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ziyunshux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踏入了四川地界,基本就意味着江瀚的大军,短时间内终于可以摆脱那又窄又险的蜀道了。<br /><br />陕西一带的边军,由于地域限制,暂时也不会来围剿他。<br /><br />接下来,便是为自己找一个真正能够安身立命的地方了。<br /><br />帅帐内,江瀚站在舆图前,目光如炬。<br /><br />经过对降卒的审问,他发现,此刻的川北一带,简直就像一个脱光了衣服,毫不设防的美人。<br /><br />由于云南的沙普之乱,川北乃至川中各地的精锐,几乎都被抽调一空。<br /><br />他现在,就跟在酒楼里点菜一样,舆图上的州府,看中哪个,基本就能拿下哪个。<br /><br />当然了,成都府和保宁府这两个地方他暂时还不会去动,强攻这些镇城,耗费的时间估计不小。<br /><br />当务之急是找个地方默默发育,把民政的框架搭起来。<br /><br />挑来拣去,江瀚最终还是选中了龙安府。<br /><br />这里靠近松潘草地和甘肃,位于四川行省的西北角,再往上便是高原羁縻之地以及蜀中群山。<br /><br />在这里发展,江瀚可以不用担心四面受敌。<br /><br />龙安府,此地最初是番邦土司所在。<br /><br />直到嘉靖四十五年,朝廷平定了龙州宣抚使薛兆乾的叛乱后,才改土归流,将龙州宣抚司升格为龙安府,取“龙州安辑”之意。<br /><br />此府下辖平武、江油、石泉、青川四县,其中平武县为府治所在,青川县则是青川守御千户所的驻地。<br /><br />其疆域南北跨度约四百余里,东西约三百里,总面积近三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川行省十分之一的大小。<br /><br />龙安府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涪江、白龙江两大水系贯穿境内。<br /><br />其主要的产粮区有两个:<br /><br />一是位于涪江中游的江油平原,乃是冲积形成,约有土地六万亩左右,土壤肥沃,主产水稻、小麦,是龙安府最主要的粮食基地,平均可产粮五到八万石左右;<br /><br />另一个,则是靠近平武县的平武河谷,位于涪江上游,地势较高,大约只有一万五千亩左右的土地。<br /><br />除此之外,便是青川守御千户所,尚有部分屯田。<br /><br />剩下的,都是些在山陵丘壑上开垦的民田。<br /><br />虽然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除了成都平原这一块宝地之外,中间大部分地区都是些浅丘地形。<br /><br />这些浅丘,只是将土地分割得比较破碎,但丘与丘之间的平地,当地人称之为“沟”或“湾”,却是极佳的水稻田;<br /><br />而浅丘上那些相对平缓的地带,称之为“坪”,则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br /><br />再加上四川水网密布,河流两侧有许多冲积形成的“坝”,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粮食产量也很高。<br /><br />江瀚经过实地考察,还发现了有农民零星种植玉米,当地人又叫苞谷,红薯他倒是没见着。<br /><br />根据记载,这两种高产作物早在嘉靖万历年间就传入了大明。<br /><br />但最主要的还是在沿海等地普遍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种植,四川这种内陆省份,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记录。<br /><br />按理说,这两种作物都具有耐旱且高产的特性,本应该在粮食匮乏的明末大放异彩,但实则到了清代才开始大规模种植。<br /><br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官府推广缺位,民间传播实在有限。<br /><br />民间传播的主力,主要是官商士绅,并不是真正种地农民,农民们一辈子就没走出过府县之地,所以最多也就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br /><br />而在官商士绅们眼中,此时的玉米和红薯就是杂粮,口感粗粝,不如麦、稻,而且红薯食用后还会胀气,反酸。<br /><br />所以玉米和红薯,基本不受士绅阶层待见。<br /><br />大明的老爷们吃的都是上等的精米,这些个粗粮,在他们眼里就是用来喂牲口的,哪是人吃的东西?<br /><br />一旦士绅阶层缺乏了传播的动力,那玉米和红薯在大明也就推广不开了。<br /><br />所以,想靠玉米和红薯度过漫长的小冰期,那首先就需要一个高效的官府。<br /><br />总的来说,明末系统性的崩溃,已经关闭了高产作物救荒的时间窗口。<br /><br />而后来的清朝,则是在人口压力与制度调整下,才实现了这些作物的价值转化<br /><br />正如马铃薯在欧洲蛰伏百年才被接纳,高产作物的命运始终与社会、时代的命运紧密交织。<br /><br />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并不是单纯靠着高产作物,就能挽救即将崩溃的大明朝的。<br /><br />总的来说,龙安府的整体地形还是以山地居多,耕地面积并不算太大。<br /><br />但对于现在的江瀚来说,这里就是最好的选择了。<br /><br />他现在手上的兵力,满打满算,也就八千之数。<br /><br />这点人马,要是占据一块四通八达的平原州府,看似风光,实则四面漏风,处处都要分兵防守,压力巨大。<br /><br />而龙安府,因其山地地形,险要关隘众多,还是有险可守的。<br /><br />占据江油县,便可扼守水路要冲,既能防止成都平原的明军北上,又能堵死官军从阴平小道偷渡的可能;<br /><br />占据平武县,则可防止松潘卫明军南下。<br /><br />定下了战略方向,江瀚当即召来麾下诸将,开始商讨进兵龙安府一事。<br /><br />军事部署,对于这帮将领们来说,反倒是次要的;<br /><br />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一个陌生的课题,如何跟当地百姓相处。<br /><br />这其中的学问,可不算小。<br /><br />江瀚的这支部队,从起兵之日起,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行军作战,根本没有经营一州一县的经验,更别说是一府之地了。<br /><br />即便中间打下过一些城池,也多是以“追赃助饷”的名义,抢掠官绅富户为主,没有和当地百姓打过太多交道。<br /><br />当然了,江瀚也不敢和沿途的百姓有什么太深的牵连。