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
('\n\t来人是莱州府一家商铺的少东家,年纪瞧着不大,也就二十来岁,自己亲自拎着一个布包,笑的满脸褶子。<br /><br />“大人,这东西我瞧着兴许对咱们莱州府有大用。”<br /><br />郑记商行的少东家郑长盛打开布袋,露出一小袋金黄色的东西。<br /><br />谢怀谦瞧着疑惑,“这是何物?”<br /><br />舒婉跟着瞥一眼,顿时惊讶,这不就是玉米吗。<br /><br />郑长盛道,“此物为番麦,是小人出海时,在一个国家跟人拿瓷器换来的。”<br /><br />说着郑长盛舔着脸笑道,“这不,才到家,听我父亲他们说咱们莱州府来了位爱民如子的知府大人,这不就赶紧带着这东西来了。”<br /><br />舒婉问道,“此物能吃的吧?”<br /><br />谢怀谦惊讶看向舒婉,舒婉没看他,继续跟郑长盛交流。<br /><br />见谢怀谦不曾阻拦,舒婉又问的清楚,当即便将如何见到此物,又如何换来的,跟二人讲了讲。<br /><br />但郑长盛也直言不讳,“此物在那里也是新鲜物,并未种植,据那人道,当地人是种这个吃的。小人觉得稀罕便换回来,所以献给知府大人。”<br /><br />谢怀谦一听什么都不确定,便面露迟疑。<br /><br />旁边舒婉给他使眼色,谢怀谦便颔首道,“如此那我便收下你这一片好意。”<br /><br />见他收下,郑长盛顿时高兴起来。<br /><br />其实他来时父亲是想让他带银子或者海外的东西过来,但他认为,如果是个好官,兴许自己送的东西能投其所好,得到嘉奖。若是个贪官,那与前几任的知府也没什么区别,他们郑家也没必要去浪费这时日,干脆举家搬迁到泉州去,出海什么的也方便一些。<br /><br />如今瞧着,郑长盛觉得自己赌对了,这位知府兴许真是个好官。<br /><br />舒婉又问,“那你可知这东西适合生长在什么环境中?需要温度几何?如何种植?”<br /><br />她一连串的问题将郑长盛直接问懵了,他呆呆道,“这些我不清楚……”<br /><br />舒婉一听果然。<br /><br />一个大家族的少爷,能将这玩意儿带回来已经不错了,还真指望对方学会种地啊。<br /><br />舒婉也不会种地。<br /><br />但是她有外挂。<br /><br />当即她拎过来了,“给我吧。”<br /><br />谢怀谦问,“你去试试?”<br /><br />舒婉点头,“后院大片地呢,闲着也闲着,但是我认为现在不是时候,就算种也得等明年了。”<br /><br />谢怀谦觉得可惜,转头又问他,“还有其他东西吗?”<br /><br />郑长盛不解,难道是要珠宝玉石?<br /><br />便将腰间一个荷包拽下来递过去,“这是海外的宝石……”<br /><br />谢怀谦脸直接黑了,“贿赂不用了,我问的是有没有其他新物种,比如适合种田种的。”<br /><br />郑长盛忙将荷包挂了回去,笑着摇头,“没了。”<br /><br />舒婉遗憾,谢怀谦也遗憾。<br /><br />待将人送走,谢怀谦盯着这一小口袋的种子,“真能种?”<br /><br />舒婉道,“试试不就知道了。”<br /><br />但试试也得明年。<br /><br />“东西我保存。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br /><br />谢怀谦没意见,“好。”<br /><br />舒婉便收回去,待谢怀谦出去时直接放空间了。<br /><br />而后查找自己当初买的植物种植的书,还真找到了玉米的种植。<br /><br />那时候她想着末世之后兴许不好种植,存着这些兴许能卖给国家换取粮食,后来没用上,现在倒是用上了。<br /><br />先研究着,明年开春便种上试试。<br /><br />舒婉还有个其他想法,暂时没敢跟谢怀谦说,怎么也得等明年玉米种出来再说了。<br /><br />眼瞅着快到中秋节,谢怀谦却仍旧忙着。<br /><br />因为开始成功几次审理案件之后,来府衙报案的越来越多。<br /><br />舒婉的话本稿子也随着公文,快马加鞭到达京城,由谢怀谦出面送去博云书肆。<br /><br />谢怀慎不看这些,也不懂,将东西交给掌柜便准备离开。<br /><br />却发现几位眼熟之人,似乎正对弟妹的话本高谈阔论。<br /><br />有一书生轻笑一声道,“这话本也不知何人所写,写的倒是不错,但是少了几分规矩。”<br /><br />谢怀慎瞥了对方一眼,竟还是个熟人,尹广庆。<br /><br />名字他记下了,得叮嘱母亲,这人再来家里时莫要招待了。<br /><br />还未踏出书肆,又听尹广庆与人道,“实不相瞒,京城最近声名远扬的谢怀谦,乃是在下在随州府的同窗,也是至交好友。他这人什么都好,就是……”<br /><br />在本朝,官员升迁,难于上青天,有些人一辈子当县令,有人几十年挪动一下。<br /><br />有家世有靠山的,在外头历练几年回京城,明降暗升,一步步往上爬,便是半个级,也得好几年的时间。<br /><br />如谢怀谦这般从一个从六品到正四品的实在少见。<br /><br />都在京城掀起轩然大波,各处都在讨论,读书人对谢怀谦尤为好奇。<br /><br />众人纷纷询问尹广庆。<br /><br />尹广庆笑了声,“才学自然不错,毕竟是我们博云省解元,不过人家也是有个好老师啊。咱们可惜没个好师爷。”<br /><br />听这话,众人也纷纷笑了起来,有羡慕,有钦佩,也有人带着一丝对时运不济的感慨。<br /><br />谢怀慎听了一耳朵便直接走了。<br /><br />回去与宁氏道,“娘,那个尹广庆还是时常过来?”<br /><br />宁氏点头,“三五日总过来一次,时常问些二郎的事情,或者写信叫我们寄信时一并捎带着,怎么,有事?”<br /><br />“这人心术不正,日后来了,您还是多注意才是。”<br /><br />说着谢怀慎将书肆中的事说给宁氏听,听的宁氏眉头都皱了起来。<br /><br />“他这话说的,倒像是二郎靠着老师和师爷才升官的。明明是二郎和舒婉拿命换来的。”<br /><br />说到后面宁氏声音都颤抖了,眼泪忍不住下来,“这两人只报喜不报忧,一点不与我们透露。那日时二太太来时说的话中那意思,升官并非因为杜大人,而是二郎他们做的事情够大。二郎有些话不好跟咱们说,却是与时大人说了的。我的二郎和婉儿,在外不知受了多大的罪。”<br /><br />“回头我便给二郎写信去,叫他防着些这些小人,真不是东西。”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