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宗室反应!
('\n\t宦海为官,最重要的就是得关注上司的一举一动。<br /><br />一些大人物偶然透露的一句话,可能就蕴含“政策”的走向。<br /><br />对于汴京勋贵,文武百官而言,皇帝就是最大的上司,也是最大的大人物。<br /><br />皇帝的一举一动,无一不透露着政局的走向。<br /><br />特别是秘密立储法一事,使得储君不显,皇帝的偏好就更是惹人注目。<br /><br />御书房一叙,经几位皇孙一辈的宗室参与,俨然是无声流传开来。<br /><br />一时间,文武百官,皇储宗室,齐齐噤声。<br /><br />兖王府。<br /><br />舞姬翩跹,轻绡曳地。<br /><br />兖王负手而立,回首望向长子。<br /><br />“你是说,官家特意召见了几个小一辈的宗室,有意历练考验?”<br /><br />赵士翊身形富态,点头道:“官家要几位宗室入熙河路生活,一月呈递一封书信,阐述都干了些什么。江宣抚使则是一季书信一次,阐述宗室都干了些什么。”<br /><br />“这样啊?”<br /><br />兖王负手,沉吟起来。<br /><br />储君不显,并不意味着几位宗室没有竞争。<br /><br />几位宗室,都是皇位候选人。<br /><br />要争夺的可是皇位,谁能不为之心动?<br /><br />区别就在于,竞争的方向渐渐发生了变化。<br /><br />以往,两王相争,竞争方面主要是积攒实力,拉拢朝臣。<br /><br />因官家无子,两王甚至隐隐有公开拉拢朝臣的迹象,非常嚣张。<br /><br />不过,自从六位宗室受召入京,竞争的方向隐然转化为彰显自己的本事,以希冀得到官家重视,从而立为皇储。<br /><br />积攒实力,拉拢朝臣,肯定有意义,但已经很难影响大局。<br /><br />秘密立储法的存在,注定了得有“托孤”这一流程。<br /><br />这就使得实权国公,紫袍文臣,隐隐有了端坐钓鱼台的架势,都不主动站队。<br /><br />说到底,但凡能稳定的保住自己的权势,谁又会拿身家性命去赌五分之一的成功概率。<br /><br />要说是没有功成名就的人,那还有可能。<br /><br />可实权国公、紫袍大员,无一不是实权、名望上佳的人物。<br /><br />如此,实权官员自然是端坐钓鱼台,不肯入场。<br /><br />不能拉拢三品以上的紫袍大员,五位宗室再怎么积攒势力,都难以关乎大局。<br /><br />并且,秘密立储法使得官家有了反悔的机会。<br /><br />储君之名,更是可肆意更替。<br /><br />甚至,立储诏书可能都修改了几次名字。<br /><br />时至今日,要想争得皇位,唯有尽量表现宗室本身的贤明。<br /><br />而关于贤明与否,几位宗室暂时是半斤八两,相差不大。<br /><br />御书房一叙,官家特意让小一辈的宗室下熙河路历练,肯定关乎储君之位的抉择。<br /><br />“官家此举,应是要保证大周传承连出两代贤君!”<br /><br />半响,兖王出声断定道。<br /><br />五位宗室,择选贤明,这已经是一代贤君。<br /><br />边疆考验小一辈,也即是选取优异的皇太孙。<br /><br />如此,可不就是两代贤君?<br /><br />“父王。”<br /><br />赵士翊富态的身形一颤,眼神慌张闪躲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生怕自己坏了事情。<br /><br />自幼富裕生活,且是王爷嫡长子,实在让他没什么奋斗目标。<br /><br />读书,耐性不足,也就仅限于识字,考个秀才都难。<br /><br />习武,千金之躯,岂能吃苦。<br /><br />五位小一辈的宗室子弟,他相对平庸一些。<br /><br />官家要是真的有意以皇孙一代的本事抉择皇储之位,他绝对得拖后腿。<br /><br />“急什么?”<br /><br />兖王面色一沉。<br /><br />以往,儿子平庸倒也没什么。<br /><br />不曾想,这竟是可能影响皇位的抉择。<br /><br />“从官家的话分析,应该是让江昭负责观察考验。”<br /><br />兖王叮嘱道:“江昭此人,开疆拓土,的确是有贤臣风范。入了熙河路,你且收敛好脾气,莫要胡乱得罪人。”<br /><br />时间仓促,他也暂时只能想到这些应对之策。<br /><br />相比起平庸,蠢笨无疑让人更难受。<br /><br />“父王放心。”<br /><br />赵士翊连忙点头。<br /><br />他是平庸,又不是傻子。<br /><br />既然知道这是一场考验,也知晓考官是谁人。<br /><br />他肯定不会得罪考官。<br /><br />邕王府。<br /><br />邕王面泛难色。<br /><br />该怎么让儿子脱颖而出,他还真就没什么办法。<br /><br />他是王爷,可也只是王爷。<br /><br />他的手,伸的并不是特别长。<br /><br />总不能让人通敌卖国,经长子检举,从而立功吧?<br /><br />嘶~!<br /><br />广亲宅。<br /><br />小片麦田,赵宗全手持钉耙,拨来拨去,怔怔出神。<br /><br />“父亲,这是天大的好事啊!”<br /><br />二十二三岁的赵策英,气血十足,心中不乏奋斗的心思。<br /><br />皇嗣血脉、祖父曾经入宫受到培养,父亲位列有望立为储君的六位宗室之一。<br /><br />这样的经历,由不得他不热血。<br /><br />天下宗室千千万,老父亲成为几位候选人之一,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谁还不想干出一番事业?<br /><br />“住口!”<br /><br />赵宗全抛下手中钉耙,面色沉沉。<br /><br />“为父一无人脉,二无名望才干。争什么争?”赵宗全怒斥道。<br /><br />“父亲。”<br /><br />老父亲的话,赵策英早已听了不知多少遍。<br /><br />“父亲,这是秘密立储啊!”<br /><br />“江宣抚使上奏秘法,官家特意挑选了六位宗室,父亲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赵允初病逝,父亲就是五位之一啊!”<br /><br />“秘密立储法,托孤基业。是否有人脉、名望,都不影响大局!”<br /><br />赵策英据理力争。<br /><br />一旦承继社稷,可就是天子!<br /><br />他太想扶着老父亲登基了!<br /><br />赵宗全连连摇头:“太祖血脉,何来承继大统的资格?官家特意要我入京,估摸着就是为了缓和太祖、太宗两脉的关系。策英,禹州百十口人的性命,担于你我一身,可切莫糊涂啊!”<br /><br />此言一出,赵策英一怔。<br /><br />是啊!<br /><br />太祖血脉!<br /><br />甚至,就连父亲本人,也不认为有争夺的机会。<br /><br />赵策英眼前一亮,出声道:“如此,孩儿就更是该好生表现。”<br /><br />“嗯?”赵宗全面露意外。<br /><br />这都不龟缩着,还表现什么?<br /><br />“为何?”赵宗全不禁问道。<br /><br />“就连父亲都认为太祖血脉无缘江山社稷,那其他几位宗室,就更是如此认为。”<br /><br />赵策英一挥手,英气勃发:“既然父亲无缘继承基业,孩儿努力与否,也不影响大局。”<br /><br />太祖血脉,无人在意。<br /><br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皇帝为了缓和太祖、太宗两脉关系特意挑选的人。<br /><br />如此,赵策英自然可以奋力表现。<br /><br />反正,他是太祖血脉!<br /><br />这个借口,百试百灵。<br /><br />赵宗全一怔。<br /><br />还可以这样?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