<br /><br />他太清楚洪承畴那帮人的尿性了,官军过处,寸草不生。<br /><br />要是自己和百姓牵连过甚,恐怕他前脚刚走,这帮百姓,后脚就会被官军屠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戮一空。<br /><br />但现在情况就不同了。<br /><br />既然是要建设根据地,那他们就必须研究,如何从一支流动作战的军队,蜕变成能够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br /><br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做起来,却十分艰难。<br /><br />首先,便是人心问题。<br /><br />说白了,江瀚他们现在就是一股叛军,一个草台班子而已。<br /><br />论起人心向背,这天底下绝大多数人,认的还是传承了二百多年的大明正朔。<br /><br />对于普通百姓、饥民来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可以通过分田分地,让他们归于治下;<br /><br />但对于那帮读书识字的学子、士人来说,忠君思想早已深入骨髓,基本不会有人能认可江瀚这支队伍。<br /><br />当然了,江瀚也可以提着刀子,强迫这些人加入自己的麾下。<br /><br />可如果这样做了,这些人的忠诚又该如何保证?万一到了危急关头,这帮人直接就开城投降怎么办?<br /><br />说到底,还是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br /><br />要说冲锋陷阵,江瀚手底下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精锐;<br /><br />但论起治国理政,梳理民生,这帮人可真就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会。<br /><br />军中识文断字的,本就寥寥无几,其中还有些姓朱的宗室子弟,江瀚也不敢把一县之地交给他们治理。<br /><br />这些人说白了,最多只能打打下手,绝对不能进入权利核心。<br /><br />剩下的,都是些识字不久的大头兵,让他们管好一个百人队或许还行,但要撑起整个府县之地的政务运转,那就有些痴人说梦了。<br /><br />对此,江瀚也没有太好的办法。<br /><br />只能等打下龙安府后,两手并行,一面张榜招募,解决短期的人才缺口;<br /><br />一面自己开办学堂,持续地培养根正苗红的自己人。<br /><br />经过与众将的反复商议,江瀚最终定下了三条基本准则,称之为“龙安三约”<br /><br />首先第一条,是禁滥杀。<br /><br />军中上下必须谨记,“杀一无辜者,如杀我父;淫一妇女者,如淫我母。”<br /><br />由于江瀚长期以来的严苛军法,这一点对于他麾下的士卒来说,并不算太难,大家基本都能做到。<br /><br />然后第二条,就是分田地。<br /><br />口号叫做“均田减租,饥者得食”。<br /><br />每到一地,“追赃助饷”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家中剿没的金银粮草,一律收归军中。<br /><br />而抄没的田土,则由官府统一控制,租佃给当地的无地、少地的百姓。<br /><br />最后第三条,就是轻赋税。<br /><br />江瀚承诺,但凡他治下之地,所有苛捐杂税,一概减免。<br /><br />并按照田地的肥沃程度,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每年只向佃户收取固定的五成地租,剩下的,全都归佃户自己所有。<br /><br />五成地租听起来很多,但现在的大明朝,林林总总所有的苛捐杂税都加上,足有七八成之多,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十成。<br /><br />不少佃户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却发现年底一点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儿粮食都剩不下,最后还倒欠地主粮食。<br /><br />于是他们只能卖儿鬻女、或借高利贷,来还上亏空。<br /><br />江瀚严令,部队在行军过程中,每攻破一府一县一乡,都必须立刻张贴告示,再派出军中的掌令官,走街串巷,给沿途的百姓,反复宣讲这“龙安三约”。<br /><br />定下规矩后,江瀚才开始兵分两路,一路杀向青川守御千户所,而后直扑龙安府城平武县;<br /><br />另一路,则由邵勇等人率领,攻取江油、石泉等地。<br /><br />攻取龙安府的过程,异常顺利。<br /><br />前后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龙安府四县之地,便基本都掌握在了江瀚的手上。<br /><br />一路上,江瀚所部遇到的军事抵抗并不强,主要耽搁时间的,反而是花在了和沿途百姓沟通。<br /><br />以邵勇率领的南路军为例,他仅仅用了三天,便攻破了江油县城以及周边的所有村镇。<br /><br />但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他的主要工作,却是大量派出军中掌令官,四处张贴告示,安抚百姓,宣讲“龙安三约”的具体内容。<br /><br />同时,他也在境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追赃助饷”运动,鼓励百姓们检举揭发那些平日里为富不仁的豪绅官吏。<br /><br />对于抓获的罪大恶极者,邵勇也是有样学样,跟江瀚当初在宁夏时一样,开办了好几场声势浩大的公审大会,打出了“替天行道,为民做主”的旗号,当着一种百姓的面,惩治了不少贪官污吏。<br /><br />对于一些素有清名的官员,他则是好生安抚,并且诚邀其加入江瀚组建的临时官府,继续安抚百姓,梳理民政。<br /><br />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江瀚的部队,很快便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初步拥护和信任。<br /><br />可接下来,在分田的环节上,却是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绝世神皇

佚名

太后风流:儿臣这孝心不要也罢

妖刀

综影视:绑定了万人迷系统怎么办

欢颜 。

疯狂农民工

佚名

综影视:拯救意难平男二们

小毛驴略略略

南风过境你我皆过客

豆芽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