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n <p> <dt css="rd"></p><p> &esp;&esp;情报工作中的小疏忽往往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往常对于试图进入红区的探子,符柯是不会手下留情的。</p><p> &esp;&esp;但是如今人手不足,情报工作由华识暂时接管,工作量更多是在搜集战争情况和疫病信息上面,因此才会有发生这样的事情。</p><p> &esp;&esp;“好在他也没进入黄区,他来历干净,格物院名声在外,可能就是单纯的好奇?”</p><p> &esp;&esp;在张寿提出住道观之后,出乎意料的是,马氏的马日磾经过一夜思考,力排众议,主动带着马融也住进了道观,有了马氏的号召力,格物院医馆总算松了口气。</p><p> &esp;&esp;继大蒜素和高浓度酒精后,医部从李大匠那里承接下了医药及医疗用品的研制工作,这个时代不具备充分的临床条件,马融年迈,自身条件并不好,这也是马氏族医表示回天乏力的原因。</p><p> &esp;&esp;医部的医师用尽了手段,新药也使上了,剩下的只能是听天由命。</p><p> &esp;&esp;有了太守和马氏的支持,格物院对医护进行统一培训,道观病患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扩大,今天第一批痊愈的病患也正式“出观”,因此曹班和华识才有空关心起这个“探子”。</p><p> &esp;&esp;曹班没见过张寿,从他的来历看,他似乎并不具备“探子”的条件和理由,但是鉴于他的号召力,还是不得不留心。</p><p> &esp;&esp;“他的情况怎样?”</p><p> &esp;&esp;“好着呢,早就符合出观条件了,一直赖着不走,说要帮忙,我家二小子都烦死他了。”</p><p> &esp;&esp;曹班不是很擅长处理这种事情,华识便建议道:“要不干脆就让他转到医馆来,继续&039;医治&039;?”</p><p> &esp;&esp;不管怎样,先放在眼皮子底下,左右要见见这个人才好做判断,曹班采纳了华识的建议。</p><p> &esp;&esp;-------------------------------------</p><p> &esp;&esp;张寿当时听说,格物院的医馆,对染疫病上门求医的病患来者不拒之后,立刻就动了心思。</p><p> &esp;&esp;他们家到了父亲这一辈,已经是完全不做官了,而家中长辈又不是农桑,但是为什么还能谋生呢?</p><p> &esp;&esp;很简单,因为他家有书简。</p><p> &esp;&esp;书简,在这个时候,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p><p> &esp;&esp;祖父当年来到乡里,祖上积攒下的书简,足足装满了一箱,就是这一箱书简,让县官大人都不敢轻视了他们,也让他祖父一个外地人,慢慢竟然成为了本地乡贤。</p><p> &esp;&esp;他在洛阳的时候,就听人说过,豫州有名为格物院的书舍,藏书千卷,可供百姓取阅。</p><p> &esp;&esp;据说格物院的主人,是个还不及弱冠的少年人。</p><p> &esp;&esp;他当时觉得,建立格物院的人,一定是个傻子。</p><p> &esp;&esp;坐拥金山,却不知如何使用。</p><p> &esp;&esp;没想到来到扶风郡,发现傻子就在这里,只不过这回不建书舍,改施粥了。</p><p> &esp;&esp;“傻气,实在傻气。”</p><p> &esp;&esp;将金子倒入海水中,就能填平沧海吗?这样的蠢事炎帝之女早就试过了,行不通的。</p><p> &esp;&esp;“他一定是个傻子。”</p><p> &esp;&esp;张寿坚信。</p><p> &esp;&esp;我就是单纯好奇,想看看这个格物院的主人到底有多傻。</p><p> &esp;&esp;绝对没有其他的意思。</p><p> &esp;&esp;于是他就带着好奇心,“一不小心”,染病住进了格物院的医馆。</p><p> &esp;&esp;闻所未闻的医护分工制度、看起来严格又专业的医疗手段、还有年九岁的神童医师,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奇怪又上头的味道,医馆里的一切,都在疯狂刷新着他的三观。</p><p> &esp;&esp;张寿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了,其他人在这种环境下,或许会感叹主家的富裕、或者性格的古怪,他却只感到兴奋。</p><p> &esp;&esp;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面前模糊不清的道路被一束光强势地照亮,世界像这间病房里纯白的床单和黑色的地砖那样分明。</p><p> &esp;&esp;所以当他再次回到格物院的医馆,见到那位年轻人的第一面,他就激动地拉过他的手,给他来了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一个大拥抱。</p><p> &esp;&esp;头发蓬乱的张寿不顾四周明里暗里瞬间射向他的,如刀剑般犀利的目光,双膝跪地,仰视着逆光而立的那副面孔。</p> ', ' ')('\n <p> &esp;&esp;“我要怎样才能追随您?”</p><p> &esp;&esp;“让我做您的奴仆吧!”