,本官最近每晚都会梦见家兄,突然发现,我以前对家兄竟是那样忽视,所以现在……我想多了解下家兄的过去,弥补心中的愧疚。”<br /><br />赵文忠这才恍然,他说道:“因刘评事是在任少卿搜查冯府时,发现的暗格,帮助任少卿发现了冯木的问题,所以任少卿对刘评事很是看好,在案子结束后,任少卿多次称赞刘评事,也是他破例让刘评事晋升,补缺评事之位。”<br /><br />任少卿……<br /><br />刘树义眸光闪烁,赵文忠所说的任少卿,就是当时查案的大理寺正任兴,因任兴在饷银案里立下主功,所以饷银案结束后,任兴晋升为四品大理寺少卿。<br /><br />所以,任兴就是刘树忠晋升的贵人?<br /><br />那任兴会提拔刘树忠,真的是因为刘树忠帮了他大忙,还是说……其他原因?<br /><br />刘树义想起了自己之前的一个猜测,刘树忠在大理寺的异常行为,可能是有人在控制他,不让他与其他人亲近……<br /><br />如果真的是这个可能,那这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个人……会是任兴吗?<br /><br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卷宗,道:“不知任少卿与家兄平时关系如何?”<br /><br />赵文忠想了想,道:“任少卿是四品重臣,距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平时一个月都未必能和任少卿说一句话……所以关系谈不上好坏吧?”<br /><br />“不过想来刘评事在任少卿心里的地位,肯定与我们不同,毕竟刘评事是任少卿提拔的。”<br /><br />刘树义总结了下赵文忠的意思……所有人都认为刘树忠在任兴心里地位不低,但实际上,两人在饷银案之后,基本上没有交集。<br /><br />为何会这样?<br /><br />不希望被其他人看见两人关系亲近?<br /><br />还是说,任兴对刘树忠的提拔,真的就是公事公办,事后对刘树忠并无特殊看待?<br /><br />刘树义摇了摇头,越发觉得刘树忠周围就好似蒙了一层薄雾,明明与前身共同生活这么久,可自己却全然感受不到一点熟悉之感。<br /><br />反倒是有一种连对方长相,都越来越模糊的感觉。<br /><br />看来刘树忠不止是无端消失十分诡异,连他的晋升,乃至之后两年的行为,也都很是诡异。<br /><br />而想要破解刘树忠的诡异,明白刘树忠究竟在这个案子里,是什么角色,究竟做了什么,又究竟为何会如此后悔……只有一个办法。<br /><br />重查饷银案!<br /><br />可饷银案已经结案,且有上千人因此丧命或流放,查案的人员也有数百之众,更是有三司长官这样的重臣参与……<br /><br />自己一个五品的刑部郎中,凭什么重查?<br /><br />谁会愿意配合自己?<br /><br />谁又会希望他们结束的案子,被查出问题?<br /><br />此案有那么多人丧生,可不是一个小案,若真的被自己查出问题,谁能担当得起?<br /><br />一旦自己想要重查的消息传出,估计第一时间,这些人就会出现阻挡。<br /><br />哪怕当年的三司长官,在玄武门之变后,已经被替换了,可人虽下去了,势力与影响还在。<br /><br />更别说如任兴这样的人,还仍在关键位置上。<br /><br />但凡自己敢冒头,刘树义相信,自己第一时间就会知道什么叫打压与针对。<br /><br />可不查?<br /><br />他如何知道刘树忠的问题?不知道刘树忠的问题,如何规避自己未来可能遇到的危险?<br /><br />当年五品的韩熙帮不了刘树忠,一旦危机降临,五品的自己绝不会有好下场。<br /><br />所以,他如何能放任不管?<br /><br />饷银案,他必须得重查!<br /><br />而且必须得让其他人不敢阻拦!<br /><br />刘树义盯着手中的卷宗,心思百转。<br /><br />忽然,他蹭的一下站了起来。<br /><br />抓着卷宗,便直接向外走去。<br /><br />陆阳元连忙跟了上去,道:“刘郎中,你这是?”<br /><br />“备马,本官要见陛下。”<br /><br />饷银案干系甚大,很多都是他目前得罪不起的人,故此……他只能给自己找一个其他人也不敢得罪的靠山。<br /><br />只是李世民也未必会同意他无端调查已经结束的案子。<br /><br />所以,得想一想如何忽悠李世民才是……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绝世神皇

佚名

太后风流:儿臣这孝心不要也罢

妖刀

综影视:绑定了万人迷系统怎么办

欢颜 。

疯狂农民工

佚名

综影视:拯救意难平男二们

小毛驴略略略

我的九个师娘倾国倾城

醉卧沙场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