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欢迎大家来到2015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揭幕站澳大利亚大奖赛排位赛的直播现场,今年,我们将看到四位新秀登上赛场,他们分别是威廉姆斯车队的华国车手吴轼、索伯车队的巴西车手费利佩·纳斯尔”<br /><br />大卫·克罗夫特开始为观众们介绍今年各支车队的变化情况,不由专门的人来理一下,普通观众还是很迷糊的。<br /><br />在人员变动讲完后,他不得不着重提了吴轼和维斯塔潘两人。<br /><br />“来自华国的车手吴轼,他的车号是59,他不仅是第一位来到F1正式比赛的华国车手,更是F1历史上最年轻的车手,他现在仅仅16岁零101天,距离他的17周岁生日还有整整264天!<br /><br />“很难想象,会有一位如此年轻的车手来到赛场上,即使他以压倒性优势斩获了2014赛季的F3冠军,我们仍然得为他的比赛而担忧,他是否有着足够的经验驾驭F1?他是否能够完好的将车辆带回?<br /><br />“他今年的搭档是菲利普·马萨,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车手,或许能够给他相当丰富的经验指导,不管如何,接下来就是我们欣赏他比赛的时间了。”<br /><br />大卫·克罗夫特作为官方这边的解说,并没有提及国际汽联已经因为吴轼和维斯塔潘两人开始针对年轻车手的参赛规则进行调整了。<br /><br />两个史上最年轻的车手同时进入F1,也不知道是青年人才辈出,还是车队们在揠苗助长。<br /><br />吴轼坐在赛车里,乔纳森就蹲在他的旁边,再度强调:“这是你的第一场正式比赛,你需要记住,能够安全带回车辆比什么都重要!”<br /><br />“我明白,我会注意的。”吴轼回应,乔纳森不厌其烦的强调这一点,无非是新秀撞车往往意味着在撞击自己职业生涯的基石。<br /><br />他经过冬测对这辆车的了解已经非常深刻,不是在逼到极限的情况下,不太会出现问题。<br /><br />放在驾驶舱前的屏幕上显示着赛道的情况,今天气温29度,赛道温度38度,这显然是个相当不错的温度,基本上不用担心轮胎过热。<br /><br />不过屏幕上的气象图显示,今天侧风显著,达到了2.6米每秒,在九到十号区域非常显著,极容易造成车辆失控。<br /><br />在练习赛的时候,各支车队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br /><br />至于如何避免,这个就真有些看运气了,众所周知,大范围天气预测都十分困难,更何况一小块区域里的横风。<br /><br />“我的建议是直接采用软胎登场,保证能够进入Q2最为要紧。”乔纳森说道。<br /><br />“中性胎就可以了,相信我,软胎必须要留到Q2晋Q3去用,不然我们将少一套轮胎。”<br /><br />吴轼说道,这条赛道刷排位圈速的时候,软胎比中性胎好用的不是一星儿半点。<br /><br />“好。”乔纳森点头,下达了指令。<br /><br />中性胎换上之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后,59号赛车落地,嗡嗤一声,驶离维修区。<br /><br />根据三练的情况来看,只需要跑到1分28秒左右的成绩就足以进入Q2,吴轼心里有数的情况下,直接开始了暖胎圈。<br /><br />Q1的时间比较充裕,在第一圈暖胎后,吴轼就开始尝试飞驰。<br /><br />阿尔伯特公园这条赛道,大部分路肩只能吃一些,因为吃的太多会导致无法及时回到柏油路上,短暂的路肩一过,就是毫无抓地力的草坪,这足以毁掉任何一位车手的比赛。<br /><br />十六号弯一过,就是大直道。<br /><br />“我开始了。”<br /><br />吴轼在TR中说明的时候,DRS已经打开,赛车低阻状态下的加速和极速都要强,引擎轰鸣声中,G力带来的危机感让肾上腺素飙升。<br /><br />赛车抵达方格线的时候,速度已经达到303km/h。<br /><br />吴轼瞥了眼后,继续加速,到达距离倒数第二个赛道护栏橙色标识约一百米的时候,开始微微松开油门。<br /><br />此时的时速为319。<br /><br />阻力让没有全油门推进的车辆稍微减速,车辆一过橙色标识,吴轼立即介入刹车,开始循迹减速,直到最后一个橙色标识过完,开始向右打方向,准备入弯。<br /><br />1、2号弯是个组合弯,轻微压上弯心路肩后,立即需要回正并往左打,而过完这两弯道就需要调整差速器。<br /><br />吴轼在这里的动作慢了些。<br /><br />他在TR中说道:“感觉有些转向不足。”<br /><br />随后赛车压上左侧的路肩,这时候就可以稍微释放方向,往右到右侧路肩。<br /><br />然而在出弯时,随着油门完全踩下,后轮出现了轻微的空转。<br /><br />吴轼感受着赛车的轻微偏转,油门一点儿没松,通过快速调整方向稳住了赛车,当速度拉上来的时候,后轮转速终于与速度匹配,恢复上了抓地力。<br /><br />在外侧视角里,他刚刚就是差点儿失控甩尾,十分惊险。<br /><br />只不过此时转播关注的是法拉利的Kimi,在大家都使用白色中性胎的时候,他直接使用了黄色的软胎。<br /><br />根据练习赛的情况来看,软胎的圈速要快不少,所以大伙们都在关注Kimi的圈速如何。<br /><br />经历过惊险的救车后,吴轼完全没有为此而惊慌或者被吓到。<br /><br />二号弯后是一条直道,DRS全开再加上迅速升档,尾速足以接近310km/h。<br /><br />只不过这速度维持不了一会儿,就必须立马减速并且记得关闭DRS,三号弯陡峭且连接的四号弯是个大弧度弯,如何保证快速经过三号弯又能在四号弯里抓取到速度异常重要。<br /><br />越过三号弯加速的时候,吴轼就能够感觉到中性胎的抓地力还是不够,所以四号弯里他无法更快的加速左转,不然就有甩尾的风险。<br /><br />五号弯一过,一段直道冲完,第一计时段结束。<br /><br />29秒001。<br /><br />紧接着刹车摆过6、7号弯,8号弯是大弧度弯,带着方向踩油门,而后是9号直角弯,紧接着10号大弧度弯。<br /><br />这条赛布置了非常多这种慢速弯接快速弯的组合,毕竟街道赛只能因地制宜,没法像是专门设计的赛道那样去保证弯道的多样性。<br /><br />赛车疾驰,在接近11号弯的时候,通过第二个计时段终点。<br /><br />28秒678。<br /><br />乔纳森看到后努了努嘴,十分不错的成绩,看起来和使用软胎的Kimi成绩不相上下,那么问题来了,是吴轼太快,还是Kimi太慢呢?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