</p><p> &esp;&esp;第60章</p><p> &esp;&esp;张寿认为, 像他这样读过书的人,主动愿意签身契,还带资卖身, 按常理来说,应该不会有主家拒绝才是。</p><p> &esp;&esp;可曹班就不是什么按常理出牌的主家。</p><p> &esp;&esp;“这是什么?”</p><p> &esp;&esp;“字面上的意思, &039;雇佣书&039;。”华识点着竹纸上方的红色大字,语气不善,那日张寿给曹班的一个熊抱,让华识对这人的好感降至冰点。</p><p> &esp;&esp;张寿摸了摸红色的墨字,拿起纸来,闻了闻,在即将伸出舌头要舔的时候,被脸色大变的华识制止了。</p><p> &esp;&esp;“看这个东西就要舔,你这是什么怪癖?”</p><p> &esp;&esp;“这是辰砂?”</p><p> &esp;&esp;华识无语:“不然呢?”</p><p> &esp;&esp;张寿放下纸, 从袖中掏出一个薄薄的线缝小本本,小心翼翼翻开新的一页,在上面写下了“雇佣书”三个字。</p><p> &esp;&esp;这个小本本格物院上至曹班,下至刚刚开始识字的五期生, 人手一本,纯黑色的皮质缝面,上面绣了所有者的名字。</p><p> &esp;&esp;张寿还未进入格物院的时候就注意到了, 那日曹班虽然没有答应他卖身的请求,但是也给他发了一个这样的本子。</p><p> &esp;&esp;随着城北道观染疫的患者陆续出院,尤其是那位“马公”病愈的消息传开来,格物院医馆立刻得到了城内世家大族和百姓们的支持。</p><p> &esp;&esp;张寿每日天不亮起床,从自己的住所来到医馆帮忙,都能在门口接到不少百姓送来的谢礼,他也一点不客气,负责每日消毒的学子撒完石灰水后,就被他拉着,手下谢礼一一记录下名头,再呈报曹班,俨然一副医馆代理人的模样。</p><p> &esp;&esp;张寿知道自己还没有得到主家的信任,不过没关系,不给我派活干,我就自己找活干!</p><p> &esp;&esp;拿到本子短短两天,张寿已经写了快一半了,都是在格物院 所见所感的各种新鲜事物,许多专有词他听来也似懂非懂,就用别字代替,容后再补充。</p><p> &esp;&esp;“我还以为又是什么格物院的&039;新发明&039;。”张寿道。</p><p> &esp;&esp;华识觉得他在套自己话,因此没有回答他。</p><p> &esp;&esp;谯县格物院创立后,作为院内提督的他不负责教学,但是身为常务,各科的基本知识也要求了解。</p><p> &esp;&esp;事实上,辰砂在格物院确实是取用等级很高的物资,从南方来的行脚商人那里才能采购到很少的量,大部分都直供李大匠的实验室,用于提取水银,而水银又是许多有色金属的提取原料。</p><p> &esp;&esp;“这个&039;雇佣书&039;签完,我是不是就可以住进来了?”</p><p> &esp;&esp;张寿渴求的表情仿佛华识只要回答他“是”,他下一秒就会舍弃自己高价盘下的肆舍,搬来格物院和孩子们挤宿舍。</p><p> &esp;&esp;他虽然得了曹班发的小本本,稍稍有了些被认同的感觉,但是他如今的活动范围,还是仅限于前院的医馆部分。</p><p> &esp;&esp;“唔,再过阵子。”华识眼睛看向别处。</p><p> &esp;&esp;——吧嗒。</p><p> &esp;&esp;墨水滴在了签字的地方,留下湿漉漉的痕迹,张寿都准备落笔了,生生停在半空,直愣愣盯着华识看。</p><p> &esp;&esp;医者仁心,华识到底有些有点不忍心,安慰道:“这是主公专门为你定下的规矩,自允安始,往后愿纳天下同道之士。”</p><p> &esp;&esp;曹班愿意收张寿的原因很简单。</p><p> &esp;&esp;不收不行啊!</p><p> &esp;&esp;格物院扩张太快,加之最近接连的战争,姐姐的田庄自顾不暇,去岁年谷歉收,粟米价格直线上升,有财力的世家在这种时候回更倾向于保守,纷纷开始屯粮,格物院的商队也无法换到粮食。</p><p> &esp;&esp;好在靠着之前的积累,这个冬天熬过去不成问题,但是开春后,开源就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了。</p><p> &esp;&esp;这种时候,光靠成长起来的孤儿们,格物院的运营就有些力不从心了,用姐姐的话来说就是, hr是核心竞争力。</p><p> &esp;&esp;张寿碰巧在这时主动找上门来,给了曹班灵感,她参考姐姐在田庄实行的雇佣制,拟定了条款,同时传信谯县、汝南、阳翟三院参照执行。</p><p> &esp;&esp</p> ', ' ')('\n <p>;许劭是阳翟第一个签下雇佣书的人,作为新闻台的常驻发言人和撰稿人,他主动要求签约,是意料之内。</p><p> &esp;&esp;意料之外的,则是同在扶风的义兄郑玄。</p><p> &esp;&esp;疫病盛行的时候,他幸运地没有染病,郡太守是他当年在太学的同学的兄长,同样师从第五元先,郑玄与太守一夜促膝长谈后,太守才同意出面商议城北道观救人之事。</p><p> &esp;&esp;“愚兄受贤弟接济颇多,如今做工还债,是应有之义。”郑玄提笔,潇洒签下大名,还加盖了自己的私章。</p><p> &esp;&esp;曹班笑道:“那若是兄长今后&039;做的工&039;,远超愚弟之前微薄的接济,那可如何是好?”</p><p> &esp;&esp;郑玄哈哈大笑道:“你心知肚明,却偏要在这儿做戏,看来马氏门下确实不该收你,射艺不见精进,世家不说人话的本事倒是学得快。”</p><p> &esp;&esp;曹班眨巴眨巴眼睛,脸不红,心不跳,微微牵着唇角,拢袖作揖道:“还请兄长明示。”</p><p> &esp;&esp;郑玄将雇佣书卷好,放入竹筒中。</p> ', ' ')